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老人與海》

來源:才華庫 2.11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麼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書筆記《老人與海》,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書筆記《老人與海》

讀書筆記《老人與海》1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輕輕合上這本《老人與海》,不禁思緒萬千,我的心早已隨著這書飄到那波濤洶湧的大海。這本書,給了我生活的信心和麵對生活的勇氣;這主人公(聖地亞哥),使我明白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老人與海》的故事很簡單,寫的是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84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魚實在太大了,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別他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可想而知,這需要多大勇氣和多強的意志啊!但在歸程中一再遇到鯊魚的襲擊,於是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但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但是他這種堅持不懈,自信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雖然老漁夫沒有把完整的馬林魚拖回海岸,在別人眼裡是失敗的,但是實際上他是成功的。俗語道:不以成敗論英雄,他那堅強的意志,勇敢的精神不比英雄的行為遜色,他將成為經歷磨難而戰無不勝的巨人,值得每個人倡導。

古時的愚公移山,他明知開山絕非易事,也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仍堅持帶領子孫後代來開山。終於感化天帝,命山神搬走了這幾座山。還有“水滴石穿”,“鐵杵成針”,“冰凍三尺”等等,不都意味著“有志者,事競成”嗎?

《老人與海》中有句名言:一個人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你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這不正道出了本文的主題嗎?人真是很奇怪的動物,為何有勇氣面對死亡,卻沒有勇氣面對失敗。失敗真的如此可怕嗎?人生誰能沒有失敗?就像人學走路,也得有過摔跤,而且只有經過摔跤,人才能學會走路。失敗可以毀滅一個人,也可以造就一個人,有人因為害怕失敗不敢追求成功,這就是弱者。在弱者面前,失敗是傾覆生活之舟的波濤,波濤越大,他就越容易被吞噬。但我相信每個嚮往成功的人都不希望自己是弱者。那麼作為一位強者,就不應該面對失敗而消沉悲觀,句話也襯托出了老漁夫的勇敢意志。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困難是難免的,最重要的是要勇敢面對,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回想自己,每當遇到一點點困難就不耐煩,當失敗時就好比瀉了氣的皮球。

讀書筆記《老人與海》2

關於故事的情結,我想大家都有一些瞭解,我便不再多說。至於為什麼壓迫和無奈,我想是因為我一向把這個故事看作為一個充滿英雄主義的悲劇,而不曾老去的讚歌,是因為Santiage的英雄主義魅力始終貫穿著文章。 在我看來santiage的一生就是一個悲劇。作者說: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卻不能被打敗。我十分推崇,卻也不免有一絲疑惑,誠然,亞哥的英雄主義行為始終貫穿於小說之中,比如同大馬哈魚殊死搏鬥時的無比英勇,比如,他在面對鯊魚時的冷靜和沉著,再比如八十四天捕不到魚依然堅持不懈。然而老人通過搏鬥所得到的結果被鯊魚搶劫一空,從老人的話語中我能感受到消極,無奈和落寞的淒涼,我感覺到Santiage在此時已經失去了一些精神上的東西。 不可否認的這的的確確是一個悲劇,從大馬哈魚的出現點燃老人征服的慾望時,最大的悲劇便已經上演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這部巨大悲劇的導演者就是亞哥自己。而推動情節發展的正是我們偉大的Santiage的英雄主義。他是愉快而不屑於認輸的,即便生活再困苦窘迫,他也從不絕望,而是滿懷信心地去面對。因此在第八十五天,他開始一步步走進自己導演的悲劇。 故事的後一部分說大魚的腥味引來成群鯊魚的攻擊,老人為了保護自己的戰利品,開始了與鯊魚群的新一輪殊死搏鬥。此時,老人的信心已不像之前與大魚搏鬥時那樣堅定,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鯊魚的不斷侵襲,老人最終選擇了放棄——“僅僅希望能夠平安地回到岸上,回到家裡,美美地睡上一覺,和孩子聊會兒天。”那麼,事情就此開始了新的疑問,我們的大英雄難道只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戰利品而與鯊魚搏鬥嗎?我想遠不及如此,我們此時是否應該想到,人們先前對他的種種質疑,人們長時間對Santiage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壓迫,我覺得甚至可以說這使主人公的心理髮生了部分的扭曲。這是否在說明我們的社會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令善良人所悲哀的地方。 一個划著小船的老人身影此時已經在我的腦海中破浪,劃破的是這個時代所上演的壓抑,而顯露出來的是一個英雄的靈魂以及一個光鮮晶瑩的世界。

