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期待 才更容易跟孩子相處的隨筆

來源:才華庫 2.88W

處理人際關係時,因為有所期待,便傾盡心力對待對方,結果認為自己「遭到對方背叛」的人好像很多。

放下期待 才更容易跟孩子相處的隨筆

其中最嚴重的物件多數是自己的孩子。因為認定將來需要孩子照顧的期待心理驅使,導致拼命地寵愛孩子。有些父母單方面想著「將來要讓孩子照顧自己」,然後給孩子買房,跟孩子生活在一起。但是與孩子幾乎很少接觸,於是又發出「不應該是這樣的啊」等抱怨的想法,這樣的人比預料中還要多。

其實,希望孩子在你有事的時候能照顧你,這種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當你對孩子有過度的期待時,很容易就會將這種心情轉化,認為孩子背叛你。

但是對孩子們來說,他們根本不認為這是背叛。事前也沒跟你商談,也沒有約定,他們完全不瞭解雙親的想法。於是你就抱怨“期待他十項,他只做到五項事實難道不是這樣嗎?

因此,改掉這種想法就沒事了。把一開始的期待放在零上面,因為是零期待所以你不會抱怨“他只做到五項而是改口“他竟然做到五項的想法。

如果你到現在才說出“我這麼辛苦供你念書,“我替你們買房子這種好像要從事等值交換的條件,也只能得到不滿的心情而已。

一直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東西看,孩子就習慣被寵和被照顧,這樣的父母也是無法獨立的父母。

總之,我的觀點是即使你跟家人同住,還是要秉持“基本上你還是一個人的意識。“過了二十歲的兒女就是屬於社會的',養兒育女的任務結束後,你也要回歸社會這就是我的想法。

在所謂的少子化(孩子少,父母老)的現代社會,每一個孩子的花費的確明顯增加了。每一家的父母親都很自然地想,只要是為了孩子就該儘量去做。但是,還是應該避免為孩子花費太多金錢。

我的話好像很無情,我一直認為,建立孩子大學畢業後,應該環給父母大學學費的制度,應該是很好的作法。父母可以替孩子出高中為止的學費,但是孩子如果大學畢業成了社會人士,就應該將大學學費分期攤還給父母。

如果這樣做,孩子腦中就有獨立的意識會萌芽。再說從父母的角度不得不考慮,如果自己一生中賺的錢全都花在孩子上,孩子長大離去之後,自己還有很長的日子要過,生活可能變得很困難。

對父母親而言,孩子獨立的時候,也正是再度回覆自我的時候,也因此,我勸大家一定要花點錢在重新培育自己、讓自己成長這件事情上。

如果父母與孩子雙方都能獨立,這一來就可以彼此協助和慰勞。親子間談錢並非是汙濁或無情的行為,我們不應該有這種意識。如果為人父母或子女的人不能夠從頭修正自己的生活觀,當然就不可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因此我認為,必須從黏黏膩膩的親子關係中脫身,過清爽乾脆的親子生活,才能確保好的心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