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案模板合集6篇

來源:才華庫 3.21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湖心亭看雪》教案模板合集6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1

一:匯入

有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的西湖一直以她的秀麗風光吸引著人們,文人墨客為他夢縈魂牽,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請同學們回憶這些詩句:

這些分別是描寫西湖的春 夏之景,西湖的雪景又如何呢?今天我們就隨張岱去領略西湖雪景感受作者情懷。

走進作者

二.疏通文意

1.首先請大家聽讀課文,注意字音和停頓.

2.請大家熟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螢幕上的字詞。

3.2生朗讀課文,字義理解

4.對照課文註釋,同學間相互幫助,用現代文翻譯全文,有難點的地方做好記號。

5.訂正難點

6.抽點翻譯。

三:品雪景

既然看雪,請找出描寫西湖雪景的句子

1. 這種景色給你什麼樣的感受?{讀出蒼芒靜寂之感,似乎作者此時的心境也猶如此景}

2. 如果換成:一道 一座 一艘 三個,有什麼不同?

3. 這段景物寫法上有何特點。(用繪畫的手法寥寥幾筆就勾畫出景物特徵,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園,多與少,大與小 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出悠遠脫俗,蒼茫靜寂的情味。)

4. 理解白描,並辨別例句。

5. 背誦

四:析人物

天寒地凍之日卻心懷雅興,前往西湖賞雪景之人絕非常人,用文中一個字概括,哪個字?【痴】

1. 痴在何處?請出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痴在行為,分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寫法特點(聽覺)

痴在情感 【獨】(清高孤傲 超凡脫俗)(有舟子隨同前往,為何還說是獨往湖心亭)

2. 作者已夠痴了,更有痴似相公者。兩位痴人相見會是何種情形呢?

根據課文最後自然段加上自己的想象生模擬表演。

師小結:從你們的表演中我看到了他鄉遇故知的喜悅,看到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和別曾相識的坦蕩,志趣相投以酒代情的豪放。也感受到了離別的傷感。

3. 我要採訪你們了,既然知音難覓,為何不互留聯絡地址姓名,不進一步瞭解身份官職,只是說“金陵人,客此”?

注重的心靈的交流,注重的眼前的景,心中情,而不是身外俗事。這也是他們不同常人,“痴”的性情的表現。

4. 不知有一點我們同學們注意沒有,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其實是清朝,而開頭時間依然以明朝的崇禎年號記錄時間。有何深意?(文章瀰漫一種淡淡愁緒,對故國的思念,是作者情感孤傲,超凡脫俗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五:總結

這節課我們欣賞了清淡雅緻西湖雪景,瞭解了蒼勁大氣白描手法,也感受了作者情感脫俗情懷。可謂“情在景中,景在情中”。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寫作中學會讓景物含情。

六:背誦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2

一、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冬季,最浪漫的無疑是下雪,最美麗的無疑是銀妝素裹的雪世界,讓我們隨張岱一同去湖心亭看雪。

二、介紹湖心亭與作者

三、整體把握課文

1、聽課文錄音,注意生字與多音字的朗讀

崇禎(chóngzhēn)毳(cuì)衣霧凇(sōng)沆(hàng)碭(dàng)

鋪氈(zhān)喃喃(nán)更(gēng)定更(gèng)有此人強(qiǎng)飲

2、自讀課文質疑問難。

疏通文句,可同桌間討論交流,然後圈畫出還不解的文句,進行質疑問難。

3、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1)一字多義:①餘橈一小舟:撐,劃;上下一白:全。

②是日更定:是,這;是金陵人:是,判斷動詞。

③是日更定:更,古代夜間計時單位;焉得更有此人:更,還。

(2)詞類活用:客此:客,客居,名詞作動詞。

4、齊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古文要正確流暢,還要有韻味。

5、請一同學用現代漢語講述本文主要內容。

四、品讀賞析

1、提問:舟子是如何評價張岱的?

2、默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讓你看出“相公痴”?

追問:“湖中人鳥聲俱絕”從哪種感覺來寫?“俱絕”寫出了怎樣的景象?

追問: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為什麼說是“獨往”呢?他為什麼不拉舟子一塊看呢?這樣也好有個伴,不會獨自一人。這個“獨”字反映出他怎樣的個性特點?

3、尋找“痴似相公者”。

(1)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脫世俗的情趣,那有人懂嗎?

