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沁園春長沙五篇

來源:才華庫 2.96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案沁園春長沙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案沁園春長沙五篇

教案沁園春長沙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沁園春長沙教案。

2、瞭解詞的結構及有關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誦讀詩詞的過程中,主動積極地感受詩詞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提高學生鑑賞詩詞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毛主席的博大情懷和豪情壯志,教育學生要胸懷人民、充滿豪情。

教學重、難點

1、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及作者所抒發的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革命的豪情壯志;

2、作者筆下景、胸中情的關係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環節

一、匯入:當代詩人任澤鍵寫道:"你是最了不起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全不在話下,談笑間,鐘山風雨一派豪情,你看重,戰地的黃花。"這首詩中的"你"就是毛主席,他不但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同時還是一位浪漫主義詩人。"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二十世紀的中國有出現了一位獨領一代風騷的大詞人--毛主席,現在,就讓咱們充滿激情地追尋著偉人的閃光足跡,走進偉人的崇高心靈。二、整體感受:

1.師範讀,正音。

舸寥廓崢嶸遒遏

找一個學生讀,師點評。(點撥:上片"看"字和下片"恰"字都是領字,兩字後要稍作停頓,突出領字的作用。"看"字所領7句要讀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悅之情;"恰"字所領7句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找第二個學生讀,或學生齊讀,師點評。

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沁園春長沙》是一首記遊之作,其突出特點就是塑造了主人公"我"的形象。請同學們快速默讀全詞,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關鍵動詞。

明確:立看悵問攜憶記(板書)

通過朗讀全詞咱們可以知道,詞的上片側重寫眼前之景,下片側重追憶往事,表現作者青年時代精神和理想。

三.具體鑑賞

1.鑑賞前三句

詩歌語言跳躍性很大,語序往往倒裝,而且有些成份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詩意串合起來。那麼,這三句的正常語序應該是什麼呢?(提問學生)

明確:寒秋(時節),(我)獨立橘子洲頭,(望)湘江北去。詞意:深秋時節,毛主席獨立於橘子洲頭,凝望著湘江水滾滾北去,教案《沁園春長沙教案》。

思考討論:"獨立"能否改為"站立"或"直立"?

明確:不能。"獨立"既表明詞人是一個人,更顯示詞人砥柱中流的氣概。(砥柱中流:比喻堅強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體。)

2.具體研習湘江秋景圖。

詞人獨立於橘子洲頭,放眼望去,看到了什麼樣的景色呢?現在咱們就來具體欣賞一下。

詞人通過一個"看"字,以視野所見來些湘江的秋景,使得"看"字所統領的七句連貫直下,一氣呵成。現在咱們來齊讀這幾句。

學生齊讀,師點評。

(1)提問:現在大家來找一下,"看"字統領了哪些意象?

明確:山、林、江、舸、鷹、魚。

(2)具體分析詞人是如何表現這些景物的,找出哪些字用得好。

"萬山紅遍":指漫山遍野都是紅色的楓林。"遍"寫出紅之廣。

"層林盡染":樹經霜後變紅的程度和紅遍現象。

聯絡: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滿江的水如碧玉般清澈見底,江面上往來的船隻爭先恐後,你追我趕。描寫了一個十分熱鬧的場面。漫:寫出江水滿溢之狀。爭:展現了江面上千帆競發、爭先恐後的熱鬧場面。

"鷹擊長空","擊"可以改為"飛"嗎?

明確:擊:準確地形容了雄鷹展翅、迅猛有力的矯健雄姿。

"魚翔淺底","翔"可以改為"遊"嗎?

明確:天空中的景象倒映在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魚遊在水中,也是遊在空中,用"翔"精確地描繪出游魚在水中輕快自如、像鳥一樣盤旋的神態。

"萬類霜天競自由":表現出了萬物蓬勃活躍、奮發自強的景象。這句也是一個哲理性的概括。比較:競:競爭,競賽。竟:出乎人意料。(板書:競、竟)

(3)思考:這麼一幅絢爛的秋景圖,詞人又是怎樣變換視角來描繪的呢?

明確:有遠眺、近觀、仰望、俯視。

思考:這一處景色有什麼樣的特點?

