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贈汪倫李白教案

來源:才華庫 2.06W

《贈汪倫》用比興手法,表達了對汪倫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別之深情,生動而形象,下面為大家分享了贈汪倫的教案設計,歡迎參考!

古詩贈汪倫李白教案

設計理念:

《新課標》對五、六年級詩詞教學的要求是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在初步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標出節奏符號,反覆朗讀,讀中感悟,讀中品味,熟讀成誦,以達到“其言皆出吾之口”的效果,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字,融入角色,體會詩人情感,讓學生感受到讀詩的樂趣。

教學目標

1.學會1個生字,能說出“踏歌、千尺、不及”的確切意思,並能正確理解詩句。

2.理解詩作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3.能正確地背誦和默寫古詩。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的意思,邊讀邊想象詩歌描寫的情景;

難點:理解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情朗誦。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一]情境創設:

(課前讓學生背二至三首古詩)同學們背得真好!不但聲音洪亮,而且字正腔圓,情感豐滿。你們這樣具有感染力的一背,讓老師一顆早已驛動的心更蠢蠢欲動了,能不能給老師一個機會,讓老師也來一首?如果老師背得好的話,希望有掌聲響起來喲!

師:送兄  七歲女 -----別路雲初起,離亭葉正稀。

所嗟人異雁,不作一行飛。

怎麼樣,不錯吧?

[古詩具有言簡意賅的特性,它既沒有生動鮮明的人物形像,也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像平時一樣平平淡淡地切入新課,一定激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在課伊始,我重視了情境的渲染,特地用一些煸動性的語言來喚起學生學詩的興趣,使學生能在短時間內感覺到詩意漫延而來,興致勃勃地投入到學詩的氛圍中來。]

[二]過渡,揭示課題。

1.同學們,古人分別的時候常以詩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剛才老師吟誦的《送兄》就是。記得去年就學過一首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怎麼樣,還記得吧?我們一起來朗誦一遍!(一齊背)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李白這位大詩人寫的《贈汪倫》

2.板題,板詩。讀題,釋題。

誰知道“贈”的意思?聯絡詩題,送什麼?李白把這首詩贈送給汪倫。李白為什麼要把這首詩贈送給汪倫呢?請同學們先學學這首詩的寫詩背景。

二、瞭解背景,理解詩意。

[一]學習詩歌背景

1.學習詩歌寫作背景

2.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讓生各抒己見)

[瞭解詩歌的寫作背景,是正確理解詩歌感情的必要條件,所以特地安排了這個環節。]

[二]教學新詩

1.同學們想知道李白的'詩裡寫些什麼,表達什麼嗎?請同學們先自己去讀讀詩歌。

2.指名學生試讀,及時正音,結合教學“潭”字。

3.過渡:好!同學們已經讀得很通順。接下去我們先來理解詩意。相信同學們理解了詩歌以後,一定會讀得更好。老師先請同學們自由研讀詩句,可以參考課文註釋或其他學習資料。先給你們幾分鐘,待會我們再一起來交流好不好?開始!

4.學生自主研讀。

5.學生彙報交流自學情況。

(1)交流學習第一句。

A.       重點點撥 “欲”“踏歌”意思。生回答完畢後,老師補充:踏歌是用腳步打節拍,邊走邊唱,據說是當時民間最隆重的送別方式。汪倫用這麼隆重的方式來送李白,李白的心情怎樣?從哪個字看出來? “忽”這個字,這個字還讓我們體會到什麼?

指生回答:體會出詩人的意外、驚喜、激動,彷彿看見詩人眼前一亮,臉上綻放出笑容;詩人捋著鬍子,頻頻頷首……

說得非常好!現在我們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B.       總結學法

同學們,剛才我們是怎樣學懂詩句的意思的?

(根據課文註釋、查字典或聯絡上下文。這些學習方法,我們在學習當中要學會靈活運用。)

C.       想像情景

李白登上小舟,將要離開,卻突然看到汪倫踏歌來相送,真是意外啊!此刻詩人心裡非常激動!往日的一幕幕動人情景在眼前歷歷閃現——

他想起(汪倫寫信熱情相邀)

他想起(汪倫美酒佳餚盛情款待_)

他想起(同遊桃花潭吟詩作對)……

過渡:李白想想以前,看看眼前,不由得心潮起伏,激動不已,於是順手拈來一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通過細化教學,豐富詩歌的內容,更有利於學生體會汪倫對李白真摯的感情和李白由此產生的感動,而由此靈感湧來,順手拈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句千古絕句更顯順理成章。]