讀書筆記《老人與海》3

《老人與海》主要講述了一個以捕魚為生的老漁夫桑地雅哥的故事。

他出海八十四天卻一無所獲,被其他漁夫視為倒黴的人,但他並未絕望,最終釣上了一條大魚。他和大魚在海上搏鬥了整整三天,才將魚殺死,並將其綁在小船的一側。歸程中大魚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回港時只剩下脊骨和尾巴。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筆下的一篇傑作。人際關係只在岸上,存在老人與男孩之間。但是海上的關係卻在人獸之間。至於大海,可敵可友,亦敵亦友,對於漁夫來說,大海提供了獵場提供了各種魚類和灣流,但是灣流也潛藏了凶猛的鯊魚群,令人防不勝防。老人雖獨立勇捕了十八英尺長的大魚,卻無力驅趕爭食的鯊群。他敗了,但是帶回去的大魚殘骸,向眾多漁夫見證了他捕獲的戰利品並非誇大,而是真正的光榮。故事結束時,老人不甘放棄,仍然和男孩準備再跨海出征。細細品讀後,永不服輸,百折不撓是對主人公最深刻的評價。

而我們不也應該頑強,不屈不撓向生活之中的困難磨難作鬥爭嗎?我們總在小小的挫折和困難前亂了陣腳,總認為自己是註定失敗了,但在《老人與海》中,主人公與鯊魚搏鬥,魚叉被鯊魚帶走了,他就把短刀綁在木漿上。短刀斷了,他就用短棍。短棍丟了,他就用船舵上扭下的船柄。雖然他失敗了,但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敬重。這種永不言敗,鍥而不捨的精神不正是我們所缺少的嗎?愛迪生,眾所周知的偉大發明家,他發明了電燈。現在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發現電燈的蹤跡,但卻很少有人知道,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時那種艱辛的實驗過程。他先後用過銅絲、白金絲等1600多種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做實驗,才製造出第一個炭絲燈泡,可以一次燃燒45個鐘頭。後來他更在這基礎上不斷改良製造的方法,終於推出可以點燃1200小時的竹絲燈泡。

正是他這種鍥而不捨,永不言敗的精神才鑄就他現在的成就和輝煌。人的一生之路很長,也充滿著各種磨難和坎坷,只要堅持到底,永不退縮,用心去迎接挑戰,做一個不可戰勝,真正的勝利者。

讀書筆記《老人與海》4

有些人生來是要改變世界,大多數人生來則只是在改善生活。

不過改變一個人和改變一個世界本質上並沒有多大的差異,只是使力的方向和著重點不一樣。

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自己可以嘗試做一點事情。

當一個人有了由內至外真實的變化之後,他所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也會變得不一樣。

就像老漁夫本可以什麼都不做,然後心平氣和的躺在床上。

可是與在危機四伏的大海中孤軍奮戰之後換來的心平氣和的躺在床上,不會是同一種心態。

如果大海就是我們所處的外部世界,我們行駛自己的小船探索更多的可能,周遭未知的漩渦風暴讓我們戰戰兢兢,接二連三游來的鯊魚讓我們感受到處境的嚴峻和艱難

還有與我們攜手同行需要去守護的“伴侶”。

它可以是某一個人、某一樣品質或者某個物件,反正於自己而言意義非常的所在,她是你的軟肋,她也是你堅實的盔甲。

我們寄身於一葉扁舟深刻地體會到何謂滄海一粟、所擁有的一隅之所是何等的渺小。

我們感慨自身力量的微弱,可是這一切並不影響我們依然引亢高歌、 依舊仰望星空。

生活不會總是如己所願,更多的時候都是事與願違,可是始終要去相信一點什麼,更有一些什麼總值得去捍衛守護。

雖說人生有很多事情都可能徒勞無功,但絕不會一無所獲。

‘求不得’是生命中的一種常態,如果想要什麼只要努力爭取了就能得到,那生活未免太過容易。

要承認很多人就是會一事無成,很多時候的努力不總是有回報。

不過我們的所做所為不是追求那虛無縹緲的人生意義,也沒想著能留得身前身後名,可是卻可以讓自己生命中添上幾分顏色,讓自己活得愈發閃亮。

我們也可以讓自己那一方小天地也活色生香起來不是嗎?