明確:有遠有近,有仰有俯,有靜有動,有顏色的對比(紅、碧),和動作的對比(擊、翔),絢麗多彩,生機盎然。

小結:詞人用一系列形象鮮明的景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絢爛的湘江秋景圖,流露出詞人開朗昂揚、積極進取的思想感情,傾注了詞人對祖國山河的摯愛。

3.品讀上片後三句。

(1)面對著絢麗多姿、充滿生機的湘江秋景,詞人為什麼會感到"悵"呢?(聯絡時代背景)

明確:詞人面對著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和廣闊的宇宙,面對著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競自由的萬物,他想到了被壓迫、被剝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國的命運和革命的未來,於是感到了"悵"。這裡的"悵"不是失意,是悵惘。於是他就開始了"問"。

(2)"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含義是什麼?表達了詞人怎麼樣的感情?

明確:詞人由大自然的萬物引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主沉浮"在這裡是主宰國家命運、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實質是詞人進入深沉的歷史思索,提出革命領導權的問題。(板書:問:誰主沉浮)抒寫出詞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和豪情壯志。

寫壯景,抒豪情,表凌雲之志。(板書:景中寓情,情中顯志)

六.課堂小結

秋天,是萬物凋零的季節,古代文人往往表現出"傷秋""悲秋"的意緒。如"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而毛主席卻拋卻了這種哀傷嘆息的悲哀之態,以生動地描寫把我們帶進了一個新境界。

七.作業:背誦全詞。附板書設計:

沁園春長沙

上闕

景{湘江北去…萬類霜天競自由}生機勃勃之景

情{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濟世滄桑之情

下闕

憶{攜來百侶曾遊…糞土當年萬戶侯}憶當年革命情景

感{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感往昔壯志豪情

教案沁園春長沙 篇2

一、知識教育目標

1.瞭解《沁園春長沙》《採桑子重陽》和的寫作背景。

2.瞭解詞的發展簡史。

3.《沁園春長沙》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4.《採桑子重陽》由議論而轉入寫景抒情,含哲理意味於直敘,議論,寫景之中,寓深情於秋光的巨集觀概寫之內的特點。

二、能力培養目標

1.訓練學生誦讀能力。

2.著重訓練學生抓準詞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1.培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熱愛。

2.感受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熱情。

3.感受革命前輩的奮鬥情懷,戰鬥豪情和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的人生觀、世界觀。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以樂景寫哀,景中寓情,情中顯志。從詞中可以感受到詞人的心情是惆悵的,寫的又是寒秋景物,卻毫無過去一般舊詩詞裡的那種肅殺、感傷的“悲秋”情調,詞人筆下的秋景是活潑、美好的。原因在於越寫山河的壯麗,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詞人正是在這不一致中突出了強烈的革命精神。當然,這裡面也含有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感情。

2.對比手法的運用。

詞中含有多種對比,使描繪的形象鮮明,如“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主要是顏色的對比;“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主要是動作的對比;“同學少年”與“萬戶侯”是明比;“萬類霜天競自由”與人民的被壓迫(未在詞中點明)是暗含的對比。

3.極富表現力的語言。

本詞用語精當、形象、極富表現力,如“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漫”字、“爭”字、“擊”字、“翔”字等都極為準確精當。

解決辦法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反覆誦讀。

2.補充古詩文(小說、戲劇)中學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證。

3.精講必要的歷史知識。

學生活動設計

1.課外提前準備:注音,細讀註解,反覆讀,完成預習作業。

2.課堂隨教師誦讀——美讀——成誦。

3.觀看多媒體。

4.自由討論。

教案沁園春長沙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掌握字音、字形、詞語,背誦全文。

②初步把握意象、意境的內涵。

③學習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④學會以意境為切入點鑑賞詞作的手法。

2.過程與方法

①通讀教學法。

②感情體悟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革命前輩的博大情懷和凌雲壯志,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樹立遠大理想,奮發向上,拼搏進取。

教學重點:

1.重點字、詞、句的理解掌握。

2.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學習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1.意象的理解與把握。

2.明確意象、意境的內涵。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播放歌曲《東方紅》,這是一首歌唱偉大領袖毛澤東的歌曲。毛澤東不僅是偉大領袖,人民心中的紅太陽,還是優秀的書法家、詩人。

