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鄉(詩)

來源:才華庫 1.18W

思鄉(詩)1

那年

思鄉(詩)

青春年少懷揣夢想

獨自走上了漫漫寒窗路

故鄉的眼淚太酸

離家的行囊太重

親人的囑託太沉

那月

素年錦時深深的眷戀

故鄉的眼睛送我上路

門前的小河傷心的哭泣

裊裊炊煙那麼迷人

捧一捧泥土上路

從此伴我一路風霜

那天

無論是碧雲浮空

還是萬里無雲

卻始終無法迷失

遊子尋家的步伐

那夜

淡淡月光梅花欲吐

我站在望鄉的路口

遠遠嗅到家鄉春的氣息

可思鄉的路似乎太長

我站在望鄉的路口

遠遠嗅到家鄉春的氣息

可思鄉的路似乎太長

而今

歲月滄桑一肩風霜

牛背上的思念太重

可回家的行李似乎太輕

輕得聽得見親人的呼喚

無論天涯海角

思鄉的思緒

如風

散落在溫暖的故土

思鄉(詩)2

1、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竹裡館——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送別——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4、相思——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5、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6、使至塞上——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思鄉(詩)3

以思鄉為題材的詩歌很多,流傳下來的經典名句更是數不勝數。那麼在賞析此類題材的詩歌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的這聯詩,道出了人們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深沉執著而又殷切之情。就是在今天,抒發思鄉之情的詩文歌曲,仍可車載斗量。在唐宋詩詞中,直可汗牛充棟,其中有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什,千古傳唱不衰,至今依然能激發讀者強烈的懷念故鄉的純真情。

“一切景語皆情語”這一經典之說,用在鄉思類詩詞的鑑賞上,也是完全適用的,所不同的是要抓住這類詩詞的特有景象。首先要抓住篇中的“月”。因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詩人們移情於月,賦予月亮以人的的感情,並以之象徵人世間的聚散。先以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中那皎潔的月亮將清輝灑滿庭院,一片白茫茫的,很自然使人聯想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故園、故人之思自然蘊含其中。後兩句轉為寫“秋思”,這個“秋思”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故園、故人、情人都可以包含其中。十五的月亮照在庭院,也照在家鄉,“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詩人正“舉頭望明月”,在這團圓之夜,我的家人,是否也和我一樣,都在苦苦地思念著遠方的親人?結尾一句很有講究,詩人要表達的意思是今夜我的“秋思”最為深長,但在表現形式上卻採用了“不知秋思落誰家”的疑問句式。這種既非自問,也非問人,更非反問,充滿傷感的話語,把讀者帶進了月明人遠,思悠怨長的境界中去,顯得意韻深邃,回味無窮。尤其是一個“落”字,化虛為實,新穎妥貼,擲地有聲,不同凡響。又如白居易的“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羅鄴的“想得故園今夜月,幾人相憶在江樓”,顧況的“此夜斷腸人不見,起看殘月影徘徊”,盧綸的“三湘衰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都是用“月”抒發鄉思的名句。我們可以用溫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來出這樣一道題來加以鞏固:“‘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是千古傳頌的名句,詩中的殘月對錶現鄉思之情起到何種作用?請作簡要的分析。”回答前應做這樣的考慮:詩中的殘月和該聯中其他五個景物的描寫共同構成一幅畫面,極富羈旅行役的色彩,並聯系學過的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即可作出正確的回答:“詩中的殘月既襯托出詩人羈旅天涯的孤苦伶仃的形象,又和‘雞聲’等景物的描寫共同熔鑄出濃烈的鄉思之情。”其次要抓住篇中的“雁”。秋去春來的候鳥鴻雁,和月亮一樣,也是觸動詩人們鄉思的重要媒介,因而在鄉思類詩詞中出現的頻率也非常高。我們先以杜牧的《早雁》(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來做個典型分析:詩人寫早雁驚飛,四散逃難,將詠早雁和詠逃避戰亂,背井離鄉的人民切合在了一起。再寫早雁南飛經過首都長安上空的情景,襯托出逃難的早雁孤飛時的悲涼情懷,加上“數聲”悲啼,更顯出境界之淒涼,情景妙合無垠。又寫了詩人對鴻雁的深情叮矚,同情它們驚飛離散,也憐憫它們有家難歸,還為它們的將來做了打算,真是體貼入微,關懷備至,可以說整個鄉思之情都籠罩在“雁”中。而王灣的“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韋應物的.“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劉禹錫的“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白居易的“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李益的“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等等,都是以“雁”達鄉思的典範之作。我們可用陳均的《九江聞雁》(煙波渺渺夢悠悠,家在江南海盡頭。音信稀疏兄弟隔,一聲新雁九江秋。)出道題:“‘一聲新雁’和‘九江秋’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是否合情?為什麼?請作簡要的分析。”回答前可作這樣的思索:可把這一句改造為一個複句:正因為有了“一聲新雁”,所以人們才覺得“九江秋”來了。對於遠離故鄉的人來說,聞雁而思鄉是帶有普遍意義的。然後就能做出如下正確的回答:“‘一聲新雁’和‘九江秋’構成因果關係,看似很不合情,卻是順理成章,因為大雁南飛代表了秋天的到來,而這新雁一聲最能觸動人的鄉思。”其三要抓住篇中的“柳”,這一點在《贈別詩詞鑑賞要訣》裡已經論及,不再贅述。

