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將進酒》教案三篇

來源:才華庫 1.76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將進酒》教案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的《將進酒》教案三篇

《將進酒》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能準確把握情感基調並背誦全詩。

學習起興、用典、誇張手法在詩中的運用。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賞析詩中情感脈絡之變化,能用準確流暢的語言概括全詩內容與情感。

能品味詩人婉曲語言中的深層含義,並學會聯想比較的鑑賞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正確認識詩人對自我的肯定與對現實不滿的矛盾思想,認識“以酒銷愁”的歷史文化背景與人文精神。

【教學方法】誦讀法 品味鑑賞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一、以杜甫《飲中八仙歌》匯入,談談詩中禮拜形象。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二、背景簡介(略),聯絡《夢遊天姥吟留別》名句。

1、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時何時換?

2、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3、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三、朗讀全詩,教師範讀。(注意節奏點,用韻、語調變化)

四、分層賞析,理清脈絡,幫助誦讀記憶。

感情線索:悲——歡——樂←—歌—→願——恣——愁(首尾呼應)

↑↓

自己高|潮 轉折 萬古(憤激、無奈——豪爽、曠達)

(自信)

全詩詩眼:悲愁——感情基調:憤激。

全詩中心句: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品味思考交流】

開頭四句與全詩主旨關係

渲染慷慨悲涼氣氛,為第二段“歌弦”作鋪墊,也與“天生我材必有用”構成對比反襯效果。

“天生我材必有用”與開頭之“悲”,後來之“願”有矛盾嗎?你怎樣理解?

思想情感的矛盾統一: 入世思想:我必有用——突出憤激之情

出世思想:聖賢寂寞

作者為什麼舉“曹植”為例,說明“古來聖賢皆寂寞”?(略)

“與爾同銷萬古愁”中“愁”的物件範圍有多大?試舉例。

往古聖賢不被君王賞析之人。

自己與自己同時代人。

以後和自己同命運之人。

《將進酒》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背誦全篇,瞭解文意

教學手段:

介紹背景及相關知識,學生自己理解掌握

一、解析文題

將進酒,注意讀音,“將”的意思就是“請”,連起來解釋就是“請喝酒”。原來這是一首勸酒詩。李白為什麼寫勸酒詩,他在什麼情況下寫這首詩的呢?

二、文化背景

大詩人李白(701———762)出生於四川,自稱漢將李廣之後(一說與大唐皇族同宗),繼承了先祖的豪邁狂放,加上先天的聰慧(文才),以及後天的勤奮(閱歷)——“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他成了“詩聖”。725年辭親遠遊,乘船經三峽出蜀,經歷了結婚生子等人生大事。742天寶元年赴長安求官,賀之章見《蜀道難》等詩,驚呼太白為“謫仙人”,並說“此詩可以泣鬼神矣!”後受詔入朝,供奉翰林。醉酒使高力士脫靴,楊貴妃捧硯,再加遭奸佞讒毀,被“賜金放還”。744李白與杜甫在洛陽相遇,同遊同詠,親如弟兄。750漫遊復漫遊,南北飄流,隱居或修煉,作《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759蒙冤流放,行至白帝城遇赦。作《早發白帝城》。晚年寫出《秋浦歌》、《贈汪倫》。762太白逝世。

書上交代,到寫這首詩為止,李白已經被“賜金放還”八年,仕途是沒指望了,所以他索性隱居或修煉。可最要命的是他還嗜酒,常常酩酊大醉,這說明他“有情”,他是一個性情中人。那麼他的情是什麼情呢?學習這首詩我們或許可以略知一二。

三、解讀全詩

(一)朗讀課文(正音)(結合課後練習一)

1、開頭兩聯均用“君不見”領出,“君”,按岑夫子、丹丘生。要讀得從容、親切。“黃河之水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發源於崑崙山,地勢極高),“不復回”——不再返回,均須重讀。“不復回”隱含何意?——韶光易逝之意。類似還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高堂”一聯絡承“不復回”而來,說及人生。“悲白髮”,我們頭腦中應出現了這樣一幅圖景:高堂之上,人們對鏡自視,“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秋浦歌十五》),猶言人生苦短,“悲”字當重讀。韶光易逝和人生苦短本是一回事,所以第一聯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興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興,引出所詠之詞,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類似還有: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詩經氓》這兩聯把天地人生都說到了,境界極其闊大,應當讀得很有聲勢。

2、以下節奏逐漸加快。“人生”一聯重音當落在“盡歡”和“空對月”上。正因為韶光易逝、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時行樂。詩人深知“白髮如絲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轉悲為歡。儘管詩人在政治上並不“得意”,但此時興致高漲,在他看來,朋友間的聚會也同樣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興興地痛飲一場呢!想到這,他頓生豪情,把希望寄託在未來,“天生”一聯更追加了“須盡歡”的理由,顯示了詩人對未來的信心,應當讀得擲地有聲;讀後宜作一頓(這裡的潛臺詞是“既如此,那就……”),為詩中策一個高潮蓄勢。於是連呼“烹羊宰牛”,第一個高潮在“會當一飲三百杯”這句上,應當讀得豪氣十足,要用升調讀,“三百杯”一語尤當著力加以渲染。以上是詩的鋪墊部分,讀後可作稍長停頓。

