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哲理的名人文章

來源:才華庫 1.19W

沒有失敗的人生絕不是完美的人生,當你戰勝失敗的時候,你會對成功有更深一層的感悟。接下來小編蒐集了有哲理的名人文章,歡迎檢視。

篇一:荷花靜我心

我是從很近的地方過來的,就是以往那老地方走過來的,徒步也要不了幾分鐘時間,在今天似乎經歷了千山萬水,經歷了數不清的坎坷和荊棘,身心已經很是疲憊。我一向自認為是一個經得起折騰的男人,我不像花瓶子那樣脆弱,一向是能扛的,今天又是怎麼了?唉,只是現今的路並不好走,今後的路也肯定並不好走。昨夜為了什麼丟失了睡眠?只是丟失了曾經擁有過的輝煌。現實一點吧,不再虛榮,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從快樂出發的……心底裡如此想著想著,就不知不覺到了每天要來的荷塘了。微風不知什麼時候把一池荷花點亮,看著荷花那一隻只明亮的眼睛,我也抖落身後的疲憊。長長吁了一口氣,在抬頭看天,天也藍了……

荷呀,我承認,在我很困惑的日子,就靠你的誘惑與幻臆度日的,所以隔三差五總來看你,但是總沒有發覺你像今天美得如此讓人眩暈,在那水的中央的,撐著傾情的傘兒,碧碧的傘兒,開著嫋娜的花兒,多愁而又悠閒的花兒,搖呀搖,把世間瀟瀟灑灑的內涵都表達的淋漓盡致,總能讓多情還是無情的人兒來一段清麗委婉的歌唱。吟一首遙遠的詩歌吧,把美好的舊憶再捋順捋順: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含羞的這一朵是你,應為有著太多的矜持;怒放的那一朵是他,他總是那樣紈絝;請你告訴哪一朵是我呢?是不是被昨天黃昏那場雨裡凋零了的那柄殘荷就來著?殘了就殘了,我也不算是一個追求完美的個人呀,不怕你笑話,因為我打小起就沒有胸懷大志,只是覺得在這個世界為別人還是自己開開花,結果自認為好了就足以。殘荷有殘荷的美,記得在春節聯歡晚會,那曲《我是你的眼》嗎?那歌者心中有一雙明亮的眼,比常人還要明眸善睞;記得舞臺上那輪椅和柺杖的搭檔嗎?那瘸腿失臂者的風采,還是那樣亭亭多姿,還是那樣玉樹臨風!

總怪幸福不來敲門,沒辦法幸福總是包在紙裡,經不得風吹,經不起雨淋,見不得日晒,容不得火烤,如此弱不禁風的東西,誰能為他買個保險呢?誰能把他放進保險箱裡呢?幸福就如著出泥不染的荷花,需要魚兒溫軟的擁抱,需要蜻蜓輕盈的呵護……細心的心,溫情的情,就是幸福外面的那張紙,只要那張紙不變質,就過不了保質期。

我不知道外國有沒有荷花,那外國畫家們怎麼就沒有畫過荷花呢?難道只有中國畫家們才擁有這樣的天賦嗎?千姿百態的荷點綴著這方搖晃的世界,支撐著這晃盪的船,畫家的筆下也許就沒有如此複雜的風險。在荷叢中我沒有聽到歌唱,沒有看到蓮花間飄逸的裙舞,沒有看到收穫的笑臉,只聽到老闆吆喝那些採蓮人把靠近岸邊的荷包先採摘的呵斥聲:“每天有那麼多人看荷花,都煩死了,趕都趕不走……”荷花池裡,我只看到幾個採蓮的女人,一身的泥水,滿頭的大汗,髒兮兮的臉龐寫滿疲憊,坐在船頭忙忙碌碌,風吹亂她的秀髮,她們沒有多餘的功夫理一理,她是幫老闆也是為了自己的生計採蓮。在荷塘的岸上,一對對卿卿我我的情侶在拍照,把遠遠近近的採蓮船作為背景,一群天真的少年在追逐蜻蜓,那天真的笑聲傳得老遠老遠,岸上的生動給予了我無限的安慰……

我跟兒時遠方的友人電話:荷花朵朵開了,來看看不?他說:最近很忙,不就是看荷花嗎?以後吧……其實,我是想見見他,就是迫切想見見他,不再讓自己孤單。我知道,那“以後”至少是明年,也許遙遙無期……

篇二:魂歸

這是他十六歲時離開的山溝溝裡的家鄉。“愛己”要他挑著兩個籮筐到市場買菜,市場裡剛好有人在招少年兵,他放下扁擔就跟著走了。

今天帶他回來,剛好是七十年後。

有兩個人在門前挖井。一個人在地面上,接地面下那個人挖出來的泥土,泥土用一個轆轤拉上來,傾倒到一隻竹畚箕裡,兩個滿了,他就用扁擔挑走。很重,他搖搖晃晃地走,肩頭被扁擔壓出兩條肉的深溝。地面下那個人,太深太黑了,看不見,只隱隱聽見他咳嗽的聲音,從井底傳來。“缺水,”挑土的人氣喘喘地說,“兩個多月了。沒水喝了。”

“你們兩個人,”你問,“一天掙多少錢?”

