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湖心亭看雪》教案集合六篇

來源:才華庫 2.65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湖心亭看雪》教案集合六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1

一、匯入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鳥魚都有思戀故舊的情感,那麼人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張岱的《湖心亭看雪》。本課的學習目標是:1、讀懂文意;2、感情痴情;3、品讀畫卷。

(師板書課題,並出示本課的目標)

二、讀懂文意——完成目標1

1、一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注意字音和句讀。(師提示學生注意“強、更、芥”的讀音)

2、一生再讀課文,注意讀時的感情處理。

3、學生齊讀課文,注意字音、句讀。

4、學生自讀課文,據課下注釋理解文中意思,不理解的字詞標註出來,詢問。

5、學生質疑,師生一起答疑解惑。

6、學生齊讀課文,一生概括文章所寫內容。師做點撥(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三、悟痴情——完成目標2

1、如果讓你用文中的一個字對張岱作一個恰當的評價,你會選用哪一個字?(痴)

2、舟子語中的“痴”是什麼意思?(結合“喃喃”的意思來理解)

3、應該帶著一種怎樣的表情來讀“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這句話?(自言自語、困惑不解)

4、痴人必定有痴行,下面我們一起來“觀其痴行”,一起品讀“崇禎五年十二月······獨往湖心亭看雪”句。張岱有哪些異常的舉動呀?(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更定時,獨往)

5、那麼張岱冷不冷?(品“擁”、“獨”字——張岱不但身體冷,而且心裡也是感到冷清的)

6、但是張岱到了湖心亭之後,卻感到了一點溫暖和亮色,因為在湖心亭上已經有兩個和他一樣的痴人了,這兩個痴 人見了張岱之後非常的激動和高興啊,來,我們一起來讀出這幾句

7、生齊讀“到亭上······強飲三大白而別。”師指導學生反覆讀“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句,讀出激動和欣喜,並讓生翻譯這個句子

8、“湖中想不到還有這樣的人呀”,那麼,什麼樣的人呢?假如你是金陵客,請將這句話說完整,“湖中想不到還有如此 的人呀”(生可填寫“與眾不同、超凡脫俗、閒情逸趣、痴迷於山水、清高孤傲等等)

9、那麼張岱見到金陵客以後,是否也象金陵客一樣滿心激動欣喜呀?(通過品讀“拉、強、別”等相關詞句,體會張岱的“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

10、張岱哀愁的原因是什麼呢?(結合課下注釋對張岱的介紹,來理解他的故國情結)那麼你還可以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張岱的故國情結呢?(崇禎五年十二月;是金陵人,客此。)

四、品畫卷——完成目標2、3

1、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帶著這種痴情去看雪的張岱,眼中的景又是怎樣的呢?

2、生齊讀“霧凇······而已”句。並翻譯出來。

3、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麼特色?(文字簡練、自然質樸、不事雕琢)這種寫作手法是什麼?(白描)

4、什麼是白描呢?(投影展示白描原是作畫的一種技法,並展示齊白石的“蝦圖”並分析白描的留白效果)。後來,移用到文學創作中(投影展示文學作品中的白描,並體會其效果)

5、再次齊讀,邊讀邊想象,師在黑板上簡筆勾畫。

6、好,繼續品讀,哪些句子是總體描繪?總體描繪的景有什麼特點?(廣漠、空曠、寂寥、夢幻、朦朧等)

7、哪些句子是特定鏡頭?試著品一品。(大與小、動與靜、遠與近、點與線、方與圓等)

8、在如此廣漠的天地之間,張岱為什麼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沒有家,心沒有歸屬感,內心漂泊無依)

9、再讀寫景句,邊讀邊想象,並試背寫景句。

五、總結本課。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湖心亭看雪》這篇文章,可謂是“滿紙真情言,一軸美畫卷,都言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那麼,現在,我們品出“痴”的真意了嗎?