(2)作者是怎麼介紹這兩個人的?一起找出來。

①作者寫“問其姓氏”,可後面卻是“是金陵人,客此”,這答非所問呀,作者寫錯

了,真是不高明。你怎麼看待這個句子?

②文中還有一句話也能表現他的故國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體現的?

小結:透過這個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讓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如“滄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有孤獨、落寞之感慨,又有超凡脫俗的閒情雅緻。

五、堂堂清

1、背誦全文

2.練習第二題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瞭解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遊湖的雅趣。

4.背誦課文。

(二)能力目標

1.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語言風格。

2.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3.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於一爐的寫作特色。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但又

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教學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

2、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孤高自賞的情懷。

教學關鍵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係。

 教學方法 誦讀法、 討論法、質疑點撥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 具 多媒體

 課 時 兩課時

教學內容與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老師昨天佈置同學們去查詢有關描寫西湖的詩句,能背多少?

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可是如果,詩人的心中寒冰一片呢,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麼樣子的呢?讓我們走進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二、檢查預習

1、注音

更定 毳衣 霧凇 沆碭 一芥

2、解詞

更定 拿擁 毳衣 霧凇 沆碭 一白 長堤一痕

一芥 焉得 更 大白 客此 者

三、初讀課文

1、請一男一女同學初讀課文,看看他讀音和停頓正不正確(音樂、 幻燈)

2、再請以同學讀課文或老師範讀或放音訊。

學生活動,可分成兩組,每組一段,疏通課文,提出疑問。

3、疏通文意。

四、齊讀課文

思考:①、 找出課文頗為嚴重的前後矛盾的錯誤。

明確: “獨往湖心亭看雪”之 “獨”與“舟中兩三粒而已”“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名篇名作怎麼可以前後矛盾呢?我們是不是應該和張岱商量一下讓他改改?

我建議先不急,等咱們深入鑽研了課文再作定奪,說不定這其中另有奧妙呢!

思考:②、課文中那個詞形象的概括出張岱的形象?

朗讀: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思考:③、 “痴”字通俗的講是什麼意思?

呆、傻、笨,舉止不同常人

五、小結

六、佈置作業: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1、解釋詞語。2、介紹作者。

二、齊讀課文

三、研讀課文

問:課文哪些的方寫出了張岱的呆,不同常人?

1、“更定”“獨”“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想想,三天大雪之後的情景?什麼聲音都沒有。用一個成語表達如何? (萬籟俱寂)

問:從哪個感覺器官來描寫的? (聽覺)

問:讓人想起柳宗元什麼詩句?

(《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問:從什麼感覺器官描寫的?(視覺)

師:這樣天寒地凍的天氣裡,並且是晚上八點以後,也許你正在看電視,也許在做作業,也許已準備睡覺了,可我們的張岱,居然在這時去看雪,是不是不同常人,痴人首先是行為痴

歸納:——痴行

2、請找出描寫西湖雪景的句子,我們一起看看景物描寫有沒有怪異之處?

齊讀“西湖夜雪圖”:“霧凇沆碭…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問:請問,這段對“西湖夜雪圖”的景物有什麼特點? 運用了什麼樣的手法?

明確: 景物特點:空寂、悠遠、脫俗

寫法:白描寫法(簡練樸素,不加渲染)

文中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特徵來寫,“一白”、“ 一痕”、“ 一點”、“ 一芥”、“ 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 點與線、 多與少、 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出空寂、悠遠、脫俗的意味。 在這幅空寂、悠遠、脫俗的“西湖夜雪圖”中,張岱把自己融入了蒼茫的宇宙自然,天人合一,所以痴人眼中有痴景,人只是自然之景的一分子罷了。

歸納:——痴景

3、問:如此安靜的環境,後文突然又寫喝酒聊天什麼的,是不是意境全破壞了?咱們先到對話中去找。來,請一同學讀讀“大喜”一句。

問:客說“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哪種人,請填出來。

湖中焉得有此雅興之人。

湖中焉得有此豪情之人。

師:看來作者是找到了知音,“強飲三大白而別”,雖然不會喝酒,但還是喝了三大杯,是啊,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可是,老師有一疑問啊:飲酒之前不問姓氏,飲酒之後才問;問卻避而不答姓氏,只說“是金陵人,客此”,然後不留地址,不留電話不留E-mail,這段奇遇,是不是張岱處理得太草率了?為什麼?

