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完美

來源:才華庫 1.54W

不完美的完美1

目光是筆直的,心是朝聖的。像被一團烈火燒著要把夢做得轟轟烈烈,像被聖光沐浴著亦要洗去生命路途中的一切瑕點,把路走得聖潔。那樣執拗,如夸父逐日,如精衛填海,追尋一種完美。可是現實的風颳得很緊,步履艱難

理想中完美的圖景在觸手可及的地方一次次淡出視野,朝聖者很失落,很痛苦。可他又曾想過問題本身在於制定的目標太虛無縹緲、不切實際?他可曾想過沒有人真正抵達過那完美的極致?他可曾想過正是那小缺憾讓他體驗了生命的真諦?不完美又有什麼不好?

然而世間有太多的朝聖者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越行越遠,卻發現完美的太陽始終在前方,摸不到、夠不著。於是他們灰心了,放棄了。如三毛失去荷西,失去身心所寄的撒哈拉,曾經的完美生活破碎,於是她用一條絲襪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又如海子心心念念記掛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美麗願景,卻因無法面對理想的失落而選擇臥軌自殺?

世間不存在真正的完美,朝聖者之路必定艱難。好與壞,憂和樂,甜或苦皆是相依而存,沒了缺憾,生活只會離真正的快樂越來越遠。那麼我們為什麼總為不完美而愁容滿面呢?

希臘雅典衛城為何要以廢墟的姿態呈現在人們面前?因為那代表的是一個真實歷史濃縮的背影;為什麼羅馬古城修舊如舊?因為新了就失去了它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光芒。為什麼人們不還斷臂維納斯以完整的形態?因為她完整了,那在人們心中完美的形象也就被重錘擊碎了。所以不完美是一種正常的生命常態。沒有不完美的痛苦,我們又何以領悟快樂的真諦?我們又何不將己之所短轉化為己之所長呢?

試看梵高,不迎合世俗的審美情趣又何妨?不要金錢的刺激,不要鮮花的慰藉,形單影隻,審視淒涼。而他卻帶著他的畫板與畫筆,在詩意的田園畫下那十四朵金燦燦的美麗,為太陽殉道。當靈車咕隆隆著碾過奧弗古城時,太陽為他流下的那滴滾燙的淚不也灼燒了幾個世紀嗎?

不完美是生命之常態,不敢想象花不凋、葉不落、太陽永升。而我們要做的不是好高騖遠,沉淪於不知足的痛苦的泥淖,而只是需要把缺憾改造成特色,讓不完美衍生出快樂,豁達而美麗。

不完美的完美2

在浩瀚的宇宙空間裡,不存在所謂的絕對完美,可處處卻掩埋著不完美。

在陽光下的泡沫,色彩動人,倘若沒了陽光的照射,難道會有人注視它?可何況脆弱的泡沫的美,只遙望不可及……

但是在人群中梭行著的渺小的我們,何嘗不是一個個在風中飄浮的泡沫,即便是在那漆黑的窄道中徘徊,也要搜尋那絢爛的陽光,哪怕只使煙花一瞬,仍要笑對著自己的不完美沿著生存規側向前走著。可能,在搜尋的過程中,被欣賞我們卻不知如何懂得的人觸破,可能,在向著光明的風之甬道中,因耗幹水分而止步,也可能,在團團相擁之中,被他人吞噬,埋沒。這時你會深深地認為我們真的不完美,我們,醜陋不堪。

但是,我們雖然不夠完美,但我們是完整的,是一種存在瑕疵的完整。接納殘缺的你,這就是你,做最真實的自己。所以我想問。

你還是真正的快樂嗎?你的笑還是那樣發自內心的喜悅嗎?你做作表現不是錯,不過那一刻的你不是真實的你,你的笑只是你為了表示那些所謂重要的人與你意識相同,自己與他們層次一致,說白了就是虛榮,膚淺。例如,當大家因為某件你認為不好笑的事鬨堂大笑時,於是你也合群地一起笑了,你不想被人們說是“異類”,笑逐漸成了你工具,不再是與外界建立溝通的橋,而是你為保護自己的一種種顏色。

還有,當你在公眾面前出醜時,這時你會咧咧笑笑,因為你不想讓別人知道你內心是難堪、尷尬,當然這種方法很有效,對於那些不在乎你的人來說,他們會為認為你很好,沒什麼大不了,甚至忽視你,而且奇妙的是你自己也會認為沒什麼,無視自己的錯誤。久而久之,你成為了一個站在人們身邊卻像隔著無垠的銀河的,被海吞沒的泡沫;你就這樣沉著,沉著,永遠觸不到真正的自己,永遠不去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永遠照不到璀璨的黎明。