六、佈置作業。

以《讀〈湖心亭看雪〉,品張岱的痴情》為題,寫一篇文章,不少於400字。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熟讀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大意,提高文言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2、品讀賞析,品味雪後西湖的奇景並體會白描手法的妙處。

3、細心品悟,感悟作者曠達的志趣和故國之思。

課前預習

1、首先,小聲朗讀課文,將文中的生字、生詞圈畫出來,讀完課文後,查工具弄清楚這些字詞的讀音和意義,並將它們記在課本上。

2、然後,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清停頓,並將全文讀通順。

3、最後,大聲朗讀課文,自查下面字詞你掌握沒有。

(1)讀準下列加點的字

更( )定 擁毳( )衣 崇禎( ) 霧凇( )沆( )碭( )

一芥( ) 鋪氈( ) 強( )飲

(2)解釋加粗的字

餘住西湖: 人鳥聲俱絕: 是日:

上下一白: 惟長堤一痕: 餘強飲三大白: 問其姓氏: 是金陵人: 及下船:

課堂學習

1、匯入課文。

2、檢查預習。

3、從課文標題看,你可以得到哪些提示?

4、朗讀課文,思考:課文記敘了一件什麼事?

5、找出文中相關語句,說一說湖心亭的雪有什麼特點?

6、舟子說“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你認為相公“痴”嗎?為什麼?

7、《湖心亭看雪》中你體味到作者怎樣的情趣?

課時作業

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異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答案:

課前預習

3、 (1)gēng cuì zhēn sōng hàng dàng jiè zhān qiáng (2) 餘,我。 俱,全部;絕,消失。 是,這。 一,全部。 惟,只有。

強,盡力; 白,指酒杯。其,他們。 是,表判斷。 及,等到。

課堂學習

5、 雪景的句子:霧凇沆碭……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作者寫景使用了白描手法,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徵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不渲染不雕飾,簡潔樸素自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卷。表現出悠遠脫俗的情味,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質,這就是人與自然在精神上的統一與和諧。然而,寧靜之中,我們仍然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漂泊無依、茫然、無奈的傷感。

6、 他痴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痴迷於世俗之外的雅情雅緻,“痴“字,似貶實褒,對作者深夜到湖心亭賞雪這一行為給予了肯定與讚賞,不僅如此,還包含了對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與讚賞。同時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悅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緒。

課時作業

在描寫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遊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為人設。在表達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緒,《江雪》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誦讀積累,理解課文大意,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2.品讀賞析,體會白描手法、人物語言的妙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遊湖的雅趣。

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導語設計1:

被譽為“人間天堂”的西湖,無數文人墨客曾為它留下佳作。關於西湖的詩句,我們耳熟能詳的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等。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可見,擁有不同的情感世界就能看見不同的西湖。

導語設計2: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詩,詩中“寒江獨釣”的清奇意境令人神往,孤高情懷叫人讚歎。而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則營造了另一番意境,抒發了別樣的情懷。今天讓我們隨著張岱,走進西湖,去湖心亭看看雪。

二、自主學習---預習與展示

1生字注音

更(gēng)定擁毳(cuì)衣崇禎(zhēn)

沆碭(hàng)(dàng)餘舟一芥(jiè)鋪氈(zhān)對坐

餘挐(ná)一小船喃喃nán霧凇(sōng)

2生詞註解

(1)通假字

挐一小船挐:通:“橈”撐船。

(2)一詞多義。

一:①上下一白全②長堤一痕數目,最小的正整數,大寫是“壹”

更:①更定舊時將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②更有痴似相公者還

是:①是日更定這②問其姓氏,是金陵人表示肯定的判斷或解釋

絕:①絕消失②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與世隔絕

(3)古今異義。

①餘住西湖古:我。今:剩餘,多餘。

②餘挐一小船古:撐、劃。今:捉拿、手拿、拿腔拿調

③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古:酒杯。今:顏色、光亮、沒有效果、無報償

④是日更定古:這,代詞。今:用於判斷,或與“非”相對

3作者名片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別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著作頗豐,今存有《琅奈募》《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石匱書》等。

4背景追溯

張岱出身於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悠遊的生活。明亡以後,他曾參加過抗清鬥爭,後來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於他明亡入山以後。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往事,字裡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本文選自《陶庵夢憶》。

三、合作學習---探究與交流

(一)整體感知

1播放朗讀,學生聽讀,再跟讀。留意文章敘了什麼事,寫了什麼景。

2思考回答幾個問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

告訴了我們什麼?(點明時間、地點。)

(2)“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從哪種感覺來寫?(從聽覺來寫。)

