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紀念館觀後感的愛國作文

來源:才華庫 2.62W

懷著對先輩烈士的崇尚之情,我們一起來到辛亥革命紀念館。今天小編就來分享辛亥革命紀念館觀後感的愛國作文,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辛亥革命紀念館觀後感的愛國作文(一)

3月6日下午,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2013年全省民主黨派中青年骨幹培訓班的學員們,前往武漢市武昌區首義廣場的辛亥革命博物館參觀學習。該館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漢市委市政府為紀念辛亥革命武昌首義100週年而興建的一座專題博物館。巨集偉壯觀“V”型建築配以光彩奪目的“楚國紅”,寓意敢為人先的首義精神,象徵著勝利和武漢的騰飛。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學員們先進入序廳,映入眼簾的是“共和之基”雕塑,黃褐色的巨幅浮雕由鄂軍都督府、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全副武裝的湖北新軍將士們戰鬥的場景組成,生動再現了一個世紀前那場開天闢地、史無前例的革命洪流。武昌起義第一槍成為辛亥革命走向勝利的起點,掀起了席捲全國的革命風暴,最終推翻清王朝,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共和政府——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從此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開創了歷史新紀元。隨後,學員們依次參觀了五個展廳,分別為:晚清中國、革命源起、武昌首義、建立共和、辛亥百年。

第一展廳的條約牆深深刺痛了我們的目光,震撼了我們的心靈,大家駐足思索,久久不願離去。12面巨幅的石牆上刻上了自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後,西方列強瓜分中國,與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有南京條約、廈門條約、天津條約、辛丑條約、五口通商章程等。12幅條約牆被粗壯的鐵鎖鏈牢牢牽住。這些條約和鐵鎖鏈,是恥辱的標記,是沉痛的歷史,是不能忘卻的記憶,更是催人奮進的力量,告訴我們勿忘國恥、奮發圖強。

第三展廳的武昌首義部分,革命志士為籌集起義經費,留下了膾炙人口的真實故事:焦達峰、居正“盜金菩薩”;鄒永成“騙金首飾”;劉賢構“捐助夏布”;張振武“出售祖產”;劉公捐獻巨金。先輩們為救國求存、民族的獨立甘願拋家舍業、將個人安危和生命置之度外,這種偉大無私的博愛、奉獻、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勇立潮頭、堅定不移、不斷奮進。作為民主黨派的成員,我們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發揚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為祖國建設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記憶深刻的還有中山先生的題詞“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縱觀中國近代革命史,從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成立,到清帝退位、民主共和國在中國誕生,直至資產階級共和制度的失敗,共產黨誕生、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客觀的發展規律和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的必然選擇,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作為參政黨的`一員,將矢志不渝的跟隨共產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中華民族復興、人類解放事業貢獻自己的一生。

  辛亥革命紀念館觀後感的愛國作文(二)

辛亥十八景,包括新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孫中山銅像、起義門、楚望臺、首義英雄烈士雕像、抱冰堂、蛇山炮臺等辛亥革命遺蹟,以及首義南軸線景觀、楚望臺遺址公園、辛亥百年紀念碑林等旅遊景區(點)。在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之際,很多遊客前往新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武昌的起義門、楚望臺等辛亥十八景景點旅遊參觀,提前感受武漢那段辛亥往事。2011年10月6日,我有幸到新武漢辛亥革命博物參觀,深受教育,感想深刻。

原辛亥革命歷史博物館又稱“紅樓”,是鄂軍都督府辦公地。2002年成立博物館並掛牌。辛亥革命博物館全稱為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也稱武漢辛亥革命紀念館,武漢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館址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舊址,也稱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辛亥革命軍政府舊址、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等,俗稱紅樓。2011年10月6日,就在紅樓對面,新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將正式開展了,新館就如一艘氣勢磅礴的飛船橫空出世,氣勢恢弘。它的平面‘V”型,寓意勝利,向上的尖,寓意勇往直前,銳意進取,敢為人先。其建築方案融合了中國傳統建築和現代手法,除了有“雙坡屋頂”和飛簷翹角的特色,還能看到紅色幾何形拼出的“破土而出”意象,頌揚敢為人先的首義精神。博物館外牆採用“楚國紅”顏料,莊嚴肅穆。館內設定了四項主要功能;辛亥革命歷史展覽、辛亥革命文物儲存、武漢近代史研究及學術交流以及綜合服務。如此雄偉壯觀的新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必將成為中國人民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和體現武漢精神的新的城市景觀。

