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平凡的世界》賞析

來源:才華庫 1.61W

路遙所著《平凡的世界》相信很多人是看過的,第一次便被這麼樸素的書名所吸引了,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裡面很多精彩的情節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最新《平凡的世界》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平凡的世界》賞析

最新《平凡的世界》賞析 篇1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給中國文學創造的神話,不僅是一個呈現在眼前的小說世界,以及他筆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地活在我們中間,而且還開啟一扇精神世界的大門,人生格局就此改變:空闊、寬容、堅硬、柔軟、寫實,這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

(一)1-段4:作者描繪了一幅黃土高原特有的冬去春來、季節轉換的典型的生態環境。“連綿的黃土高原”、“枯黑的草木”、“鋪天蓋地的大風”、“天空瀰漫著塵埃”,充滿了濃郁的黃土氣息,暗示了主人公孫少平最初入校時灰濛濛的心境。但黃風過後,天氣轉暖,天地一派“桃紅柳綠”:柳樹抽出了細絲,桃杏樹綴滿了粉紅的花蕾,“樹木的枝條開始泛出鮮亮的活色,鼓起了青春的苞蕾”。一切都預示著即將好轉,青春的活力即將回到年輕的孫少平的身上。孫少安此時的心情和我們一樣,在第六段中寫道:“他的心情開朗了許多。”

(二)做客中對革委會大院的描繪:“掃視著這個神聖的地方”,“給人一種非常壯觀的景象”,“像一座巨集偉的大廈” ,文章對大院及窯洞的描繪神聖、壯觀、巨集偉,這是一個未見過世面的農家子弟最真實的感受,無形之中給他造成一種威壓感,更增加了他的緊張。

(三)做客後:“城市的四面八方,燈火已經閃閃爍爍。風溫和地撫摸著人的臉頰。隱隱地可以嗅到一種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鮮味道。多麼好呀,春夜。” 通過孫少平的主觀觀察,預示著一個下午緊張的心情這時已經開始舒緩,因此,這種司空見慣的夜晚和泥土、青草的味道才會讓人感到如此的美好,表現了孫少平在潤葉姐的親切關心下心情舒暢的感覺。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程序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最新《平凡的世界》賞析 篇2

《平凡的世界》有一個不被人們忽視的精神支柱——骨氣。骨氣不僅是一個人應有的,也不僅是一個家庭應有的,而是一個民族應該有的。精氣神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樑骨,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璀璨奪目文化的積澱。正因為《平凡的世界》有了這一股的骨氣,才使這部小說經得起時間的打磨,經得起讀者檢閱成為經典。

《平凡的世界》共三卷,洋洋百餘萬言。被譽為“第一部全景式描寫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說”。小說以陝北黃土高原雙水村孫、田、金三家的命運為中心,反映了從文革後期到改革初期我國城鄉廣闊的社會面貌。“作者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社會洪流的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一幕幕激動人心的愛情故事催人淚下,一次次苦難中展現出的頑強堅韌使人精神昇華。”不管是小時候從廣播節目中聽到了李野墨播講的路遙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還是後來讀小說,到今天看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給我們留下的都是一種靈魂上的震撼,一種精神上的激勵和感動,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隨著電視劇的熱播,《平凡的世界》再次掀起勵志熱,電視劇和小說一樣讓人熱血沸騰。感人肺腑的故事情節,充滿勵志的精神風貌,飽滿的人物形象……曾經的感動和受這部小說的影響成長起來的我們,在電視劇裡又重新回顧了曾經的感動和振奮。曾經在我腦海中的那幅畫卷,終於在電視劇的視覺畫面中向我們展開,那廣袤的黃色土地和由這片土地所孕育的一個個鮮活的生靈,在山河鉅變中一個個完成著自己的蛻變。“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裡打破是生物。”對於人類來說每次的蛻變都是苦難的。

喜歡電視劇裡孫玉厚對田福堂說的一句臺詞:人和畜生的區別在於哪兒?在於腰桿子上,畜生的腰桿子和地是橫著的,人的腰桿子和地是豎著的,人要直起腰桿子做人做事。這就是骨氣,這就是孫玉厚的骨氣,也是中華民族的骨氣,更是這部鉅著的精髓所在。“人窮志不窮”孫少平是這個詞語的代言人,志氣也就是骨氣,他的骨氣來自他的父親——孫玉厚。雖然孫玉厚是個老實巴交農民,一個男人帶著四個娃娃,還有一個老母親,日子過得很恓惶,但是他不管是什麼時候,都活出了自己的骨氣,因為有骨氣,他得到了人們的尊重。