3、酒到酣處,意興遄飛,李白禁不住呼朋引伴。“岑夫子”以下六句為詩意轉換處,亦可視為下面勸酒歌的引語,應當讀得親切,節奏逐漸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將”“莫停”“歌”“傾耳聽”等字上,突出敬請之意。讀完,稍作停頓。俗話說酒多話多,歌的內容其實就是詩人借題發揮的牢騷話,也就是酒後吐真言。

4“鐘鼓”一句至結尾為詩的主體部分,詩人藉此盡吐胸中塊壘,必須讀得酣暢淋漓,再現詩人狂放不羈的個性。“鐘鼓”二句是這支勸酒歌的主題,也是全詩主旨所在。這兩句有著明顯的取捨,他鄙棄“鐘鼓饌玉”的官宦仕途,當然也有部分自嘲;他選擇逃避,不滿,反抗。

鮮明的愛憎道出了詩人長期鬱積在胸的不平之氣,感情突然由歡樂轉為憤激。

為了讓自己“長醉不醒”的願望名正言順,他還援引“古來聖賢”來證明,比如孔子、孟子,屈原、賈生一類人,他們有經天緯地的才能而不為統治者所用。詩人說他們“寂寞”,實際是說他們被世人冷落,是為他們惋惜乃至抱不平。這是從反面來論證,“皆”體現了憤激。更有曹植——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讚揚曹植的豪華酒宴,其實是為曹植的生不逢時懷才不遇而嘆惋,而不平,同時兼以自況。這就加深了詩人的憤激之情。

5、既然明鑑歷史,選擇了長醉不醒,於是就痛飲狂歡了。“主人”兩句詩人反客為主,直命沽酒,把值錢的家當全拿出去買酒,豪放之態如見。這種狂放,從實質上看,是詩人的悲之重、歡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讀後應稍作停頓,至“與爾同銷”可兩字一頓並放慢速度,再用誇張語調讀最後三字,“古”“愁”之後皆當有延長音——這是全詩的高潮。用全部家當買酒,不是消一般的兒女情愁,而是積澱了很多年很多世代的懷才不遇的鬱悶。所以須有強大的聲勢,才能顯示詩人的飄逸的風格。

(二)內容感知

《將進酒》是漢樂府曲名,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卻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賦予這個歷來被許多詩人歌唱過的詩題以積極的內容,這是值得重視的。

臺北學者散文家顏昆陽《想醉》中有一句話:“非醉不可的理由儘管很多,但眼淚與笑聲便可以說明一切,因此人們非醉不可的理由其實只有一個:有情。”

那麼請問這首詩中詩人的情到底包含那些呢?

首先對國家有情:忠君報國之情,不滿失望之情,

其次對自己有情:自我肯定之情,快意身心之情,也有志不得伸的苦痛。

四、藝術手法

1.誇張的寫法

詩中的有些誇張寫法是憑藉數字來表現的,例如用“一飲三百杯”表現豪飲,用“斗酒十千”表現酒價的昂貴,用“萬古愁”表現愁的深廣;有些則屬於感覺的誇大,如“黃河之水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朝如青絲葛成雪”極言人生短促。諸如此類的誇張句都有力地說明詩人橫放傑出,用辭大膽,他人莫及,也表現了他那豪放飄逸的.詩風。

2.起興(略)

五、板書

及時行樂,銷萬古愁

歡狂

韶光易逝,長醉不醒

人生苦短,斗酒十千

悲憤

六、作業(背誦全詩)

《將進酒》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因聲求氣,吟詠詩韻,感受詩人情感變化。(重點)

2、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背誦全詩。(重點)

3、正確認識詩人“狂歌痛飲”豪放外表下的憤激之情。(難點)

【教學設想】:

本單元的主題是“因聲求氣,吟詠詩韻”,就是讓學生通過吟詠和誦讀從而領悟古典詩歌的韻律感和音樂美,讀出詩歌特有的詩境和詩情。本文時而奔放,時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學生容易因聲求氣,吟詠詩韻,感受詩人情感變化。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時時洋溢著詩情,處處瀰漫著酒香,而論詩酒之道,當首推李白。他愛詩若痴,嗜酒成狂,一生與酒結下不解之緣。酒中有他湧動的生命,奔騰的激情,還有那無盡的愁緒。我們今天學習的就是李白詠酒詩中的代表作——《將進酒》。

二、欣賞名家誦讀 初步感知:

我們這一單元是“因聲求氣,吟詠詩韻”,就是通過吟詠和誦讀領悟詩歌的韻律感和音樂美,體會詩歌特有的詩境和詩情。

欣賞中央電視臺著名支援人任志巨集的朗誦。

朗誦的怎麼樣?感情是不是特別投入?話劇演員濮存昕的朗誦感情更投入。

播放濮存昕的朗誦,進一步感知。

三、因聲求氣 吟詠詩韻:

通過欣賞名家的誦讀,我們對這首詩歌的重音、聲調等有了比較深的印象,老師在多媒體上把重音、聲調也做了標註。下面請學生結合註釋,自由大聲地朗讀,過一會找同學展示。

四、分析問題 鑑賞詩歌:

剛才同學讀的很好,但和名家的演繹還是有一些差距,一是因為我們的基本功不如他們,再就是對文字理解不夠透徹。接下來我們共同分析這首詩的內容。

題目“將進酒”是什麼意思?將進酒就是請喝酒,這是一首“勸酒歌”。

1、誰勸誰喝酒?