(學生討論回答)

明確:因為這些都不重要。不管他身份地位、俸祿高低、姓甚名誰,只知他是他鄉遊子,今日相逢,後會難期。不願和人交往,和情趣相投者也只是淡然相交。他知活在他自己的內心世界裡

師:我們現在來看最初我們發現的那個矛盾,是張岱數不清楚人數嗎?是張岱一不小心犯了一個可笑的錯誤嗎?根本就不是失誤,根本就是因為他“眼中無人”,知音尚且不顧,何況舟子。那他的眼中只有什麼呢?

明確:只有自己的心,只有自然,他是屬於自然的。

歸納:——痴心

四、走近作者

師:開始上課時,老師說張岱心中有寒冰,為什麼有寒冰呢?請看全文第一句第一個詞語,還有註釋一。

明確:“崇禎”“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大明已亡,我無力改變這天下,那我就在這山水之間來度過餘生罷,追憶前塵往事,字裡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帶有淡淡的哀愁。

五、總結:同學們,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於透過痴行痴景觸控到了並且走進了張岱這位痴人之痴心。中國歷史上,有多少這樣的古代文人啊,他們在現實中透不過氣來了,於是,他們只有在大自然中來深深地呼吸一口乾淨的空氣。他們在這片山水中來尋找心靈的歸宿。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有一名詩,送給大家,你們再細細去品張岱之痴吧:(幻燈)“滿紙荒唐言, 一把心酸淚。 都言作者痴, 誰解其中味。”

六、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2、利用白描寫法寫人或物的片斷。

板書設計

湖心亭看雪

張岱

痴行

痴{ 痴景 白描

痴心

教學後記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欣賞西湖美景,反覆誦讀課文,培養鑑賞美的能力和誦讀能力。

2.積累文言詞彙,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激發學生提問題的熱情。

3.品味文章語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

一、匯入新課

請同學們欣賞一組杭州西湖風光圖片。

第一組:(春夏秋冬)蘇堤春曉麴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

第二組:(朝暮)蘇堤春曉花港觀魚雷鋒夕照三潭印月

關於西湖的詩句,同學們能背誦多少?

學生吟誦: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配樂朗誦:是啊,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可是——如果詩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走近作者、瞭解湖心亭

多媒體摘要顯示: 張岱,字宗子,號陶庵、蝶庵,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優遊的生活。明末清初文學家。清兵南下滅亡了明朝,明亡以後,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於他明亡入山以後,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裡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

湖心亭,位於杭州西湖之中,據說是宋代整修西湖時,以湖泥堆成小山,成為一島,是西湖三島之一,後於山上建成亭閣,叫湖心亭。這是觀賞西湖風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賞景。

三、反覆誦讀? 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或設定背景音樂,教師範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2.學生齊讀課文,師生互助完成朗讀節奏的劃分;

(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並對文句、內容等大膽提出質疑。

(2)小組討論交流、質疑解難,教師與學生互動感知課文內容。

四、細讀品讀? 探究課文

一讀課文 同學們提出難懂或不懂的問題;

對課文中的內容可以提出質疑;

教師預設:“更定”是晚上八點左右還是凌晨五、六點?

“獨往湖心亭”與“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語是否矛盾?

(師生互動,自主、合作、探究)。

二、讀課文 ?找出文中 景物描寫雪景的詞句。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教師點撥: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徵,以質樸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於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於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於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畢現,生動形象。

1、作者疊用三個“與”字,把天空、雲層、湖水之間渾茫莫辨的壯闊雪景表現了出來。這是對湖心亭雪景的總體描繪。

2、“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作者通過這些高度準確而形象的數量詞,暗寫出視線的`移動、景物的變化。這是簡約的畫,夢幻般的詩,給人一種似有若無的、依稀恍惚之感。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徵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出悠遠脫俗的情味。

三、讀課文湖心亭巧遇是敘事、是抒情?

如此安靜的環境,後文卻又寫喝酒聊天,是否意境全然被破壞了?

