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文的雜文隨筆

來源:才華庫 5.51K

清明,首先想到的是清明小長假。恰逢陽春時節,春江水暖,綠柳如煙,花含苞初放,景色宜人,適合出遊。常說春色撩人,也就如此模樣。這個節氣,常伴細雨,如霧如露,朦朧中更顯夢幻。陽光不烈,一切剛好。因此春遊的人特別的多。清明,古人又稱寒食節,留下詩句,有寫亂紅穿柳巷或者無處不飛花,也有寫細雨不沾衣等,很多還是祭奠亡人。縱古貫今,清明都是以掃墓的方式祭奠亡人的。

清明祭文的雜文隨筆

大城市的都市化,已經弱化了這項傳承,但老家農村還是保留著這項習俗。清明前幾日,無論哪家都會帶上鐵鍬,帶上果品和紙錢,去他們家的墳園子添上新土,理一下上面去年留下的枯草,擺上果品,燒些紙錢。

如果哪家的墳塋是最近三年的,就需要子女在墳頭上哭上一遭,尤其女兒。這個哭是很有講究的,聲音要大,且要說唱,愈是悽楚婉轉,愈能體現孝順。唱詞要精準,說盡父母親今生艱辛,嚐盡人間疾苦;唱儘自己心中思念,滿懷不捨,至此孤苦無依,兒女情長等等。

只因村裡老人講,三年之內的新鬼都要在清明時節去五閻王那裡受審,由於五閻王無女兒,因此最受不得誰家女兒痛哭不止,就一個心軟,讓那新鬼徑直過去了,免受罪罰。因此,清明去掃墓,經常看到誰家女兒跪在墳頭哭的涕泗橫流,哭唱不止。哭的過程都很有層次感,先是嚶嚶啼哭,而後嚎啕大哭,說唱開啟,十幾分鍾之後,眼淚瞬間一收,連抽泣聲都戛然而止,收拾了瓜果,轉身離去。餘下孤墳寂寂,墳頭有些黑色,幾抔新土。那人走到大道,看到鄰居,會笑著打招呼,說來看看,好像剛剛痛哭的不是她。

看到這樣也許你會覺得虛偽。其實不然,想來真當父母去世的那一刻,傷了心,就像離了水的魚,連呼吸都覺得痛,哪來的心思說唱。但停棺的三天,日夜守靈,早晚哭泣,尤其是賓客來,哭聲起,賓客致敬後離開,哭聲落,心情也就在這不斷的起落間接受了失去的事實。等三天後,下葬了,也覺得自己的這份不捨也埋在了角落。總要繼續生活,好像沒有什麼改變。但是在習慣性的喊他們吃飯或者遇到困難時,會覺得心裡空落落的,知道最愛你疼你的那人是離開了,但更要愛自己,繼續將日子過美好了,不能給父母丟臉,所以傷心這回事,外人是看不出來的。

等到清明掃墓,那孤零零的墳塋提醒著你,父母真的走了,那不是夢。那淋淋瀝瀝的細雨,彷佛是父母思念你的'淚花,不濃烈,但灼人心,此時你的不捨被喚醒,心痛再次襲來,開始哭泣,唱訴失去後的追憶,壓抑的心情迸發出來,跟父母說說心裡話。哭累了,發洩完了,才驚覺自己還有責任去承擔,還有活著的人要照顧,還要堅強生活,繼續向前,於是擦乾眼淚,決然離去,笑著生活下去。清明掃墓在外人看來戲劇化的套路,何嘗不是兒女們的心路。

清明掃墓,總好過一直壓抑著思念,鬱結於心的好。清明還是應該少一些遊玩,多一些祭奠的,畢竟感恩在心的親情,也需要行動表達出來。去墳塋說說心裡話,不用怕別人聽了去;去跟村裡的老人聊聊天,我們沒有忘記死去的人,依然熱愛生活,熱愛著這個家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