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隨筆-為什麼

來源:才華庫 3.08W

煩死人的廣告叫我不停的按動遙控器,在我的手指幾乎麻木的時候,螢幕一畫面吸引了我,更是那故事情節及主持人的一連串為什麼使我一直沒有撥臺,看完了整個故事後甚至還餘興未了。

心情隨筆-為什麼

這是一個記實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個二十八歲的未婚青年,他由孤兒歷經了犯罪的過程,釋放後他又異想天開的、執著的、甚至掙扎的開了一個孤學院。他用一大(大付出)換來現在一小(一室一廳國小校)一少(五個學生)。乃至給人們留下一個懸疑,他這樣做究竟為什麼?

這個問題,編導與主持雖然沒有公佈或者肯定確切的答案,但是也披露了一些發人深省不同的看法,其一便是自身的表白,也就是主人公的答案,即:為了報效社會。這個現象其實是一種因果關係,報效只是結果,原因是他是孤兒,當他在賴以別人的幫助與呵護才能生存的時期,他是失去了活得不帶這一切,於是本能的慾望與幼稚使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是法律阻止了他危險步伐,是社會把他從懸崖邊緣拉了回來,或許是“病時知痛切,愈後方學醫”的緣故,作為自悟,作為彌補,作為報答他才採取如此的甚至叫人不理解的舉動。

還有一種答案,即:炒作。

對上述看法本人實在是不敢苟同,也許是本人淺顯之見,甚至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志”之嫌。我認為,即便是炒作,也比那些靠名師的影響,名人的包裝,譁眾取寵而紅起來的效益(特別是社會效益)要強得多,遺憾的是我不能變成乾柴,否則我會投入為那年輕人炒作的“火”中去,幫助他成為“紅”人,因為多一個這樣的“紅”人就少了許多得不到關愛與教育的孤兒。相應的也少了許多犯罪的青少年。

還有一種論調,即:杯水車薪

有些人他們之所以對此舉不屑一顧,是他們把徹底解決孤兒問題完全依賴社會與政府,他們就像一個個別大夫對待重病患者一樣,他想到的痊癒,並不是減想少與緩解痛苦,然而,就當前現狀而言,社會與政府在近短的時間內根本無法徹底解決,當遠水解決不了近渴的時候,杯水車薪也不失它的意義所在,至少說多一個這樣的青年就減少幾個犯罪的`青少年,當望梅止渴與杯水車薪同時擺在你的面前的時候,杯水車薪是不是更實在些。坦誠地說,大河是一滴滴水匯成的,每個人不管你偉大與平凡,對整個社會來講他的力量都是微妙的,正是彙集這些微妙的力量才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對這樣有心有志的青年,理所當然的應該得到社會由於人們的重視,更要給於鼓勵扶持與關注,希望他的行為能帶動更多的人,讓更多的孤兒得到更多的關愛,讓社會更穩定和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