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思鄉的詩句

來源:才華庫 3.25W

描寫思鄉的詩句1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描寫思鄉的詩句

今夜月明入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常恐秋節至,涼飈奪炎熱。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

故鄉秋憶月,異國夜驚潮。

何處關山家萬里,夜來棖觸客愁多。

描寫思鄉的詩句2

1.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2.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4.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5.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6.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7.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南唐.李煜--清平樂

8.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9.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歸

10.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11.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唐.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12.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3.陰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14.悲莫悲兮生別離------戰國.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5.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6.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唐.司空圖--漫書五首

17.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描寫思鄉的詩句3

【古朗月行】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白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作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悽愴摧心肝。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

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

月光長照金樽裡。

【掛席江上待月有懷】李白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郭,青天懸玉鉤。

素華雖可攬,清景不可遊。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鵲樓。

【望月有懷】李白

清泉映疏鬆,不知幾千古。寒月搖清波,流光入窗戶。

對此空長吟,思君意何深。無因見安道,興盡愁人心。

【雨後望月】李白

四郊陰靄散,開戶半蟾生。萬里舒霜合,一條江練橫。

出時山眼白,高後海心明。為惜如團扇,長吟到五更。

【月】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入河蟾不沒,搗藥兔長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干戈知滿地,休照國西營。

【初月】杜甫

光細弦豈上,影斜輪未安。微升古塞外,已隱暮雲端。

河漢不改色,關山空自寒。庭前有白露,暗滿菊花團。

【江月】杜甫

江月光於水,高樓思殺人。天邊長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團清影,銀河沒半輪。誰家挑錦字,滅燭翠眉顰。

【月圓】杜甫

孤月當樓滿,寒江動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綺逾依。

未缺空山靜,高懸列宿稀。故園鬆桂發,萬里共清輝。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杜甫

滿目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稍下巫山峽,猶銜白帝城。氣沈全浦暗,輪仄半樓明。

刁斗皆催曉,蟾蜍且自傾。張弓倚殘魄,不獨漢家營。

【十六夜玩月】杜甫

舊挹金波爽,皆傳玉露秋。關山隨地闊,河漢近人流。

谷口樵歸唱,孤城笛起愁。巴童渾不寢,半夜有行舟。

【十七夜對月】杜甫

秋月仍圓夜,江村獨老身。捲簾還照客,倚杖更隨人。

光射潛虯動,明翻宿鳥頻。茅齋依橘柚,清切露華新。

【望月懷遠】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秋夕望月】張九齡

清迥江城月,流光萬里同。所思如夢裡,相望在庭中。

皎潔青苔露,蕭條黃葉風。含情不得語,頻使桂華空。

【海上生明月】朱華

皎皎秋中月,團圓海上生。影開金鏡滿,輪抱玉壺清。

漸出三山岊,將凌一漢橫。素娥嘗藥去,烏鵲繞枝驚。

照水光偏白,浮雲色最明。此時堯砌下,蓂莢自將榮。

【雜曲歌辭·竹枝】李涉

石壁千重樹萬重,白雲斜掩碧芙蓉。

昭君溪上年年月,獨自嬋娟色最濃。

【中秋月二首】李嶠

盈缺青冥外,東風萬古吹。何人種丹桂,不長出輪枝。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月】駱賓王

雲披玉繩淨,月滿鏡輪圓。裛露珠暉冷,凌霜桂影寒。

漏彩含疏薄,浮光漾急瀾。西園徒自賞,南飛終未安。

【八月十五日夜同諸客玩月】白居易

描寫思鄉的詩句4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度大庾嶺》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維《雜詩三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薩蠻》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唐.司空圖《漫書五首》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悲莫悲兮生別離——戰國.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歸》

描寫思鄉的詩句5

【關鍵詞】

詩詞名句,抒情,思鄉,滯留

【名句】

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

【出處】

唐?馬戴《落日悵望》

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

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

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

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

【譯註】

想起了我長久離開家園,滯留在異鄉,只能空嘆息。

【說明】

《落日悵望》是唐代詩人馬戴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為遊子懷鄉之作。詩人抓住了秋天日落這一剎那的景物特點,寫出了自己此時此刻微妙複雜的思想活動。這首詩有景有情,景與情高度統一,融合為一體,語言明白如話,概括力強。