抓住篇中的夢境描寫,是解答這類詩詞的一大關鍵。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所以古人有詩云:“夢境原虛幻,情真幻亦真。”記夢必須寫景,這樣,抒發鄉思之情就有了依託;夢境往往是奇特的。

思鄉(詩)4

【關鍵詞】

詩詞名句,抒情,思鄉,寒山寺,鐘聲

【名句】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出處】

唐 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譯註】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的寒山古寺,半夜裡的鐘聲傳到了客船。

① 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又名楓橋寺,始建於南朝梁代。相傳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蘇州市西楓橋鎮。另一種說法,“寒山”乃泛指肅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經數次重建,現在的寺宇,為太平天國以後新建。

② 夜半鐘聲:當時有半夜敲鐘的習慣,也叫“無常鍾”或“分夜鍾”。宋朝大文豪歐陽修曾提出疑問表示:“詩人為了貪求好句,以至於道理說不通,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張繼詩句“夜半鐘聲到客船”,句子雖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鐘的道理?”可是經過許多人的實地查訪,才知蘇州和鄰近地區的佛寺,有打半夜鐘的風俗。

【說明】

《楓橋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亂後,詩人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的一首羈旅詩。在這首詩中,詩人精確而細膩地講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此外,這首詩也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本詩問世後,寒山寺因此名揚天下,成為遊覽勝地。

【賞析】

這首七絕,以一愁字統起,前兩句“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以密集的意象,營造出一種空靈曠遠而又顯悽清的意境。月亮西沉,樹上的棲鳥發出幾聲啼鳴。秋霜像是從四方襲來的寒氣,侵向詩人夜泊的小船,“江楓”與“漁火”相對,一靜一動,一暗一明,一江邊,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組合頗見用心。“愁眠”當指懷著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表現孤孑的旅人,面對霜夜江楓漁火時縈繞的縷縷思鄉之愁。更多描寫思鄉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羈旅遊子,夜半臥於客船,置身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的境地之中意境備顯淒涼,加以一聲悠悠的鐘聲,那鄉愁就愈發的難以承受。這兩句從聽覺著筆,以“夜半鐘聲”來襯托夜的靜謐,揭示夜的深沉,襯托出作者的孤獨內心。“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又名楓橋寺,始建於南朝梁代。這種古剎為楓橋的詩意美,增加了歷史的色澤。因此,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也就彷彿迴盪著歷史的聲音,滲透著宗教的情思,給人以一種古雅莊嚴之感。

思鄉(詩)5

《相思》原文

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

此物最相思。

《相思》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漢族。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蘇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

《相思》簡介

這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一題為《江上贈李龜年》,可見是眷懷友人無疑。起句因物起興,語雖單純,卻富於想象;接著以設問寄語,意味深長地寄託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誼,表面似乎囑人相思,背面卻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後一語雙關,既切中題意,又關合情思,妙筆生花,婉曲動人。全詩情調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樸素無華,韻律和諧柔美。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