毛澤東善於用古典詩詞抒寫現代精神。他的詩詞記錄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歷程,反映了中國革命各個時期的現實生活,是一部中國革命的英雄史詩。我們今天所學習的《沁園春長沙》就反映了他青年時期的人生理想。

二、介紹“詞”的相關知識

1.詞:又稱“長短句”。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樂歌唱的。後逐漸跟音樂分離,成為詩的一種,故又稱“詩餘”。

2.詞牌:又稱詞調,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規定詞的段數、句數、韻律,每句的字數,句式、聲律。因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寫詞又叫“填詞”。按照字數的多少分為小令(58字內),中調(59~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

三、背景介紹

1925年,在黨的領導下,全國工農運動蓬勃高漲,發展迅猛。另一方面,反動勢力瘋狂鎮壓,中華民族命運將走向何方,是繼續維護黑暗衰退的反動統治,還是沖垮黑暗統治走向興盛?誰將成為主宰發展方面的力量?

長沙是毛澤東求學和早年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1925年重回長沙,重遊橘子洲,想起革命形勢和往事,心潮澎湃。

四、讀文,正音

1.學生自由朗讀。

2.正音

沁(qìn) 舸(gě) 廖(liáo)廓(kuò)

遒(qiú) 崢嶸(zhēng róng) 遏(è)

五、突破難點

1.上片主要寫了哪些意象?主要特徵是什麼?

2.這些意象的特點表明了什麼?

意象(壯麗)――積極向上,昂揚奮進,抒發了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借景抒情)

3.壯景與豪情構成了什麼樣的意境?

(高遠廣闊,壯麗絢爛。)

六、拓展延伸

1.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給人的總體感覺是什麼?

(絢麗多彩,生機勃勃。)

2.古人寫秋多“怨秋”“悲秋”――蕭條淒涼,清冷慘淡。如“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風秋雨愁煞人”,表現出“傷秋”“悲秋”的意蘊。而毛澤東筆下的秋為什麼如此絢麗多彩?這與作者的什麼有關?

分小組討論後明確:

①毛澤東是一位胸懷大志的政治家,他有經天緯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勢。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範,奮發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於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文人,他的詩詞也不同凡響,充滿豪情壯志。

②這與一個人的“人生態度、性格、志向”有關。

3.從毛澤東身上你得出什麼結論?

1910年,外出求學的毛澤東臨行前寫了首勵志詩,夾在父親每天必看的賬簿裡: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國科學院人才學研究小組曾對50位名人做過研究,發現他們中有90%是在20歲以前就立下了志向。如岳飛的“精忠報國”,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等巨集願。

4.然而,空有志向能行嗎?

不行。還需堅持不懈的努力,永不放棄的態度。一位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偉人說“要麼你去駕駛生命,要麼生命駕駛你,你的心態決定了誰是坐騎、誰是騎師”。一個人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生活現實,人的生活並非只是一種無奈,而常常是可以由自身主觀努力去把握和調控的,人生的方向也是由態度決定的。

心態決定命運:播下一種心態,收穫一種思想;播下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擁有積極的心態,樹立理想,掌控命運。

七、課堂小結

這首詞上闋描寫秋日獨遊所見橘子洲頭秋景,想到“誰主沉浮”的民族命運問題。下闋回憶從事革命活動不平凡的歲月,概括了早期共產主義戰士雄姿英發的豪邁氣概,藝術地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

教案沁園春長沙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寫作背景,進一步瞭解詞的有關知識。

2、能力目標:通過誦讀,品味關鍵詞語,把握詞中描繪的意象;分析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培養鑑賞詩歌的能力。

3、德育目標:理解這首詞的思想感情;感受毛博大的情懷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抱負。

教學重難點:

品味關鍵詞語,把握詞中描繪的意象,培養鑑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掃除文字障礙,理解詩歌的大致含義。

2、研讀法、點撥法。師生共同探究、品味字、詞、短語的妙用。

3、賞讀法。進一步感受作品,培養學生初步的鑑賞能力,感悟作者博大的情懷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抱負,從而找到自己最佳的賞析點,從作品中讀出自己的毛來。

課時安: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識卡片:詞的體裁方面的知識(幻燈片)