“九十塊,兩個人分。”

“挖井危險啊,”你說,“有時會碰到沼氣。”

那人笑笑,露出缺牙,“沒辦法啊。”

灰撲撲的客運車捲起一股塵土而來,停住,一個人揹著一個花圈下了車。花圈都是紙紮的,金碧輝煌,豔麗無比,但是輕,背起來像個巨大的紙風車。鄉人穿著洗得灰白的藍布褂,破舊的鞋子佈滿塵土。

父親的照片放在廳堂中央,蒼蠅到處飛舞,粘在輓聯上,猛一看以為是小楷。

大哥,那被歷史綁架了的長子,喚你。“族長們,”他說,“要和你說話。”

你跟著他走到屋後,空地上已經圍坐著一圈鄉人。母親也坐著,冰冷著臉。

像公審一樣,一張小凳子,等著你去坐下。

女人蹲在地上洗菜,本來大聲喧囂的,現在安靜下來。一種尷尬又緊張的氣氛,連狗都不叫了。看起來輩分最高的鄉人清清喉嚨,吸了口煙,開始說話:“我們明白你們不想鋪張的意思,但是我們認為既然回到家鄉安葬,我們還是有我們的習俗同規矩。我們是要三天三夜的。不能沒有道士道場,不能沒有花鼓隊,而且,家鄉的習俗,兒女不能親手埋了父母的,那骨灰要由八個人或者十二個人抬到山上去,要僱人的。不這麼做就是違背家族傳統。”

十幾張臉孔,極其嚴肅地對著你,討一個道理。十幾張臉孔,黝黑的、勞苦的、滿是生活磨難的臉孔,對著你。這些人,你心裡說,都是他的族人。如果他十六歲那年沒走,他就是這些人的夥伴了。

母親寒著臉,說:“他也可以不回來。”你趕忙握緊她的手。

你極盡溫柔地解釋,佛事已在島上做過,父親一生反對繁文縟節,若要鋪張,是違揹他的意願,你不敢相從。花鼓若是湘楚風俗,當然尊重。至於僱別人送上山,“對不起,做兒女的不捨得。我們要親自捧著父親的骨灰,用自己的手帶他入土。”

“最後一次接觸父親的機會,我們不會以任何理由給任何別人代勞。”

你清朗地注視他們的眼睛,想從那古老的眼睛裡看見父親的神情。

這一天清晨,是他上山的日子。天灰灰的,竟然有點溼潤的雨意。鄉人奔走相告,苦旱之後,如望雲霓。來到這陌生的地方,你一滴眼淚都不掉。但是當司儀用湘音唱起“上──香”,你震驚了。那是他與“愛己”說話的聲音,那是他教你念“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的腔調,那是他的湘楚之音。當司儀長長地唱“拜──”時,你深深跪下,眼淚決堤。是,千古以來,他們就一定是以這樣悲愴的楚音招魂的:

魂兮歸來,君無上天些。虎豹九關,啄害下人些。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歸來歸來,往恐危身些……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些。土伯九約,其角些……歸來歸來,恐自遺滅些……魂兮歸來,反故居些。

當他說閩南語而引得人們哈哈大笑時,當他說北京話而令人們面面相覷時,他為什麼不曾為自己辯護:在這裡,他的楚音與天地山川一樣幽深,與蒼天鬼神一樣巨集大?司儀的每一個音,都像父親念《陳情表》的音,婉轉悽楚,每一個音都重創你。此時此刻,你方才理解了他靈魂的漂泊,此時此刻,你方才明白他何以為《四郎探母》淚下,此時此刻你方才明白:他是真的回到家了。

花鼓隊都是面帶滄桑的中年婦女,一身素白,立在風中,衣袂飄揚。由遠而近傳來嗩吶的聲音,混著鑼鼓。走得夠近了,你看清了樂師,是十來個老人,戴著藍布帽,穿著農民的藍布褂,佝僂著背,鏗鏘鏗鏘吹打而來。那最老的,他們指給你看,是他的兒時玩伴。十六歲那年兩個人一起去了市場,一個走了,一個回來。

天空飄起微微雨絲,溼潤的空氣混了泥土的氣息。花鼓隊開始上路,兄長捧著骨灰罈,你扶著母親,兩公里的路她堅持用走的。從很遠就可以看見田埂上有人在奔跑,從紅磚砌成的農舍跑出,往大路奔來,手裡環抱著一大卷沉重的鞭炮。隊伍經過田埂與大路的介面時,她也已跑到了路口,點起鞭炮,劈里啪啦的炮聲激起一陣濃煙。長孫在路口對那跑得上氣不接下氣的婦女跪下深深一拜。你遠遠看見,下一個田埂上又有人在奔跑。每一個路口都響起一陣明亮的炮聲,一陣煙霧瀰漫。兩公里的路,此起彼落的鞭炮夾雜著“咚咚”鼓聲,竟像是一種喜慶。

