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我兒心的美文

來源:才華庫 9.34K

偶爾翻看舊照片,看到小兒百天時的憨態可掬,週歲時的機巧伶俐,三四歲時的搗蛋調皮,六七歲時的鬼怪靈機……再回頭瞅瞅眼前的小兒,一副少年老成的姿態,整日表情落寞,說話甕聲甕氣,從不主動和人講話,喜歡自言自語,喜歡悶悶地靜坐在書桌旁,默默地承載老師家長對一個好學生的全部期望,不禁心生感慨:這還是不是我那可愛調皮的小兒?

寂寞我兒心的美文

我自封瀟灑之人,也頗同意無為而治,向來尊崇“健康第一”的理念。所以國小期間從不給孩子上任何輔導班,也不強迫孩子保證成績優秀,出人頭地,其目的是想還孩子一個快樂寬鬆的童年。

中學之後,或許是受外界影響,或許是覺得孩子對未來應該有一個規劃,從選擇班級開始,就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優秀班的優秀生即作為他的一個底線。孰不知,被家長呵護慣的孩子,一一夜之間,如何應對這種角色的轉變?

記得曾經學過柳宗元的一篇文章《種樹郭橐駝傳》,講述一位種樹高手的經驗,他的樹之所以枝繁葉茂,結的果實早而多,是因他完全順應了樹木生長的天性,遵循樹木生長的自然規律: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勻,移植時要用舊土,夯土要堅實。培植前要像養育孩子樣精心呵護,栽完後就如被拋棄樣不去管它,這樣,樹木的生長規律才得以保全。而有些人卻過分愛惜,過分擔心,早看看晚摸一摸,最嚴重的是掐破樹皮來驗看樹的死活,搖動樹根來察看夯土的鬆緊,因此喪失了樹木生長的天性,雖是愛樹,實則害了樹。

作者雖是藉此來影射為官治民之道,但我由此悟出教育孩子同樣的道理。我們從衣食住行全方位將孩子打造成一個溫室的花朵,呵護有加,而學習上嚴厲監督,時時催促,班裡有老師諄諄說教,家裡有父母嘮嘮叨叨,幼小的`心靈如何負擔得起這諸多重託?孩子之所以漠然相對,之所以整日面無表情,不正是我們精心打造的結果?

至此,我幡然悔悟:為什麼孩子總愛躲到衛生間,對著鏡子大聲嚎唱,總愛在大雨滂沱中揚蹄奔跑,那分明是他在長期壓抑之後的借題發揮,孩子需要宣洩,需要舒展,需要一種酣暢淋一漓!樹木尚且須遵循其生長規律,而對我們的孩子,又何曾順應其天性?長期的責難與批評,他無法描述心中的感受,無法說出那種無奈與寂寞,只能在無人處大聲嚎唱,在失去往日秩序的大雨中,趁亂舒緩一下沉悶的心情。

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意識深入人心。學習不好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但讓孩子以那樣壓抑的心情度過人生初旅,又是一個多麼悲情的事!畢竟,我們除了希望孩子有一個好的前程之外,還附加了諸多我們的意志、我們的夢想、我們的期待、我們的面子,而這顆小小的心又怎能裝得下這一切?

教育孩子的道理,我們講起來都是頭頭是道,但真正見到成績滑落,照樣勃然大怒。我必須時時說服自己,時時換位思考,以便還孩子一個輕鬆的環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