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荀子感悟300字

來源:才華庫 1.03W

《勸學》圍繞“學不可以已”這個中心論點,從學習的意義、作用、態度等方面,有條理、有層次地加以闡述。大量運用比喻來說明道理,是這篇文章的特色。

勸學荀子感悟300字

勸學荀子感悟300字篇一

大家都知道,《勸學》是荀子的名篇。他的文章擅長說理,組織嚴密,分析透徹,耐人尋味。荀子寫的《勸學》無疑是圍繞著三個主題寫的:第一:著重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它可以使人“知明而行無過”,即提高思想認識和加強品德修養。第二:寫學習能使人增長才幹,有了知識、學識才可以“善假於物”,比一般不學無術的人高明。第三:是寫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方法應當是循序漸進,積少成多,不斷積累,持之以恆的。這樣才可以取得成效,甚至是事半功倍的。所以說,看了《論語》治天下,看了《勸學》學習忙。

下面,就讓我們在《勸學》中找到學習的真諦吧!

《勸學》上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意思是說:積土成為高山,風雨就在山裡興起;積水成為深淵,蛟龍就在裡面遨遊。這裡與學習暗藏的關係是什麼呢?說白了,就是你只要有恆心,堅持不懈地學習,就會積少成多。比如說你每天擠出一點時間,閱讀大量的書,並堅持下去,你的課外知識肯定會自然提高一大截子。

這是多麼有價值的真理呀!

其實說白了,學習的真諦就在於天天積累新的知識, “九層高臺在於壘土,”,就是說,九層高臺是一筐一筐壘起來的,知識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什麼叫好學?就是說你每天知道一些過去不知的,每月不忘記已經掌握的,並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來對待,就那麼簡單。

有這麼一個小故事,一個腦瓜子反應並不十分敏捷的人,每天天剛亮,就去讀書,背定律,由於他的勤奮,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和優秀的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卓越的實驗胚胎學家,他就是我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童第周。他的成功印證了古代的一個詞,叫“笨鳥先飛”,你自身有缺陷,你就必須用你的勤奮去彌補。別人一個小能掌握的知識、能弄懂的道理,你不妨花兩小時。“鐵棒磨繡針,功到自然成”。

而你彌補的條件是什麼呢?沒有捷徑,只有刻苦!勤奮!勤奮能補拙,要用勤去補拙。

反過來說,你如果聰明,那你更要勤奮了,因為你比別人聰明,別人讀五次記下的,你要讀一次就可以記下,充分利用你的聰明,別人讀五遍記住一篇文章,你可以記住五篇,但不能驕傲。

總體來說,不管你聰明與否,要想成功靠的就是勤奮、刻苦。可刻苦背後是什麼?是恆心,是毅力!只有恆心加上汗水才等於成功。而這,又符合了《勸學》中的“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這幾句話的道理。

從《勸學》中 我們可以明白許多道理,但如果你想知道怎樣把才能刻苦學習,我送你一句名人名言:“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辛苦一份才”。這就是我讀荀子勸學的心得體會。

勸學荀子感悟300字篇二

中學時代背誦的課文,多是為了應付大學聯考,怎麼考,就怎麼記。如今那些東西早就丟掉九霄雲外去了,只是因為當時記得牢,至今仍有些許“腦殘”。生活裡的種種逐漸經歷後,亦對箇中道理有了更深切的體悟。

感覺荀子的《勸學》裡很多話都說得異常精闢,重新找來再讀,恍然間感獲良多。

文章開頭就說:“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學習更是不能停止了。“活到老學到老”不再僅僅是一種口號,更是規勸與忠告。荀子在後文也提到:“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也正是這個意思。同時,“自主學習,終生學習”更是在大學裡提的異常響亮。身為作家和畫家的劉墉在上了大學後仍非常努力,就連戀愛都是邊畫畫邊談的。他說,我現在的努力是自覺的,自覺生命是無法遏制的向前,而非父母師長在後面鞭策,功名利祿在前面誘惑。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這就是要在終生學習的基礎上超越前人,長江後浪推前浪,把前人拍在沙灘上的本領了。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我覺得這幾句說得非常好。它告訴了我們所謂的創作創新都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的結果,我們首先要繼承。這點很重要。譬如我們整日冥思苦想出一個道理,自以為是自己獨到的見解。後來卻在書上看到前人早就想出來了,而且比自己想得更充分更詳細更深刻。