先做人後做事,孫玉厚將骨氣潛移默化給了他的孩子們。

孫少平直接從他父親孫玉厚身上秉承了那股骨氣,在貧困潦倒的生活中,他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渴望知識,注重精神,守望愛情。在遇到田曉霞之後,田曉霞幾乎是開啟他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的慾望之窗——孫少平這個人物的內心從未平靜,試圖用自己的雙手和頭腦來改變和把握自己的命運,他直面現實,腳踏實地,真誠待人,以勞動證明自我價值,並能夠不悲不嘆,哪怕被生活擊打的遍體鱗傷,也用讀書提升生命意義。他雖讀了高中,卻沒有學到太多的知識,不過他依然通過讀課外書來汲取知識,獲得做人的道理。這就是孫少平的骨氣,這骨氣讓他顯得與眾不同,正因為孫少平有骨氣,才贏得了田曉霞的愛情。

在田曉霞面前,孫少平可以不自卑、不懊惱自己的貧困潦倒,他們的愛情裡沒有貧富、貴賤之分,孫少平可以衣著破舊地和田曉霞並肩走在大街上……孫少平也完全可以藉助田福軍的勢力,找一個舒舒服服的工作,但是他的傲骨讓他放棄了這樣的跳板。如果他沒有骨氣的話,其實他一生改變命運的機會真的很多,比如侯玉,比如他在黃原攬工時遇到陽溝曹書記家的曹菊英、他妹妹蘭香的男朋友吳仲平都可以當成他的跳板,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做,他要靠自己的勞動改變生活,改變自己的命運。

作者將孫少平扔進了一個又一個苦難的漩渦裡,他一次一次從漩渦裡爬出來,支撐他的是他內心的那個世界,是他的骨氣,從而讓他在金錢、權力面前不低頭,不獻媚,在勢力面前不屈服、不畏懼,這股骨氣讓孫少平在平凡的世界裡顯得不平凡,他是有另一個世界的人。“無欲則剛”孫少平不僅僅是《平凡的世界》裡的一個人物形象,而是我們中華民族脊樑骨的化身,他身上有著民族的使命感。骨氣讓孫少平經受生活的洗禮,在現實中感悟生命的意義,堅強而自尊的活著,“君子不食嗟來之食。”這句話在孫少平這裡被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即使在他最艱苦的時候,在他求學的那段飢腸轆轆的日子裡,在他餓的暈倒的情況下,他仍舊拒絕了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田潤生的資助,忍受著飢餓,頑強的和擺在他面前的貧窮做鬥爭……他到大牙灣煤礦當工人,別人把這份工作當成跳板,而他卻把這份工作當成改變命運唯一途徑,這樣他成了國家的工人,在世俗面前,他和田曉霞的距離就拉近了,他用自己的勞動改變了自己的貧窮。他在超負荷的井下一工作就是十幾個小時,升井後人累的都散架了,卻躺在沒有被褥的光板床上看書,他用勞動提高了自己生活質量,同時,為人正直的他受到更多人的尊重,這也是這部經典作品的魅力。

“窮則思變”這是孫少安改變世界的唯一理論性的指導,也是他的骨氣所呈現。孫少安的身上同樣有著他父親潛移默化下來的骨氣,在女高男低愛情面前,門第的觀念磕絆了他向愛情奔跑的腳步,有人會認為孫少安是軟弱無能的,其實,我到覺得孫少安是務實的,“識時務者為俊傑”,他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應該怎麼樣的去生活,“什麼人他就是什麼人。”這是他的理念。他能看清自己的位置,也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即使他愛潤葉,潤葉也瘋狂地愛著他,但是他知道什麼是現實,什麼是幻想,生活是無數個“柴鹽米醋”這樣的瑣碎事情組成的,兩個相愛的人一旦走進婚姻,就要和這些生活瑣碎糾纏不清了,他連自己的溫飽都解決不了,用什麼去給自己心愛的人幸福,他不能讓自己心愛的人跟著自己遭罪,他拒絕了潤葉,找了一個和自己門當戶對的媳婦,過著傳統的農民生活。他想用自己的力量改變農村的生活條件,他藉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辦起燒磚廠,他不僅想著自己家怎麼富裕,還想著讓全村人富裕……他雖然屢次失敗,但他不氣餒、不屈不撓地用自己的做人的方式,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他身上的骨氣是我們值得去學習的。

