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感悟的隨筆

來源:才華庫 3.16W

身為教師,教育方面的感悟有哪一些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教育感悟的隨筆,相信能帶給大家幫助。

教育感悟的隨筆

教育感悟的隨筆一

常聽老師們說:當老師真累,當一位優秀的老師更累。回首這十幾年的教師工作,的確感到當一名國小教師的辛苦,這其中有苦也有甜,沒什麼經驗可談,或許這只是自己對教師實踐工作的幾點感悟,和大家交流一下:

感悟一:把讚美還給學生。

教師的讚美是陽光、空氣和水,是學生成長不可缺少的養料;教師的讚美詩一座橋,能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之河;教師的讚美是一種無形的催化劑,能增強學生的自尊、自信、自強;教師的讚美也是實現以人為本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的讚美越多,學生就越顯得活潑可愛,學習的勁頭就越足。作為教師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各班總有幾個學生既不勤奮上進,又不惹事生非,對班級一切活動既不反對抗議,又不踴躍參加;雖然學業平平,卻不名落孫山。一般情況下,既得不到老師的表揚,也得不到老師的批評,是一些容易被老師忽視遺忘的學生。因此,不管是學習過程中,還是學生的生活中,都應該注重以人為本,面向全體,細心觀察,捕捉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把讚美送給每一學生,使之發揚光大。使每個學生都感到“我能行,我會成功。”實踐使我懂得,教師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讚美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往往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教師對學生小小的成功,點滴的優點給予讚美,可以強化其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滿足其成就感,進而激發學習動力,培養自信心,促進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有助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一個非法向上的班集體氛圍。請多給學生一點讚美吧,因為她明天的成功就蘊藏在你的讚美之中。

感悟二:搭起師生心靈交流的彩虹橋——寫好操行評語。

操行評語不僅僅是評價生,也是一面鏡子,無聲地折射出對教師的評價,反映了教師的學識素養,一則好的操行評語,是一份營養豐富的精神食糧,讓學生受益終身。我把寫評語當做與學生心靈交流的一座彩虹橋,,通過充滿情感、極富個性的語言和學生進行交流,真誠讚揚他們的進步和優點,委婉的提示存在的不足,告知努力的方向。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多內心裡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祕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學生操行評語,不僅成為我與學生進行心靈交流的彩虹橋,也讓我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教育了自己。

感悟三:用愛心為後進生撐起一片天空。

我們常把孩子比作初升的太陽,那麼後進生就是遲升的朝陽,比起其他學生他們更需要老師的耐心、細心的呵護、理解與尊重、循循善誘......“要小心的像對待一度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這句話或許有些誇張了點,卻實實在在的告訴我們對待後進生不可疏忽大意,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教育好這些後進生,使他們和其他學生一樣健康快樂的成長,展現自己獨特的風采。那麼該怎麼教育後進生呢?我個人認為:對於後進生,要想讓他們有所提高,老師一定要抓住他們的弱點,從各個方面去關心他們,去愛護他們,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給予他們的溫暖,給予他們的信心,給予他們的關懷,這樣讓學生從內心發現自己的錯誤所在,找到提高的辦法,從而努力學習,這樣的辦法的確是很好的,我想這些寶貴的經驗都會為我以後的教師工作起到良好的作用!

感悟四:請耐心等待一會,花兒就要開了——教師要學會傾聽。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藝術的'基礎在於教師能夠在多種程度上理解和感覺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傾吐不失為一種最好的方法,我們教師應該積極去聽,與學生交談,從中瞭解學生的某些動向,可不少教師總認為學生是小孩子,不樂於傾聽他們的談話,特別是學生犯錯誤時,更是不給他們說話的機會,任憑自己對學生大加訓斥,這樣很不利於教育好學生,我自己也有這樣的缺陷。反思一下:作為教師,有事憑自己的主觀判斷去對待學生實在不應該,工作再忙,也要給學生說話的機會,也要尊重他們的人格,認真傾聽他們的說話。古人云:人之相交,貴在交心。所以,教師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機會聽聽學生們的心聲,聽聽他們的想法,注意他們的情感變化,讓學生充分顯示自己的內心世界,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教師的關愛。