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突出大氣的嚴寒;也為下文更定到湖心亭看雪埋下伏筆,突出遊興強烈。)

(3)“是日,更定矣,餘籋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雪。”

這麼冷的天氣,才凌晨時分,作者獨自到湖心亭看雪,你能看出作者的心境嗎?(孤懷雅興,孤高自賞。)

(4)“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這幾句寫雪景,有什麼特點?(寫西湖雪景,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

齊讀第1自然段。

(5)齊讀第2自然段。

作者前往湖心亭看雪,意外遇到了什麼?(已經有人在自己到之前到了。)

(6)齊讀第3自然段。

作者看到了什麼?和這些人有些什麼交往?(即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翻譯這段內容。)

(看見有兩個人已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裡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在湖中怎麼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閒情雅緻的人呢!”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痛飲了三大杯,然後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作者和這些人相遇飲酒共話的情境,使我想起兩句詩:“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作者不善飲酒,卻“強飲三大白”,真可謂“酒逢知己千杯少”啊。

(7)“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是尾聲,你怎樣理解這個“痴”字?(舟子說作者“痴”,又說還有像作者一樣“痴”的人,實際上是突出作者的“痴”。)

“喃喃”一詞,你看出了什麼?(形象生動地寫出了舟子自言自語、大惑不解的狀態。)

(二)深層理解

文章後半部分近一半筆墨寫人,對此,你有何看法?最後用舟子的話作結,有何意義?

【交流點撥】文章的標題是“湖心亭看雪”,人們很容易產生一種定勢思維:看雪就是寫雪景,但這篇文章卻用了近一半的篇幅來寫人,寫奇遇,寫飲酒,抒感慨,豐富了文章內涵。繪景寫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為有了人的活動更具魅力。張岱的文章寫景,同時也寫觀賞景物的人及其感受,而點睛之筆,往往在此。結尾作者引用舟子的話“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個“痴”字,似貶實褒,對作者到湖心亭賞雪這一行為給予了肯定與讚賞,不僅如此,還包括了對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與讚賞。

(三)走進語言

1找出寫景的句子並體味作者的感情。作者寫景使用了什麼手法?有什麼特點?

【交流點撥】“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作者寫景使用了白描手法,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徵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不渲染不雕飾,簡潔樸素自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卷。表現出悠遠脫俗的情味。然而,寧靜之中,我們仍然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漂泊無依、茫然、無奈的傷感。

2文章開頭說作者“獨往湖心亭看雪”,這裡又說“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是否矛盾?談談你的理解。

【交流點撥】不矛盾。在作者看來,芸芸眾生不是為伍,一個“獨”字表現了文人雅士的孤傲。

(四)走進寫法

人與景相融合。 人與景的融合是本文的特色之一,如第2自然段寫景,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是茫茫雪景中的亮點,作者以其精準的感受,體會到隱藏在簡單背後的震撼力,使宇宙的空闊與人的渺小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景物因此有了內容。湖心亭巧遇雖是敘事,但重在抒情,情緒的變化一波三折,是“看雪”行動的延伸。人的參與,給本來顯得有些冷寂、單調的景物注入了生機。

(五)走進主題

本文通過對西湖壯觀的雪景的描寫及湖心亭奇遇的記敘,表現了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和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

四、板書設計

湖心亭看雪

張岱

痴行:大雪獨行、上下一白

痴景(奇景):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

痴情(雅趣):知己之樂

(痴人就是痴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醉情於世俗之外的閒情雅緻。)

白描:抽象、概括

渲染:形象,具體

五、拓展延伸

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不同之處。

【交流點撥】在描寫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遊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為人設。在表達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超凡脫俗的感情,《江雪》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4

《湖心亭看雪》中的“強飲三大白而別”的“強飲”,有老師按添字法譯為“勉強地飲下”,也有老師根據作者遇知己的驚喜而譯為“暢快地飲下”,人教版教參譯為“盡力地飲下”, 我認為,要正確理解詞語的意義,首先要從該字(詞)的基本意義和用法出發,要從辭典中找依據;也可根據作者的生平喜好再作判斷;還可根據上下文的語境推斷。綜合上述三點,我認為人教版教參的翻譯更為合情合理,現在我談談自己的理解。

