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播撒習慣的種子隨筆

來源:才華庫 9.93K

習慣就是由無數次的重複或練習而逐步固定下來變成自動化了的行為方式。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地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也曾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播下一個行為,你將收穫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可見,每個人的習慣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長期形成的。作為教師,身上肩負著培養學生養成習慣的責任。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將會對學生以後的成長乃至一生產生不可小覷的影響。如何培養學生的好習慣,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智慧與策略,今天與大家分享我在幫助學生養成習慣中常常遵循的幾條原則。

為孩子播撒習慣的種子隨筆

一、樹榜樣,滲透習慣

大家都知道“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身教勝於言教”這樣的道理。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中,榜樣發揮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以前每天早上我到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掃教室的講臺,有時讓學生幫我洗一下抹布。早來的`同學就這樣天天看著我用什麼抹布擦,擦什麼地方,從什麼地方擦起,擦幾遍。入學大約兩個月的時間,我就收穫了驚喜——出現了幫我一起收拾的男孩。本來是自己無意的一個工作習慣,卻被學生留心觀察,模仿實踐。於是我趕緊抓住這難得的教育契機,及時地在全班表揚,樹立小榜樣幫助同學,這之後又陸續湧現出一批關心同學、主動勞動的小夥子。現在,早上的這些事兒幾乎輪不到我了,他們總是早早來到學校,留心觀察別人遺漏的細節,做得井井有條。最難能可貴的是有七八個學生一年來能做到雷打不動地做完這些事,我的習慣已經潛移默化地成為了學生的習慣。

二、教方法,細化習慣

只要是好的,學生都有一份嚮往和追求。沒有不想具備好習慣的學生,只是在做事的過程中不知道怎樣做才能得到別人的稱讚。我所教的學生年齡小,在教方法的時候就要注意細化要求,分解動作。

“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現在的學生動腦能力越來越強,而動手能力幾乎喪盡。因此,為了讓學生具備動手勞動的能力,從上學期開始我進行了一個大改革:放學後由學生自己打掃教室。學生早就習慣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了,儘管有當值日生的熱情,但卻沒有值日的能力。於是,我首先細化了值日生的安排,每個人都要參加值日,擔負起打掃的責任,將全班分成兩大組,每組中又按星期分成了5個小組,任務明確。接著就是手把手地教學生如何值日,擺桌椅時從哪一張桌子擺起,其他桌子如何與它對齊,橫行與地面上的哪條金線對齊,豎列以什麼為參照物。教室前面大塊的地怎樣劃分為若干個小塊,從左到右一下一下地擦,遇到障礙物怎樣處理。打掃完畢拖布要洗幾遍,洗到什麼程度,掃除工具如何擺放等。這個過程經歷了1個多月的時間,現在我們班的掃除幾乎不用我跟著,最晚做完值日的學生掃除的時間也能夠控制在25分鐘之內。從教到扶再到放,一步步走來,學生的勞動能力得到了鍛鍊和提高,勞動習慣也漸漸形成。

三、重激勵,潤化習慣

學生最喜歡聽的就是表揚,最希望得到的就是獎勵。因此在學生習慣養成的過程中適時的表揚與獎勵就像植物生長中陽光的照耀、雨露的滋潤一樣,可以鼓動學生向上的情緒,挖掘潛在的能力,潤化習慣的養成。

學生最令人頭疼的事情不是不聚精會神地上課,不是不能紋絲不動地站隊,更不是不規規矩矩地行走,而是不能認真高質量地完成課後作業。因此,在作業習慣培養的過程中,我主要遵循的就是激勵策略。這種激勵既有精神上的表揚,也有物質上的刺激。精神上的表揚包括:個人成長卡,為自己的小魚贏得貼上;迷你小相框,為小組贏得小磁扣,共同努力開啟挑戰之旅佔領城市。物質上的刺激主要就是琳琅滿目的學具,例如,作業完成得快,家長可以發信息給我,第二天上課前我一定會表揚獎勵;作業書寫工整美觀的,批閱時我一定拿出手機拍照,及時發到班級的QQ群上,展示給所有的家長、學生;能夠一直堅持良好的作業態度的學生,我還會讓他拿來自己的照片貼在展板上,成為“書寫之星”“七彩雲 ”的主人。這些方式刺激著學生不斷地克服困難向好習慣邁進。

四、促競爭,彰顯習慣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成長的道路上最能讓人獲得進步的就是競爭了。在班級中,我總願意營造一種競爭的氛圍。有的競爭短期分勝負,例如每週都進行的小組評比;有的則長期見分曉,例如展板中每個學生的個人表現。在競爭中學生的各個方面得到了鍛鍊與提高,習慣也在循序漸進地養成。各個班級可能也會有這樣的競爭評比活動,但要想讓競爭活動發揮最大的效力,一定要不吝時間地定期評比,並及時兌現獎勵。

學生習慣的養成既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鏡中花、水中月,它需要每一位教師耗費精力、持之以恆,像跑馬拉松一樣長期堅持,學生好習慣的小苗才會茁壯成長、受益終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