所以,不要再隱藏了,不要再畏懼他們知道了,不要再拒絕感受自己的殘缺了。隨意一點,自如,放開,就要做那個不完美的自己,也許那個別人認為的不完美恰恰是你建造自己城堡的絕對力量。

美麗的泡沫,雖然很脆弱,但它卻可以映射出最真實陽光的色彩;夜空中最亮眼的星,雖然一閃過就墜落,但它卻曾指引著迷茫的你前行。

接納不完美的你,才能看到真實的你,才能發現你不完美的背後有著改變一切的力量,享受真正的快樂。

不完美的完美3

人的一生有如一幅大拼圖,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找和拼裝著自己的那幅。但遺憾的是,上帝從每個人的拼圖中都偷走了一塊,於是我們都不可能擁有一張完整的人生拼圖。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凡事都要追求完美。可完美到底是什麼,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因為不完美,所以我們不斷地去接近完美,這成了我們奮鬥的動力。試想,如果人人都完美無瑕,事事都盡如人意,我們還何必去努力,去追求?你我都沒有殘缺,又怎麼能凸現自身的個性?我們的生活是現實的是殘酷的,它不是林清玄筆下的“舒服國”,也不是陶淵明嚮往的“世外桃源”,所以本不完美的我們何必要過分地苛求完美呢?

沒有一個人能無愧地向世人宣稱自己是完美的。身體上的缺憾或性格上的弱點是每個人無法迴避的。有時我們也許會在一些藝術作品中看到某些完美的形象,但總是會覺得有些虛假、不真實。相反,那些稍微有些缺憾的形象往往更能抓住我們的心。正是因為有自身的缺憾,我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無奈,看到人不是無所不能的生物,更不是萬物的主宰。

有些人能坦然地面對我們的不完美,樂觀豁達,然而有些人卻無法忍受自己的不完美。相貌不盡如人意的,整容;錢財不多的,不擇手段地賺錢;身體不健康的,盲目地吃補藥……如此這般追求完美,雖然也是一種人生追求,但其中的過程也一定不會完美,過分追求完美,往往會使我們心力憔悴,焦頭爛額,好比你非要給維納斯安上胳膊一樣,無意義地忙碌,最後筋疲力盡,也沒有什麼“完美”的結果。“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同理,人們一追求完美,上帝也許笑得肚子都疼了。

不求完美,也是一種人生態度,但這種不求完美,並非是指不思進取自甘墮落而無所作為,而是說不去刻意地追求完美。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關於完美的概念,這就需要人們有一顆完美的心靈。你的心靈是不能有任何缺憾的,要用一顆完美的心靈去衡量自己的為人和處世,只有當你的心靈沒有任何邪念時,不求完美才是種閒適豁達的態度,不求完美,但也絕不要太多缺憾……

不完美的我們也可以使自己“完美”地生活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

不完美的完美4

20xx年9月10日到13日,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

作為一名剛讀完大一的學生能和師兄師姐組隊一起參加是幸運的。3天裡,我們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從10號早上8點看到題目的崩潰與13號早上3點最後一次審視了Word,其中的路,旁人的無法YY,只有走過它的人才知道。

我們建的模型是不完美的,比起大部分理工科的學校,我們學校的建模水平才剛剛從“心如死灰”走向“死灰復燃”,模型中不少的盲點,過於樂觀的假設,不太成熟的Matlab求解…都成了說它不完美的標誌。

今天中午,師兄又給我打來電話,說弄的“資料處理”一部分內容最後木有複製到Word中,得獎的概率又低了。

一切是那麼的不完美。

而在我心中它是完美的。

還記得第一次建“人口分析”模型中得出的雷人結果嗎?還記得建“醫院安排”模型中下不了筆的經歷嗎?還記得建“租借唱片”模型中面對100*1000的資料表紛紛表示壓力很大的經歷嗎?還記的建“高校學費”模型中滿懷信心最後空手而歸的經歷嗎?

還記得比賽時毫不猶豫選B題的快感嗎?還記得比賽時第一天的閒散與後兩天的忙碌嗎?還記得比賽時那些被廣大的建模群眾擠爆的統計網站嗎?還記得最後看見稿從印表機出來的心情嗎?

還有一位很萌的不斷嘮叨“這個還是得用公式編輯器”的老師,還有一個很寬的總把那三個座位與那幾個菜留給我們的食堂,還有一個很囧的毫無幫助的數學建模群,還有還有…

有這些過程,就已經完美了;有這樣的付出,就已經完美了。

我是一個重過程輕結果的人,正因為這樣,有位老師曾說我終難成大器。但我一如既往的享受著比結果更重要的過程與比完美更完美的不完美。

從8月11號告別家鄉與暑假的火車算起,這些天是值得的。很感動能在一起挑戰各種變態模型的經歷。

至於那個模型,正如師兄建完時所說,“是我們建得最好的一個”,它很完美它一定能行的!