沈德潛評此詩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雲軒鶴立雞群矣。”這裡所說的“意”,是指詩的思想感情,全詩以鄉愁為主題,曲折地表現了詩人的坎坷不遇,而不顯得衰颯;所謂“格”,主要地是指謀篇佈局方面的藝術技巧。這首詩在藝術上最突出的特色,可以說就是:情景分寫。情景交融,是許多優秀詩作的重要藝術手段,然而此詩用情景分寫之法,卻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賞析】

詩的首聯描寫作者“悵望”所見。“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天邊的孤雲與高飛的歸鳥,無拘無束,來去自由,千里之遙的距離,對它們而言,片刻就能到達。以“千里”與“片時”作對比,寫出雲、鳥的速度之快。這兩句寫景,卻是情感的觸媒,緊接著,作者就抒發了思鄉之情。“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詩人突然想起來,他已經滯留異鄉好長時間,離家那麼久了,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去。那天邊的鳥兒與白雲,歸去只是片刻的工夫,憑什麼自己就不能立刻回到家中。這兩句是由外界景物的描繪自然地轉入內心情感的直接抒發,不言惆悵而滿紙生愁,不言歸心似箭而實際上早已望穿秋水。更多描寫思鄉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

前兩聯,一景一情,頸聯又轉為寫景,落日漸漸隱去,秋山一片火紅。落日在古詩詞中是衰落的代名詞,這裡表明詩人對人生易老的感懷。尾聯繼續抒情,言鄉愁加重容顏的衰老,一直不敢臨水照見自己的,怕見後生悲,又徒增惆悵。詩以此收束,留下了嫋嫋餘音。

這首詩,情景分開而寫,二句景二句情相間寫來,詩情就被分成兩步遞進,比起常見的寓情於景,借景抒情的寫法,顯得新穎別緻。

描寫思鄉的詩句6

【關鍵詞】

詩詞名句,抒情,思鄉,邊塞,楊柳

【名句】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出處】

唐?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一)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譯註】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說明】

《涼州詞二首》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組詩作品。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詩以一種特殊的視角描繪了黃河遠眺的特殊感受,同時也展示了邊塞地區壯闊、荒涼的景色,悲壯蒼涼,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氣,邊塞的酷寒正體現了戍守邊防的徵人回不了故鄉的哀怨,這種哀怨不消沉,而是壯烈廣闊,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豁達廣闊胸懷。

【賞析】

詩的前兩句寫遠眺所見之景。黃河奔騰而去,好像流入白雲中一般。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突出了邊塞的荒涼遼闊,為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在這個如此遼遠蒼涼的環境下,人就顯得倍加孤獨,而此時便有聽到悠悠的羌笛聲,那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鄉愁。北朝樂府有《折楊柳枝》,歌中提到了行人臨去時折柳贈別的情景。於是,“楊柳”與離別有直接的關係。所以,人們聽到《折楊柳》的笛曲也會觸動離恨。“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哪有楊柳可折!這裡,說“怨楊柳”,造語尤妙,能引發人的聯想,深化詩意。更多描寫思鄉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

“何須怨”,並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春風不來這玉門關外,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折一枝楊柳寄情也不能,這時還要聽《楊柳曲》,連這笛聲似乎都在“怨楊柳”,作為感情豐富的詩人又怎能不怨呢?然而怨也沒有用,因此作者以反語道出。“何須怨”三字足見作者藝術手法的委婉蘊藉,同時也可看到,當時邊防將士在鄉愁難禁時,也意識到衛國戌邊責任的重大,只能如此自我寬解。

最後兩句,也有人認為含有譏諷之意。認為,詩人言那裡沒有春風,是借自然諷刺安居於繁華帝都的統治者不體恤民情,置戍守邊境的士兵於不顧。當然,這樣理解也不失為一種巧妙的解讀。

描寫思鄉的詩句7

【關鍵詞】

詩詞名句,抒情,思鄉,思歸

【名句】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出處】

唐?王勃《山中》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譯註】

長江好似已經滯流,在為我不停地悲傷。萬里遠遊之人,思念著早日歸鄉。

【說明】

《山中》是唐代詩人王勃創作的一首五絕,作於作者被廢斥後客居巴蜀期間。此詩抒發了作者久滯異地,渴望早日回鄉的思想感情。起句“長江悲已滯”既寫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次句“萬里念將歸”緊承首句,具體抒發遠遊思歸的悲苦心境;第三句轉為寫物候,承接上兩句含義,在深秋寒風颯颯之夜令人感傷不已;結句“山山黃葉飛”寫深秋的景象,強調了詩人所處的環境,突現了人物的形象和心情。全詩語言洗練,情景交融,塑造了一個天涯遊子的典型形象,其豐富的意象渲染了悲涼的氛圍,襯托出詩人久客思歸的悽苦心境。