1、讀“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以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作者之所以選擇更定後獨往觀雪,是因為不願見人,也不願被人看見,也因為此時雪景更妙。湖心亭巧遇雖是敘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兩個賞雪人而驚喜,短暫的相遇都很暢快,隨之而來的分別不免傷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讓他釋然。

四、讀課文品味舟子的話:?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所謂“痴”正是一般俗人所不能理解的清高、超逸的情懷。

學生由此生髮開去,大膽提出自己的理解。

五、讀課文 背誦課文

五、佈置作業 ,,

1.背誦並默寫課文及相關詩文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飲湖上初晴雨後》(蘇軾)

《秋山》(楊萬里)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附:板書設計

湖心亭 看雪

張岱景事 情

天與雲與山與水,大喜 自矜

上下一白. 強飲 自得

一痕、一點、 問姓氏?? “痴”

一芥、兩三粒.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5

一、匯入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鳥魚都有思戀故舊的情感,那麼人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張岱的《湖心亭看雪》。本課的學習目標是:1、讀懂文意;2、感情痴情;3、品讀畫卷。

(師板書課題,並出示本課的目標)

二、讀懂文意——完成目標1

1、一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注意字音和句讀。(師提示學生注意“強、更、芥”的讀音)

2、一生再讀課文,注意讀時的感情處理。

3、學生齊讀課文,注意字音、句讀。

4、學生自讀課文,據課下注釋理解文中意思,不理解的字詞標註出來,詢問。

5、學生質疑,師生一起答疑解惑。

6、學生齊讀課文,一生概括文章所寫內容。師做點撥(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三、悟痴情——完成目標2

1、如果讓你用文中的一個字對張岱作一個恰當的評價,你會選用哪一個字?(痴)

2、舟子語中的“痴”是什麼意思?(結合“喃喃”的意思來理解)

3、應該帶著一種怎樣的表情來讀“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這句話?(自言自語、困惑不解)

4、痴人必定有痴行,下面我們一起來“觀其痴行”,一起品讀“崇禎五年十二月······獨往湖心亭看雪”句。張岱有哪些異常的舉動呀?(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更定時,獨往)

5、那麼張岱冷不冷?(品“擁”、“獨”字——張岱不但身體冷,而且心裡也是感到冷清的)

6、但是張岱到了湖心亭之後,卻感到了一點溫暖和亮色,因為在湖心亭上已經有兩個和他一樣的痴人了,這兩個痴 人見了張岱之後非常的激動和高興啊,來,我們一起來讀出這幾句

7、生齊讀“到亭上······強飲三大白而別。”師指導學生反覆讀“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句,讀出激動和欣喜,並讓生翻譯這個句子。

8、“湖中想不到還有這樣的人呀”,那麼,什麼樣的人呢?假如你是金陵客,請將這句話說完整,“湖中想不到還有如此 的人呀”(生可填寫“與眾不同、超凡脫俗、閒情逸趣、痴迷於山水、清高孤傲等等)

9、那麼張岱見到金陵客以後,是否也象金陵客一樣滿心激動欣喜呀?(通過品讀“拉、強、別”等相關詞句,體會張岱的“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

10、張岱哀愁的原因是什麼呢?(結合課下注釋對張岱的介紹,來理解他的故國情結)那麼你還可以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張岱的故國情結呢?(崇禎五年十二月;是金陵人,客此。)

四、品畫卷——完成目標2、3

1、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帶著這種痴情去看雪的張岱,眼中的景又是怎樣的呢?

2、生齊讀“霧凇······而已”句。並翻譯出來。

3、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麼特色?(文字簡練、自然質樸、不事雕琢)這種寫作手法是什麼?(白描)

4、什麼是白描呢?(投影展示白描原是作畫的一種技法,並展示齊白石的“蝦圖”並分析白描的留白效果)。後來,移用到文學創作中(投影展示文學作品中的白描,並體會其效果)

5、再次齊讀,邊讀邊想象,師在黑板上簡筆勾畫。

6、好,繼續品讀,哪些句子是總體描繪?總體描繪的景有什麼特點?(廣漠、空曠、寂寥、夢幻、朦朧等)

7、哪些句子是特定鏡頭?試著品一品。(大與小、動與靜、遠與近、點與線、方與圓等)

8、在如此廣漠的天地之間,張岱為什麼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沒有家,心沒有歸屬感,內心漂泊無依)

9、再讀寫景句,邊讀邊想象,並試背寫景句。

五、總結本課。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湖心亭看雪》這篇文章,可謂是“滿紙真情言,一軸美畫卷,都言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那麼,現在,我們品出“痴”的真意了嗎?

