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鷗教案範文錦集六篇

來源:才華庫 9.36K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老人與海鷗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老人與海鷗教案範文錦集六篇

老人與海鷗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的8個生字,能正確地讀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品味感悟課文的優美語言,感受人與鳥的濃濃親情。

4.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他們的語感。

5.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教學重點

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涵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課前預習課文,蒐集海鷗的圖片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

一、啟發談話,匯入新課

1.師:中央電視臺有個節目叫《動物與世界》,看過嗎?說說看有什麼感受? (出示課件,展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圖片。)

2.下面,讓我們共同來學習第21課,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將要繼續練習用較快的速度來閱讀。邊讀邊想,看看課文分幾部分,每部分寫的又是什麼呢?

2.誰知道這句話出現在文中的什麼地方?

課件:

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對海鷗就像親人樣。

3.這段話與文中的句子有一個地方不一樣,看誰發現了。

4.對海鷗就像親人樣與和海鷗就像親人樣有區別嗎?

5.課文分幾部分嗎?每部分又分別講什麼呢?用簡單的小標題概。

三、讀思結合,學習1至13自然段

1.認真地讀一讀課文地第一部分,看哪些情景是在寫老人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呢?一邊讀,一邊勾畫批註,然後我們來交流交流。

2.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學習課文,體會重點語句

老人與海鷗教案 篇2

一、談話匯入

在與滇池一箭之遙的翠湖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每年冬天的早晨,車水馬龍的翠湖邊,徘徊著一個孤獨的老人。老人的名字──吳慶恆,10餘年裡,他節衣縮食,用微薄的退休金餵養著向他兒女一樣的海鷗們,守護著這群小精靈不受路人的傷害。

揭示課題:老人與海鷗(讀題)

 二、在預習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在預習基礎上,說說文章圍繞著課題主要寫了什麼事?

(老人十幾年如一日餵養海鷗,與海鷗結下了深厚感情;老人去世後,海鷗送別老人,不忍離去。)

2、請你快速默讀課文,同時理清文章的結構。

出示句子:

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對海鷗就像親人一樣。

理解,讀。

 三、引導學生學習第1至13自然段,通過課文中具體的描寫初步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

(從哪兒看出老人對海鷗就像親人一樣?)

1、默讀老人精心呵護海鷗的部分,想一想老人和海鷗之間有著怎樣的感情,你是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做一做簡要批註。

2、根據學生彙報進行交流、點撥,重點學習以下內容:

⑴ 喂海鷗:

抓住描寫老人動作的“放、退、撮”,描寫海鷗的“應聲而來、掃”,感受老人喂海鷗的動作嫻熟,他們之間那種默契的配合。聯絡上下文想象重點句描寫的畫面,感受到作者的比喻是恰當、形象的。

練習朗讀。(出示課件)邊讀邊想象翠湖邊這道美麗的風景,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這份真摯的感情。鼓勵學生把這句話背誦下來。

⑵ 喚海鷗:

① 學生可用自己的話簡單介紹這部分內容,說說自己的感受。

② 指名朗讀4至9自然段。

③ 三個人為一小組,分角色練習朗讀這部分,老師在行間中聽聽哪組最能表現出老人與海鷗之間的這份親暱之情。

⑶ 談海鷗:

① 學生談感受,教師小結:說起海鷗,內向的老人滔滔不絕。十多年了,每逢冬天,老人都到翠湖邊喂海鷗,風雨無阻。老人和海鷗就像是?(親人一樣,板書)

過渡:教師語言創設情境:老人就這樣與海鷗親密相處,一年、兩年、三年、五年……十多年過去了,就在我們見到老人的十多天後,忽然有人告訴我們:老人去世了。我們把老人最後一次喂海鷗的照片放大,帶到了翠湖邊。這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意想不到)能換個詞語嗎?