(2)交流學習第二句詩

A.談談你是怎樣理解後兩行詩的呢?(著重“不及”、“情”的理解”)

B.汪倫對李白的情誼僅僅表現在“送別”上嗎?聯絡前面學習的寫作背景的介紹,你們知道汪倫對李白的情誼還表現在哪裡?——

(表現在汪倫寫信熱情地邀請李白來桃花潭作客。)

(表現在汪倫天天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

C.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嗎?沒有,這是作者的假設,那麼,跟下句連起來,可用上什麼關聯詞來翻譯呢?生答。

(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D.同學們,汪倫先是寫信熱情邀請李白來家作客,接著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倫又踏歌相送。所有這一切,怎麼不使李白深受感動呢?大家請再想想,如果採用不同的語氣來翻譯這兩句,比如可用感嘆句或反問句的形式,能不能更好地表達李白此時的激動心情呢?

E.學生暢談。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哪!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怎麼能比得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呢?

·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得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嗎?不,遠遠比不上。

F.“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運用了比喻和誇張的手法,誰來說一說,這裡用什麼來比喻什麼?

G.這裡運用比喻、誇張的手法,為的是表現什麼?

H.李白的這一句堪稱經典。這深情這厚誼原來是摸不著看不到的東西,可是李白卻把它和眼前的桃花潭水作比,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生動形像,又耐人尋味。

I.過渡:老師記得有這麼一說,人,在大悲大喜的時候,正是靈感湧來的時候。李白在此時順手拈來這麼一句經典,可見李白是多麼激動啊!誰能把這種深情厚誼談出來?把這種激動讀出來?

[古詩的語言高度凝練,詩意跳躍性大,給讀者的意會會增加難度,這就需要一個詩意細化、補充的過程,“述說汪倫對李白情誼的表現、用不同的句式陳述後兩行詩意。”旨在豐富詩歌內涵,也是深入體會詩情的過程,同時能讓學生走進文字,體會到詩人的內心,然後再要求學生入情朗誦就顯得水到渠成。]

三、披文入情,朗誦詩歌。

[一]誦讀: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等(指導學生要讀得入境入情,注意重音、停頓、節奏等。)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 /汪倫 //送我 /情。

[二]配樂朗讀

非常棒!全班同學個個有李白的氣魄和風度。現在老師請全班的李白們站起來讀,想像自己就是李白,現在就站在船上。

音樂起,師旁白:李白在桃花潭盡興後,準備返航。小舟即將啟程時,他忽然聽到岸上傳來踏歌聲。仔細一看,原來是好友汪倫。不由得心潮起伏,洶湧澎湃。他捻鬚頷首,放聲長吟——

[給予充裕的時間朗誦,放開手腳讓學生獨立練讀,提高朗讀興趣。在朗讀的過程中,培養他們對古詩句的語感,把古詩的語言納入到自己的語言中來。悅耳悠揚的音樂可以渲染氣氛,使人心曠神怡,詩配樂朗誦,聲情並茂,動人心絃,把學生帶進詩情氤氳的境界,在聲情並茂中的情境,體驗感人的詩情,受到美的薰陶。]

四、課外拓展,詩意延伸。

過渡語:同學們,生離死別是人生的一種經歷,一種體驗。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柳過千尺。千百年來,長亭路旁送去了多少人?告別了多少人?在揮手告別親人、告別朋友的時候,他們的心裡產生的感情會是如此相同嗎?

[一]  出示詩句:

1.讓學生自己根據聲調、節奏、理解試讀,讀出感情,讀出自己的味道。)

A.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B.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別董大》高適

2.個別讀,根椐讀法標出節奏、停頓,集體吟誦。

過渡:同學們,剛才我們接觸那麼多的離別詩,待會兒老師也要和你說告別了。在即將告別你們的時刻,老師學著古人的樣子也寫了一首詩,表達老師對你們的鼓勵和期望。

送給大家,好不好?

[二]師贈詩

贈(如果喜歡的話,自己在後面寫上自己的名字)

芳菲四月喜相逢,鶯歌燕舞競春風。

待到他日桃李紅,雛鷹已是萬里鵬。

[此舉並非畫蛇添足。古詩文距今年代久遠,對學生來說是種可望可不即的文體,我的贈詩拉近了學生跟古詩的距離,使學生明白,不僅古人可以寫古詩,今人也可以寫,詩歌並非深不可測,詩歌在古代,古詩也就在我們的心中。]

結句:在我們的古詩中,像這樣的贈別詩還有很多,同學們有空可以找來讀讀。讀古詩如嚼青欖,讓人回味無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