一踏入進辛亥革命博物館,我就被震撼住了,浮雕、壁畫、微縮景觀、人物雕塑、圖片、多媒體……一部厚重的辛亥百年史拉開嶄新帷幕。由一樓進入“晚清中國”部分,將看到“南京條約”、“黃埔條約”、“天津條約”等一排碩大的昔日“不平等條約”名稱,以雕刻的形式在整面牆體呈現。展覽由此開始,通過浮雕、壁畫、微縮景觀、人物雕塑、圖片、多媒體等,再現一部厚重的辛亥百年史。在序廳和五個展廳參觀,常常被聲光電結合的陳列方式、精彩新鮮創意十足的技術和藝術亮點所震撼,“身臨其境”地重溫了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穿行在序廳和5個展廳,我的思緒在歷史長河中最亮麗耀眼的這一段停頓逗留。在辛亥革命中,無數志士仁人拋頭顱、灑熱血,為民主共和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奮不顧身、前赴後繼,視死如歸、大義凜然。誠如孫中山先生所言:這種精神可以“驚天地、泣鬼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一幕幕辛亥革命的人物、場景、事件,展示了歷史的驚魂時刻和精彩瞬間,再現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讓人真切緬懷辛亥革命的志士仁人,先驅們為振興中華、不怕犧牲、憂國憂民、敢為人先的大無畏革命精神以及武昌首義的偉大壯舉,歷史將永遠銘記,我們這座城市和城市裡的居民也將永遠銘記。而《共和之基——辛亥革命歷史陳列》展以重大歷史事件、重要人物為支撐,文物與場景並重,運用陳列展示技術和藝術語言,充分吸收上海世博會的技術與綠色低碳環保理念,使人耳目一新。陳列中,可見大量的微縮景觀,讓人感覺彷彿進入百年前的武昌街景。尤其驚歎的是多媒體呈現首義之夜之場景,讓參觀者看到“起義士兵”的走動,聽到他們在“幹大事”之前的竊竊私語。還有用沙盤再現的舊武昌城全景,並用多媒體展現首義之戰全過程。讓人感覺一腳踏入沉重的歷史。歸納起來,新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共有八大看點,下略為大家表述一二。

一,國內最大壁雕《共和之基》,序廳內,中國室內最大壁雕《共和之基》撲面而來,武昌首義志士們前仆後繼,耳邊似乎能聽到他們疾行的腳步聲……整座雕塑呈“V”字型走向,以浮雕結合圓雕為主要表現形式,分為起義背景、武昌首義、建立共和三部分,涵蓋“同盟會的成立”、“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和“武昌起義”等元素。其中表現武昌首義的雕塑部分,起義的士兵隊伍從淺浮雕、高浮雕到圓雕,逐漸推進,首尾呼應,既突出了敢為天下先的首義精神,又體現出首義中的民眾力量。

二.12個不平等條約壓得人喘不過氣,步入第一展廳,兩面條約牆向頭頂壓來,《南京條約》等12個不平等條約壓得人喘不過氣,條約牆盡頭是被列強分割得支離破碎的《晚清時局圖》,滿清帝國大廈將傾,人民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一展廳後面展示戊戌政變後,1900年,唐才常、秦力山等在漢口組織自立軍,預定8月9日在鄂、徽、贛、湘同時起兵,擁護光緒皇帝重新當政,但因經費不濟、未能統一行動而失敗。自立軍起事失敗後,唐才常被捕於漢口,並在1900年8月22日就義於武昌紫陽湖畔。“唐才常漢口被捕”歷史事件復原場景中,唐被繩索反手捆綁,在紫陽湖畔的草木間不屈地瞻望遠方,慷慨激昂的就義蠟像栩栩如生。而秦力山在日本結識孫中山,轉而投身革命,展廳中有1901年孫中山與秦力山等在日本東京的合影。

三.“孫中山赴檀香山”復原場景,這是根據孫中山自述“十三歲隨母往夏威夷島,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而以真人比例還原的場景。1878年,13歲的孫中山隨母從香港前往夏威夷檀香山,開始求學、行醫、開創革命事業的歷程。“孫中山赴檀香山”歷史事件復原場景中,站立的少年孫中山和端坐著的母親在輪船上,凝神遠眺大海,船下沿有燈光閃耀,聲光電融合,頗有波光粼粼的效果。1894年11月,孫中山再赴檀香山,建立興中會,第一次提出“振興中華”的口號。

四.同盟會誓詞寫在天幕上,1905年8月20日,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成立。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被確定為同盟會綱領。展覽按比例復原了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時的會址,頭頂上的“星空”以世界地圖為底,同盟會各分部的地點群星閃耀。孫中山手書的同盟會誓詞十六字綱領,一筆一畫寫在天幕上,直入民心。展廳中有孫中山與布魯塞爾中國留學生石瑛、馬君武等人的合影,以及孫中山與芝加哥同盟會員黃三德等人的合照。在展廳中間最為特別的是有一個大圓臺,盤面上是展示長江把武漢分成三鎮的近代工業的地圖和麵貌,手一觸控,地圖、圖片、文字介紹就顯現在眼前,如漢陽鐵廠、武昌造幣局等,非常直觀便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