唐代絕句名篇經樂工譜曲而廣為流傳者為數甚多。王維《相思》就是梨園弟子愛唱的歌詞之一。據說天寶之亂後,著名歌者李龜年流落江南,經常為人演唱它,聽者無不動容。

思鄉(詩)6

關於重陽節思鄉的詩句

蜀中九日(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作(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裡,不知能有菊花無。

九日(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韋安石)

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

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

思鄉(詩)7

皎潔的月光

給大地鋪上了一層輕霜。

秋風送來一絲微爽

猶如流水一般清涼。

不是清秋的夜色

令人如此沉醉,

而是遠方的家鄉音韻

流淌穿過我的心房。

晶瑩露珠兒

放肆在圓圓的荷葉上,

天然如此的寂寞卻無人欣賞。

三更嘈響怦然飄零一葉鏗然,

黯沉沉的夢裡倩影

又驚散了誰的憂傷。

幾經天涯的流浪已身心疲憊,

一心歸隱去山林又被莫名思鄉。

夜色茫茫無處重尋夢裡的悲歡,

醒來後走偏了大街小巷…….

留下一路的是心中幾多惆悵。

汗水裡的鹹,淚水裡的澀,

在追逐的主題歲月裡飄迫遊蕩,

望著浩瀚的蒼穹,

慢慢的回頭….

看見親人的笑容裡

還有對自己的欣賞。

浮世繁華的背後

又隱藏有多少悲滄。

走過的歲月雖然艱辛漫長

並不影響對生活的渴望

龐雜的閱歷刻印在眼角上

心底的善良讓縱紋美麗綻放。

思鄉(詩)8

《故鄉情思》

小時候

故鄉是村邊流淌的小河

河水清澈了我童年的天真

兩岸的垂柳碧綠了我幼稚的夢幻

歡暢的魚兒唱起懵懂的歌謠

--

故鄉是雨後的泥濘

父親的脊背散發著愛的芬芳

風霜雪雨在教科書裡流淌

父親在泥濘的路上種下了

望子成龍的夢想

--

故鄉是母親的一聲聲呼喚

辛勤的汗水在田間裡流淌

我頑皮執拗的眼望著白雲藍天

產生無限的遐想,裊裊炊煙

載著我的夢飄向遠方

--

故鄉是黃昏下的打麥場

那一堆堆金黃的玉米、高粱

醉了夕陽,也醉了星星月亮

沉澱了勤勞,收穫了希望

--

故鄉是大雪覆蓋的蒼茫

冰雪封閉的忙碌,悠閒在炕頭上

男女老少拉著家常,暢飲一壺佳釀

在雪白裡留下了串串獵物的倉惶

--

現在呀

故鄉是一排排漂亮的瓦房

柏油路掩蓋了泥濘

蚊蠅垃圾的遊樂場

也變成了鳥的天堂、美麗的水鄉

田野上,到處可聽到馬達的聲響

現代化讓鐮刀、鋤頭下崗

--

而今呀

故鄉是春風常駐的地方

這裡已是奼紫嫣紅,鳥語花香

林立著現代化的工廠

實現了富裕的夢想

是中國夢騰飛的地方

思鄉(詩)9

⑴除夜作

〔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

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

霜鬢明朝又一年。

⑵歸家

〔唐〕杜牧

稚子牽衣問,

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

贏得鬢邊絲?

⑶鄉思

[宋]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

⑷京師得家書

〔明〕袁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⑸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戴叔倫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⑹聞雁

[唐]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⑺雜詩(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⑻題大庾嶺北驛(宋之問)

陰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⑼渡荊門送別(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⑽月夜億舍弟(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雁一秋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

⑾送別(隋朝民歌)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摺尺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⒀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⒁示兒(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⒂漁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⒃一剪梅

舟過吳江(蔣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瀟瀟。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⒄天淨沙

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⒅獄中題壁(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⒆有感一章(譚嗣同)

世間萬物抵春愁,今向蒼冥一哭休。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思鄉(詩)10

1、除 夜 作 【高 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 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 霜鬢明朝又一年。

2、歸 家 【杜 牧】

稚子牽衣問, 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 贏得鬢邊絲?