教育感悟的隨筆二

近日拜讀了彭興順老師的專著《教育就是喚醒》,如獲至寶,感慨良多。書中講到:教育的功能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喚醒人們心靈中最美好的東西,是人性發出燦爛的光輝;喚醒人們的自主意識和創新精神,使蘊藏在人腦中的巨大潛能得以開發;喚醒人們對生命的深切感悟,使人們在創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人生。

是的,教育應當是幸福的,就是要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共同成長,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新教育的四大改變:一是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二是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三是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四是改變教育的科研正規化。即使我們通過不懈努力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可我們堅信:我們所做的事情,也許暫時看不到效果,可是隻要不灰心,就會不斷走向成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正是印證了泰戈爾說的:"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喚醒孩子,就是要喚醒孩子的責任與良知,使人格得以健全完善;喚醒孩子追逐人生夢想,成就自己美麗人生。正如文化是體現為一個人如何對待他人、對待自己、如何對待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在一個文化厚實深沉的社會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品味、道德、智慧是文化積累的總和,而這一切正是我們的追求。

新教育在實施養成教育的過程中確定“每月一事”,從微笑開始學會交往、從吃飯開始學會節儉、從演說開始學會表達、從走路開始學會規則、從種棵樹開始學會公益、從寫日記開始學會自省。讓孩子在主題活動中學會交往、懂得節儉、守規則……這正是孩子們成長的需要。

新教育十大主題活動每一項都主張讓孩子參與和體驗,這正是秉承了對生命的尊重。締造完美教室是讓每個生命創造奇蹟、魅力社團課程是讓孩子的生命自由生長。原來,參與過、體驗過才會留下痕跡,豐富的課程和生活,才能豐富孩子們的世界,點亮孩子們的笑臉。

寧靜才能致遠,平心才能靜氣,靜氣才能幹事,幹事才能成事。讓我們一起為了幸福的教育而努力,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教育感悟的隨筆三

從教五年多以來,接觸了一群又一群的孩子,有些是大家喜歡的“好孩子”有些是大家反感的“問題孩子”,他們就像顏色不一、高低不同卻都還未盛開的蓓蕾,各有各的的姿態和芳香,只要我們用心感受便能傾聽這些蓓蕾綻放的聲音。“好孩子”固然深受我的喜愛,但是那些“問題孩子”更需要我的傾聽和幫助。

“問題孩子”之榮濤,他是班裡“攻擊王”,他內向固執而且敏感,如果他覺得小夥伴要欺負他了或者小夥伴先打了他,那他一定會狠狠地反擊,但是通常他會對外界的各種刺激作出過度反應。他的攻擊性行為一方面是為了引人注意,一方面似乎是為了發洩自己的不滿情緒。如:上課時,他會莫名其妙地捏別人;排隊時,他會突然去撞前面的同伴;畫畫時,他會冷不丁地往小夥伴臉上、衣服上或者畫紙上畫一條線;興奮時,他會突然抓小夥伴一把……問他為什麼老這樣幹壞事,他說是小手不聽話,問他這樣做對不對,他說下次不敢了。

通過觀察和分析,我認為他的攻擊性行為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強而表現出來的無意識的失控行為。針對他的這一特點,我想如果過分關注他,只會擴大他的問題和缺點。如果就此採取一些特別的措施,反而會使他感到自己與其他小朋友不一樣,是個不好的典型,從而更加導致他不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因此,在他出現無意識失控行為時,我會設法加以阻止,但決不斥責他,也不實施壓服教育,以免因自己的主觀臆斷而傷害他。然後,再找適當的機會,瞭解他的行為動機,耐心地告訴他同伴間的相處之道,暗示他努力改正缺點。當他稍有進步時,我便馬上大張旗鼓地予以表揚、鼓勵,讓他逐步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和信任。