現在我們說創新創新,喊得很響,但是如果連之前的知識都沒有繼承,又怎麼去創新。臺灣管理學教授曾仕強在《什麼叫做內方外圓》裡說:“方形是經,圓形是權;有經有權,有所變,有所不變;不可不變,不可亂變;持經達變,變只能變在20%理,叫做創新,80%不能變。”

而曾仕強所謂的這80%就是我們要繼承的,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再談創新。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這是掌握了那80%之後所達到的效果,是站在巨人的肩頭看世界,是一種幸運,更是一種方法。

荀子在舉了幾個受環境影響而被改變了事物原貌的例子後,說道:“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我一直在想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把寺廟建立在**院旁邊會是一種怎麼的結果呢?當然,我指的是寺院。他們每天看著燈紅酒綠的生活,聽著靡靡**穢的聲音,恐怕那時沒有一個和尚能夠修成正果了。寺廟修在山上,脫離紅塵,才能不被紅塵所亂,其實也就是眼不見為淨。歐文說,人是環境的產物。誠不欺也。

關於這點,我認為善惡本就出於人心,你把哪個開發的多些,哪個抑制的多些,就會產生了不一樣的效果。我想三國時期的劉備是懂得這個道理的,所以他告訴劉禪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還有一個種說法也很好,就是好比說魯迅所以成為魯迅,是因為一個可以成才的人在魯迅經歷的環境成長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說,不管李白、岳飛、劉德華等等,都是一個可以成功的人放在不同的環境後所產生的不同效果罷了。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尼采把人生的境界分為三種:駱駝、獅子和嬰兒。沙漠裡踽踽獨行的駱駝就是不斷積累的階段,等到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達到了獅子的境界,也就是荀子所謂的“風雨”“蛟龍”了。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這是對剛才那句的具體補充說明,最近因為韓寒的雜文記者採訪了蔡駿。蔡駿說了這樣的話,之前和我一起寫小說的都放棄了。我想他們都堅持下去,也許出來的蔡駿恐怕就不是一個了。這就是堅持的.結果。

《勸學》後面的文字我覺得有它的時代侷限,又因為荀子是拿一個“成熟完美”的標準去教化人的,所以難免苛刻,就不多說了。

勸學荀子感悟300字篇三

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停止

《詩經》上說:“不要總想貪圖安逸,小心謹慎地做好你的工作,子好這種行為,神明知道了,就會賜給你莫大的幸福。最高的修養,莫過於精通道理使得自身起變化,最大的幸福膜過於用原無災無難。

我們天天都在認真、拼命的工作,為的是以後,也許是為了以後的以後的收穫,卻不知正如《勸學》中所說的,整天的冥思苦想,卻不知學習片刻有收穫,只要你在生活中,在工作中稍有專心,稍有留心的話,你會發現每時每刻你都會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收穫的,積少成多、積土成焉,日久無常,你就會發現,你已成為一位知識的富有者,儘管每個人的先天資質有所差異,但著差異是微乎的,只要聰明能幹,多去憑藉和利用客觀事物,你也會成為君子的。

積土成為高山,風雨從山裡興起,積水成為深淵,蛟龍就在淵中成長,積累善行養成美德,人就能情操高尚、聰明日增,也就具備了聖人的思想品質,所以每一步都要踏踏實實地走,這樣才能到千里之外,就象前面所說的留心生活中的每一點滴,日久天長的堅持下去就會成為富有者,但是具備了“財富”還應專心致志、刻苦鑽研、戒驕戒躁,你才會成為真真正正的“富有者”,只有這些都做到了你才是真正地會學習,懂學習的人,你才可能為人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