我們對抗不了整個世界,可人只能跟自己比不是嗎?

我們對抗的並不是那片海,我們對抗的是自己。

他的才華從來都不是在於他做了什麼,而永遠是在於他能夠做什麼。現在不是想你什麼東西沒帶來的時候。想一想用你現有的東西可以做的事兒吧。——《老人與海》(海明威)節選

讀書筆記《老人與海》5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一部經典的中篇小說,名句“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便是出自其中。

“《老人與海》是一部異常有力、無比簡潔的作品,具有一種無法抗拒的美。”這是瑞典文學院院士霍爾斯陶穆對這本書的評價。那麼,請讓我們來欣賞這“無法抗拒的美”。

這是一個老漁夫的故事。

老漁夫聖地亞哥整日出海捕魚,可是他一連四十八天都一無所獲,但老漁夫用他樂觀的心態,依舊每天滿載希望的出海。他無親無故,獨自一人住在破棚子裡。但他有一個唯一的朋友——五歲的小男孩馬諾林。男孩的父母看到老漁夫一連八十四天都沒有捕到什麼,於是不允許男孩再跟著老漁夫。讓人暖心的是,小男孩雖然不能再跟老漁夫一起出海,心裡卻一直惦念著老漁夫這個忘年交。

第八十五天,老漁夫又一大早就出海了。這次,他駕著船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終於,他釣到了一條足有十八英尺的大馬林魚!這其中,他與這條大馬林魚周旋了兩天一夜的時間。諸位請想一想,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雖然有足夠的經驗,但它的力量卻遠不及那些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更何況還是兩天一夜。但他的努力沒有白費。馬林魚敗下陣來,敗給了他的頑強。但幸運並沒有持久的停留在這裡,在這艘破爛的漁船上。鯊魚,一群鯊魚盯上了那條大馬林魚鮮美的肉。這時,老漁夫只要解開繩子,放棄那條馬林魚他便能輕鬆地回去。但老人並沒有這樣做。他選擇了戰鬥。他拿起了船上所有可用的東西,終於,鯊魚離開了,老人,在這場戰爭中勝出了。縱使馬林魚只剩了骨架,而他也精疲力盡。

“人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這是他那時說的話。

海明威先生寫作的態度極其嚴謹、認真,這點從他的作品中就能看出來,他每天寫作前,要先把前一天的讀一遍,寫到哪裡,就改到哪裡。全書寫完後又從頭致尾改一遍,草稿請人打字謄清後又改一遍,最後清樣出來再改一遍。他認為這樣的三次修改是寫好一本書的必要條件。他的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初稿就寫了六個月,修改又花了五個月,清樣出來後還在改,最後一頁甚至改了三十九次才滿意。

可見海明威先生對他的創作是多麼嚴謹認真,才讓其他人能看見這樣優秀的作品。

讀書筆記《老人與海》6

命運要靠自己掌握,幸福要靠自己爭取。與其向命運屈服,不如意氣風發地在生活田野播種希望;與其等待命運的恩賜,不如去獲取生命田野上的野花。

——題記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這句至理名言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的著作《老人與海》裡的桑迪亞哥說的。正是這句充滿哲理的話,讓我在遭遇困難時給予我放手一搏,背水一戰的勇氣。

冷冷的海風,宛如刀子般肆虐著老人,海風中夾雜著一股鹹鹹的血腥。老人桑迪亞哥駕著一隻孤獨的小船,拖著一塊巨大的魚骨,茫茫大海上,老人艱難的踏上返航之路。這是老人經歷了84次空手而返的有一次出海。這一次老人拼盡全力,耗費數回,終捕獲了一條大馬林魚。可是命運卻不給老人留一絲薄面,在成群的鯊魚面前早已精疲力竭的老人,並不打算放棄自己的戰利品,而是拼勁最後一絲力氣與鯊魚群對抗到底,儘管老人費盡心思捕獲的一條大魚被捕食者們噬咬的只剩一副骨架,老人還是用他異於常人的精神力量,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神話。