(1)釋義:詞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

(2)名稱:初起時稱“曲子”“雜曲子”“曲子詞”,後來也稱作“樂府”(如《東坡樂府》)“長短句”(如《稼軒長短句》),“詩餘”(如南宋何士信編的《草堂詩餘》)等。

(3)特點: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每首詞都有一個曲調名稱,叫“詞牌”,如《滿江紅》、《沁園春》等,詞牌規定著這首詞的字數、句數和平仄聲韻。詞牌原是曲譜的名稱,樂曲失傳後,就成了詞的形式格律的標誌。詞牌和詞的內容並無必然聯絡。有的詞在詞牌的下面另立標題和小序,表明作品的主題或作者寫作的緣由,如毛的《卜算子》下有標題“詠梅”,又有“小序”,“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用來進一步說明寫作意圖。

詞從結構上看多數是分段的。一段在音樂上叫一闕(曲)或一片。一首由兩片構成的詞,其下片的起句,具有承上啟下及過渡轉折連結兩片的作用,稱為“過片”或“過變”

(4)分類:詞從字數上可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有人認為: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詞從片數上可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詞從風格上可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的代表作家有柳永、秦關、周邦彥、晏殊、李清照、姜夔,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

二、匯入

我們國中學過一首寫秋天非常有名的詩歌,它就是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讓我們齊聲回憶背誦一下這首詩。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詞描繪出一幅暗淡、蕭瑟、冷清的遲暮秋景圖。古人寫秋多怨秋、悲秋。《楚辭》裡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賈島說:“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杜甫說:“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徐再思說:“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其它的還有“自古逢秋悲寂寥”、“風急天高猿嘯衰”、“秋風秋雨愁煞人”等等。古人詩中的秋天多是萬木凋零的頹敗蕭索景象,但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詞中的秋天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它就是毛的一首詞《沁園春長沙》。

三、文題背景

1.題目解說(幻燈片)

沁園春,詞牌名,又名“洞庭春色”“東仙”“念離群”“壽明星”。“沁園”相傳為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園,後來被外戚竇憲所奪,有人作詩詠其事,這個詞牌由此得名。長沙是詞的題目。這是一首登臨詩,屬登山臨水,寫景抒情之作。

2.寫作背景簡介(幻燈片)

這首詞寫於1925年,當時農xx動正在全國開展,這一年的10月份,毛從韶山前往廣州創辦農xx動講習所,途經長沙,重遊橘子洲,面對絢麗的秋景,回憶往昔的歲月,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礴的詞,表達了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高遠志向和豪邁情懷。

四、整體感知

【活動】 先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在讀的時候請大家注意有關字詞的讀音,看看自己在預習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

【正音】 舸 闊 遒 遏

通過誦讀,我們對這首詩歌的內容有了大致的瞭解,這種誦讀,我們就稱為“瞭解性誦讀”。(幻燈片:一、瞭解性的誦讀)

【活動】接下來,請同學們進行“理解性的誦讀”,所謂“理解性的誦讀”也就是要求大家一邊讀,一邊對照課文的註釋,還可以檢視工具書,看看詞中的哪些語句我們已經理解了,哪些語句還沒有理解,大家可以討論,也可以舉手詢問,在讀懂的基礎上,再注意一下句子的停頓和語序。下面自己小聲地進行理解性誦讀。(幻燈片:二、理解性的誦讀)

【難詞釋義】 糞土:意動用法,把……看做糞土;崢嶸:形容特殊,不平凡的意思。

五、具體研習課文

理解性的誦讀只是要求同學們掌握詩詞字面上的含義,但是要深入體會詩歌的深層的含義,還要進行“評賞性的誦讀”,現在我們就一起來鑑賞《沁園春·長沙》這首詞。(幻燈片:三、評賞性的誦讀)

(一)上闕

【提問】這首詞在詞裡面是屬於長調,全詞分上下兩闕(板書:上闋,下闋)先看上闋,上闋主要寫了什麼?大致可以分為幾個層次?請在書上標明。

【明確】上闋側重寫景,主要是描繪美麗壯觀的湘江深秋景色。(板書:描繪湘江秋色),由三個層次構成:第一層是前三句,第二層是中間七句,第三層是後面三句。

1.第一層

【提問】 朗讀前三句並口頭翻譯,思考這三句語序和現代漢語的語序是否相同,為什麼不同。

【明確】在秋天,獨自站在橘子洲頭,看湘江向北流去。它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同,把第二句和第三句顛倒了,這樣做是為了適應格律的需要。

【小結】這首詞一開篇作者就從實處落筆,圍繞一個“立”字,交代了人物、時間、地點和特定的環境氣氛。(板書:立——人、時、地、境)

2.第二層

【提問】 看第二層,中間的七句,請同學們具體朗讀。詩人立於橘子洲頭,看到了什麼?

