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美文

來源:才華庫 3.23W

我以為每告別一個地方都是成長,我以為每經歷一段往事都是回憶。

成長的美文

——題記

百度百科中解釋成長是指事物走向成熟,拜託幼稚的過程。但成熟真的好嗎?幼稚真的不好嗎?孟子認為人性本善,卻在後天的過程中被利慾所誘惑,失去了本心,似乎這就是成長;荀子認為人性本惡,只有通過後天的禮儀加以束縛才能稱為合格的人,似乎這也是成長。

我並不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但卻有些囉嗦,似乎這兩者沒什麼關係,因為我總是想把事情解釋的很清楚,以至於那些細枝末節的鋪墊都會很詳盡的說出來,比如現在我為了解釋為什麼會囉嗦就絮絮叨叨的說了這麼多,似乎開頭所說的兩者又有了點關係。我並不健談,但很多時候迫於無奈卻也要開口,說的如何暫且不提。

在很多人的床前櫃頭,都能看到一本類似於《說話的藝術》的書,我也翻閱過一點,暗自認為說的也很在理,卻在自己說話時拋之腦後,或許這就是前一段時間網上流傳的一句話“聽過這世間許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從前以為只要自己足夠優秀了,社會總能很好的接納自己,後來慢慢看到社會以及自己身邊的一些事,隱約覺得這也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也存在不同的社會階層,不是一個階層的人很難融入到一塊去,我以為這便是成長。

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五歲的時候我們可以為了捕捉一隻蝴蝶而跑到一公里外的田野中去,十歲的時候我們可以只為一支冰淇淋而跑遍大街小巷的商店,十七歲時我們可以為了一個人而跑到一個陌生的城市,二十七歲時我們可以為了生活而隨便找一個人過一輩子,他說變得越來越懶了,懶得愛,也懶得被愛”,前幾天看莊子心得中提到斯芬克斯之謎,早晨四條腿,中午兩條腿,傍晚三條腿的過程,正是人額成長,不過這是生理的,前面提到的是心理上的',我以為這便是成長。

這幾天在看宋史,每晚都去圖書館看一到兩個小時,尤以寇準感觸最深,其官場沉浮不作敘述,其政見立場也不作評價,宋史對他有一句評價是“有奇才,少學識”說的是他官場人事處理的不好,提到有一次他與丁渭共餐,丁渭用衣袖幫他擦鬍鬚上沾到的湯水,這本是討好巴結之意,而他卻怒斥丁渭位列三公卻行此等之事,由此交惡而最終被丁渭陷害。宋詞中現存寇準的詞五首,大都是傷時惜別之作,情景交融而語言優美清麗,我看也並非學識不足之人。很多人說性格決定一切,我也時常在想,原來那個口無遮攔的我哪去了,許多時候將到嘴邊的話咽回去,許多時候將打好的字一一刪掉,許多時候怒目而視之下轉念強擠出一個笑顏,我以為這便是成長。

大學聯考之前打算報考軍校,很多人說大一談大學聯考,大二談女朋友,大三談遊戲,大四談考研,而現在大四的我也在談大學聯考,談回正題,申請遞交之後卻因為視力的原因被拒絕了,複習的時候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工大,結果卻到工大隔壁來了;剛進大學的時候勉勵自己好好努力,卻經常一睡到中午,整天打遊戲;進大學之初,想自學點音樂方面的書,小小的滿足一下自己的音樂夢,開啟五線譜又默默的放回去了,自此不提;想考公務員,自己看書準備,大多時候都是看個把小時就安慰自己看的差不多了就回宿舍了。我並不是一個有毅力的人,經歷太多的挫折與失敗,才看清現實,規矩自己,我以為這便是成長。

誠如開頭所提的,成熟就好嗎?幼稚就不好嗎?提到此,我也很難給自己下個定論,融不進這個階層難道不是因為自己還不足夠優秀嗎?二十七歲就該隨便找個人過一輩子嗎?那些三思而後行的世故老套真的無愧於自己的內心?一經挫折和失敗就放棄,那些既定的目標就真的遙不可及嗎?我以為這便是成長。

認以為這些都不是成長,那些看清生活的本質,卻依舊熱愛生活,這才是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