經歷了84次失敗後,依然出海打魚。這是何等的堅持?與巨大的大馬林魚周旋數日後,堅持抓住機會,這是何等的毅力?在鯊魚群中保衛自己的成果,寧死也不放棄,這又是何等的勇氣?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並沒有打敗老人,而是使他更加強大,錘鍊了老人的錚錚鐵骨。

最後,小說以一個少年看到老漁夫在度量這條足足有十八英尺長的大馬林魚,再一次描寫了這條魚的巨大。其實生活也是這樣,有些損失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對待,而不是去斤斤計較。在身處困境的時候調控好心態,給自己一個目標,併為之不懈努力,再大的困難也將不再是困難。

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彷彿聽見音樂大師貝多芬在我耳邊吶喊“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其實,勝利在他們二人眼裡並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向著目標不斷前進所付出的努力;重要的是敢於直麵人生挫折的勇氣;重要的是一個人生命的價值!

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已失去了面對挫折的勇氣。只要還在為了目標去付出汗水與努力,就永遠沒有失敗。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面對挫折與困難的我們,需要像老人桑迪亞哥那樣,勇於拼搏,不被挫折擊敗,在逆境中成長。

讀書筆記《老人與海》7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於1952年出版。《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鬥。《老人與海》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學中的突出地位,對於他195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起了重要作用。

1.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日子。走運當然是好的,不過我情願做到分毫不差。這樣,運氣來的時候,你就有所準備了。

2.不過話得說回來,沒有一樁事是容易的。

3.不過,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它,可就是打不敗它。

4.陸地上空的雲塊這時候像山岡般聳立著,海岸只剩下一長條綠色的線,背後是些灰青色的小山.海水此刻呈現藍色,深的簡直髮紫了.

5.現在不是去想缺少什麼的時候,該想一想憑現有的東西你能做什麼。

6.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

7.但是這些傷疤中沒有一塊是新的。它們像無魚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蝕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顯得古老,除了那雙眼睛,它們像海水一般藍,是愉快而不肯認輸的。

《老人與海》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古巴的一個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4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海明威為什麼沒有讓老人最終勝利呢? 用小說中老人的話來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儘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就是《老人與海》想揭示的哲理。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他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讀書筆記《老人與海》8

我是個愛看書的男孩子,在我看過的諸多名著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老人與海》,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是因為喜歡書裡主人公那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精神。

這本書講的是一位老人,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一條魚的情況下,歷經艱難險阻,還與釣到的一條大魚較量了三天三夜,忍受著繩索在背上勒著的痛苦,終於把大魚釣了起來。但老人在返回的過程中,大魚的肉卻被鯊魚吃掉,只剩下頭和尾巴的故事。

一位年過古稀的老人,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卻依然堅定的相信自己一定能夠釣上大魚。雖然最後魚被鯊魚吃掉了,但是那位老人告訴我們:只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是一定能獲得成功的。

這位老人的故事與精神,也在一些時候給過我很大的幫助。曾經在國小的時候,買過一個要自己動手拼裝的手工作品。由於當時不太看得懂說明書,不知道怎麼拼裝,自己胡亂一拼之後,看著這“四不像”的作品,也漸漸失去了耐心,不想拼了,便把作品的零件全部拆下來,準備把作品重新放回箱子裡。正當我拿出箱子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老人與海的故事。“那位老人八十四天都沒放棄,還忍受著巨大的痛苦與大魚搏鬥,我遇到的這小小的困難與他比起來,真是微不足道,我就更不應該放棄了!”我一邊想,一邊重新把作品放回桌面上,重新鑽研說明書,一遍不懂就看兩遍,兩遍不夠就三遍……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把這個作品給拼好了。看著這件花費了我近兩個小時才拼好的作品:一座漂亮的小房子,我不禁露出了笑容。現在這個作品放在我的房間裡最顯眼的地方,告訴著我學習一定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才能獲得成功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仍然有許多人不會堅持到底。有些中學生寫作業,寫到一半的時候,聽著外面的吵鬧聲,又忍不住跑出去玩。結果玩是玩得開心了,作業卻沒寫完,到了學校還要被老師批評。其實,世界上的許多科學家,都具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像“發明大王”愛迪生,經過成千上萬次試驗才發明出燈泡;像居里夫人,經過成千上萬次的試驗才發現了鐳;像諾貝爾,經過成千上萬次試驗才發明出了炸藥……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一定要學習《老人與海》中那位老人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精神,這樣我們的學習將會更加輕鬆。

