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進校園的意義

來源:才華庫 6.09K

弟子規》集孔孟等聖賢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傳統道德教育著作之綱領,是接受倫理道德教育、養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讀物。

弟子規進校園的意義

中國教育思想中佔據主導地位的是儒家的德育思想,注重德育教育的結果是人們普遍擁有羞恥心,時時告誡自己要為善去惡。但當今日常生活的數字化、抽象化,人們被架構在痛苦的“追求”之下,人們不斷地向外追求功名利祿而丟失了內在寧靜的心靈體驗,這種社會氛圍也影響了學校的教育,致使學校的教育方針更注重知識與技術的培養,而忽略了個人內在的德性教育。因此,只有中國的傳統文化才能拯救世界。而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有儒釋道,但不管是佛家的入門經典,道家的入門經典還是儒家經典的教誨都有強調孝悌、忠信等德育的重要性,而這些德育思想的精髓在《弟子規》中都得以體現。所以在學校的德育教育中,《弟子規》的引入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德育的界定和《弟子規》所包含的德育思想

(一)德育的內涵

第一,德育可理解為以德育人。它要求教育者本身要有德,即對自然和社會的客觀規律有一定的理解和遵循;第二,德育的主要途徑是外得於人內得於己,從教育者的角度主要是是身教和言教,身教重於言教。而被教育者有其自身的領悟能力並將教育者所教導的內容內化於自身。第三,德育工作應根據被教育者的需要和特點來進行。如果不是根據被教育者的需要和特點進行培養,那德育的內化過程不能得以實現;第四,德育也可理解為育德,德育的目的就是使被教育者對於自然和社會的規律有一定的理解和遵循,德育工作者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了實現這個目的;第五,真正的德育是一種愉快的活動。受教育者會有一種有所領悟的歡喜感,教育者也會因其給予被教育者的幫助而心生歡喜。簡而言之,德育就是按照人的本性,按照規律對人進行向上向善的教育、引導。

(二)《弟子規》所包含的德育思想

1.孝敬父母。《弟子規》濃縮了儒家德育教育的要點,“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此句經文強調對父母的恭敬之心,一個人要想擁有美德就必須從基礎即孝敬父母做起,“百善孝為先”。

2.出則悌。“悌”包括兄友弟恭,包括尊敬長輩的禮節態度。兄弟姐妹和睦相處也是孝的一種表現。現代獨生子女對此體會不深,而古代兄弟姐妹多,如果相處和睦,整個家就是其樂融融,父母看了會很欣慰。在家和睦友愛,以禮相待,外出自然而然就能夠以禮待人,也能以友愛之心待人。

3.謹信思想。古者雲:一言興邦,一言喪邦。所以如果平常生活能夠謹慎,就可以免掉很多的錯誤與麻煩。“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當今社會誠信問題天天提,可三鹿奶粉事件,地溝油事件是對此二字的莫大諷刺。《弟子規》的謹信思想注重培養人們對人對物的恭敬心與守護的心靈。

4.愛眾親仁。“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人與人在交往相處時要時刻將愛存於心中,用感恩的心對身邊所有的人。由此,對於不明白自我的芸芸眾生就必須時時接近有道德修養的賢者並積極向之學習,否則因為缺少良好的教育環境而養成一身的壞習氣就很難改掉。

5.餘力學文。“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這也是古聖先賢所強調的知行合一。只一味地埋頭苦讀,而不將所學的東西落實在生活當中,只是空長浮華,增長自己的傲慢心。所以,古人的教育方法,我們還是應該沿用:先培養德育,有餘力再學其他知識。

二、現代學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三大主要問題

(一)現代學校學生倫理思想的邊緣化

中國自古以來就強調倫理道德的教育: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五種倫理關係是任何一個社會、國家、民族、時代的人都必須面對的最基本的倫理關係。只有把這五種基本的倫理關係處理好了,整個社會的人倫秩序才是井然有序的。但由於當今世界是科技化的時代,同時也是數字化的時代,人類被架構在技術化的世界當中無法自拔,更讓人難以喘息的是人被數字無情地加以控制,現實的感性的個人被抽象為簡單的學位、學分、分數等。學校也難逃此厄運,面對科學技術、數字對人的苛求,大學生也只能如此般地屈服於理性的追求當中,而對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倫理道德教育置之一旁。

改革開放以後,國人面對西方高度發達的科技和物質文明不免有些眼花繚亂,隨之而來的是對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也崇拜西方原子式個人的生活習慣。由此,就導致了今天學校重視科學技術的訓練而忽視甚至排斥倫理道德的教育,也因為教師與學生都注重在知識與技術方面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內心的倫理德性修養,對於倫理親情道德,大學生對之敬而遠之亦或是置之不顧。

(二)現代學校學生謹信思想的邊緣化

古人時時注意自已的言語和行為,“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古人的生活很有規律,碰到意外的事情也能心平氣和地對待。而當今的學生黑白夜顛倒,生活沒有規律,生活秩序極其混亂,沒有耐心與自制力,對人對事物的恭敬心也缺乏。謹的思想更表現在與人相處和獨處時的行為表現。在與人相處時做到謹言慎行,身邊的人便會很尊重你,很信任你;獨處時能夠謹小慎微能提高一個人的內在修養。而當今學校學生不管是做人抑或是做事情都缺乏謹的思想。很多大學生做事比較感情用事,有些甚至比較武斷,缺乏三思而後行的謹慎態度,與同學相處也表現的比較浮躁,缺乏責任心與耐心,獨處時更是放蕩不羈,不會省思自己的過失與不足,有困難不會從自身找原因,而很多的是怨天尤人。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信”乃人言,故作為學生要說到做到,但當今學生的誠信問題層出不窮,如違約還貸引發信任危機;考試作弊,抄襲成風;應聘求職材料摻水嚴重;人際關係冷漠,你猜我疑;為什麼當今學校的誠信問題如此嚴重?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生本身缺乏責任心與羞恥心,沒有對自身的使命與志向有個清醒的認識。

