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為小事抓狂美文

來源:才華庫 2.55W

我們經常為了一些事情抓狂,但其實仔細想一想,這些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我們只是在鑽牛角尖,把問題擴大而已。

別再為小事抓狂美文

比方說,有個陌生人在路上突然超車插到我們前面,我們就一整天無法釋懷,還說服自己應該要生氣。我們不斷在心中假想衝突的畫面,有些人還會四處告訴別人這件倒黴事,就是不肯輕易忘懷。

不妨同情一下這個超車的人,並且感嘆一下匆匆忙忙有多痛苦。這樣一來,我們既可以維持自己內心的平衡,還可以避免把別人的問題扯到自己的身上來。

不必執著自己才是那個“對的”

好好想一想,我們是否曾經被某人糾正,然後還向對方說:“真謝謝你,讓我知道我錯了,你才是對的。”或者當你糾正別人,或犧牲他們來證明你自己是“對的”時,是否有人曾經向你道謝?當然沒有。事實上,人人都討厭被糾正。我們都希望自己的立場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了解。

想變得更平靜、更有愛心,最好的策略就是,練習讓別人享受“對”的樂趣,把榮耀歸於他們。當某人說“我真的覺得最重要的是……”或說任何話來糾正你,讓他們的論點成立就是了。

認同批評,是化解尷尬的良機

我們經常為了一點小小的批評就氣急敗壞,把它當做一樁緊急事故,急著為自己辯護,彷彿在打仗一樣。這樣的反應會白白耗費大量心力。認同批評可以化解尷尬的處境,滿足別人表達意見的需求,也可能為你提供一個機會,從別人的角度來了解自己,最重要的,或許是給你一個保持心情平靜的機會。

我第一次有意識地接受別人的批評,是多年前妻子對我說:“有時你太多話了。”我難過了一下,才決定同意她的看法。我回答她:“你說得對,我有時候是太多話了。”我發現我自在的反應能幫助她放鬆,幾分鐘後她說:“知道嗎?你真好說話。”從此我就知道,對批評做出反應並不會讓它消失,事實上,負面反應通常會讓批評的人更確信他們對你的看法,不如認同批評。

不知道今天輪到誰倒垃圾,那就你去倒吧!

我們一不小心,就很容易痛恨日常生活的責任義務。有一回,在情緒低落時,我算出自己平均每天要做1000件不同的事情。當然,在我心情較好的時候,這個數字就會大幅下降。

一想到這件事,我就驚訝自己為何如此輕易就記住了我所做的雜事,以及要負擔的責任。可是同時,我也輕易地忘記我的妻子每天要做的一切。

如果你老在計算自己所做的一切,真的很難變成一個知足的人。讓家人少做一點,總比憂慮計較今天輪到誰去倒垃圾,更能讓你的人生過得快樂一點,這無疑可以讓你省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做更重要的事情。

允許計劃有變通

我喜歡在清晨時光寫作。可是,如果我4歲的女兒提早起床,上樓來看我,那又該怎麼辦呢?或者我計劃先去晨跑再去上班,結果卻接到辦公室打來的緊急電話。在這種時候,需要問的問題是,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堅守寫作進度比較重要,還是陪4歲女兒重要?少跑30分鐘晨跑,值得你生氣嗎?想做一個心平氣和的人,顯然大部分時候變通比堅持計劃更重要。如果你把隨機應變當作目標,就會發現一些奇妙的事情:你會感到更放鬆,卻又不會讓進度停擺。你甚至可以變得更有效率,因為你不必把精力浪費在生氣或煩惱上。你周圍的人也會變得更自在,不會覺得在你身旁如履薄冰。

先向他人伸出你的手

我有一位朋友,身體狀況不是很好。她最近告訴我,她已經將近3年沒有跟兒子說話了。“為什麼呢?”我問。她說,她跟兒子為了兒媳婦的事情意見不合,除非他先打電話來,否則她不願意再跟他說話。當我建議她先採取主動時,她起先抗拒說:“我不能這麼做,應該道歉的人是他。”她真的寧死也不願先向她的獨子示好。不過,在我的溫和鼓勵之下,她終於決定採取主動。出乎她意料的是,她兒子很感激她有心先打來電話,所以也向她道歉了。

通常就是這樣,只要有人把握機會先伸出手,往往雙方都能獲益。如果我們繼續維持憤怒,心中的怒火就會把芝麻綠豆的“小事”,變成真正的“大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