【賞析】

這首抒寫思鄉情懷的小詩,一開始就點出“悲”的情調。“長江悲已滯”,詩人望見長江東去,觸動了心中長期淹留他鄉的悲思,便將自己的悲愁注入到長江。那浩浩蕩蕩的長江似乎也為詩人之悲而感到難過,以至於水流都凝滯不暢了。很明顯這是詩人的“移情”作用,長江東去,日夜不息,豈會因為人的情思而滯留不前?另一方面,這種想象也符合實際所見到的情景。詩人在高山之上,望見的長江不過像一條羊腸小道,哪裡還會看到水的流動,因此會有凝滯之感。總的來說,這句詩將詩人的悲愁與所見的長江巧妙地聯絡到一起,二者相互感發,產生強烈的共鳴,使得全詩一開始就顯得雄渾悲壯。更多描寫思鄉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

“萬里念將歸”,這句直抒胸臆,點明“悲”的原因。作者身在他鄉,與故鄉相隔有萬里之遙,看到長江流去,不禁起了故園之思與羈旅之悲。這句詩裡的“將歸”,可以理解為將歸之人,如果從後兩句詩來看,也可以理解為將盡之歲。詩無達詁,作者未必然,而讀者何必不然?總之,“悲”、“念”二字是作者情感的直接抒寫,也是全詩的詩眼,把握住二字的作用,再欣賞後兩句的寫景就不難理解了。

描寫思鄉的詩句8

【關鍵詞】

詩詞名句,抒情,思鄉,家書

【名句】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出處】

唐?張籍《秋思》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譯註】

心事永遠說不盡,無奈太匆匆,捎信人即將出發,我又拆開了合上的信封,檢查有沒有說全自己的心事。

【說明】

盛唐絕句,多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較少敘事成分;到了中唐,敘事成分逐漸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為絕句的習見題材,風格也由盛唐的雄渾高華、富於浪漫氣息轉向寫實。張籍這首《秋思》寓情於事,藉助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異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羈旅之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秋思》是唐代著名詩人張籍的鄉愁詩。詩通過敘述寫信前後的心情,表達鄉愁之深。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題張司業詩》),此評深得張籍優秀作品創作要旨和甘苦三昧。這首極本色、極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樣自然的詩,其實印證了王安石精到的評論。

【賞析】

古今思鄉詩有千萬,然而張籍的這首《秋思》卻以其獨特的風格和內容,給人留下尤為深刻的印象。“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詩的前兩句交代了寫信的原因與寫信前的心裡活動。秋天到來,秋風勁吹,詩人獨自一人居住在洛陽城裡,因秋起意,便想寫一封家書。可是提起筆來,心意萬重,想說些什麼,實在不知道該如何說起,寫信前的心理很複雜,有很多話說,即“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是詩人寫完信後的心理,信雖然已經寫完了,但“恐匆匆說不盡”,害怕由於自己寫的太匆忙,以致有些事情未交代清楚。“復恐”二字 ,刻畫心理,細緻入微;“匆匆”二字,則十分生動傳神,既寫了詩人的心理,也帶出捎信者。捎信人行色匆匆,馬上就要上路;詩人則是匆匆下筆,萬般家事難以盡述。“行人臨發又開封”,“臨發又開封”這個細節把“復恐說不盡”的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捎信人馬上就要出發了,詩人不放心,生怕信中會遺漏了什麼,又連忙把信開啟看了幾遍。至於“開封”的原因,說詩人是為了添寫幾句遺漏的內容,不如說是為了驗證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擔心。而這種毫無定準的“恐”,竟然促使詩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開封”的決定,正顯出他對這封“意萬重”的家書的重視和對親人的深切思念。這一個小小的細節動作,把詩人對家人的萬般情意寫得入木三分,實乃一絕。更多描寫思鄉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

這首詩敘事極本色、極平淡,像生活本身一樣自然,看似淺顯,情卻極深,寥寥數語,卻有無窮意味。

描寫思鄉的詩句9

【關鍵詞】

詩詞名句,抒情,思鄉,詢問,家鄉梅花

【名句】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出處】

唐?王維《雜詩三首》(其二)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譯註】

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畫花紋的窗戶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有?