(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始料未及等。)

 四、輕聲朗讀

1、整體感受海鷗對待老人具有怎樣的情感?用一個詞語來概括。

2、默讀14~,邊讀邊批畫:哪個鏡頭最使你感動?邊讀邊做好批註。

3、師生共同交流:選取最令你感動的一組鏡頭,和同學們交流自己體會到的。

⑴ 鏡頭一:海鷗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

(在這連聲鳴叫裡,彷彿在說些什麼?)

① 為什麼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

(平時海鷗會以高興的語調歡迎老人,見到老人是無比快樂的。而此時老人不見了,只剩下遺像,海鷗驚恐、疑惑更感到悲傷。)

② 師生對讀“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⑵ 鏡頭二:海鷗紛紛落地,在老人遺像前站成兩排。

① 海鷗為什麼要這麼做?

(為老人守靈,與老人做最後的告別,已經把老人當成了自己的親人。)此時,海鷗會說些什麼?

②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⑶ 鏡頭三:收起遺像時,海鷗向遺像撲來。

① 它們為什麼要撲來?

(海鷗不捨得老人離去,希望老人留下來,永遠和它們在一起,哪怕只是老人的一張像也好。)

② 請你結合文章所描寫的相關語句,想象一下當時的場景,如果你當時在場,在這白色旋渦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海鷗與老人的感情太深了。)

③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評讀。

省略號的作用省略了什麼?寫,為什麼作者不寫出來呢?

五、小結全文

誰說他走了,這兒有他的身影,這兒也有。這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邊,面帶微笑,手捧鷗食伸向空中,紅嘴鷗在他手上、身邊環繞。一幅人鷗和諧共處的美麗畫面永久定格在翠湖邊,定格在翠湖人的心裡,定格在我們心中。讓我們永遠記住他。

老人與海鷗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8個生字。正確讀寫並理解“塑料、餅乾、節奏、樂譜、吉祥、企盼、急速、抑揚頓挫、相依相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3、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學情分析】

由於這篇課文語言明白曉暢,學生容易理解。為了加深學生的認識和體會,可以結合選讀課文《軍犬黑子》進行對比閱讀教學,深化學生對本單元主題的認識:人類愛護動物,動物會回報以愛;但假如人類欺騙了動物,他也就得不到動物的信任了。

【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亦要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課前準備】

1、收看關於動物方面的科普電視,尤其是關注海鷗。

2、收集關於“海鷗老人”吳慶恆的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七單元導讀,明確學習要求

設計意圖:對於每一單元的導讀是很有必要讓學生了解的,他們會明確這一單元課文的主題是什麼,這也會運用其學習方法進行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目標都比較明確,有助於他們的自主學習。

二、匯入新課

和人一樣,動物也有自己的愛憎、自己的情懷。在這一單元,我們將走進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然後去感受它們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通讀全文,看看在預習的基礎上還有哪些字詞沒弄懂的?

2、小組交流,教師注意巡視,收集學生學習情況,以便進行指導。

3、集體交流:小組內未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大家幫忙解決。

4、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可引導學生把課文分作兩部分:

一段(1~13自然段):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

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設計意圖:此環節重在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並進行文章內容概括的練習。

三、再讀課文,質疑

1、學生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別感動?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問。在文中標註出來。

2、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學生的疑問。教師注意收集、整理。

設計意圖:有疑則有思,可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探究。而此環節注意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四、佈置作業

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匯入新課

這節課,讓我們走進老人與海鷗的世界,去感受動物與人的真情。

二、讀思結合,學習第一部分

1、從哪些地方你能體會到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然後勾畫出相關的語句,進行批註。

2、集體交流:抓住重要段落,進行理解:

⑴ “老人把餅乾丁很小心放在湖邊的圍攔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掃得乾乾淨淨。老人順著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老人的動作是那麼嫻熟,與海鷗之間的配合是那麼默契、和諧。抓住“掃”字,說明作者把鷗群吃食物的樣子寫得生動傳神。海鷗飛翔的美麗情景。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動人情景。)

⑵ “在海鷗的鳴叫聲裡,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麼。側耳細聽,原來是親呢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通過朗讀,我們可以感知老人對海鷗的親呢,對海鷗的愛。)

⑶ “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退色的過時布衣……”而從老人的外表描寫,你能感受什麼?