榮濤的攻擊性行為使他同伴之間的關係不太協調,小朋友常常出於害怕而疏遠他,滿足不了交往需要的他便只好以新的攻擊性行為來引起同伴的注意,如此這般形成“惡性迴圈”。為此,我儘量不在同伴面前損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閃光點”。如當他帶來自制玩具時,我就專門請他介紹、演示玩法並指導同伴玩;當他把移動黑板的輪子安裝好時、當他把小朋友的文具盒修好時,我便誇他手巧,讓全班小朋友向他學習;當他從家中帶來自己做的手工作品時,我就立即把它裝飾在教室裡。通過種種辦法,使他逐漸樹立自信,感受到集體生活的快樂。一次早操活動時,一開始他比往常都做的認真也不攻擊旁邊的小夥伴,我便誇獎他做得真帥氣,像個小解放軍,呼籲其他小朋友要向他學習,整個早操下來他都無比的認真,就連最後放鬆環節按著先後一個跟著一個離開操場他都可以一改往常的插隊行為。一個學期過去了,他不僅漸漸地改掉了以前許多不良的行為習慣,而且還經常幫助老師和小朋友拿送各種遊戲教具、擺放桌椅、主動幫助阿姨擦桌子,漸漸地,他從一個人人害怕人人討厭的“攻擊王”變成了老師的“小幫手”由此可見,老師通過種種辦法可以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可以讓他在孩子們中間擁有一定的威信、讓大家真正地親近他、接納他。

“問題孩子”之國琳,他是班上的淘氣鬼,也是全園聞名的“皮大王”,手腳一刻不閒,屁股坐不住小椅子。上課時,特別愛做小動作,一會兒翹翹椅子,一會兒又惹惹小朋友;活動時,更是橫衝直撞,豪無約束。一天之內,告他狀的小朋友接連不斷:“老師,他打我”,“老師,他搶我玩具”,“老師,他推我” ,“老師,他尿尿尿到我褲子上了” ,“老師、我的畫被他弄花了”“老師,他把我的鞋子藏起來了”……只要有他在,教室便不得安寧。通過家訪,我們瞭解到:國琳的爸爸在鄉政府上班,媽媽經營一家洗車店,父母都比較少時間管孩子,偶爾回來也是用比較簡單粗暴的方法對待孩子。孩子因此比較缺少管教,逐漸使他養成了“沒有人能管我、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星期一下午吃點心時國琳又管不住自己,用喝剩的豆漿將旁邊的小女生灑得滿頭滿臉。被灑的小女生委屈得大聲哭泣,他卻瞧著自己的“傑作”,樂得大笑。我又氣又惱,頓時訓他一頓,然而理智迫使我按捺住心中怒火,耐心地說服教育:“豆漿是營養品,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廚房阿姨辛苦磨出來的,能浪費嗎?小朋友之間應該相親相愛……”他低下頭,輕聲說“老師,我錯了,我改正。”,我竊喜這一次終於收到成效。傍晚戶外活動時,國琳站在臺階上揮動著手臂,很神氣地學交警指揮車輛。我走過去對他說:“你做的真好,真象一個小警察。現在,老師和幾個小朋友扮司機和乘客,你當警察,大家一起玩這個遊戲。”他聽了我的話,用興奮的眼神望著我,然後有點不好意思地摸摸頭。我鼓勵他說:“我們等著你做遊戲呢,我相信,你一定是一個能幹的交通警察。”他在我的鼓勵下,很快地投入了遊戲。在遊戲中,我以角色身份不斷給他以鼓勵,直到遊戲結束時,他都始終堅守崗位。對他的表現,我及時地給予了表揚和鼓勵,孩子們也紛紛鼓掌向他表示祝賀。慢慢地他比較有規則意識了,而且對小朋友也比較友好了,他和班上不少孩子都成了好朋友了,為此他高興地和爸媽分享自己的進步。

通過用心感受、耐心傾聽“問題孩子”背後的原因,我創設“小老師”“小幫手”“小交警”等機會,逐步增強榮濤和國琳的自控能力,培養他的堅持性;在活動中,正確對待孩子的攻擊性行為,積極發揮他的長處、肯定他的優點,使國琳成為小夥伴都喜愛的好朋友、好榜樣;耐心傾聽,用心幫助,通過家長交流、取得家園教育一致,並能理解和支援教師的工作,最終一起幫助孩子們改掉身上的壞毛病,只要我們做個有心的教育人,相信越來越多的“問題孩子”會變成深受大家喜歡的“好孩子”。

《指南》的精神告訴我,在教育過程中做個有心人,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問題、思考問題、理解問題,尊重他們的興趣、愛好,善於發現其自身的優點、長處,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和等待每個孩子,特別是對那些大家眼中的“問題孩子”,我們應該耐心傾聽,用心幫助,使他們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