《平凡的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骨氣也滲透在整篇小說的人物形象中。譬如田潤葉她身上的骨氣不亞於孫少安,在她心目中,愛情是幸福的源泉,她不畏地位的高低,追求自己的愛情。在她二媽為了她二爸田福軍在仕途上能得到李向前爸爸的支援與幫助,一直撮合潤葉和李向前的婚事,潤葉極力反對的動機一半來自愛情,一半來自骨氣。可以說李向前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手握方向盤的司機,可以說是個讓人羨慕不已的職業,李向前不僅是人人羨慕的司機,而且心地善良,勤勞,脾氣好,更重要的是他很愛很愛潤葉,把李向前和孫少安相比,李向前哪一點都比孫少安好,但是潤葉一次一次拒李向前千里之外,可以說是潤葉的骨氣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自力更生,不靠任何人,這是潤葉的性格,就連她婚後想擺脫李向前,靠自己的能力將工作調到黃原都是她的骨氣的呈現。

譬如田福軍在工作中,為了老百姓能豐衣足食,為了改變家鄉父老鄉親們的生存現狀,為了他心目中那個小康理想,不懼勢力。在那個貧窮卻是新中國十年的年代裡,田福軍能將自己個人的榮辱忽略不計,不懼那股政治風氣,堅持自己的原則,一心一意為勞動人民著想,和那些走歪了思想路線的他的領導對峙,導致他的仕途也是三起三落。所謂邪不壓正,他身上的正氣和骨氣,不被金錢和地位而誘惑,在他知道自己愛人徐愛雲shou賄時,很決然地將徐愛雲送進監獄進行改造,這就是正義的骨氣。說到田福軍,有一個人身上的骨氣,不得不提,那就是可愛的田曉霞,據說路遙老師當年寫到田曉霞之死的時候,伏案放聲大哭,嚇得他暫住的那個招待所的人員跑來問他什麼原因這樣痛苦,他隻字不提的只是放聲大哭,大家沒有辦法給他的弟弟王天樂打電話,那時,通訊資訊還不是很發達,手機、網路等資訊還沒有出現。電話輾轉了幾次才找到王天樂,王天樂是記者,風塵僕僕地從採訪地趕到路遙老師的住處,路遙老師看見自己的弟弟,撲到他的懷裡痛不泣聲地說:曉霞死了。在作品中人物是靠自己的命運發展著,作者是無力擺弄人物命運的,也就是說人物是按照他特定的命運軌跡活著,這樣寫出的作品就成功了一半。

譬如田曉霞,她是一位多才多藝而且是一個博學之人,她有著自己獨特的人生觀,對事物能提出理智解答。她獨立、果斷,事業心特別強,雖然是個女兒身,但她卻是鐵骨錚錚的,在生與死的面前,她沒有退縮,而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他人的生命,她的生命很短暫,但是她是幸福的,因為她擁有《平凡的世界》裡最美的愛情。以後我會進一步去剖析這個人物的。

再譬如金俊武,知道了自己侄子金福在外面做違法亂紀的“生意”,死活不要金福帶回來的禮物,哪怕是窮困潦倒,物質對他也產生不了誘惑,人就要活出自己的骨氣。再譬如土哲學家田福堂,知道自己閨女田潤葉要嫁的人是縣革委會副主任李登雲的兒子,他在心裡多多少少是不樂意的,因為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個農民家庭與一個幹部家庭之間的隔閡,他的骨氣讓他覺得自己和一個縣革委會副主任結親家,心裡不舒坦。再譬如郝紅梅,雖然在少女時代,她是個愛慕虛榮的女孩子,也犯過錯誤,但是經歷了失戀、結婚生子、丈夫去世之後,她一個人帶孩子,都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她為了保全自己,拒絕了幫助她的所有男人,她用自己弱小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任,不能說她沒有骨氣。再譬如蘭香,譬如李向前,再譬如……其實《平凡的世界》裡每一個人都是有骨氣的,只是他們表現出骨氣的方式不一樣罷了。

