專心是為了更好地致志美文摘抄

來源:才華庫 1.35W

一位在國外待了很久的友人回到國內,滿臉困惑地跟我講:現在怎麼回事?我見到的很多人都在想創業,見面就談能合作點什麼事?大家做事的熱情好高啊!

專心是為了更好地致志美文摘抄

我笑著回答:的確是這樣。

這種熱火朝天的“氣象”,曾一度讓我這個習慣置身事外的人,也感受到了空氣中某種不安的氛圍。

正巧,看到一篇小文,提到一位不錯的理髮師,在這個人人都有多重身份的年代,他也想突破一下,轉行當“滴滴”專車司機……

在時代大潮下,身邊人似乎都坐立不安,辭職創業的,轉行改行的,不改變似乎一夜之間成了一種罪過、不求上進的標誌。可是,人人都求變,人人都跨界,整個時代就顯得動盪不安,人人自危了。一個安寧的社會,不是人人都該有自己的樣子嗎?生意人的樣子,讀書人的樣子,播音員的樣子,老師的.樣子,記者的樣子,鋼琴家的樣子,作家的樣子,手藝人的樣子……很多行業的專業手藝,是需要漫長時間沉澱積累才能爐火純青的。

可是,現在講“立即變現”的人多了,願意潛移默化進行漫長積累的人少了。連讀書都變得功利起來,有用的勵志文章滿天飛,轉發頻頻,細水長流有滋養的文字卻沒人有閒心去讀,因為“沒用”。

有一次,我無意中對一位朋友說,有空多讀讀源頭讀物吧,文字大概是這世上少有的不能立即變現的東西。但友人輕輕一笑,馬上轉了話題。我知道自己的觀點落伍了。

學者齊邦媛曾說過一句話:我希望人們記得我讀書人的樣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業,沒有貴賤之分,安於本分,無限深入,只做一件小事。

日本著名電影導演小津,曾這樣解釋自己只拍一種風格的影片:“我是做豆腐的,只賣豆腐,怎麼會做咖哩飯?”

有一位朋友說,看一場演出,發現彈鋼琴的人在彈琴時最好看最有味兒。我很想對這位朋友說,寫字的人,寫字時也最好看,可惜你沒看到。這裡說的就是投入或者專業吧,一個人大抵只有在做自己擅長的事時,才能合情投入,表情才可能陶醉和安寧,遠離焦慮……

我最近正看一本小說,主人公的父親是電力公司的抄表員,他總喜歡在抄電錶時帶著兒子走街串巷。兒子說:“父親臨終前,手都是敲門的姿勢。那不是喜不喜歡的問題,對於我父親來說,那是他最拿手的東西,這種活法在某種意義上,也許是正確的。雖然他從事的只是一個不起眼的職業,但他默默地活在自己的最拿手裡,一生不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