一開始應該是丹丘生勸李白和岑夫子,後來是李白勸岑夫子和丹丘生喝酒。

2、為何喝酒?

“人生得意須盡歡”——恰逢知己

“與爾同銷萬古愁”——借酒消愁

3、怎樣喝酒的?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喝的多

“將進酒,杯莫停。”——喝的快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喝的豪爽

4、《將進酒》感情奔放,氣勢雄渾。請你找出詩中帶有情感色彩的字詞。

悲:“君不見,……朝如青絲暮成雪。”

歡:“人生得意須盡歡,……會須一飲三百杯。”

憤:“鐘鼓饌玉不足貴,……斗酒十千恣歡謔。”

狂:“主人何為言少錢,……與爾同銷萬古愁。”

5、名句賞析

①“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前一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為空間範疇的誇張,後一句則是時間範疇的誇張。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間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傷老大,卻說“高堂明鏡悲白髮”,一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情態宛如畫出。

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天地造就我的才幹,必有它的用處,即使千金耗盡,還會重新再來。“有用”而“必”,一何自信!體現了詩人的曠達豪放,透露出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積極的態度。

③“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在封建時代,只有衣食無憂的達官貴人才有閒情逸致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羨慕達官貴人的生活,實際是對豪門權貴的蔑視、否定,這是李白最可寶貴的性格。

④“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曹植舉行宴會暢飲,為的是空有超群才華,卻遭兄、侄猜忌,不得用,借酒澆愁。作者和曹植一樣的才思敏捷,一樣的遭人妒忌排擠,有志難展 。既是對陳王昔時宴飲的傾慕,為曹植的懷才不遇抱恨終生而嘆惋,更是對現實遭遇的憤恨與控訴,兼以自況。

6、好友相聚,本來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應該把酒言歡。狂放的李白卻為何有違常情,不喜反愁呢?

唐玄宗天寶三年(744),詩人被排擠出長安後,政治抱負不得施展,心中難免鬱悶。《將進酒》這首詩則是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離開長安已達八年之久。八年來,李白憂國憂民的心情一直未變,可是又無用武之地,52歲的他,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間,放浪於形骸之外。這一年,他跟好朋友岑勳曾多次應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個好朋友登高飲宴,藉著酒興,淋漓盡致地抒發不平之氣。

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壯志未酬,懷才不遇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聖賢寂寞,陳王失意

7、豪放飄逸的李白內心為何激憤?天生我材必有用與但願長醉不願醒相互矛盾,如何理解?

李白的身上浸透著儒家思想的血液,他平生的追求有兩個,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豐功偉業。追求精神自由導致他的一系列行為:反抗傳統,蔑視權貴,理想超出於王法所規定的社會等級秩序之外;建立豐功偉業,又使他與傳統妥協,求助於權貴,回到王法所規定的社會秩序之中。但現實中又不可能同時佔有以上二者。

李白執著的兩種東西是悖論式的人生追求。兩者相互矛盾、衝突,使他在外在社會(人類社會)撞得頭破血流,內心世界則長期處於矛盾衝突騷動焦慮之中。這也使李白真正體驗到人生的大喜和大悲。正由於內心世界長期處於高度緊張,不同情緒總是處於高度碰撞,所以他的情感變化比較大,甚至相互矛盾。

8、小結:

①人物:狂放不羈、豪放灑脫

②語言:奔放直率、渾厚雄壯

③藝術手法

誇張:“朝如青絲暮成雪”“會須一飲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馬,千金裘”“萬古愁”。

比喻、反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以黃河的偉大永恆襯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借代:“鐘鼓饌玉”

用典:陳王曹植。用以自比,一樣的才思敏捷,一樣的遭人妒忌排擠,有志難展。既是對陳王昔時宴飲的傾慕,更是對現實遭遇的憤激。

④情感

全詩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傷—歡樂—憤激—狂放,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於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表現了一種懷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複雜的情感。

9、當堂背誦

按情感流程分4個小節背誦。

五、結束語:

《將進酒》是靈與肉、理想與現實、個人與社會猛烈碰撞的巨響,是一曲不羈靈魂的慷慨悲歌。李白是我們這個民族,尤其是盛唐民族活力的典型代表和最深刻的體現者。

“天生我材必有用”,祝願同學們以自信豁達的人生姿態盡情的譜寫出你獨具特色的青春之歌。

六、作業:

默寫這首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