讀書筆記《老人與海》9

最近漂流圖書活動中,我有緣讀到了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作《老人與海》,書中講述了古巴的一位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4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整整漂流了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與大馬林魚展開了生與死的搏鬥,終於把大魚刺死,老人也耗費了相當多的體力。

雖然魚被打到了,可魚太大了,無法放上船,最終老漁夫把魚的頭和上身綁到了船身上。然而在返回港口的時候卻遇上了一條大鯊魚,儘管老人此刻已筋疲力盡,但老人不得不與鯊魚進行搏鬥,這又是一場怎樣的考驗啊?——又是一番激烈的較量,老人展示了他的堅強與不屈,雖然鯊魚力大無比,不甘示弱,但老人卻也表現的毫不示弱,最終大魚被鯊魚吃掉了一大半,老人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魚骨架。

讀了這個小說,我的心情久久能平靜,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啊?他的形象在我的腦海中反覆的出現又出現。老人雖然沒有收穫,但他從來沒有放棄對生命的追求,經過與鯊魚的搏鬥,他贏了,贏得的是對生命不屈的精神!永不放棄的言敗!老人說過:“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卻不能打敗他。”

這就是《老人與海》告訴我們的哲理。不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服它的時候,無論最後是捕到一條完整的大馬林魚還是一副空骨架,這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大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曾經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鬥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偉大的勝利者嗎?

老人就是一個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雖然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但開始他卻戰勝了大馬林魚,雖然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也只是帶著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但他並沒有向大馬林魚和鯊魚妥協或投降。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被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

讀書筆記《老人與海》10

利用寒假的時間,我讀了四本書,其中一本《老人與海》,讓我有了很多的感受,也給了我許多啟發。

本書的作者是海明威。本書介紹了一個與大海搏鬥,在艱難的環境下,奮力生活的老漁夫。老人的漁船上那破舊的帆布,彷彿是一面失敗的旗幟,就像宣告著老人永遠都捕不到魚的倒黴運氣。但是,他沒有放棄,不屈不撓,仍然出海捕魚。在捕魚的過程中,老人說了一句話:“我必須堅持,必須再試一次!”

在讀到大魚的血腥味被一群鯊魚嗅到了,爭相游來搶食,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棒、捕到的劍魚的嘴等一切可以用來攻擊的武器自衛,並最終趕走了這群鯊魚。但大魚的肉已經被吃了一大半,而老人還風趣地批評自己的左手“該工作的時候卻在休息”的時候,我也被老人樂觀的精神所折服。在生活中,有些損失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以樂觀的態度來對待,不能斤斤計較。

是啊,他是那麼的頑強,他堅持不懈、堅忍不拔,有恆心,有毅力,還有著一種不言敗的精神,我們難道不該向他、這位年邁的老人學習嗎?

如果沒有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和不懈努力的堅強意志,李時珍怎麼可能寫成了《本草綱目》,愛迪生怎麼可能會發明瞭那麼多東西,齊白石又怎麼能畫出那麼多栩栩如生的畫呢?夏洛蒂三姐妹、霍金、桑蘭、海倫凱勒……不都是靠著這種精神與毅力而成功的嗎?是的,只有堅持不懈才能成功,即使失敗了,可是要知道自己也曾經付出過了呀!而我卻……

記得在聖誕節的時候,爸爸媽媽送給了我一個游龍板,我喜出望外,嚷嚷著要學。我迫不及待的踏上了滑板,可還沒等我開始滑,就已經失去平衡摔了一跤,爸爸媽媽趕緊跑過來扶起我,並鼓勵道:“沒有失敗,那會有成功?畢竟失敗乃成功之母,我相信,只要你不懈的努力,就一定會成功的!”我又再一次踏上了滑板,這一次站穩了,我便嘗試著向前“扭”去,可沒滑多遠,又摔了個“狗啃泥”,這回我可再也沒心情、沒信心滑了!因為失去了堅強意志,而半途而廢了。

所以,只有堅持不懈,才會成功。擁有這種意志和毅力的人,就終將會克服一切困難,開啟成功的大門!