骨氣貫穿全小說,從而顯示出了勵志,讓讀者感受到了震撼和鼓舞。《平凡的世界》白紙黑字的告訴我們了這樣的人生真諦,它響亮的提出:“人,無論在什麼位置,無論多麼貧寒,只要擁有一顆火熱的心,上帝對他就是平等的。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做為一名勞動者,不要把不幸當作負擔,要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誠的心去體驗生活、熱愛生活、珍惜生活”。是呀!不僅是《平凡的世界》裡的人物需要骨氣,只要活著的人,都是需要骨氣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需要骨氣。

《平凡的世界》裡每個人物身上骨氣的`閃光點不同,人物形象也就栩栩如生,骨氣是這部文學鉅著的脊樑骨,也是中華民族的脊樑骨,它貫穿全文,永遠像一杆旗幟一樣,樹立在《平凡的世界》裡,也樹立在《平凡的世界》之外讀者的心裡,樹立在中華民族的骨髓裡!

最新《平凡的世界》賞析 篇3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至今我看了三遍。第一次是在大學的時候,第二次是剛出來工作的時候,第三次是已近不惑之年。同一本小說,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年齡段,看出不同感觸。今借《平凡的世界》談談本人對人生的一些看法。

婚姻,門當戶對還是愛情至上?

《平凡的世界》中描述了幾對戀人:孫少平和田曉霞;孫少安和田潤葉;田潤生和郝紅梅;孫蘭香和吳仲平。孫少平和田曉霞無疑是相愛的,孫少平經過自身努力,精神上能跟大學生田曉霞溝通,沒有代溝。但一個工人和一個省委書記的女兒,省報記者,身份地位的懸殊能結合在一起嗎?即使是相愛的雙方,能接受俗世的眼光嗎?田曉霞曾經想過解決的辦法,利用關係調動少平到身邊工作,可作為高中畢業的少平即使來到大都市能適應嗎?如果他能通過大學聯考躋身大學,還有一線生機,可他能力有限,沒能通過大學聯考。曉霞顯然也是不可能會礦區跟少平生活在一起的。如何處理?作者也感覺很糾結,只能讓曉霞英雄地死去了。後文又讓金秀喜歡少平,實乃敗筆之舉。最後少平選擇惠英,一個帶小孩的寡婦,很現實的選擇,為了平衡跟惠英的差距,作者故意讓少平毀容,臉上有刀疤,這樣殘缺的結合就是最合適的了。地位的懸殊在八十年代如此難於結合,即使在當今的世界,又何嘗不是如此?

第二對,孫少安和田潤葉。青梅竹馬,卻難於走在一起。一個農民跟一個縣城教師而已,這在當年也是難於逾越的距離!我們相信潤葉會願意回雙水村跟少安一起生活的!但她的家人呢?即使是現在,一個縣城中學的女教師會選擇一個窮得不能再窮得農民一起生活嗎?如果是後來的孫少平,成為鄉鎮著名企業家,那還是有可能的。作者的辦法是各自尋找自己的歸宿。孫少安尋找賀秀蓮,田潤葉尋找李向前。賀秀蓮做長線投資,免禮金嫁給少安,還經常提供幫助,最終少安成功了!她卻熬成肝癌了!望夫成龍,是要付出代價的。田潤葉呢?找一個愛自己的人,最後只剩下親情,殘缺的婚姻。

第三對,田潤生和郝紅梅。在八十年代,離婚已經是很嚴重的事情而來,跟寡婦結婚,而且是帶小孩的寡婦,難度可想而知。即使是現在,也有一定難度。我一表弟,30多歲,媒婆介紹一女的,相貌端莊,28歲,離婚,帶一小孩,我表弟最後也拒絕了,擔心幫別人養小孩!在八十年代的時候,作者就有這樣開放的思想,實在難得,只是在繼父與小孩的相處問題上,作者沒有深入探究,最後行文有點倉促,結局還是好的,紅梅做老師,潤生做貨運司機。

第四對,孫蘭香和吳仲平。女高男低,難於結合。男高女低,問題不大。孫蘭香雖然來自農村,但有幾個條件前提:第一,漂亮,第二,高學歷,第三,性格好。有這三個條件,很快被省委副書記夫婦看中。如果蘭香沒這條件,能跟省委副書記的兒子結合嗎?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如果現有一農村女孩,符合這三個條件,她要嫁入大城市也是沒問題的。

活著,必須要有追求!