最後,附上我們建模的題目與正文(附錄就算了),有興趣的同學不妨看看(有些格式不對還有圖片都複製不上):

子就需要去看醫生,來修補我們殘破的身軀,我們又何必要求自己擁有的人、事、物都完美無瑕,沒有缺點呢?看得慣殘破,也是歷練,是豁達,是成熟,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啊!

不完美的完美5

若說世上沒有完美的,那麼世上也便不存在不完美的,不完美並非是完美的對立面,相反,完美是不完美的結局,不完美衍生了完美。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那剛中帶柔的光芒,漸漸帶走今日的殘破與美好,夕陽本完美,然而它的短暫讓人漠視了它的完美,人們總是膚淺地認為它的短暫是它的缺陷,其實不然,短暫正是它所佔據的優勢,它的短暫讓人們對它更眷戀,更愛憐。若是它恆久地呆在地平線之上,人們會對它感到厭倦、目眩。短暫恰恰塑造了夕陽的完美,不恆久的完美在遙遠的天邊留下一彎弧形的曲線。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並非只有枝頭上的花才是完美的,凋冷在地表的瓣瓣裸露的殘花亦是如此,它們在生命的盡頭,也不忘為人世間留下最後一縷芬芳,也許它們己經芬華盡散了,也許它們己經空有美麗的軀殼而失去活力的生命了,然而,它們卻表現出一種善良和溫暖,溫柔和多面的完美,詮釋著復活的奇蹟,生命的奇蹟,縷飾著奇異的紋路,流淌著血液的脈絡,它們的完美不僅僅闡述在外表,而是從花心中迸發出的那種無法解釋的完美、無暇。這是它們綴在枝頭時無法告知的美麗。

完美的東西雖是那麼平常,那麼清淡,那麼落魄,甚至那麼狼狽,可是它們卻那麼真實,那麼深刻,那麼透徹。它們並非光豔十足無可挑剔,可是它們每一個不完美之處都可以用完美的心態去享受,去領悟,去體味。

也因此,我深深沉醉於這種靠心態靠想象靠發現的完美之中,挖掘它們絢麗的往昔,然後,驀然回首,將這種心態安放到自己身上,忽地發現自己的不完美都轉瞬即逝成了完美。

我的頭髮凌亂不堪,可正是因為凌亂才顯示出我的灑脫與自然;

我的眼睛小得只能透光,可正是因為小別人怎麼看我都在笑;

我的鼻樑扁又平,可正是因為扁平才不會被人親切地稱為“匹諾曹”;

我的嘴大得漏風,可正是因為大才顯現出文人出口成章的成效;

正因為我的身上有這麼多所謂意義上的非美麗,走在街上才會贏得滴水不漏的回頭率……

今生今世,

做不了紅花,就做綠葉,綠葉有著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勃勃的生機;

當不成大海,就當小溪,在山澗中歡歌更為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成不了西施,就成東施,儘管是笑m卻也讓後人深深銘記在心;

做不成現成的,就做半成的,至少半成的還有修改的餘地。

生命的意義並非是達到完美的境界,而是追求完美的過程,只要經歷了不完美,既使你仍不完美也將變得完美。

不完美的完美6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母親從鎮裡給我買了一盒拼裝玩具,說是能開發智力。沒想到,我很快便將圖拼好。正當我洋洋得意、叫著母親過來欣賞我的“傑作”時,才發現那個拼裝竟然少了一個重要部件——左腳。於是,我立即成了洩氣的皮球,覺得這樣的拼裝應該是世界上最不招人喜歡的拼裝了。母親過來看後,卻笑著對我說:“傻孩子,這不挺好的嗎?前幾天你不是說,在街上看到好幾個跛腳的殘疾人嗎?他們也一樣工作、生活、娶妻生子呀!這個拼裝就像是位殘疾人,一樣很美啊!”從那時開始,我便覺得母親說得很對,不完美其實也是一種美。

等到上學後,我因為經常犯“冷熱病”——一會兒數學成績好,一會語文成績好,被老師批評,常常傷心落淚。而每次回到家,把情況給母親說完後,她都會笑著開導我:“孩子,世上沒有完美的事情,不可能兩門功課都非常棒,哪一門差點,及時補上就行了。”此後,我儘量平衡各科成績,每次考試,也都發揮得不錯。

