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並不需要太刻意美文隨筆

來源:才華庫 5.71K

我不需要刻意地尋找愛情,只須不斷去愛;

我們並不需要太刻意美文隨筆

我也不需要成功,只需要去做,去感受,去體會;

我更不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只需要不斷累積。

我不需要刻意地尋找愛情。談過戀愛的人應該能夠體會到真心喜歡一個人的感覺,當然,暗戀的感覺也算是美好的。愛情,什麼是愛情?什麼又是愛?我們一定要理解到這個東西才可以嗎?刻意去追求愛情,做一件事如果是刻意,是你自己在試圖滿足某些外在的標準,這和你的本能需求無疑是背道而馳的。如果你喜歡她,你本能地去追求這個姑娘,你只是想做這件事情,僅此而已。

只須不斷去愛。我覺得愛情是愛情,愛是愛。也許我們應該變為一個溫柔的人,用心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關心別人,發自內心去做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不求任何回報,只是自己想要做這些事,僅此而已。

有一天下班,突然下起了大雨。我的雨傘也是好心的同事借給我的。站在十字路口等待紅綠燈,我主動給身邊一個妹子撐起了雨傘,她是抗拒的,也許是不好意思吧,又或許是其他意思,我認為我只是在做我想做的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僅此而已。

我不需要成功,只需去做,去感受,去體會。《三傻大鬧寶萊塢》的中心思想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去體會自己所做的事的美。故事主人公喜歡機器,他熱愛它,他因為熱愛而喜歡動手拆卸能夠接觸到的機器去探究其原理;他因為熱愛而享受科學帶來的美。沒有想過分數,沒有刻意追求名和利,很簡單他就是做,就是感受,就是體會,他只是在做他喜歡做的事,僅此而已。他說過,“追求卓越,成功自然追隨你”,也許正因為如此,他的注意力在他喜歡的事上。我們常說自我實現,而自我實現又是什麼呢?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完成自己的使命感,是追求自己存在的意義。

我不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只須不斷累積。真正的進步與提升是你基於接納自我的基礎上去完成你的目標,滿足你的需要,你只是想做這件事情,僅此而已。

我能夠感受到自己一直在成長,以前感到恐懼的,慢慢的我不在害怕;

以前錯誤的觀念,慢慢的我也改變過來了,比如覺得自己好像知道很多,事實可能是錯覺;覺得別人好像不行,事實也是錯覺;

依賴別人指導,變成自己去探索,領導別人;對待未知不再那麼恐懼,而是想要去探究它,試圖理解它,與它做朋友。

我也越來越瞭解自己,越來越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喜歡利用思維導圖將知識系統化,做這個思維導圖只是我自己想要去做;去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去看西方哲學史,去讀kk的《失控》,以此來豐富我的知識結構,然後將其融合為一個整體,現在腦袋中經營了兩棵知識樹,我在等待,等待它能夠開花結果,帶給我想要的幸福,我在堅持,希望這兩棵樹即使遭遇了狂風和暴雨,依然笑臉迎接明日的朝陽。這些都是我自己想要去做的,那種感覺很奇妙,但又描述不出來。

讀了一本書,就會分析整個邏輯過程,去體會各種人物的各種心理,他們的觀點以及他為什麼會產生這些觀點,是成長環境嗎?還是先天的基因問題?最後問問自己他們的人生是自己想要的嗎?他們的結局是自己想看見的嗎?他們的優點我有嗎?他們的缺點我自己能夠包容嗎?也比以前更喜歡思考問題了,比如拿到一個問題,學會了分析問題,然後以目標為導向,認真完成。這就是成長,而這些成長只是我在做這些事,僅此而已。

我們只是應該去愛,去做自己想做的,去積累,去成長。就像我喝一杯我喜歡的咖啡,我寫一篇自己想寫的文章,去追一個我喜歡的姑娘一樣,一切都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不是為了達到一個怎樣的標準,能夠給自己貼上一個“優秀”或“厲害”的標籤。

我沒有了以前的惶恐與著急,也沒有了以前的焦慮。

我也沒有了為填補匱乏和焦慮而不停地催促自己,今天我要看完《Thingking in java》,並且要深刻理解物件導向的思想,沒有,我就心平靜和地閱讀,理解,我發現我看書的速度變快了,抽象思維變得比以前好了,想問題想的.更嚴謹了。

我竟然完全地放鬆下來了,不急不徐的按照我的節奏去做事,去生活。

我很少想所謂的成功了,因為就像喬布斯說的,很多東西都是點點滴滴的累積過程。

我終於找到自己了。

左岸記:無需刻意是建立在自律的基礎上,不然還真不如狠狠地要求自己,去讀書,去思考,去愛,去鍛鍊,讓自己越來越強大。

真正的讀書,須得你捧起完整漫長的字句,心無旁騖地走進作者設定的世界裡,與千年前的古人對話,觀別人的不可思議人生,去看山的盡頭、洋流的尾巴隱著什麼,甚至花幾個小時,去學別人用一輩子總結的經驗和道理。世上只半日,書裡過千年,合上書本,你已不再是幾個小時前的你了,多奇妙。

讀書大概就是最不能急功近利了,哪有什麼像武俠小說裡寫的,主角能在山洞裡懸崖下一本書中尋得蓋世神功,從此笑傲江湖?對,一切都是要長期的積累,不斷地領悟實踐,知識才會轉化為智慧內功,化為我們認知的一部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