3、鄉 思 【宋】李 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

4、京 師 得 家 書 【明】袁 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5、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戴叔倫】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6、聞雁 【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7、雜詩【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8、題大庾嶺北驛【宋之問】

陰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9、渡荊門送別【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0、月夜億舍弟【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雁一秋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

11、送別(隋朝民歌)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摺尺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12、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3、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14、故鄉杏花 【唐】司空圖

寄花寄酒喜新開,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問花枝與杯酒,故人何得不同來?

15、江外思鄉 【唐】韋莊

年年春日異鄉悲,杜曲黃鶯可得知。 更被夕陽江岸上,斷腸煙柳一絲絲。

16、遠望 【唐】元稹

滿眼傷心冬景和,一山紅樹寺邊多。 仲宣無限思鄉淚,漳水東流碧玉波。

17、 和三鄉詩 【唐】高衢

南北千山與萬山,軒車誰不思鄉關。 獨留芳翰悲前跡,陌上恐傷桃李顏。

18、 鄉思 【唐】薛濤

峨嵋山下水如油,憐我心同不繫舟。 何日片帆離錦浦,棹聲齊唱發中流。

19、登逍遙樓【宋之問】

逍遙樓上望鄉關,綠水泓澄雲霧間,北去衡陽二千里,無因雁足系書還。

20、渭上思歸【孟郊】

獨訪千里信,回臨千里河。家在吳楚鄉,淚寄柀δ喜ā?br>

21、吐蕃別館月夜 【呂溫】

三五窮荒月,還應照北堂。回身向暗臥,不忍見圓光。

22、宿雲夢館 【歐陽修】

北雁來時歲欲昏,私書歸夢杳難分。井桐葉落池荷盡,一夜西窗雨不聞。

23、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24、贈吳之山【王間 】

城拆聲聲夜未央,江雲初散水風涼;看君已做無家客,猶是逢人說故鄉。

25客中夜生【袁凱】

落葉蕭蕭江水長,故園歸路更茫茫。一聲新雁三更雨,何處行人不斷腸。

26、靜夜思 【李 白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7、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28、秋思 【張 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29、秋風引【劉禹錫 】

何處秋風至? 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 孤客最先聞。

30、長相思 【納蘭性德 】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31、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32漁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33、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34.渡漢江【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35.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36、旅次朔方 【劉皁】

客舍幷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幷州是故鄉。

37、戎昱《長安秋夕》

八月更漏長,愁人起常早。閉門寂無事,滿院生秋草。

昨宵西窗夢,夢入荊南道。遠客歸去來,在家貧亦好。

38、孟郊《秋夜長安病後作》

秋中帝裡經旬雨,晴後蟬聲更不聞。牢落閒庭新病起,故鄉南去雁成群。 洞庭芳草遍,楚客莫思歸。經難人空老,逢春雁歸飛。

39、杜甫《春江夕望》

東西兄弟遠,存沒友朋稀。獨立還垂淚,天南一布衣。

40、白居易《江樓聞砧》

江人授衣晚,十月始聞砧。一夕高樓月,萬里故園心。

41、柳宗元《零陵早春》

問春從此去,幾日到秦原?憑寄還鄉夢,殷勤入故園。

42、劉禹錫《南中書來》

旅情偏在夜,鄉思豈惟秋?每羨朝宗水,門前盡日流。

43、韓愈《宿龍宮灘》

夢覺燈生暈,宵殘雨送涼。如何連曉語,只是說故鄉。 44、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45、《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唐〕戴叔倫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46、《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唐】劉長卿

古臺搖落後,秋日望鄉心。野寺來人少,雲端隔水深。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自今。

47、《竹枝》【唐】劉禹錫

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情。

48、《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隋】江總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49、《思江南》【唐】方幹

昨日草枯今日青,羈人又動故鄉情。夜來有夢登歸路,不到桐廬已及明。

50、、《滯雨》【唐】李商隱

滯雨長安夜,殘燈獨客愁。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

51、《送吳十九往沅陵》【唐】王昌齡

沅江流水到辰陽,溪口逢君驛路長。遠謫誰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還鄉。

52、雲夢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國遺墟在,登臨想舊遊。 一朝人事變,千載水空流。

夢渚鴻聲晚,荊門樹色秋。 片雲凝不散,遙掛望鄉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