讀書筆記《老人與海》11

看完老人與海這本書,感觸頗深。老人由於孩子馬上要訂婚了,錢不夠而再次夜晚出海,即使那晚有大風,天氣不好,老人還是選擇出海,為了孩子。

書中將夜晚的天氣惡劣,行船的艱難都描繪的畫面如同就在眼前般,但儘管再難,老人從未要放棄。這位風燭殘年的漁夫一連八十四天都沒有釣到一條魚,幾乎都快要餓死了,但是他仍然不肯認輸,而是充滿奮鬥的精神,終於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了一條身長十八尺,體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魚非常的大,老人與他的船顯得更加的小。大魚一直拖著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依然死死拉著不放手,即使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武器,老人也沒想過要放棄這條來之不易的大馬林魚。魚十分巨大,一直拖著小船持續了兩天兩夜,這兩天他經歷了從未有過的艱難考驗,終於把這條大魚刺死了。但在老人剛好把殺死的大魚拴好在船頭時,又遇到了鯊魚的襲擊,接著老人又與鯊魚進行了生死搏鬥,但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撕咬的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魚骨了,老人拖回家的也只是一副光禿禿的魚骨。

這個故事很短,基本上都是老人與大海、與魚、與無盡的黑夜和寂寞的不斷鬥爭。但書中老人卻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儘管他最後釣到了大馬林魚,也打敗了鯊魚,但是最後也沒有得到那條大魚,拖回家的只是一副魚骨而已。書中最可敬的可謂是老人永遠不服輸不放棄的'精神,他始終沒有向大海、向大馬林魚、向鯊魚妥協,他其實是一個敢於挑戰自己自身缺陷以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

生活中又何嘗不該是如此,只是大多數人都妥協了,沒有堅持到最後。所有你盡力用心去做的事情都不可能沒有收穫的,或許最終你沒有得到物質上的收穫,但是在精神上,你已經贏了。就像老人八十四天在海上沒有釣到魚一樣,我們很多人卻根本堅持不到這麼多天,更別提這麼多天一直毫無收穫了,往往那些最後成功的人,在成功之前都經歷了無數個獨自拼搏奮鬥的黑夜,終於才迎來了最美的陽光。

生活中,我們總是抱怨這個,抱怨那個,我們怎麼不去反思一下為什麼我沒有成功,是不是我的努力不夠,認真不夠,耐心不夠呢?所以不要去想那麼多不好的地方了,把專注放自己身上,無需多言,只要堅持自己,去努力去向老人一樣,不認輸就好,你一定會迎來自己的陽光!

讀書筆記《老人與海》12

讀《老人與海》,我並沒有把這本書當小說讀。作為一個寫作愛好者,我更在意作者的寫作技巧。比如,老人與小孩的對話,自然而然告訴我們,老人與小孩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關係。在寫小說時,有很多時候我不會運用這種旁式告訴法,總喜歡明明白白告訴讀者,張三與李四啥啥關係。《老人與海》的寫法在這方面處理得很高明,從對話中不僅可以理清這些關係,還能對老人的生活環境有大致瞭解。

老人運氣很背,84天沒有打到一條魚。84天以後,老人終於打到了一條大魚時,我不禁為老人高興。雖然他在與大魚的戰鬥中,傷痕累累,但終歸勝利了,或許這位可憐的老人將要轉運了。但是,他仍然沒轉運,在回程途中,大魚的血腥味引來了鯊魚攻擊,老人差點丟了命,拼盡全力也沒能護住勝利果實,大魚被鯊魚啃得只剩下一副骨架。期間,老人與魚的生死博殺驚險無比,老人的受傷扣人心絃。

最後,老人憑著信念回了家,一切像夢一樣,迴歸起點。如果不是綁在小船一側的大魚骨架和老人的傷勢提醒我們,老人的遭遇是真實存在的,我甚至認為老人只是做了一個捕殺大魚的夢。有位老師說,寫小說最好的境界是把人寫得半死不活,《老人與海》就是這樣。不得不說,這樣的寫法更揪人心。

最後,我不禁感嘆,作者是漁夫出生麼?不然怎麼能把場面寫得這麼有現場感呢?

