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湖隨筆

來源:才華庫 8.53K

對我這半世之人而言,春節禮儀早已相當簡約,七年級,年拜父母,八年級,陪妻省親,九年級,竟心靜氣閒下來。聽說大明湖今年開始對遊人免費開放,正好今日陽光明媚,春色乍蘇,不妨陪妻明湖一遊。於是倆人乘三十一路公交車到明湖東門,由此進入大明湖公園。“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昔日濟南以七十二“泉”聞名於世,其中趵突泉尤甚,故濟南又名“泉城”,泉水長流積陷為湖,曰大明湖,“家家泉水,戶戶垂柳”乃老濟南“柳泉人家”的真實寫照。

春湖隨筆

我們立於明湖東畔向西眺望,整個湖光水景一覽無餘,水天同色。明湖素有“一湖,二園,三閣,四橋,五島,十亭”等美景之分,如今經歷擴建整修,景緻倍增,很難用一廟二堤加以限景了。關於大明湖的來歷頗具傳奇色彩,傳說明湖舊址原建一寺名曰大明寺,因寺內和尚貪財好色震怒天神,上蒼用霹靂手段將大明寺沉入地下陷化為湖。而最早記載大明湖的是北魏《水經注》,可見大明湖的歷史已相當悠久,明湖公園內歷歷舊跡亦見證其古老歲月的滄桑之筆。

我們沿明湖北岸由東向西遊覽明湖勝景,與對向而行的人流匯聚成群,猶如鄉村集市一般熱鬧,明湖畔路上用“人流如織”來形容恰當其分,點不為過。放眼望去,湖面上水波粼粼,盪舟如星,垂柳已露綠色,春條隨風絲動,湖邊荷葉雖枯待春,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風景已勾勒在胸。身處麗景難禁詩情:斷橋閣樓舟走,廖島湖懷荷舊,我欲臨畔漫筆,枝鳥笑我詞瘦,驚觀滄浪波波,秀風一掃春憂。據言幾十年前風平浪靜之時,千佛山倒影於明湖水中,還清晰可見,如今明湖南岸已是高樓聳立,山湖共影已成記憶,人文膨脹早已扼殺了天地自然。

人賞明湖秀美之中,心卻忡忡大千之外。昔年乾隆皇帝曾棲身明湖歷下亭,見亭旁蛇行蛙鳴甚為驚棘,便下令清除蛇蛙,也許天準金口玉言,自此明湖竟不見蛙聲蛇行!然而明湖風景雖蛙蛇減少依然秀色可觀,但當今世界人文發展對自然風景之破壞而導致的惡化之勢已難以逆轉,上有陰霾遮天蔽日,下有濁水染河汙海,人類有目共睹我們早已在“飲苦食毒”中掙扎。幾十年來人類早已認識到環境對我們生存的重要意義!然而“以人為本”早已被“以資為本”所代替,當金錢“一葉障目”之時大好河山尚有幾人心觀?“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在淺薄難耐風靡日頹的時代,對於江河日下的風景大觀,我們只能在用一筆紅心去照亮些點滴紙墨罷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