六、佈置作業。

以《讀〈湖心亭看雪〉,品張岱的痴情》為題,寫一篇文章,不少於400字。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瞭解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遊湖的雅趣。

(2)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語言風格和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3)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於一爐的寫作特色。

(4)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反覆誦讀、想像、揣摩關鍵字詞等方法,咬文嚼字地賞奇景、議“痴”人,悟“痴”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應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的性格,理解作者的“痴”。

[教學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係。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本文文字較淺顯,註釋較詳細,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意不成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3、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杭州西湖自古以來以美景而名揚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來,紛紛留下頌揚的詩文。關於西湖的詩句同學們能背誦多少? 生:背詩句。預設:

1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3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此環節可以出示相關圖片提示學生吟誦相關詩句。

師:同學們是否感受到了: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學生迴應) 可是? 如果詩人的心中一片寒冰,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麼樣子的呢?讓我們和張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課文朗讀

演示課件:配樂朗讀課文

1、 聽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

2、 出示課件,檢查預習情況,幫助正音。

3、指名讀,檢查朗讀的正確熟練情況。

三、檢查課前翻譯,先交流疑難點,再通過下面的方式落實。

第一步(問):

1、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生:作者去湖心亭看雪)

2、作者什麼時間去的?(此問在於引導學生明確:是:這;更定:晚上八點左右,更:古代的計時單位。)

3、作者是怎樣去的?幾個人去的?(此文引導學生明確:拏:撐船;毳衣:用毛皮製成的衣服;擁:穿著、帶著;獨:獨自。)

第二步(出示兩張圖片,然學生配上原文內容,並說明理由)

1、 第一幅圖:幫助學生理解——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2、 第二幅圖:幫助學生理解——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第三步:出示第二段的翻譯,設5處錯誤,讓學生尋找。

到了湖心亭上,有兩個人鋪著氈席,相對而坐,一個小書童正在燒酒,酒爐中的酒正在沸騰。(那兩個人)看見我,十分驚喜地說:“想不到在湖中更會有你這樣有(閒情雅緻)的人。”便拉著我一同喝酒。我勉強(痛)喝了三大碗(杯)就告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做客(客居)。 急忙(等到)下船的時候,船伕喃喃自語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痴,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痴的人!”

四、賞讀課文。

過渡語:同學們明白了重點詞句的意思,咱再來第一遍課文。

(一)再讀課文。請一位同學讀。要求:這篇短文中作者犯了一個頗嚴重的錯誤------前後矛盾,請你把它找出來。

預設:

生1:文中開頭是說“獨往湖心亭”,應該是一個人,可是後文又出現了一個舟子在說話。

生2:不僅有舟子,前文還說“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底是多少人啊,這幾處都是矛盾的。

師過渡:同學們好敏銳!名篇名作怎麼可以前後矛盾呢?我們能不能讓張岱改一改呢? (學生否定)

(二)又讀課文。

師:我們再來齊誦一遍課文,這次要求更高了。文中有一個詞語可以形象地概括出張岱的形象,請你找出來。(痴)

師:“痴”用通俗的話怎麼講啊?(預設:生:傻,笨!呆。就是行為舉止不同常人,怪。)

師:對,這個張岱啊,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呆人。大家再自由讀兩遍,在小組內討論一下,他哪些地方表現出特別的怪異了。找出來之後,用下面的提示發言:

假如你是一名記者,穿越到明末清初,去採訪張岱,你要這樣提問:

張先生,舟子說您痴,我也覺得很奇怪:您為什麼﹍﹍﹍呢?

根據文章具體內容,請用以上句式為自己設計一個問題,並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下,解決問題。(每小組選一名記者,一個張岱來發言)

學生髮言預設1:

生1:張先生,舟子說您痴,我也覺得很奇怪:您為什麼會在晚上八點的時候去看雪呢?

生2:張先生,舟子說您痴,我也覺得很奇怪:您為什麼會在“大雪三日,西湖人鳥聲俱絕”的時候去看雪呢?

