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後感30字

來源:才華庫 1.51W

弟子規》是古人留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它是我們生活的典範,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以下便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30字,700字,1000字的讀後感,供大家學習。

弟子規讀後感30字

《弟子規》讀後感30字

文明,是一件美好的事物。它不僅陶治了我們的情操,而且提高了我們的修養,使我們的言行舉止,都很規範。在《弟子規》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增進了對許多事物的理解。但,最令我感觸深的,就是《入則孝》這一部分。

《弟子規》讀後感700字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想必這段文字大家早已耳熟能詳,我們會讀,會寫,會背,可是我們真的有用心去體會過這些話的意思嗎?“孝”是我們作為學生主修的第一門課,“入則孝”的意思是在家裡要善事父母。

“入則孝”這一部分都是規範我們在家裡對父母的言行舉止。對父母的態度不能專橫無禮;說話時要和顏悅色;冬夏季節要讓父母舒適,在飲食起居上照顧好父母;即使父母對我們的態度不好,也應孝順父母。

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在心裡想著父母。因為是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欠父母的太多的恩情,我們只能以此為報。如果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這才是做人的根本,這才是學習“入則孝”的意圖。

父母對我們的恩情永世難忘。所以我們要儘自己最大所能去回報父母。父母在世時我們把最好的東西留給父母;父母去世後我們要守孝三年,三年裡,應杜絕酒肉,居處住所要固定,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經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歷史上還有二十四孝作為我們的典範。所以,我們要把“孝”發揚光大。雖然我們現在做不了什麼,但是孝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來表達:我們可以在學校認真聽講;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父母看見我們那一張張認真聽講的臉,一張張成績優異的卷子,也會十分高興。這也算我們對父母的小小的回報。

人都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而父母為我們付出的又怎能是滴水?我們對父母的付出只是滄海一粟。

當父母說我們時,不要忘了,我們應耐心傾聽他們對我們的教誨,他們說什麼都應該,因為他們的出發點是對的;當父母打我們時,不要忘了,我們要甘願捱打,父母怎麼打都應該,因為這是他們將濃濃的愛濃縮於那重重的一拳上。

無論父母如何對待我們,我們,都不應忘記:百善孝為先。

《弟子規》讀後感1000字

《弟子規》分為總敘、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之所以分為這幾個內容,採用的是《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餘力學文。”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則孝和親仁。入則孝是學生主修的第一門課,如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的意思意思是父母叫你的時候,就應該立即答應;父母有什麼事要你去做的時候,千萬不要拖拖拉拉,更不能偷懶,要立即行動起來;還有冬則溫,夏則凊。晨則醒,昏則定。這句的意思是兒女孝敬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涼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請安,晚上要替他們鋪好被褥,讓他們安定下來。在入則孝這一篇中還有許多像上面兩句一樣教導我們如何孝盡父母的句子。正所謂百善孝為先。親仁是學生主修的第六門課。親是親近,仁是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如: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稀。都是人,類別卻不一定整齊,大多是跟著潮流走的'俗人,而有仁德的人卻顯得稀少。這句的意思是如果不肯親近仁者,無形中就會產生許多害處,小人會乘虛而入,圍繞身旁,事情就會弄得一敗塗地。正所謂仁者無敵。在這兩個方面我做的都稍有欠缺,但讀了這本書後,我一定會讓父母冬則溫,夏則凊。晨則醒,昏則定;是自己親近仁者,學習仁者讀了這本書,使我明確了價值觀念、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敦厚善良的心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