(勤儉的老人,卻無私地對海鷗的付出,這是源於老人對海鷗的愛。)

3、再讀1至13自然段,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指導朗讀,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愛。

設計意圖:勾畫、批註已成為高段學習的一種重要的思考方式,要讓學生多動筆,“不動筆不讀書”成為習慣。

三、學習第二部分

1、讀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遺像的地方發生了什麼意想不到的事情?

結合課文內容,跟同學討論: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自主學習後彙報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

(海鷗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海鷗紛紛落地,然後在老人遺像前站成兩行,肅立不動,我們收遺像時,像炸了營似的撲過來。)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因為海鷗和人一樣,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豐富,他們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因為他們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傷心、難過。)

2、再讀課文,在書的空白地方寫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然後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最後在全班交流:

⑴ “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

(抓“瞻仰”一詞體會海鷗們對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當作親人。)

⑵ “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

(抓“紛紛”“肅立不動”等詞體會海鷗對老人的尊敬、愛戴。)

⑶ “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

(為何用“撲”而不用“飛”?引導學生想像海鷗大聲鳴叫似乎在說些什麼?從“白色旋渦”體會海鷗對老人的不捨、悲痛,對老人的一片深情。)

3、指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感情: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教學採用了先整體感知再深入感悟,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

四、交流感受

學到這裡,你有什麼感受?用一、兩句話寫一寫。

(學生可就在書上寫,然後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對課文的總結采用了一種學生練筆的方式,進行了寫的訓練。

五、拓展訓練

交流收集的有關海鷗老人吳慶恆的資料,深化對本單元主題的認識:人類愛護動物,動物回報以愛。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所收集的資料,談談自己的看法,並就人類如何與大自然友好相處提出建議。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群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為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乾,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後又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後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課文語言樸實,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讀過的人無不為人與動物這樣真摯的感情而動容。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在於:讓學生認識到,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們加倍的回報。在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真摯感情的同時,學習如何把這種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並進行語言積累。

老人與海鷗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品味感悟課文的優美語言,感受人與鳥的濃濃親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他們的語感。

2.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重點分析

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難點分析

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教具準備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複習而匯入,溫故而知新

1.組織複習生字詞語。

2.指導分段朗讀,回顧課文大意

3.引導理解課文寫作順序和重點。

二、研讀談鳥段,感悟人鳥情

1.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①老人為什麼要給海鷗起名字?

②海鷗為什麼能聽懂老人的呼喚?

③獨腳海鷗為什麼能在老人手上吃食?

④一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為什麼立刻動起來?

⑤老人為什麼說海鷗最講情誼?你從哪裡可以看出來?你體會到了什麼?

⑥老人為什麼說海鷗是吉祥鳥幸福鳥?你是如何理解白鷗飛處帶詩來這句話的?

2、組織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理解上述6個問題。

3、組織集體交流,感悟老人和海鷗的情誼。

4.指導朗讀

三、品讀送別段,感悟海鷗情

1.引導學生探討海鷗送別老人的內容。

2.引導理解,指導朗讀,讀出對老人的感情

3.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飛、叫、站研讀課文,感悟海鷗情。

4.當我們不得不收起老人的遺像時,海鷗有什麼表現?為什麼會有這些表現?如果你變成了一直海鷗,此時你會怎麼講?

5.指導學生反覆地、深情地地朗讀這段話。

四、拓展延伸練,體驗昇華情

1.引導說話:此時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一群海鷗中的獨腳、或是灰頭、老沙、紅嘴、公主,你會怎樣向老人說?

2.如果那位老人此時會說話,他會說什麼?