能夠直接表明張岱不善飲酒的是《龍山雪》的一段文字:“天啟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許。晚霽,餘登龍山,坐上城隍廟山門,李生、高眉生、王畹生、馬小卿、潘小妃侍。萬山載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蒼頭送酒至,餘勉強舉大觥敵寒,酒氣冉冉,積雪欲之,竟不得醉。”⑤天寒地凍,以酒禦寒,理應多喝一些,而張岱卻是“勉強”舉大觥敵寒,居然沒有喝醉,想必作者本人也很奇怪自己的超水平發揮,所以用了“竟不得醉”的表述。看來張岱的確不是一個善飲之人了。

(一)課文中的語境

那麼,這樣一個不善飲酒之人在文中的“強飲”就可以完全理解為“勉強地飲下”嗎?我們還可以就這一詞語出現的語境進行分析。

課文共兩個自然段,在第一段“賞奇景”中,作者用白描的手法描繪了西湖雪景,在景中也可看到作者已將煩心瑣事拋於“霧凇沆碭”之外,才能寂靜中稍帶驚喜的心境繪出“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這樣一幅唯美的水墨畫。

第二段 “遇知音”中,本來是“獨往湖心亭看雪”,不料亭上已有人先到了。在更定之時,“人、鳥聲俱絕”的湖心亭上不期而遇,有了賞雪時的驚喜心情作為基礎,此時作者又驚又喜是不難想像的,作者寫道“見餘,大喜曰:‘湖上焉得更有此人!”讓亭中人說話,反客為主,不僅寫出了亭中人的驚喜,同時也表露了作者的心聲,視對方為有同樣生活情趣的知己,所以才能感同身受地體會到亭中人的驚喜之情。亭中人因意外驚喜“拉餘同飲”;作者也因這異外的驚喜才“強飲三大白”。一個“強”字,傳達出作者的興致之高。本來不會喝酒,但因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雙方真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如果在這樣的氛圍中,把“強飲”譯為“勉強地飲下”,理解為“被動的、沒辦法地飲下”就不符合作者情感的表達了。

究竟“勉強”為何意,《現代漢語大詞典》解釋為“能力不夠,還盡力做”或“不是甘心情願但努力地做”。張岱的確不擅長飲酒,但有遇到知己的驚喜之情確實想表達出來,即使能力不夠,還要盡力地做。因此以“盡力地飲下”解釋“強飲”,自然貼切,順理成章。

總之,無論是從“強”字的義項和用法分析角度,還是立足於張岱不善飲酒這一事實,或是從課文的語境角度分析,“強飲三大白”的“強飲”譯為“盡力地飲下”更為合情合理。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能力目標

1.賞析描寫雪後西湖奇景的文字。

2.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感受明人的生活態度。

德育目標

文中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情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教學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句子。

2.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正確理解文章意思,體會作者描繪雪景的獨特手法。

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係。

3.理解文中“獨”與“痴”兩字的內涵,體會它們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杭州西湖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被譽為“人間天堂”,自古以來就有無數文人墨客為它留下了不少傳世佳作。關於西湖的詩句,我們耳濡目染的詩句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等等。寫出了雨中西湖的迷人,春遊西湖的喜悅,六月西湖荷花的豔麗。

是啊,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可見,擁有不同的情感世界就能看見不同的西湖。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明亡後,張岱曾參加過抗清鬥爭,後來消極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他的文章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裡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總帶有淡淡的哀愁。

張岱曾有《自題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覆甕,比喻著作毫無價值,只可以作蓋醬罐用,多用為謙詞。作者在自嘲中諷世罵時,顯示自己的卓然獨立。

三、通過教學媒體資源,讓學生整體感知文意。

四、學生自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字詞意義,重點字詞共同解決

1.提出重點字詞:

⑴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消失。

⑵是日更定:完了,結束。

⑶餘拿一小船:撐,劃。

⑷霧凇沆碭:白氣瀰漫的樣子。

⑸焉得更有此人:還。

⑹餘強飲三大白而別:豪爽。

2.學生自己疏通文章大意。

五、分析文章結構

(一)走進“湖心亭雪景”,感受白描手法,體會作者的人生感悟。多媒體顯示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四人組合作討論

1.這段文字中的三個“與”能否省略?