師:你把這句子有感情地,稍微誇張地讀一遍。(提醒學生誇大處理了“大”字和“絕”字)

師:張岱,居然在這樣的天氣裡晚上八點左右跑到湖上去看雪,你看他,是不是有些“怪異”啊?(明確並板書:行痴):

生3:張先生,舟子說您痴,我也覺得很奇怪:明明是舟子架船和您去看雪,您為什麼說獨自去湖心亭去看雪呢?(張岱清高孤傲,板書)

引導發言預設2

張先生,舟子說您痴,我也覺得很奇怪:您眼中的雪景為什麼和平常人不一樣呢?(學生初答)

1、如果學生分析不到位,老師幫助:老師覺得這一句問題也挺多的。你看“天與雲與山與水”多囉嗦啊,古人不是說要惜墨如金嗎?一連用了四個“與”,我看一個都不用也行。老師去掉四個“與”,讀給學生聽。問效果有何不同? 如果學生說不出,再讓學生對比讀一讀。先去掉“與”讀一遍,然後再把原文讀一遍。

預設:(1)這四個“與”並不多餘,它讓“天、雲、山、水”四個景物融和在了一起,如果去掉,好像它們就有界限似的。

(2)四個“與”字就造成了一種天地蒼茫的浩大氣象。有這四個“與”,後文的“上下一白”才顯得更有氣勢。

老師確定:這是營造了天地茫茫的景象,咱們讀出天地蒼茫的景象。

2、師(1):還有一個地方,老師不解。你們看文中這些量詞怎麼這麼怪啊?明明應該是這樣的嘛:惟長堤一道,湖心亭一座,與餘舟一艘,湖中人兩三個而已。(課件出示)

預設比較結果:不好,原文中的量詞寫出了人和物在大自然中的渺小。

師:一語驚醒夢中人,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詩: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人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了。原來痴人眼中有痴景,是因為有個“天人合一”,(師板書“痴景”)

3、師:假如同學們處在這天地茫茫的夜色雪景中,你的感覺會是怎樣的?(淒涼、悽清、寒冷等)作者和你們有同感。(板書:清冷孤寂)

學生髮言預設3:

張先生,舟子說您痴,我也覺得很奇怪:你在湖心亭遇到了知己,您為什麼不和他們交個朋友呢?(或者:你明明是問的是人家的姓氏,為什麼答非所問,說“金陵人”?)(學生自由發言)

師引導:請一同學讀讀“大喜”一句。

師:客說“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哪種人,咱們用文言文說出來。

預設生:湖中焉得有此雅興之人。

師:張岱又是如何表現的呢?(痛飲了三大杯)

師:是啊,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可是,老師有一疑問啊:飲酒之前不問姓氏,飲酒之後才問;問卻避而不答姓氏,只說“是金陵人,客此”,然後不留詳細地址,你覺得張岱願意和這兩個人交朋友嗎?。(學生會否定)

師:如此看來,張岱知音尚且不顧,何況是舟子呢?他前面說“獨往湖心亭看雪”不是失誤,根本就是因為他“眼中無人”。(這表現了他的“清高孤傲”)

師過度:世上居然有如此痴人,視世俗世界而不顧,一心要把自己融入自然之中。可是張岱筆下的自然如此清冷,如此浩大,如此孤獨,這其中會不會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呢?

師:開始上課時,老師說張岱心中有寒冰,同學們,找找這個迷,就在全文第一句第一個詞語,還有註釋一。

師:舟子說他痴,他會辯解嗎?(學生髮揮)

師:此時此刻,他心裡會想什麼呢?(學生髮揮)

預設生1:他想:你怎知我心!大明已亡,我豈可因那繁華紅塵忘記故國?

預設生2:他想:我無力改變這天下,那我就在這山水之間來度過餘生罷。

同學們,老師非常佩服你們。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於透過痴行痴景觸控到了並且走進了張岱這位痴人之痴心。(板書“痴心”——故國之思)

五、拓展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這樣的古代文人啊,他們在現實中被壓彎了腰,透不過氣來了,於是,他們只有到大自然中來深深地呼吸一口乾淨的空氣。他們寧願自己是山是水是樹是花是草是一朵雲是一片冰。讓我們回顧柳宗元的《江雪》。(師生齊誦《江雪》)

師:同學們,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有一名詩,送給大家,你們再細細去品張岱之痴吧:

滿紙荒唐言,

一把心酸淚。

都言作者痴,

誰解其中味。

結束語: 願同學們在今後的語文學習中,用欣賞的眼光去碰觸作者的內心,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學鑑賞能力。

板書設計:

湖心亭看雪

張岱

痴行 清高孤傲

痴 痴景 蒼茫清冷

痴心 思念故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