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梅溪的秋天作文

來源:才華庫 2.77W

梅溪位於浙江省蘭溪市境內,其源頭位於浦江的大黃嶺(大洪、大王),向西流經蘭溪的橫溪、墩頭、橫木、馬澗、香溪、官塘六個鄉鎮,在楊村匯入蘭江,河道全長50.3公里,稱之為百里梅溪。

記憶中梅溪的秋天作文

橫溪是我的故鄉,橫溪之名也是因梅溪而成。

記憶中的故鄉,梅溪水清澈見底,不溫不火,潺潺流動。大小村落分散在梅溪兩岸。這裡是典型的丘陵地帶,地多田少,遠遠望去,梅溪就像一條忽隱忽現的絲帶,輕輕柔柔地飄在一幅山水畫中。

說到梅溪的秋天,最有特色的是梅溪兩岸的田埂、小山坡上那如紅楓般的烏桕樹。

梅溪流域因為田少,農民們都很珍惜老天的饋贈,這裡的農民水稻種兩熟,秋天種的是晚稻。每逢農曆9、10月份,晚稻陸續熟了,映入眼簾的是沿著梅溪兩岸長而狹窄並無規則分割的田裡黃青相間的稻穀。斑駁的金黃色與田埂上山坡丘陵上烏桕的火紅色構成了梅溪流域特有的秋天的景緻。

大人們在田地裡收割稻穀,孩子們每人一個小竹籃,將不小心掉落到田裡的'稻穗拾到籃裡,同時可以撿到的是田埂上面及滾到田裡的一棵棵一串串的烏桕果。烏桕果外被之蠟質稱為桕蠟,可提製皮油,供製高階香皂、蠟紙、蠟燭等;種仁榨取的油稱桕油或青油,供油漆、油墨等用,種皮為制蠟燭和肥皂的原料,經濟價值極高。農家種植烏桕是為了賣給收購站換錢。

秋天的田野裡,到處是歡快的笑聲,餓了吃點熟番薯或玉米棒子,累了喝口自帶的水或吃點田裡的甘蔗。一般家庭是捨不得這個時候給孩子們吃甘蔗的。等田裡稻穀收割完了,再把田裡的甘蔗收割,大部分送到搾糖廠去搾糖,少部分會用一種極其巧妙的辦法橫埋到田裡,不用怕蟲蛀,不用怕腐爛,到農曆快過年的時候,孩子們每天都巴巴等著,什麼時候可以去起埋在田裡的甘蔗。

從土裡起來的甘蔗,一般會在大年三十晚上晚餐過後作為甜點或水果給孩子們吃,同時也作為過年拜年的回禮送給親戚朋友。兩根甘蔗一起,兩頭兩尾用兩根紅繩綁著,扛在小孩肩上,走在路上,那是別樣的神氣。

等過了農曆10月份,梅溪流域的晚稻基本收割或晒乾歸倉,梅溪上空秋天的味道則變成了一股特有的香味,那是一種濃郁的可讓遊子們興奮和傷感的味道。晚稻在梅溪有個特有的名稱雙季稻,梅溪的雙季稻顆粒飽滿,握在手上溫潤如玉,也不知道是哪家第一次嘗試著用雙季稻釀酒,用雙季稻釀出來的米酒,酒香瀰漫,入口醇綿,甘甜怡人。

冬麥和蘿蔔菜是梅溪流域的農民們必須要在秋天離去冬天來臨之前播種的兩種主要農作物,麥子不像稻穀,稻穀必須種在田裡以及地勢比較低有水流過的地方。麥子則可以種到山上,可以種到烏桕樹下剛剛收穫了番薯的泥土裡。

梅溪的秋天也許就在一夜之間變了顏色,那不是楓葉勝似楓葉的火紅烏桕,那被修葺成一壟壟的黃褐色土地,那條一直流淌著清澈之水的溪流,還有那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村落上升起的炊煙,這又是一幅水墨畫,靜靜地,她就在那裡,越來越近,又越來越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