【明確】紅遍萬山的樹葉,清澈見底的湘江水,很多船。詩人看到的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湘江秋景,(板書:看——湘江秋景)在湘江秋景圖裡面,作者具體描繪了山(林)江(舸)天(鷹)水(魚)(板書:山林、江舸、天鷹、水魚)還有自然界的外物。(板書:自然界、萬類)

【提問】 作者對這些景物的描寫有什麼特點?

【明確】(1)由山上到湘江,由江面到天空,再到江底,遠近相間;萬山、層林、江面、百舸、雄鷹等都是具體的景物描寫,萬類是對自然景物的概括,這是由具體到概括。景物描寫遠近相間,由具體到概括,層次井然。(板書:層次)大家在今後寫景的時候也要注意層次。

(2)作者對景物的描寫,山、林,都是靜態的.景,而百舸爭流,雄鷹在翱翔,游魚在自由自在的遊動,這些都是動態的描寫,所以第二個特點是動靜交錯。(板書:動靜)

(3)畫面色彩鮮明,山是紅的,水是綠的,帆是白的,天是藍的,色彩非常鮮明。(板書:色彩)

【小結】作者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景物進行景物進行描寫,遠近相間,動靜結合,紅綠相襯,對照鮮明。文學作品的景物描寫要注意角度、動靜、色彩等方面的特點。

【提問】這幅秋景圖為什麼能夠描繪得如此的開闊,如此的生機勃勃?除了作者多角度的繪色繪形,還得力於詞語的恰當運用,也就是古人講究的煉字,也就是對語言的錘鍊,古典詩詞,詩人詞人很講究煉字,古代有“春風又綠江南岸”,和“推敲”的典故。請同學們說說這部分裡面哪些詞語用得好,好在哪裡。

【明確】遍:紅得全面,寫出了紅之廣;漫:寫出了江水溢滿之狀;透:綠就綠得徹底寫出了綠的程度、色彩的濃豔和神韻;擊:寫出了雄鷹一飛沖天,搏擊風雨的矯健有力;翔:本是鳥的飛翔,魚的飛翔說明魚在水裡自由自在,寫出了游魚動作的輕快自如;競:寫出了千帆競發的熱鬧場面。這些字把湘江的秋景寫得非常細膩和生動,如果把它改一改,比如改成:萬山紅了,漫江碧綠,百舸漂流,鷹飛長空,魚游水底,萬類霜天很自由。就遠不如這些字神韻飛動。作者把湘江的秋景寫得如此細膩生動,為下文的抒情烘托了背景,渲染了氣氛。

第二個要注意的是領字的作用。(板書:領字)所謂領字,也就是有統領作用的字,就是指在詩詞當中,某一個字的用法,從文意上來看,不僅管著這句話,而且還管著下面的若干句話,在古典詩詞當中領字大多數是動詞,如,“望長城內外”,“惜秦皇漢武”,“看萬山紅遍”,但也不完全是這樣,有時候也用副詞、連詞或者介詞,如,“恰同學少年”,就是副詞。

那麼領字到底統領到什麼地方呢?要根據文意來看,就“沁園春”而言,一般情況下,上闋統領七句,“看”一直統領到“萬類霜天競自由”;下闋統領七句,一直統領到“揮斥方遒”。

瞭解領字的作用是為了更好地誦讀,在誦讀的時候讀到領字,要把這個字突出,語氣要加重,節奏要適當的延長,和後面的語句形成停頓。所以有人又把這個領字叫做“一字頓”。另外,領字後面的幾句語勢要貫通,要一氣呵成。