(三)現代學校學生知行合一思想的邊緣化

人的命運是數字決定的,人的一切的豐富性都被抽象的數字掩蓋了,基於此,德育教育的力量顯得如此的微不足道,人們接受的教育與生活實踐是嚴重的脫節,對老師所傳授的德育思想有所感動但沒有行動,因為那是與自己無關的德育教育。人們看到道德的美好但沒有自信也沒有動力去實踐。信—願—行是落實德育的方便之門,是人們實踐德育的不竭動力,邏輯地推理這一過程是合理的,但不僅思想要力求體現為現實,而且現實本身也應該力求趨向于思想。所以,要建立起對道德的信心與相信德育教育的力量,外在的約束只讓人不為錯與不為惡,但自己內心的本性使然是驅使人類向善的根本,也只有發自內心的真誠才足以裝扮人類的世界。

三、《弟子規》對現代學校德育教育的啟示

針對學校倫理親情教育的缺失、學生謹信思想的缺乏與流於形式的學校德育教育的問題的揭示,在此須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措施。

(一)注重學校學生倫理思想的培養

基於上述學校倫理道德的邊緣化,基於學校學生倫理親情的淡化,在學校中重提倫理道德教育的意義顯得如此重要。《弟子規》突出強調了孝悌,“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弟子規》以孝悌為其德育思想的核心,注重血緣關係的穩定性,與其它情感相比,血濃於水的親情更具有激發人心的力量,加之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只有家庭和諧才具有社會的穩定。所以,在學校的德育教育中,強調倫理道德的教育有其特殊的意義,在學校培養學生對人對事物的恭敬之心,培養學生對親人的關愛之心並將這份關愛之心不斷擴大。

一個個體在推動人類社會進步上有所貢獻便被贊為有德性。所以,當代學生應該樹立自身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時刻告誡自己是社會的一部分,也使自己認識到倫理道德是每個炎黃子孫所必須擁有的素質,我們中華民族向來重視倫理道德教育,我們今天倡導構建和諧社會亦是對倫理道德的重視,但社會和諧的前提是家庭和諧,而家庭和諧的前提又是個人的身心和諧。

一個接受倫理道德教育的人,對父母愛護孝順有加,對師長尊敬有禮,對領導尊重,其人生必是幸福的,因為一個心裡裝有他人、對他人有恭敬心的人是不會成為倫理道德的背叛者的,而且也因為恭敬心與感恩心他會事事順利。

(二)注重學校學生謹信思想的培養

針對學生謹言慎行的缺失,《弟子規》重視人自身的修養,從最簡單的生活起居飲食做起。“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看似簡單而實不簡單的教導,簡而言之就是衣冠整潔,給人以潔淨的印象,這只是其中一點;重要的是從衣冠穿著看到一個人對生活的恭敬心與為人謹慎心理。“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當今社會講求品牌,追求高貴而不自省自身各方面的條件,一味地盲從跟風,給自己也給家人帶來很多煩惱。殊不知衣冠整潔大方得體即可,依照自己所處的位置和場合穿衣行事。“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信”從造字的結構看是會意字,“人言”為“信”。所以,在古人看來,說出來的話就要做到,而不是靠外在的法律、規章制度來維持一個人的誠信。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古人所注重的是品行和才能,而不是一個人的相貌與大話。“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這些都是《弟子規》教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言行舉止,這是促使人們培養謹言慎行、誠信的道德品質,作為大學生更是要時刻注意落實謹信的德育思想。

(三)注重學校學生身體力行思想的培養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在做到了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後學習古聖先賢的書籍與知識技能。在現在的企業裡流行一句話:有才有德重用,無才有德小用,有才無德不用。由此,一個人對社會、對企業、對家庭有貢獻都取決於其是否有德有才,德的重要性在中國是可想而知的。但對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只停留在書面的研究與頭腦的思考是不夠的,如果只是這樣會導致人的浮誇風,傲慢心理,但如果僅注意行動而不學聖賢教誨又只會固執己見,還很可能做出違背道德的事情。所以大學生要不斷地實踐所學的知識與道德思想才是學習的根本,也只有將之落實到生活當中才具有改變周圍風氣的革命性作用。

隨著資本原則生存狀態種種弊端的顯現,人們漸漸認清了自己的危險處境,進而探尋未來的希望,當代學校學生更是應該立大志,在未能達者兼濟天下之時,加緊對自身道德的修養。基於此,關注人類未來發展的志士仁人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中國傳統文化,也就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如此這般的發揮光耀,人們更是要自覺走進這一光輝所在之處並努力吸取其精華。《弟子規》以其質樸而堅決的感染力淨洗著一個個向善的靈魂,也許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會因為各種原因而退卻抑或是懷疑,但這正是其不斷施展魅力與魄力的良好時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