讀書筆記《老人與海》13

合上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思潮起伏的我寫下了自己的感受。

今年寒假,我懷著對小說中的聖地亞哥老漁夫的佩服閱讀了《老人與海》。小說主要描寫的是一個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在聯絡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的情況下,在遠離陸地的大海上遇到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經過三天三夜耐力與毅力的較量,聖地亞哥終於殺死了那條馬林魚。可他在返航的途中,卻遭到了鯊魚的襲擊。當他終於回到港口時,那條大馬林魚卻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光禿禿的脊骨。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晚年最傑出的作品,它是作者必生思想的結晶、人生經驗的提煉。海明威用他那神奇的筆描繪出了一個“硬漢”——聖地亞哥。幾歲5合上書本,聖地亞哥那老邁而強壯的身軀仍在我的腦子裡揮之不去。我彷彿看到了老人憑藉著自己堅強的意志捕獲了那條體積超過他的漁船數倍的打馬林魚…….

“他消瘦憔悴,脖頸上有很深的褐斑。”這便是小說的主人公聖地亞哥。作者海明威將他刻畫得如此普通,而我讀後再也不敢說他普通了。

我鄭重地翻過《老人與海》的每一頁,我思緒萬千,我被震撼了,心靈上的震撼。

當我讀到“老漁夫想:這裡離海岸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十分佩服這位老漁夫,因為他這時已經打到一些魚了,可以返航了,但他沒有安於現狀,而是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再看看我們,平時遇到一點困難就叫苦連天。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應該像這位老人一樣胸懷大志,去追求更高更遠的目標。

我也非常欽佩老人與大馬林魚周旋時的那種毫不畏懼、堅持不懈的精神。雖然知道對手實力很強,但他也沒有絲毫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正是有了這種精神,老漁夫才獲得了這場生死較量的勝利,它讓我懂得了: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情,只有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成功。

“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這是老漁夫的心聲,更是一個失敗英雄的宣言,在無限感慨之,一個個問號不由得縈繞我心頭,如果我是那位老人……

如果我是那位老人,連續八十四天一無所獲,我會在第八十五天繼續出海嗎?不,不會,在失敗面前,我會顯得懦弱,失了信心,沒了希望。

“一本好書能拯救一個人。”現在我對這話深信不疑。老人的故事正好告訴我:人不能輕易被困難打敗,而要永不言敗。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讓我們用微笑面對挫折,迎接挑戰吧!

讀書筆記《老人與海》14

放置書架上太久沒看的書籍,免不了會有些許淡淡的灰塵覆著。但若只要用布輕輕一擦,便又是嶄新如初。《老人與海》更是一本需要常看常新的好書。

老人,在普通人眼裡,是“脆弱”“疾病”“無用”的代名詞。但在那一道道被光陰劃出的深刻的皺紋下,又有誰能知道在這其中蘊含著的豐富多彩的壯麗人生?美國作家海明威注意到了。在他的筆下,“老人”一詞透露的則是“不甘”“堅毅”“頑強”。

想必年輕時的聖地利亞哥也是一位氣宇軒昂、高大威猛的漁民吧,他也有著許多愛好:喜愛棒球等等。但我覺得他最愛的還是大海——“老人總是拿海洋當女性看待”。聖地利亞哥並沒有像其他用鯊魚肝換來汽艇的漁民,把海洋當成一個無知無覺的被索取者。他則是真正喜愛這片蔚藍色的汪洋大海,他不僅僅把捕魚當成職業,更是把它當成自己最喜愛的人生追求。但時間無情,使他變得消瘦憔悴,脖頸上有很深的皺紋。“臉上有許多褐色的斑,那是太陽在熱帶海面上的反光所造成的面板癌變。”八十四個日夜,無數遍的飢餓,也無法銷燬他心中的那份執著。哪怕孤身一人於大海中與鯊魚進行生與死的較量,哪怕最後換來的卻是一堆白花花的魚骨。