到最後一個路口,鞭炮震耳響起,長孫跪在泥土中向村人行禮,在煙霧瀰漫中,你終於知曉:對這山溝裡的人而言,今天,村裡走失的那個十六歲的孩子,終於回來了。七十年的天翻地覆,物換星移,不過是一個下午去市場買菜的時間。

滿山遍野的茶樹,盛開著花,滿山遍野一片白花。你們扶著母親走下山。她的鞋子裹了一層黃泥。“擦擦好嗎?”兄弟問。“不要。”她的眼光看著遠處的'祝融山峰;風,吹亂了她的頭髮。

篇三:生命

每個活人都像是有一個生命,生命是什麼,居多人是不曾想起的,就是“生活”也不常想起。我說的是離開自己生活來檢視自己生活這樣事情,活人中就很少那麼做,因為這麼做不是一個哲人,便是一個傻子了。“哲人”不是生物中的人的本性,與生物本性那點離得太遠了,數目稀少正見出自然的巧妙與莊嚴。因為自然需要的是人不離動物,方能傳種。雖有苦樂,多由生活小小得失而來,也可望從小小得失得到補償與調整。一個人若盡向抽象追究,結果縱不至於違反自然,亦不可免疏忽自然,觀念將痛苦自己,混亂社會。因為追究生命“意義”時,即不可免與一切習慣秩序衝突。在同樣情形下,這個人腦與手能相互為用,或可能成為一思想家、藝術家,腦與行為相互為用,或可成為一革命者,若不能相互為用,引起分裂現象,為了這個人就變成瘋子。其實哲人或瘋子,在違反生物原則,否認自然秩序上,將腦子向抽象思索,意義完全相同。

我正在發瘋。為抽象而發瘋。我看到一些符號,一片形,一把線,一種無聲的音樂,無文字的詩歌。我看到生命一種最完整的形式,這一切都在抽象中好好存在,在事實前反而消滅。

有什麼人能用綠竹做弓矢,射入雲空,永不落下?我之想象,猶如長箭,向雲空射去,去即不返。長箭所注,在碧藍而明靜之廣大虛空。

明智者若善用其明智,即可從此雲空中,讀示一小文,文中有微嘆與沉默,色與香,愛和怨。無著者姓名。無年月。無故事。無……然而內容極柔美。虛空靜寂,讀者靈魂中如有音樂,虛空明藍,讀者靈魂上卻光明潔淨。

……

篇四:孤獨

孤獨若不是由於內向,便往往是由於卓絕。

太美麗的人感情容易孤獨,太優秀的人心靈容易孤獨,其中的道理顯而易見,因為他們都難以找到合適的夥伴。

太陽是孤獨的,月亮是孤獨的,星星卻難以數計。

人都難以忍受長期的孤獨。意志薄弱的人,為了擺脫孤獨,便去尋找安慰和刺激;意志堅強的人,為了擺脫孤獨,便去追尋充實和超脫。他們的出發點一樣,結局卻有天壤之別,前者因為孤獨而沉淪,後者因為孤獨而昇華。

有一種人,寧願無聊也不願孤獨,因為孤獨對他來說,也是無聊;有一種人,寧願孤獨也不願無聊,因為孤獨對他來說,只是寂寞。

孤獨而寂寞的人,只是覺得時光冷清,卻不會虛度時光;孤獨而無聊的人,總覺得日子無滋無味。於是便浪擲光陰。

當別人因失意而孤獨的時候,你去成為他的朋友,他往往會心存感激;當別人因得意而門庭若市,你想成為他的座上賓,常常會遭到輕視。

因此,一個真正聰明的人是不會太勢利的,更不待說一個真誠的人了。

有些表面上很幸福的人,實際上是很不幸的人;而有些表面上很不幸的人,實際上是很幸福的人。感情上的幸與不幸,只有當事者心裡最清楚,旁人常常是在妄加猜測。的確,有的人臉上有太多太多的微笑,是因為心中有太多太多的淚水呵。

篇五:友情裡的一廂情願

我們常常會有一些美麗的誤會,比如說,你以為某人是你的好朋友,然而,你在他心中那張名單上,卻不是名列前茅的。

你有什麼心事都向他傾訴,他與之傾訴的,卻又是另一個人。

別人問你:“你有幾個知己?”

你總是把他算在內。

別人問你:“你對知己的定義是什麼?”

你總會把你和他的友情看做是知己的標準。

人總是難免有一廂情願的時候。平安無事的日子,你不會去想,你視為知己的那個人,是否也把你當成知己。只有當你需要他的時候,你才會驚覺自己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並不是你想象的那樣。

原來,對他來說,你只是一個比普通朋友要好一點的朋友。

你曾天真地以為,你們的友情是一輩子的。有一天,你需要他時,他會支援你,會站到你這一邊來。然而,到了這一天,他原來只會袖手旁觀。

他沒有對不起你,只是你自作多情而已。友情有時候也像愛情,你愛他,他不一定愛你。不過,我們也許會對所愛的人深情地說:“愛你是我一個人的事,與你無關。”然而,對於朋友,我們卻沒有那麼壯懷激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