① 綺(qǐ)窗:雕畫花紋的窗戶。

② 著花未:開花沒有?著(zhuó)花,開花。未,用於句末,相當於“否”,表疑問。

【說明】

《雜詩?君自故鄉來》也稱《雜詩(其二)》,是盛唐時期大詩人王維所作的一首五言詩,是組詩《雜詩三首》的`第二首。王維在孟津住了十餘年,久在異鄉,忽然他鄉遇故知,激起了強烈的鄉思,因此做此詩表達思鄉之情。更多描寫思鄉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

詩歌前兩句以記言的方式詢問從家鄉來的友人,後兩句則僅問寒梅是否開花一事,出人意外。抒發了詩人對故鄉親人和與風物景色的思念。此詩化複雜為單純,變質實為空靈。全詩平淡質樸,卻詩味濃郁。

【賞析】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一個久居異鄉的人,突然遇上同鄉舊友,就料想那舊友一定知道故鄉的情況。這兩句純用白話,以一種最質樸最接近生活的語言,傳達了作者急欲瞭解家鄉狀況的心情。“故鄉事”如此龐雜,豈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完的,那些人和事,那些景和情,都是作者想知道的。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詩人撇開了人與事,但問窗前的梅花是否已經開花,彷彿他日思夜想的就只有那株梅花,真是出人意外,不可思議。但細想來,那株梅花也許是作者的一個情感寄託,它看似“故鄉事”中微不足道的一件,卻可能蘊含了當年的情事。它也許是他們夫妻二人情感發生之處,是他們的“媒人”;它也許是妻子親手所植,是他們愛情的見證……總之,在作者眼中,它不是普通的梅樹,而是妻子的化身,家鄉的象徵,是他情感的寄託。因此,作者獨問“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邏輯的。詩人不直接說思念故鄉、親人,僅通過“寒梅著花未”這一問,就把他對家鄉親人的掛念,對往事的眷戀深沉含蓄地表達出來,透露出無限情味,引人生出無窮遐想。清人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此詩:“以微物懸念,傳出件件關心,思家之切。”

描寫思鄉的詩句10

【關鍵詞】

詩詞名句,抒情,思鄉,夢,子規

【名句】

胡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

【出處】

唐?崔塗《春夕》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

胡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

故園書動經年絕,華髮春唯滿鏡生。

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譯註】

在睡夢中,夢見了萬里之外的家鄉,醒來時,正值夜裡三更時分,杜鵑在樹枝上淒厲地啼叫。

① 胡蝶:即蝴蝶。胡蝶夢:意即往事如夢。語出《莊子?內篇?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② 子規:一作“杜鵑”,其鳴聲悽切。上句寫思家,下句寫春夕。子規(即杜鵑)夜啼切“春夕”,與“家萬里”聯絡。

【說明】

崔塗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隴等地為客,自稱是“孤獨異鄉人”。《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時所作。此詩用清麗的語言、工整的格律,把暮春之夜時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寫得深婉感人,極富詩意,反映了詩人羈旅生涯中濃烈的苦悶情緒。全詩意象朦朧,意境深婉,格調沉鬱。

【賞析】

這是一首通過描寫暮春時節景色,抒發作者思念家鄉,孤獨淒涼;感慨時光易逝,歲月無情的七律。詩的首聯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氛圍:落花飄零,流水無情,東風送春歸去。“送”字表達了詩人悽楚的情懷,由送春而牽動的思鄉之情,已流露筆端。更多描寫思鄉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

“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兩句,正式描寫作者思鄉的情景。上句借用莊周夢蝶的典故,來寫鄉夢的虛無。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蹁躚於花叢間,夢醒後不知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還是蝴蝶夢中變成莊周。這裡泛指夢境。是說詩人從“蝴蝶夢”中獲得片刻的回鄉之樂,但夢醒以後,發現自己仍然是異鄉之人,就越發地空虛、失望,思鄉之情難耐。下句是子規啼血的典故,可能是實寫也可能是虛寫,總之進一步烘托環境的淒涼。作者夜夢醒來正是三更時分,樹枝上的杜鵑鳥正叫著“不如歸去”,真是“一叫一回腸一斷”。這裡,由思鄉而入夢,為一層意思;夢醒而更思鄉為第二層;子規啼鳴,愁上加愁,為第三層。這三層,層層遞進,互相烘托、映襯,構成一片清冷、淒涼的氣氛,作者的思鄉情愁,讀者皆可有切身體會。

緊接著寫家書斷絕的悲哀以及年華易逝的苦悶。這是進一步深化思鄉的痛苦。最後兩句,有自嘲意味,深刻地反映出詩人在政治上走投無路、彷徨無奈的心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