其實,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追求完美的情結。而這份情結,就像是一份貪婪的慾望,往往只會讓我們陷入煩惱的境地。比如上面的這一組漫畫,A學生第一次考100分,就被家長親了一下,第二次考了98分,卻被家長打了一巴掌。很顯然,這位家長太過於追求完美了,也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相反,B學生第一次考55分,被家長打了一巴掌,第二次考61分,就被家長親了一下。可以看出,這位家長不追求完美,只要及格就行了,這也給孩子留下了充分提升的空間。人生無常,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了,一個人如果時刻以完美為標準,就很難接受不完美,只能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煩惱。

不管是斷臂的維納斯,還是曹雪芹未完成的《紅樓夢》,都給後人留下無盡的敬重與追慕。這,應該都與其不完美有關。美國著名女作家海倫·凱勒在十九個月時,因患急性胃充血、腦充血而被奪去視力和聽力。在公眾看來,她的身體是不完美的,她的人生也是不完美的。然而,她卻並未因此而灰心喪氣,她將不完美化作勇氣與動力,不斷地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不僅致力於慈善公益事業,為殘疾人謀求福利,還苦心創作,先後完成14本著作。這時候,我們不能再說她的人生不完美了。

不完美也是一種美,只要我們願意接受它、轉化它、放下它;不完美也是一種美,只要我們時刻保持一份平常心、清淨心、歡喜心,就能寵辱不驚、去留無意。不完美?一樣美!

不完美的完美7

我小時候常常弄不明白,為什麼人們總喜歡把戒指戴在左手上,而不是右手?後來媽媽告訴我,因為我們的右手有力量,能勞動,而左手孱弱。不完美的手才需要戴戒指。

我在家排行老四,從小勤奮聰慧,學習成績優異。我有一個哥哥,長我一歲,因為貪玩荒廢了學業,降級後和我同班。在班上,我是班長,老師寵我,疼我,因為每次考試我都考第一名。

然而,媽媽總是誇他,卻從來不誇我。我不明白這是為什麼,明明我才是那個真正應該獲得讚許的人呀?

有一個期末,他終於沒有考倒數第一,比上學期前進了5個名次,媽媽卻喜出望外,做了一桌子好菜全家慶祝。

我躲在房間裡哭。晚上,媽媽走到我房裡來,用手撫摸我的頭,然後說:“小波,我給你講個故事吧。你總是問我,人們為什麼要把戒指戴在左手上嗎?因為我們的右手已經很完美了。不完美的東西,才需要借別的東西來給自己做陪襯。”

可是,這與我跟哥哥的事情有什麼關係呢?媽媽,我不明白。

媽媽接著說:“你是我們家最棒的孩子,一直是媽媽的驕傲。你哥哥卻不同,他貪玩,不進步,所以才需要別人的`鼓勵和讚美。而你,已經做得很好。這就好比把戒指戴在左手而不是右手上一樣。這就是為什麼媽媽一直誇獎哥哥而很少誇獎你的原因。”

和媽媽那次的談話,我至今還記得。自那以後,我就對人們的手發生了興趣,並對美和醜有了自己的價值判斷。有一年我去藏區旅行,看到了村裡鐵匠師傅們的手,如磨砂般粗糙的手掌上,滿是深深的刻紋。可我卻覺得,那才是世界上最美的手。因為那是真正的勞動人民的手。

他們村裡出產的易貢藏刀,天下聞名。

同樣,我也看到很多養尊處優的手,手上戴滿了金銀首飾。看到那樣的手,不知怎麼的,我總會想起媽媽和我說過的話來。

上帝給我們一雙眼睛,是要讓我們發現美好的事物;給我們兩隻耳朵,是要我們傾聽動人的聲音;給我們兩隻腳,是要我們不懼前路遙遠艱難;給我們一雙手,是要我們去勞動和創造。

現在媽媽老了,我也大了,她不再像我年少時那般事無鉅細過問我的生活。但偶爾回家,我總會對媽媽說:“媽媽,我很好,我一直在依靠自己的雙手,過自力更生的生活。”

不完美的完美8

你是一個美女,你不敢輕易觸碰感情,因為你怕別人看上的是你的美貌,不是你這個人,你怕有一天美貌不屬於自己了,你會手足無措。

你是一個富豪,你不敢輕易觸碰感情,因為你怕別人看上的只是你的錢,不是你這個人,你怕有一天財富不屬於自己了,你會手足無措。

但是我問:什麼才是你?沒有了美貌、沒有了財富的你,才是你?不,美貌、財富本身就是你的一部分,這就是你的優勢,你不好好利用,何必非要把他們剔出自身,非要讓別人喜歡一個不出眾的你?你覺得一個不出眾的你,能夠吸引來一個多麼出眾的他?