五、總結話和諧,激發和諧情

1.引導說話:我們回頭想一想,課文的作者是如何圍繞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情誼寫具體的,你認為課文中哪些地方寫的好?你的周圍有小動物嗎?你願意與小動物交朋友嗎?1、複習上節課所講的內容

2、學生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3、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理解上述6個問題。可以研討一兩個問題,也可以研討全部問題。

4.集體交流,感悟老人和海鷗的情誼。(①老人給海鷗起名字,說明老人對海鷗有十分親切的情誼,把海鷗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②海鷗能聽懂老人的話,是因為老人來此呼喚的多了,給海鷗餵食的次數多了,海鷗已經把老人當作親人來看待。所以,老人一呼喚,海鷗就會飛過來。③獨腳海鷗已經與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它知道老人是給它餵食的,不會傷害它。④一談起海鷗老人就興奮,就高興,就來神,所以他的眼睛立刻會動起來。這說明老人對海鷗已經產生了濃濃的情誼。⑤海鷗向老人告別,連續五次落在老人的帽子上。從海鷗告別的一個細節可以看出來。海鷗對老人的依依不捨的心情。⑥海鷗善解人意,可以預報天氣,又是航標。因為海鷗愛在礁石附近飛鳴覓食,因此,航船可以安全地繞過海上暗礁。海鷗啄食後,飄舉而飛,上下翔舞,潔白美麗的身影,充滿詩意。所以說是白鷗飛處帶詩來。)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親情來。

6.海鷗把老人當朋友,老人把海鷗當親人,海鷗已經和老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你還可以從哪裡看出來?

7思考:海鷗看到老人的照片,有什麼表現?仔細讀一讀課文,讀出海鷗的感情來。

8.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飛、叫、站研讀課文,感悟海鷗情。

9.思考問題並回答:依依不捨,不忍離開、戀戀不捨、懷念老人可能會講老人可能會說:再見了海鷗,我的朋友;孩子們,人類是愛您們的;

10.寫話、說話。

老人與海鷗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十一冊《老人與海鷗》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1到13節,體會人鷗間真摯的情感。

2、學習褪色、撮起、抑揚頓挫、親暱等詞語,並學會用抑揚頓挫說話。

3、體會人與動物應該和諧相處,學習老人保護動物的高貴品質。

【教學預設】

一、談話匯入,初步認識老人

1、同學們,在昆明的翠湖公園有這樣一座塑像,請看(出示)你看到了什麼?

2、是的,這位老人名叫吳慶恆,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呢?讀讀這段文字吧。

出示:

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自由讀──談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

3、是啊,就是這樣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他與海鷗之間有著十分感人的故事呢。

二、自學課文,整體感知

1、用心地讀課文,去感動吧。要求:

⑴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 想想課文的哪些事情讓你感動,讓你讀了之後內心很不平靜。

2、檢查自學情況(出示):

褪色 撮起 塑料 樂譜

親暱 啄食 歇落 滇池

應聲而來 應聲躍起 抑揚頓挫 嘖嘖稱讚

駐足觀看 高空盤旋 翻飛盤旋 瞻仰遺容

白翼天使 白色旋渦 相依相隨 扇動翅膀

說說課文的哪些事讓你感動?

根據學生交流隨機總結板書:

喂海鷗、喚海鷗、談海鷗、悼念老人。

三、與文字對話,體會老人對海鷗的深情

1、是啊,從剛才同學們的交談中我已經感受大家被老人對海鷗的愛與海鷗對老人的愛所深深打動了,他們的故事之所以讓我們如此感動,原來這都緣於一個愛字!(板書:愛 。)

2、這愛中有老人對海鷗的愛比如:喂海鷗、喚海鷗、談海鷗,也有海鷗對老人的愛,當老人去世時海鷗悼念老人。

3、人間之愛聽得最多的是莫過於父母對子女的愛、晚輩對長輩的愛,但人與動物之間的愛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走進課文從字裡行間去感受吧。用心地讀第 1到13小節,哪些句子或詞語讓你品味到了老人對海鷗的愛?