《平凡的世界》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即使是凡人也有追求。雙水村最窮的人家孫家,秉承著這一精神,一路走來,絆絆磕磕,終於成為全村最輝煌的人家,看那兩新窯洞!在那年代,能建新窯洞已經是祖輩奮鬥的夢想!那是北方,在南方農村,何嘗不是如此?農村的,一般都以能在老家建棟樓房為最大的奮鬥目標。孫家,走了10年,恰逢機遇,兩個兒子在改革開放初剛好成年。我老家在八十年代最先致富的就是村長家,因為那時村長家的幾個兒子剛好成年。只有他家最先買拖拉機,最先買電視。而我家,在八十年代,除了我大哥在讀高中,其它兄弟姐妹都讀國小。從住瓦房到住樓房,我父親奮鬥了一輩子都沒有實現,遺憾地成為遺願!少安的追求很簡單,先滿足自己的生活,有條件了再考慮幫助別人。少平的追求是精神追求。人一輩子,辛苦勞動,除了勞動,還有什麼值得我們追求的呢?在八十年代,唯有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在這網路發達的社會,讀書,已經不是唯一的精神追求。但無論何種途徑,精神追求卻是必不可少的。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變化快得一般人接受不了,唯有精神不倒,才能適應生存。正因為有精神,人才能做到慎獨,才能自律,才會出現少平英勇救人的事蹟。少平能征服曉霞靠的是什麼?靠的是他身上那種自強不息的氣質!平凡人如何能擁有不平凡的人生?唯有自強不息地追求!我們從不歧視平凡人,因為我們絕大部分人就是平凡人,但我們歧視平庸的人,一個毫無追求,自甘墮落,自甘沉淪的人是得不到任何人憐憫的。

親情,是我們最強大的依靠!

《平凡的世界》裡的孫家,窮的時候能相互扶持,少安致富後,秀蓮就開始打算分家。這在農村裡多麼的平常!而且秀蓮還在幾年之後才提出分家。想想自己,我大哥在結婚後一個月不到就分家了。我二哥還好,等到我成家才分家。分家之後,財務開支就涇渭分明瞭。即使少安很有兄弟情,想給妹妹蘭香零用錢,也被懂事的蘭香拒絕,避免引起少安家變。這就是中國式親情。我記得當年我大哥分家之後幾十年,就給我送了部二手單車,除此外我沒問他要過一塊零用錢。分了家跟沒分家就是有區別。等我當家作主的時候我深深感觸到這點。我剛做生意那幾年,經常要去廣州進貨,坐班車,需要過夜,於是我坐地鐵到番禺的大哥家裡過夜。剛開始,想著是自己大哥家啊,還不是等於是自己家?於是經常空著手去大哥家過夜,幾次之後,輾轉得知,大嫂怪我去沒帶禮物,說不注重禮物貴重與否,注重的是心意。於是後來我去大哥家的時候都會帶些龍門土特產。可這樣一來我就很不方便了,我要帶著土特產進貨,坐地鐵的時候左手拉車,右手拿著一袋土特產,很辛苦。去了幾次,倒不如我在廣州直接找旅店過夜得了。漸漸地,去大哥家的次數就少了。當少安遇到人生最大挫折的時候,所有人都不再相信他能東山再起,是他的朋友給了他一次機會,是少平和秀蓮姐夫給了他最大的無償支援。這就是親情的力量!只有經歷過了,才能感悟到。當我2009年生意走向低谷的時候,是我的朋友和我的姐夫給了我巨大的經濟支援,讓我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刻;當我2012年要建房子的時候,是親人和朋友的資助才能讓我得償所願;當我2013年病重的時候,是我小舅子給了我一萬元救命錢……這就是親情!中國式親情,是我們最強大的依靠。等有一天自己也強大了,我們也應該給以親人最有力的幫助。

讀書,可以明智,我一直相信這點。我喜歡讀書,更喜歡寫些讀書雜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