命運總是喜歡跟人開玩笑,失而復得,得而又失。當你還在惱火沒有買到復刻的新鞋時,有人卻在一出生就先天殘疾。九三年出生的程浩,本應是年輕氣盛大展身手的年紀,他卻只能躺在潔白刺眼的病床上用雙手敲打著鍵盤,直到生命的盡頭。二十年間,他沒有下地走過路,疾病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他已是真正向死而生的人。自稱“職業病人”的他,坦然接受命運的不公,微笑面對人生的愁苦。也正是因為有著堅定的意志與對生的那一絲強烈的渴望,他引導他出版了一本又一本小說,攀越了一個又一個高峰。他曾說道:“人消除痛苦的唯一辦法就是找到自己的救贖之路。”而他那些充當救贖之路的文字,有著踏過痛苦後貼近大地的力量。程浩曾說過:“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隨口拿來誇耀的事蹟,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這也許就是“老人與海”精神的另一種演繹。

讓我們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到聖地亞哥老人身上。當我們再回首去看聖地利亞哥帶回來的一堆白骨,難道他真的是個徹徹底底的失敗者嗎?我覺得並不是的,他為自己最初的那份熱愛努力去拼搏、去奮鬥、去追求,就已足夠了。而那所謂的結局,實則並不是那麼的重要了。

我特別喜歡書中聖地利亞哥所說的那句話:“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讀書筆記《老人與海》15

看了很多名著,一直都不敢妄加評論,並不完全因為怯懦,更多的是一種尊敬的心理;因為作為名著其實都有他深刻的一面,在看似平淡的書寫裡,透出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傳世名著以散文和小說居多的原因,詩歌和評論就因為其鮮明地個性和觀點,使其成為時勢英雄,最後或者被利用成工具,或者因為時間的推移成為花瓶式的擺設。

看榕樹下作者 “ 遠處飄來一朵雲 ” 的評論, “ 一朵雲 ” 的年輕(我只是說思想),使她 / 他看到 “ 冰山在海上移動之所以顯得莊嚴巨集偉,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 ” , “ 一朵雲 ” 看到的也只是海明威所寫的,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那水下的呢,還有它的八分之七的根基呢;老人桑提亞哥出海挑戰大海的時候,那是人類都會引為自豪的象徵,勇於挑戰和渴望征服浩瀚的大海,渴望和一條真正的鯊魚面對面的挑戰;一條船,一個老人,一片浩瀚的大海;鯊魚出現了,大海只派了他的小小的鯊魚出現了,老人和小船,大海派來的小小的鯊魚,老人是人類的代表,老人眼裡是條真正的鯊魚;於是,老人抖擻精神,和鯊魚進行著殊死搏鬥,一場征服和反征服的搏鬥, “ 大塊的魚肉 ” 和後來的爭奪,區域性的勝利之後,當老人感覺勝利在握的時候, “ 鯊魚忽然 ……” ,老人最後是空著雙手,幸運地 “ 凱旋 ” 。

我最初看 “ 老人與海 ” 之後,只感嘆了一句,人最終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征服了什麼;依然還是這樣的感嘆,在 9。11 之後和之前,布什也許從來沒看過他故鄉的老人,給他的忠告;老人與海的挑戰,進行了不屈不饒征服,但是你是不是想過,人是不是在不屈不饒的製造問題,然後再去解決他,到底這世界最後誰征服誰,征服了之後做什麼,為什麼要征服而不是 ……

中國古代文化的內涵,在與親和力,而不是征服的力量,海明威參加過美國人的英雄思維,就是強調征服的力量,但是失明後的他,開始思考徵服的意義,所以才有老人和海;美國在越戰裡的結果,海明威是越戰裡的老人,人類的生存意識是海,如果盲目的強調一個生命對另個生命的征服和佔有,即使進行著不屈不饒的過程,結果只有海明威所寫的,老人空著手回航: “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但永遠不會打敗他 ” , 人如此,其他的生命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