你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唱歌大家都說好,又或者是生得一副好身材,恰好學過跳舞,於是凡是有什麼文藝晚會、歌唱比賽,你都要上場。人們看到了你舞臺上的光鮮,卻看不到你因為排練失去了多少課餘時間,冷落了多少朋友,落下了多少功課。

你天生動作敏捷,能跑能跳,於是籃球賽足球賽運動會你屢奪佳績,別人看到了你的成績,卻看不到哪怕你傷了,也不好意思不上場的無奈。

你天生寫得一手好文章,三言兩語之間可見精巧,於是有誰要寫個什麼宣傳語,總是想起來找你,你看上去樂在其中,實際上表面的輕鬆掩蓋不了挑燈夜戰帶來的黑眼圈。

天生聰明學習好,從小到大,大家一直誇你聰明,於是本來不想那麼累的你,不得不上各種課外班,參加各種活動,擔任各種職務,能者多勞嘛。

你天生擅長說話,也在辯論上刻苦用功,結果取得了一些成就,於是你每次上線都會彈出來三四個視窗讓你分析辯題。你一邊盡心盡力地思考,一邊自怨自艾:我也想像一個平常人那樣,開啟聊天工具之後彈出來的是生活瑣事,明星八卦,跟同學之間隨便聊一些有的沒的,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做一個辯題的分析器。

這都是你的天賦,你靠著這些嶄露頭角,登堂入室;但這也是你的詛咒,因為這些,你過不了一個普通人的生活。也正由此,蜘蛛俠才會說:This is my gift, my curse.

我們小時候知道的少,煩惱也少,長大了會的多,煩惱也多了;我們一直抱怨著想要回到過去,可如果讓我們的一切都回到過去,我們未必會開心——我們真正希望的是,保留著現有的記憶,回到過去——我們一直渴求著更大的能力,卻一直不願意付出相應的代價。

不完美的完美9

羅丹說:“殘缺也是一種美。”

倘若讓我感謝上帝,那麼我最感激他的,不僅是他賦予了我們每一個人最寶貴的生命,也感激他把我們每一個人都賦予了缺點:有人懶惰,有人潑辣,有人怯弱,有高矮胖瘦,有美醜貧富……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與其為此徒然苦惱,不如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向世界證明:不完美更美!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如果一個人過於完美,他不是天使,而是魔鬼。因為他的身上少了人應該有的真實,而多了幾分深不可測的險惡。一位老師曾讓學生從以下三個人中選一個最有成就的:第一個篤信巫醫和占卜,有兩個情婦;第二個嗜酒成性,曾被從辦公室中趕了出來;第三個不抽菸,只偶爾喝酒,是國家的戰鬥英雄,年輕時從未違法犯罪。學生們都選擇了第三個人,然而結果卻是出乎預料的:第一,第二個分別是在二戰中曾經拯救世界的羅斯福總統和丘吉爾首相,而第三個則正是引起那場世界災難的希特勒。當你看到一個人的不完美時,說明他敢於袒露自己最真實的一面,遠比一個處處拿捏,小心翼翼的人要美。

不完美有時也恰恰是我們努力奮鬥的動力。原谷歌公司總裁李開復曾說:“谷歌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三大搜索引擎公司,原因就在於我們能找到工作中的不完美並加以改進。”如果真的有完美的人,那麼他一定是可憐的。因為他永遠感受不到有所期盼,有所追求的美好。我們都是不完美的,但我們永遠在不完美中去追求,去進步,去求索,這反而是生命中最美,最精彩,最使人感動的狀態。

我們都聽說過一句話:上帝為我們關上一道門,同時也為我們打開了另一道門。當我們把目光只放在自己的瑕疵上時,別忘了每一個人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我們都有能使人羨慕的地方。歌德怕死,達芬奇多疑,大仲馬古怪,畢加索膽小;阮籍狂,劉伶醜,米芾痴,唐寅風流。可見重要的不是他們的不完美,而在於各自的專長領域的深厚的造詣。我們不應該把目光都放在一個人的不完美,而是將完美的一面做的更加令人讚歎!