【活動】 生試著讀這七句話。

3.第三層

【提問】 面對著這壯麗的秋色,詩人有什麼感受呢?看上闋的最後三句。一齊朗讀。

【明確】所謂“悵寥廓”,就是懷著悵恨的心情,所謂“寥廓”,就是面對著廣闊無邊的宇宙,“問蒼茫大地”,就是不禁要問,這蒼蒼茫茫的的大地,該由誰來主宰升降沉浮呢?這三句從手法上來看,不是寫景,而是抒情,是直抒胸臆,面對著這種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色,作者不禁觸景生情,感慨頓生,從內容上來看,這一悵一問,深刻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命運的深切的思慮,以及整頓山河的崇高的使命感。

【小結】 上片寫景,描繪了美麗壯觀的湘江深秋景色,並且由景而自然地抒發了作者的感受,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

【活動】 連起來朗讀。

(二)下闕

【引入】壯麗的秋景不僅引發了詩人對祖國命運的思考,還勾起了詩人對往事的回憶。詞的下闋,作者通過回憶往昔的崢嶸歲月,來形象地概括青年學子當年的戰鬥風貌和豪邁的氣概。那麼作者為什麼要寫對往事的回憶呢?這主要是藝術地回答“誰主沉浮”的問題。

下闋仍然由三個層次構成,第一層,是開頭兩句,第二層,是中間七句,第三層是最後三句。

1.第一層

先看第一層,作者說當年和胡書恆、蔡和森等許多革命戰友攜手結伴而來,那時候的歲月是多麼的不平凡,作者用了“崢嶸歲月稠”幾個字,這是一種概括的回憶。

2.第二層

【提問】 第二層是中間七句,是具體的回憶。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述同學少年時候的崢嶸歲月呢?先讀一下,同桌討論。

【明確】下闋主要寫學子議政的一些情景。“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翻譯出來就是:同學們正當青春年少,風采煥發,才華橫溢,革命熱情奔放,奮發有為,這是寫青年學子的精神風貌;“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是寫他們的革命實踐活動,或者說是寫青年學子對祖國命運的關心,對黑暗現實的抨擊和對軍閥官僚的蔑視。

【小結】第二層作者寫具體的回憶,寫青年學子議政的情景,語言很平實,但是具有強烈的動作性,我們讀到這些文字的時候,就可以想見,當年青年學子慷慨激昂的情景,蔑視權歸,豪情萬丈的英姿。

【活動】 一起讀。提示:糞土當年萬戶侯,要讀出蔑視的情感來。

3.第三層

【提問】第三層是典型的回憶。這個典型的回憶突出了一個特寫鏡頭,寫當年青年學子在湘江游泳,擊水湘江的情景。這一層,以青年學子搏擊風浪,力能遏舟的矯健身姿,進一步強化了學子的形象,我們從這群青年學子浪遏飛舟的情景裡面,可以看到,他們是一群胸懷寬廣,思慮深沉而又氣勢如虹的革命青年。作者為什麼要寫這個特寫鏡頭呢?

【明確】 這句話可以回答上面的問題,主沉浮的,將是這樣一些革命青年,從而巧妙地回答了上闋的深切思慮。

【活動】 把下闋連起來讀。

六、課堂小結

通過剛才的分析,可以看出,這首詞,上下兩闋結構是相當緊密的,作者由立到看,由看到問,由問到憶,然後巧妙的回答了這個問題,步步深入,抒情和議論結合得很緊密,前後照應,使得上下片渾然一體,不可分割。

七、深化總結

1.背誦

剛才我們一起評賞了這首詞,下面我想請同學們在理解評賞的基礎上進行古典詩歌的誦讀第四步,叫記憶性的誦讀(幻燈片:四、記憶性的誦讀)。所謂記憶性的誦讀,就是要求同學們能夠根據板書的內容默想、回味課文的內容,進一步地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一邊讀,一邊想,課堂上爭取能夠背誦。

【活動】 一起讀,一起看,看誰背得快,背得熟。齊背。同桌之間互背,請你給它評分。

2.結束語、作業

學習詩詞重點在於誦讀,如何進行誦讀,今天我介紹了四種誦讀的方法,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誦讀水平,還不夠,還要把這種東西轉化成為能力,進行遷移性的誦讀,所謂遷移性的誦讀,就是這一課老師講了我們讀懂了,我們自己能不能按照了解性的誦讀,理解性的誦讀,評賞性的誦讀,記憶性的誦讀,也來自己讀一讀老師沒有講過的課文呢?