2.這段文字

中的四組數量詞的使用,是否恰當?

3.這段文字雖是寫景文字,其中卻蘊涵著作者怎樣的人生感悟?

提示:此句用白描手法,以生動傳神的'15個字,描繪出了大雪三日後奇特的夜間雪景。三個“與”字將天、雲、山、水連成一片,造成了一種蒼茫的浩大氣象,與後文的“上下一白”,共同描繪出雄渾闊大的背景。第二句,用了四組數量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勾畫出作者眼中的湖上景物,與第一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它們極其渺小,好象要融入蒼茫宇宙的味道。讀過之後,我們不難想見作者獨行於茫茫雪夜中所感的“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人生感悟。

(二)走進“湖心亭奇遇”,聯絡上文,理解作者的情懷。

1.文中提到的“舟中人兩三粒”,與“獨”字是否矛盾?

提示:在作者眼裡,芸芸眾生不可為伍,像舟子這些凡夫俗子,雖然存在卻猶如不存在,反映了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2.當張岱奇蹟般地在亭中見到另兩個人時,他又會有怎麼樣的心理?

提示:此時此地此景,能夠遇見遊人,大喜過望應是最基本的感情,然而短暫的相遇之後就是別離,不禁讓他悲從中來,但畢竟天涯遇知音又是讓人愉悅不已,情感一波三瀾。

3.對於張岱的這種行為,文中舟子用“痴”來評價,談談他“痴”的表現。

提示:

⑴在此時此地漫遊西湖,實是“痴人”所為。

⑵“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湖中偶遇,不管是否相識,不管對方的身份地位,只是豪爽痛快地對飲而別。這對常人而言實是難以理解。

⑶本是故國難覓,知音難求,文章中瀰漫著淡淡的愁緒,等到奇遇同道中人是大喜過望,豪氣沖天,而轉眼就到的離別又讓他喜極而悲,但想到天涯遇知音又轉悲為喜。其間悲悲喜喜,起起落落,均集中於一人身上,怎能是一個“痴”字了得!

教師小結:

敘事是本文的線索,寫景是本文的重點,事因景有了亮色,景因事有了內涵。事和景的融合正是本文最大的特色,而兩者當中又始終貫穿著作者的複雜情感,三者有機結,天衣無縫。

六、問題研討

(一)關於白描手法:

讀描寫雪景的句子:“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作者寫西湖雪景,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這種手法就叫做白描。你能簡要分析文中白描手法嗎?(作者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徵,“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寥寥幾筆,卻傳達出景物的形與神。)

作者為什麼要強調這些景物的小,他真正要突出的景物是什麼?(是要突出“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壯觀景象。正是這種滿世界都白的奇觀,才使他覺得眼前的具體景物都變小了。)

文章開頭說作者“獨往湖心亭看雪”,這裡又說“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是否矛盾?談談你的理解。(不矛盾。在作者看來,芸芸眾生不足為伍,一個“獨”字表現了文人雅士的孤傲。)

(二)文章寫景、敘事、抒情的關係:

文章用白描手法寫要西湖雪景,敘述了湖心亭奇遇,抒發了怎樣的感情?(作者是一個超凡脫俗、孤高自傲的文人雅士,課文表達了他清高自賞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緒。)

七、課後作業:

有感情地背誦全文。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一)掌握文中的實詞,通過誦讀,感悟文章的簡約之美。

(二)通過想象,感受雪後西湖凝靜清絕的意境之美。

(三)沉潛涵泳,體悟作者曠達的志趣和故國之思。

二、課時安排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引

1笨吻霸は啊R求如下:

(1)讀準音,藉助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

(2)讀順文,並圈出文辭優美、內涵豐富的句子。

(3)讀懂義,指文章大意,並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鋇既胄驢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詩,詩中“寒江獨釣”的清奇意境令人神往,孤高情懷叫人讚歎。而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則營造了另一番意境,抒發了別樣的情懷。今天讓我們隨著張岱,走進西湖,去湖心亭看看雪。

3蔽難СJ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浙江紹興)人。明末清初文學家。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二)活動過程

1閉音聽讀

(1)下列加點的字該怎麼讀?(板書或以多媒體顯示,學生認讀後配上拼音)