冰心曾說過:“願你的天空中有足夠的雲翳,來造就一個美麗的黃昏。”完美就像一張白紙,雖毫無瑕疵,卻蒼白得失去了生命的色澤;而不完美恰恰是白紙上的墨跡,生命中有了不完美的點染,才能繪就出更美的畫卷。

不完美的完美10

人無完人,一個人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人生不會因為生來完美就事事順風順水,也不會因為生來不完美就此無望。不必為自己的人生找尋過多借口。從來都沒有藉口,藉口是越不過的山,是難以揣測的人心,是機遇,是囊中羞澀,是不敢開口,是不能拒絕。可是少年啊,不完美本就是我們的標誌,要知道,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小孩。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青春正好,時光未老,何必憂心,趁著此時去盡情擁抱自己的不完美。

處於九年級這個正緊要的關頭,我卻迷茫了。我從小到大所戒不掉的這沒由來的迷茫症讓我的緊張生活變得更為複雜。我總痛恨我時常的優柔寡斷,憂心我的不完美,甚至在心裡無數次鄙視過自己。進入成長的階段,我總幻想一個又一個遙遠且難以觸控的夢,也在為平常生活中的下一步要如何去踐行而迷茫。但愈長大,才愈加明白,我這迷茫的不完美是否本身就是一場無用的抱怨,我何嘗不應去試著感受,觸碰,與那個自己本身最不願觸及到心靈深處的真實模樣靜靜地交談,聆聽那來自於內心深處最本真的聲音。那就是我所擁有的不完美,它也許是原本真實的自我,又或許它只是我人生當中激勵我前行的影子。那麼,它值得我全部的讚譽。

現在,我逐漸地明白了媽媽時常在我耳邊呢喃的那些話:女兒,等你真正的明白了自己,你才是成長了。我的不完美,我接受了,也使我明白了成長的意義。我很慶幸,我在最靜不下來的年紀裡,選擇沉寂在書海里,放慢了歲月……

如果追問,怎樣才能擁抱自己的不完美。我只能用我最純樸的話語將我的心聲訴說於你。那便是,相信自己是優秀的。不畏怕隆冬裡夾雜著寒雪的風,盡情擁抱那個不完美的自己,畢竟,它對你很重要。

寫完作業,坐在窗邊,日頭已經升得很高,明晃晃的光束迸射進來,照在我臉上。閉眼的瞬間,感覺世界變了。耳畔一陣腳步聲,由急促到平緩,由清晰到模糊,有個人正與我擦肩而過,向著我永遠都無法瞥見的後方離去了,帶著14歲不完美的我。

即使生活在陰溝裡,也要仰望星空。

不完美的完美11

我有一個朋友,單身半輩子,快五十歲時突然結了婚。新娘跟他的年齡差不多,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只是知道的朋友都竊竊私語:“那女人以前是個演員,嫁了兩任丈夫,都離了,現在不紅了,由他撿了個剩貨。”

不知道是不是話傳到了他耳裡。有一天,他跟我出去,一邊開車,一邊笑道:“我這個人,年輕的時候就盼開賓士車,沒錢,買不起。現在呀,還是買不起,買了輛三手車。”

他開的確實是輛老賓士。我左右看看說:“三手?看來很好哇!馬力也足。”

“是啊!”他大笑了起來,“舊車有什麼不好?就好像我太太,前面嫁個四川人,又嫁個上海人,還在演藝圈二十多年,大大小小的場面見多了,現在老了,收了心,沒了以前的嬌氣、浮華氣,卻做得一手四川菜、上海菜,又懂得佈置家。講句實在話,她真正最完美的時候反而被我遇上了。”

我說:“別人不說,我真看不出她竟然是當年的那位豔星。”

“是啊!”他拍著方向盤,“其實想想我自己,我又完美嗎?我還不是千瘡百孔,有過許多往事,許多荒唐。正因為我們都經歷了這些,所以都成熟,都知道讓,都知道忍。這不完美?這正是一種完美啊!”

不完美正是一種完美!我們老了,鏽了,千瘡百孔,隔一陣子就需要去看醫生,來修補我們殘破的身軀,我們又何必要求自己擁有的人、事、物都完美無瑕,沒有缺點呢?看得慣殘破,也是歷練,是豁達,是成熟,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啊!

不完美的完美12

書,似燈一般;書,似雨一般;書,似友一般……我為路,她如燈;我為花,她如雨。我傷心,她伴我;我大笑,她伴我。書令我飛快地成長,因為她,總會觸到我的心;書令我念念不忘,因為她,總有感人的故事。書給我的感覺就是我是南極磁,她是北極磁,她總會深刻地映在我的腦海,不知不覺地吸引,永遠不能將她忘懷……

