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讓生活值得忍受的美文

來源:才華庫 1.63W

羅汝芳十幾歲時曾跟一個朋友去探望某位身患重病的長輩。長輩混得不錯,有身份,有地位,還特別有錢,可謂不枉此生。

夢想讓生活值得忍受的美文

然而,當兩人趕至時,已到彌留之際的長輩看看羅汝芳,又看看他朋友,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是一聲接一聲地嘆氣,好像對自己這輩子充滿遺憾,死不瞑目。

回去的路上,羅汝芳陷入了沉思,對朋友說:“他老人家順風順水,萬事如意,怎麼臨了還一直嘆氣?你說,要是咱們科舉登第,仕途得意,甚至入閣拜相,臨終時會不會嘆氣?”

朋友想了想,說:“恐怕也免不了。”

羅汝芳若有所悟:“既如此,我輩須尋個不嘆氣的事做。”

做不嘆氣的事,曾經是每一個年輕人夢想。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發現想把一件小事做精做專,都難如登天,因為太多的誘惑和雜音以及光怪陸離的價值觀要來搶佔你的大腦。

我們這個時代的荒謬之處在於,表面上說價值多元,好像再也沒有什麼意識形態可以主宰所有人的思想,但其實骨子裡絕大多數人仍被一種單一的價值觀所奴役,那就是金錢至上。

有人喜歡月亮,有人喜歡六便士,但商品經濟的消費主義強悍地驅逐了前者——我們被剝奪了不想成功的權利,似乎不擅長攫取資源,不會當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在這個叢林般的社會裡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喬布斯有言:“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才知道你最真實的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人人生而自由,但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擺脫束縛的唯一法門是反身而誠,跳出夢幻泡影般的俗世苦樂,點燃自性之光。

大多數人一事當前,往往腦子沒動心先動,很容易被自己的情緒和慾望控制,無法作出理性的判斷。而人們做事之所以感到累,又常常是因為他根本不喜歡這些事本身,只想要事情背後的東西。比如讀書為了考大學,上大學為了找工作,工作為了賺錢。說極端些,中國人一輩子其實就幹一件事——出人頭地。

似這般帶著鐐銬過活,當然沉重壓抑,離禪宗所說的“飢來吃飯,困來即眠”相去甚遠。

《中庸》有言:“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意思是,人的喜怒哀樂等情感尚未發動時,內心保持一種寂然不動、不偏不倚的狀態,就叫做“中”;情感表現出來時,都能把握一個適當的度,符合自然常理和社會規範,就叫做“和”。《中庸》認為“中”與“和”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當大多數人都能達到時,則天地便能各安其位而執行不息,萬物也能各得其所而生長髮育了。

人生糊塗識字始,人生強大煉心起;知行合一常磨鍊,心學悟後無六經。

你可能遍覽群籍,無所不曉,你可能左衝右突,尋找成功的法門。然而你可知道,心理弱小之人註定無法成功,生活亦不可能幸福;取得輝煌事業的`人,均有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心理素質。

可惜,人的眼睛向外,永遠看不到自己,都是自己的陌生人。長此以往,你失去自我,淪為他人的客體。任何人的語言都可以輕易繞過你的思維,迅速進入你的心理結構,激起你情緒的波瀾。更可悲者,你根本沒有時間去反思,而是被媒體和朋友圈裹挾著去消費,去憤怒,去笑去哭,發洩剩餘的精力,直到有一天,你的內心徹底被虛假的資訊支配,變得唯唯諾諾。你認同了開法拉利的比開大眾的值得尊敬這一價值排序,面對前者你畏首畏尾,面對後者你色厲內荏——你早已聽不見自己的聲音,真假不辨是非不明。

成大功者必有大智慧。圍棋的變化有360的360次方種,生命亦如此,每個“下一刻”都是無法預料的,事先很難做出準確的計劃。但是,外界無法一目瞭然,卻可以瞭然於心,因為事都是人做出來的,對弈的主體也是人,把握了自己就把握了世界,對人心認識越深,就越能獲得主動權。

就像歌詞裡唱的一樣:從來就沒有救世主。只有你能為你做出的判斷負責,只有你才是你命運的主人,只有你才是你世界的主宰,只有你知道到底值不值得,只有你能排除旁人嗤之以鼻的雜音,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這就是“心即理”,它告訴我們:人的本質,一切人性,並非自然獲得,而是人類自我建立起來的。對人類整體而言是這樣,對個體來說也是如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