⑴ 喂海鷗:

句子出示一:

朋友告訴我,這位海鷗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

① 二十餘里多遠?從中感受老人對海鷗的那份摯著的心。

② 步行,為什麼要步行?每天不為別的,只為了給海鷗送餐。

句子出示二:

老人把餅乾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

① 理解撮起。

② 出示喂海鷗的畫面瞭解餅乾。

③ 拓展關於餅乾的資料。

④ 總結,老人把海鷗當作了自己的孩子一樣,指導讀句子。

⑤ 出示寫海鷗的句子引讀: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乾乾淨淨。

出示句子三:

老人順著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① 你腦海中彷彿出現了一副怎樣的畫面?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課件出示老人喂海鷗的五幅畫面。

② 如果請你給這段文字配上一段音樂,我們來配樂讀的話,你會配上一段怎樣的音樂?

③ 在音樂聲中師生配合反覆讀這句子。

師:好一片翻飛的白色,好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同學們,親臨現場,我們一定也會陶醉其中,一定會久久佇立觀看那一道美麗的風景!

⑵ 喚海鷗:

師過渡:喂,喂出了人與鳥的甜美、溫馨、和諧,那他們是以什麼方式來表達的呢?喚海鷗。

① 老人是怎樣親切的喊海鷗的?

出示句子:

在海鷗的鳴叫聲裡,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麼。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暱得變了調的地方話──

② 老人怎麼呼喚?抑揚頓挫地呼喚;親暱地呼喚;變了調的呼喚;用地方話呼喚。

③ 一生呼喚,問:他呼喚得怎麼樣?為什麼?自己試著來呼喚,一起呼喚海鷗。

④ 在呼喚聲中海鷗應聲而來,引讀第9節。

⑶ 談海鷗:

過渡:你知道老人為什麼那麼愛海鷗嗎?來看看老人是在怎麼談海鷗的,在他眼中海鷗是怎樣的呢。

① 出示句子齊讀: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頓時生動起來。

② 眼睛生動是怎樣的?在怎樣的情況之下眼睛會生動起來,比如?

③ 學著老人的樣子談談海鷗(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五、總結

師:同學們,老人就這樣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的與海鷗相伴!那一天,老人又與海鷗度過了愉快的一天,(音樂響起,課件出示夕陽圖)太陽已經偏西,海鷗們要回滇池了,老人也要踏著夕陽回家,你們說這是一幅怎樣的告別圖呀?

(依依惜別、戀戀不捨、幾步一回頭、人鳥情深何忍別,天涯翠湖話斜陽。)

展開你豐富的想象力,拿起你的筆把你腦海中的畫面寫下來吧。

【全課板書】

老人與海鷗

喂海鷗

喚海鷗 愛 悼念老人

談海鷗

【教學小記】

那次從杭州聽課回來,與符老師一起切磋學習體會,於是談到了我們的展示課該怎麼去上,是否可以改變一下形式,搞些特色,不是有其他的目的,而是想在教學上有些創新,兩人一拍即合。

原本我們初步定的是要進行一次同課異構,後來深讀課文發現這篇課文很難異構,於是改為合作上,兩人分別上一教時。雖然各自備教案,但在整個操作過程中,我們始終沒有停止過交流,包括教案的預設,課件的製作,配合很默契,合作得很愉快,就像課文中老人在給海鷗餵食時海鷗起起落落那般和諧!

儘管課上下來還有一些問題:鑽研教材的功夫還不夠;過高估計了學生的能力,沒有對症下藥,只是一味地期待孩子的精彩,導致課堂時而出現沉悶的現象;語文工具性還落實得不夠等等,但我想這就是課堂,教學原本就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我們的目標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遺憾少一些!