有一本書——《我不是完美小孩》,就如一盞燈,給了我成長路上一縷光,伴我邁過我的失落,我的傷感,讓我變得快樂,我遺憾我沒有太早遇上你。

回想起自己小時候,太幼稚,太天真,對世界的理解,還有太多的未知。小小的我,一切都想追求完美,我在乎任何人對我的評價。於是乎,我害怕批評,害怕落後。我揹負著完美的重任,成長中的每一步我都小心翼翼。可完美,早已化為一股雲煙,從我身邊輕輕地飄過。“不完美”來了,我只能用哭來迎接她,那時我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葉小舟,在海上茫然地盪來盪去,顯得那麼手足無措。我哭得身心俱碎,筋疲力盡,而“不完美”卻幸災樂禍地在一旁看我傷心痛哭的表演。哭完一次又一次,那又能如何呢?直到遇見你——《我不是完美小孩》,我釋然了。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若每一個人都完美,那生活也失去了本身的喜怒哀樂。就如蕭伯納說的“如果這世界完好,一點問題都沒有,我們不就無事可做了?”世界要前進,人就不完美。想想那些成功的商人,他們也是一路坎坷走向成功。他們就像一道彩虹,只有經過傾盆大雨的洗禮,才能更堅強、更美麗。他們只是比我更接近完美。對於我來說,學習的境遇就是一次次完美的受挫,越挫越勇,相對於別人的完美期待,我寧願遇見自己的嘆息,因為我已經懂得完美是一種無盡的高度,我夠不到她。成長中,累積所有細小的完美,我也會越來越強大,儘管我仍不是完美小孩。

“完美”就像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美麗夢境,無數次企盼能走近她,可她總是會離我而去。我願意保留這個美麗夢境,因為我知道,“不完美”你是故意的,你是想激發我的潛能,去編織出更精彩的夢境,我不會再為你哭泣,我會昂首挺胸迎接你。就像書中說:“世界愈悲傷,我要愈快樂。當人心愈險惡,我要愈善良。當挫折來了,我更挺身面對。我要做一個樂觀向上、不屈不撓的人,勇敢去接受人生所有挑戰的人。”

我終於明白了:不完美的成長才是最完美的,不是嗎?

不完美的完美13

小時候,我對自己很不滿意。我總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無能、最孤僻、最不懂得如何結交朋友的孩子。有些時候,我真的非常討厭自己。

長大以後,我的情況也沒發生什麼變化。我搬到了另一個城市,以為這樣就可以徹底拋開我的過去。我以為,那裡沒人認識我,也不會有人知道我喜歡吹牛,不會有人知道我浮躁的毛病,不會有人知道我隨便走進哪個房間,就會搶盡風頭,讓別人連句話都插不上;我以為,這樣我所有的缺點就都不會被人發現。

結果我發現我錯了。無論我搬到哪裡,總還是原來的那個我。

到了新的城市之後,我在一家公司的培訓部工作。有一天,我所在的部門舉行了一場心靈成長主題講座,主講者的一段話讓我至今仍然難以忘懷。她說:

你那些所謂的“缺點”,你身上那些自己都不喜歡的特質,其實是你最寶貴的財富,只不過表達的程度有點過於強烈了。這就好比放音樂,如果音量開得太大,就會讓人感覺有些不適應。只要你能把這種特質的“音量”調回去,你自己——以及你周圍的所有人——就會意識到,你的“缺點”其實正是你的優點。它們可以為你所用,而不是成為你的絆腳石。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把這些特質表現到適當的程度,不要過度。

我當時感覺彷彿被雷擊了一樣。過去,我從來沒有聽到過這樣的話。我本能地感覺到,她說的每一個字都是對的。我所謂的吹牛,其實是自信心的過度表達;我所謂的浮躁,其實是積極思考過度的結果;至於我所謂的愛出風頭,其實是我的領導力、說服力和表現欲過度表達的結果——這些東西本身並沒有任何問題。

我意識到,我這些所謂的“缺點”,其實也是別人經常誇獎我的優點。怪不得我總也沒法徹底把它們改掉!

當我能夠正視自己內心的陰暗面,正視自己的所有缺點時,也就意識到了這些“缺點”的積極意義。我只需要引導自己的行為,既不刻意壓抑自己,也不刻意否定自己,這樣就可以化缺點為優點。

現在我知道,承認和包容不完美的自己,擁有完整的人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每個人都是矛盾的統一體,是各種積極與消極的特質彼此調和的結果,無論少了哪一方面都稱不上完整。

