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到深處成箴言美文欣賞

來源:才華庫 3.17W

我覺得活著就是一種孤獨的過程,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而且,人越是知道得多,認識越廣泛,洞察力越深,其孤獨之感越強烈,越能侵入人的骨髓。在反抗孤獨的過程中,人才能知道自己的潛能,知道生命的深度,從而,激發出一種尖銳的生存意志。

話到深處成箴言美文欣賞

人活著是不能失去意志的,最基本的意志就是活著的願望。無論你能不能在這世界上幹出點什麼事,活著都是最基本的條件。人生其實很簡單,好好地活著,然後,自己願意去幹點事。無論是被迫的,還是自己主動自願的,做事,都是首要的。工作其實就是承擔生命的義務。

過多的空想是毫無用處的,就像觀點相互衝突的各種複雜理論一樣,對人是有害處的。人生更多顯示為一種持續不斷的活動,而不是沒有益處的沉思默想,將不切實際的奇思異想當成自己每次的新生,只有不斷的開始,而沒有任何耐心堅持到最後的結果。

寫作並不是什麼神乎其神,非常了不起的事,我相信大部分人的寫作都將沒有什麼大的收益。和寫作出來的豐富性相比,寫作者的生活其實非常貧瘠,根本就承載不了他意欲表現的豐富內容,所以,這種寫作和他真實的生活是相背離的,看不出有任何飽滿的生活內容,不得不寫的衝動。

知識很容易成為一種炫耀,越是知識豐富,人越是不自覺地炫耀。當一個人熱衷於炫耀的時候,其實他就停止了求知,放棄了對知識本身性質的探索,而四處揮舞知識的無數碎片,以博取讚歎了。其實,知識根本就不重要,倒是一種對事實的判斷力才是最重要的,廣泛的知識顯示著佔有者的榮耀,而洞察力,判斷力卻表現存在者的才華。

人要有一種不帶感情色彩來分析判斷自己本性的能力,冷靜客觀的認識是一個人自我認識的真映象。可人們都願意誤解和曲解自己,按照自己的願望來認識自己,給自己的表面塗上一抹理想和夢幻的色彩;眼中的自己早不是一張清晰的照片,而是水彩畫或油畫,並且,毫無理由地厚厚地塗抹,認為這就是別人眼中自己的形象。

最站得住腳,並能流之長遠的好作品就是那些在冷靜和客觀的認識之上發揮的嚴格思維和新奇想象,一種豐富的生命經驗的洞察和營造,一種活躍的生命力的.發揮和凝結成晶。好服裝是沒有線頭的,好作品也沒有基本的常識性的缺陷。

埋頭寫作永遠寫不來一種豐厚的生活,而一種充實而豐富的生活,卻能使寫作,使筆下的文字充實飽滿。所以,年輕人還是多專注於生活,別痴迷於寫作,當你從現實生活中歷經滄桑地回到寫作中來,寫作,才是一種最有趣,很奇異,值得為之付出辛勞的事。

某種客觀和理性的企圖總是最先實現。這在一切事情上都是如此。一個周密的寫作提綱幾乎就能保證你順順利利的結構作品,帶著豐滿的血肉顯露內心所意欲表達的意義。而缺失這種客觀和理性的計劃,總要歷經無數的曲折,一時狂熱,一時又冷淡,作品的前後甚至難以貫通一致,或者,作品只有意志和感性的內容,完全沒有理性和客觀的結構和佈局,這樣的東西總是難產的結果。

我們總是想象自己作品的讀者是個十分感性,有趣味,善發出驚歎,並且是個羞怯敏感的人,其實,寫作者自己才是這樣的幾乎控制不住自己的人。想想我們看別人作品的心態吧,首先是用詞的準確,其次是造句的才華,若是這兩樣都過不了關,其它的自然也不好。這是基本的態度。若這兩樣在我們冷靜的審視下都很優秀,那就可以去深究作者的智商和情商了。好作品往往經得住冷酷的解析評判,所以,寫作也要有很酷的心態才行。

我是個喜歡概括的人,喜歡一般性的新奇的議論而討厭具體的瑣碎的細節。所以,我覺得自己在文學寫作上基本是一個無望的人,我發現周圍許多人都是如此,倒不覺得心安理得,反倒覺得氣候不良。長期空洞的教育和愚蠢的思維習慣,使人對這個世界的無數具體而微妙的細節完全喪失了敏感性,概括性的思想完全霸佔了分析性的思想的基礎地位,所以,落入我們耳中的幾乎都是空話,套話,熟話,流話,死話,帶著凝固板結的特性,令人昏昏欲睡。

在閱讀的時候總是受到這樣的誘導:這很重要,這十分關鍵,這是中心,那是一個重點,這兒是中心思想,,這裡是精華所在,這是文眼,那是點睛之筆,我們的眼睛就這樣被明示拽著走,走向總結和概括性的結論。我們就是這樣逐漸喪失自己主動的判斷力,而將自己的記憶力發揮到極致,以至於我們幾乎記住了任何事,可要判斷一件事情的好壞優劣,那就不屬於記憶簍子的能力範圍了。你說出你的觀點吧,我能記住!就這點可憐的本事。

在格言的寫作中我才有一種遊刃有餘的自如感,這是我精神的一個特點,也是我長期致力於此的自然結果。由此我得出一條經驗,興趣和耐心必然會導致一種努力的成果,自自然然,猶如天然生成的一樣,可既不值得炫耀,也用不著輕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