老人與海鷗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8個生字。正確讀寫並理解“塑料、餅乾、節奏、樂譜、吉祥、企盼、急速、抑揚頓挫、相依相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3、在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真摯感情的同時,學習如何把這種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並進行語言積累。

【教學重點】

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涵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

【課前準備】

1、收看關於動物方面的科普電視,尤其是關注海鷗。

2、收集關於“海鷗老人”吳慶恆的資料。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七單元導讀,明確學習要求

二、匯入新課

和人一樣,動物也有自己的愛憎、自己的情懷。在這一單元,我們將走進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動物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通讀全文,看看在預習的基礎上還有哪些字詞沒弄懂?

2、交流、討論,教師相機指導。

3、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可引導學生把課文分作兩部分:

第一段:(1~13自然段)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通: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出來。

第二段:(14~19)自海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現出來。

 三、再讀課文,質疑

1、學生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別感動?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問。在文中標註出來。

2、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學生的疑問。教師注意收集、整理。

 四、佈置作業

完成自學作業。

第二課時

一、匯入

這節課,讓我們走進老人與海鷗的世界,去感受動物與人的真情。

 二、讀思結合,學習1至13自然段

1、從哪些地方你能體會到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勾畫出相關的語句,進行批註。

2、集體交流:抓住重要段落,進行理解:

⑴ “老人把餅乾丁很小心放在湖邊的圍攔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掃得乾乾淨淨。老人順著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老人的動作是那麼嫻熟,與海鷗之間的配合是那麼默契、和諧。抓住“掃”字,說明作者把鷗群吃食物的樣子寫得生動傳神。海鷗飛翔的美麗情景。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動人情景。

⑵ “在海鷗的鳴叫聲裡,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麼。側耳細聽,原來是親呢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通過朗讀,我們可以感知老人對海鷗的親呢,對海鷗的愛。)

⑶ “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退色的過時布衣……”從老人的外表描寫,你能感受什麼?

(勤儉的老人,卻無私地對海鷗的付出,這是源於老人對海鷗的愛。)

3、再讀1至13自然段,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指導朗讀,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愛。

 三、學習第二部分

1、讀14~19自然段,思考:

安放老人遺像的地方發生了什麼意想不到的事情?結合課文內容,跟同學討論: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自主學習後彙報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

(海鷗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海鷗紛紛落地,在老人遺像前站成兩行,肅立不動,我們收遺像時,像炸了營似的撲過來。)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因為海鷗和人一樣,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豐富,他們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們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傷心、難過。)

2、再讀課文,在書的空白地方寫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然後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最後在全班交流。

⑴ “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

(抓“瞻仰”一詞體會海鷗們對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當作親人。)

⑵ “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

(抓“紛紛”“肅立不動”等詞體會海鷗對老人的尊敬、愛戴。)

⑶ “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

(為何用“撲”而不用“飛”?引導學生想像海鷗大聲鳴叫似乎在說些什麼?從“白色旋渦”體會海鷗對老人的不捨、悲痛,對老人的一片深情。)

3、指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感情。

四、學到這裡,你一定已經深深被其中的畫面感動了

一定有許許多多的話要說,拿出筆將你此時難得的感情記錄下來吧!

【課後反思】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我講原形的故事講給了孩子們,他們都很感慨,看著遺像,讓我們看看老人和海鷗到底是怎樣的相依為命?課文前半部分寫了老人對海鷗的愛,後半部分寫了海鷗對老人的愛,通過一些事例,一些言行舉止,通過細節的描寫,最終感染著讀文章的每一個人。文章語言樸實,平凡中包含著深情,體現了人與動物真摯的感情。文章就一個問題”從字裡行間你感受到了一種什麼感情?用一個詞語形容?不論是老人還是海鷗。

這是我們班上當天公開課上一個孩子的精彩發言:“翻飛盤旋,連聲鳴叫,瞻仰遺容,肅立不動,守靈,這些不都是海鷗對老人的情誼嗎?如果平日老人不是那樣關愛海鷗群,海鷗怎麼會這樣呢?難道這不就是人與動物的真摯的情感嗎?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把掌聲給了這個孩子,在這篇文章中像這樣的感悟還有很多很多,我很幸福,因為孩子們懂的關愛,所有生命都值得關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