最終,我學會了承認自己,包容自己,做自己的朋友。

不完美的完美14

有時候,遺憾也是一種美,它帶給你無限的遐想。有的人認為只有完美無缺才能算得上成功,但是我覺得不完美才是真實的美。

一塊玉如果經過了千鑿萬錘,它放在商店裡,人人會驚訝於它的美麗、精緻,但是路邊一塊普通的鵝卵石,它雖然樸實,身上的花紋可能沒有玉那樣完美,但是它一樣是大自然的饋贈,經過數百年的沉澱才形成了這個圓潤的軀體。有一個小女孩在畫樓梯的時候不小心在畫好的成品上點了一個墨點,她將那個墨點改成了可愛的一隻小狗,整幅畫活靈活現,在比賽中拿了獎。這幅畫不是完美的,但是這幅畫不是糟糕的,甚至因為這隻小狗的出現,整幅畫變得活潑、可愛、生動起來,更加富有生活情趣,這是一幅“完美”的畫不能帶給我們的。

人也是這樣,沒有誰是完美的。我身上的缺點數不勝數。在遇到困難時,我會想著退縮,很少下意識地克服困難;我不能堅持做一件事情,哪怕我很熱愛這件事;我的學習成績不好,比我厲害的人數不勝數;我的專注力很差,喜歡在學習的時候走神。每次出去玩,我總是動作最慢的那個,給大家添了不少麻煩。上次,我們一起去玩,我總是和大家走岔,無論是岔路、“丁”字路口還是“十”字路口,我都能像一臺自動排除正確答案的機器,“堅定”地走向錯誤的方向,這耽誤了大家很多時間。

我曾經試著改掉這些缺點,比如我試著出門帶著指南針、地圖,每走過一個路口就做一個標記,但是轉一圈回來我又“打回原形”了。我還試過規定時間做一件事,但還是沒能提高做事的效率。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句話:“既然太陽上也有黑點,人世間的事情就不可能沒有缺陷。”我忽然釋懷了,我覺得我應該正視我的缺點,既然改不掉它們,不如開始欣賞它們,發掘它們的可愛之處,與它們握手言和。

當然,我有缺點也有優點,朋友們說我很善良、很積極;父母說我很努力、很聽話;同學說我很勤奮、很體貼。在每個人的不完美中,也會有些完美的地方,像星星一樣閃爍著光芒。我欣賞這個不完美的我,你願意欣賞並不完美的你自己嗎?

不完美的完美15

秋天的風迎面吹過來,透過一絲蕭瑟的氣息,身旁枯黃的樹葉翻飛著落下,而後又被風吹遠。

我漫無目的地在街上走著,剛剛鋼琴老師的話又浮現在腦海,彷彿她又一次在我的耳邊說“不夠完美,你明明可以做的更好,為什麼卻又一次次失敗!”是呀,為什麼呢?我望著自己的手指,明明已經那麼努力地去練習了,卻還是做不到自己想要的完美,總是這裡錯一點,那裡錯一點,越是怕越是錯,越是錯越是怕錯。

秋天的雨不急,但也是說來就來,我慌忙躲進街邊一家小店,看著店門口從房簷上滴滴答答漏下的水珠,只覺得心情更沉重了幾分。

“要進來看看嗎?”店裡傳來一聲悅耳的聲音,“最近有許多新的繡品呢!”我幾乎脫口而出拒絕之詞,卻又轉身看見繡品之時重新憋回了嘴裡。真的是那麼漂亮,那麼完美的作品呀,一幅一幅,有著繡著頑皮可愛的貓咪,正在努力跟一個毛線球較著勁;有的繡著春景,柳枝宛然飄搖,輕煙繾綣縈繞;還有的……。我的視線落在一幅將近半米長的繡品上,那是一條寂寞的長巷,下著些許微微的小雨,在一片朦朧中,一個撐著油紙傘的姑娘慢慢從雨巷走過,帶著丁香的氣息,帶著丁香的顏色,帶著丁香的芬芳。

“喜歡?”正在我沉醉之時,一個小姑娘來到我的身邊,“這是我最近才繡的。”“你繡的?”我驚歎道“真是完美的作品呀!”一聽我這話,她笑了出來,“完美?才不是呢。”她將繡品取了下來,指著繡品上一個難以被人注意的角落說“你看,這裡,還有這裡,其實都有針腳,這裡更離譜,顏色都繡錯了。”她笑得幾分狡黠“這世上有多少完美的東西?一件繡品的好壞,也不在於這幾處針腳,”說完,她又拿出另一幅繡品,那幅才繡了一半。她坐下,準備開始繡,對我說,“其實,這幅已經有好幾處錯誤了,但是我覺得它繡出來了,一定又是一幅完美的繡品。”

走出小店,雨還在繼續下著,我再次望著自己的雙手,我並不完美,我對自己說,但是下次我可以彈的更好。因為一幅繡品的好壞不在於幾處針腳,一首曲子的好壞不在於幾個音節,一場人生的好壞,不在於你是否完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