古典詩詞的閱讀,要提高自己的欣賞能力,還要學會把自己讀了以後的感受寫出來,因此寫一個小作文,就是寫一篇文藝評論,題目就叫《我讀<沁園春·長沙>》。

教案沁園春長沙 篇5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出自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通過學習沁園春長沙,具體讓學生體會意象、意境;通過意境營造的情境氛圍體會作者情感。知識結構圖就是意象———意境————情感。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①掌握朗讀技巧,學習富有表現力的語言②體會巨集闊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合作學習,把握文中關鍵詞的意思和作用,體會詞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詞的魅力,體會毛澤東的偉人情懷以及他那種豪放雄奇的風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遠大的抱負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學生預習了詩歌,可是對於這首詩歌的上片,學生並不知道什麼是意象,只知道是景物描寫,面對詩歌還是像國中那樣的死記硬背,並沒有掌握詩歌的解讀辦法,還需要高中教師在學法上給以指導,所以我讓學生找出上片的景物描寫,並指出這些景物的詞性,感悟整幅畫面給我們的感覺,進而分析情感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他是共和國的締造者,他也是詩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裡是最長的一行。梅花瑞雪,戰地黃花,神采飛揚,指點江山,他是當之無愧的風流人物,他就是偉人毛澤東。讓我們追尋偉人的足跡,再回長沙,感受《沁園春長沙》的魅力。

二、背景連結:長沙是湖南的省會,是毛澤東求學和早年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從上海回湖南開展農民運動,八月從韶山到長沙,九月前往廣州主持全國農民運動講習所。此時的毛澤東已被排擠出中央委員會,且被軍閥趙恆惕通緝,真可謂“亂離朋友盡,獨在天一隅”。在長沙逗留期間重遊橘子洲,面對湘江上美麗動人的自然秋景,聯想起當時的革命形勢和往日之事,不禁心潮澎湃,便以“長沙”為題寫下了這首《沁園春》

三、學習目標:找出上片意象並分析其特徵,賞析詩歌意境,初步掌握意境題答題模式。

四、誦讀詩歌,感知氛圍

五、老師提問,學生做答(結合課文內容,字句翻譯)

六教師分析:上片通過寒江、霜天、萬山、百舸、飛鷹、游魚等意象,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秋景圖,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社會的樂觀態度和壯志豪情。

七、課堂練習

五、教學策略選擇與資訊科技融合的設計

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提問一:再讀上片,概括上片內容學生討論,學生可能抓不住命名的關鍵,老師引導。讓學生參與課堂,啟用課堂。

提問二、上片寫了哪些意象來描繪湘江秋景?請在課文中勾畫並回答。教師準備意象概念的講解。學生可能抓不住意象,只能找到景物,那就從景物開始引導學生了解意象。真正進入詩歌考題意象的講解。

提問三、各個意象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學生可能不知道抓什麼去體會意象的特點,先讓學生討論,然後教師總結。引導學生分析意象

提問四、

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學生討論,學生對意境基本沒有概念,教師需要逐步引導講解,這樣學生才會真正理解。讓學生體會意境,感悟意境,進而體會情感。

六、教學評價設計

以回答問題的次數和質量來確定每個學生的課堂表現,同時,教師也對每個學生進行評價,小組成員內部也對成員之間進行評鑑,在彼此的評價之間可以查缺補漏,把課堂教學的結果延伸到課外。

七、教學板書

沁園春長沙

上闋:即景抒情[提出問題]

寫景:山、林、江、舸、鷹、魚、萬類

抒情:悵、問

下闋:回憶抒情[巧妙作答]

總結:

1、思路清晰構思巧妙

2、用詞精當意境深遠

八、教學反思

這節課進行的比較流暢,按照由課內到課外的思路進行延伸,我最滿意的地方就是對意象的講解,到意境的感悟,到詩歌感情的流暢分析,學生的學習達到預期目標,如果有遺憾,就是在擴充套件到抒情方式就更好,點一下借景抒情,課堂上有學生把意象理解偏頗的地方,我說通過詞性來判斷,意象都是名詞。如果重新學習,我會加入抒情方式的講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