餘拏一小船ná擁毳衣爐火cuì

霧凇沆碭sōng hàngdàng餘舟一芥jiè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gèng餘強飲三大白而別qiǎng

(2)聽老師範讀全文,要求同學聽準讀音,聽清句讀,體會情感,領悟意境。

範讀旨在以教師的美讀感染學生,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吟誦涵泳,培養文言語感,體味文言文的韻味。

2崩識痢⒅室

(1)朗讀課文,要求吐字清晰準確,停頓恰當。

(2)質疑活動

策略:藉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不能自行解決的,舉手質疑。

3碧致勱渙

(1)落實下列加點的字詞,注意古今不同的意義和用法

①是日,更定矣代詞,此,這

②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都,一概

③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名詞活用為動詞,客居

(2)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體察句子的語氣

①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條印記的長堤,像一個墨點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葉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兩三個人罷了。

②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他們)看到我十分高興,說:“湖中怎麼可能還有這種人?”

③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船伕不停地小聲唸叨著:“別說您痴,還有比您更痴的人。”

4彼卸遼枰

(1)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2)設疑激趣:文章結尾“舟子”說“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為什麼說湖中人比“相公”更痴?

(3)誦讀策略:指導同學抑揚頓挫地誦讀課文,養成吟誦、咀嚼、揣摩、品味的習慣。誦讀中思考上述兩個問題,從原文中找到回答的依據。

5碧致芻疃

(1)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

明確:“相公”在“大雪三日,

教案《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湖心亭看雪》教案》,

湖中人鳥聲俱絕”的情況下,在“更定”時分,劃一條小船,“獨往湖心亭看雪”。

(2)為什麼說湖中人比“相公”更痴?

明確:湖中人比“相公”到得早;“鋪氈對坐”準備久待;在湖心亭煮酒賞雪;見到“相公”,甚為歡喜,拉著一起喝酒;最為重要的是,他們“是金陵人”,客居此地,時近年關(崇禎五年十二月)。

(3)令“相公”和湖中人痴情不已的西湖雪景究竟如何?

明確:作者用清新淡雅的筆墨,描繪了雪後西湖凝靜清絕的景象。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淨美精約,簡潔通透,寫出了雪中西湖的空闊感。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細微點睛,生氣畢顯。將靜闊襯得更加靜闊,而又為清冷增添了絲許活力,由遠而近,輕重有致,或潑墨或點染地寫意出來,“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雪在其中似有還無,似無還有,白色蒼渺之景,卻借影而得神,寥寥數筆,有酣暢淋漓之味,也引出秀影浮動的靈氣。

活動策略

①通過想象描述作者所描繪的景象,感受雪後西湖凝靜清絕的意境之美。

②請善於畫中國畫的同學,根據文字所提供的資訊,畫一幅西湖雪景,感受雪中西湖的冰清玉潔,並瞭解什麼是白描手法。

③誦讀“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在和諧的音樂美中感受文辭之簡約,意趣之清逸,意境之靈動。

6北冉鹹驕

(1)本文借西湖雪景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情懷?與柳宗元在《江雪》中所表達的情懷是否相同?

明確:本文冰清玉潔、凝靜清絕的西湖雪景是作者志趣的外化。作者痴情於自然,痴情于山水,陶然自樂於真性情中。文章還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故國(明朝)的懷念之情。與《江雪》清奇意境、孤高情懷不同。

活動策略:藉助比較閱讀的手法,比較畫面的雪景和各自寫到的人的活動,把握畫面的基調和人物的情懷。注意對湖中人身份的交代。

(2)課文描寫了作者痴心於西湖雪景的情形,談談你喜愛自然美景的類似體驗。

活動策略:讓同學們暢所欲言,談自己對自然美景的感受和體驗,從而理解古人的雅趣和情懷。

(三)總結活動

1彼卸撂邐

誦讀體悟本文意趣之清逸、意境之靈動、文辭之簡約的特點。

2笨甕餷ㄒ

(1)課外蒐集描寫西湖的詩文,並互相交流。

(2)擴寫練習,即對原文加以擴充套件補充,使之充實具體。

(3)專題研究:湖光山色與中國文人。

板書設計

湖心亭看雪

明末清初·張岱《陶庵夢憶》痴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凝靜清絕

冰清玉潔

秀影浮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