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父母的希望作文4篇

來源:才華庫 2.1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父母的希望作文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父母的希望作文4篇

父母的希望作文 篇1

世界因自己而精彩!

父母再把我們生下後抱有著很多的期望,希望我們長大後能出人頭地,但事情往往不像想象中的那麼美好!

那年夏天讓我記憶深刻,每天起床我媽媽都會千叮嚀萬囑咐讓我上課的時候要專注說我是:家裡的獨生女只要我有了出息,他們再累再苦都沒有事。我很開心有一個這麼好的母親一直疼愛著我,媽媽的叮嚀是我前進的勇氣,媽媽含辛茹苦懷胎十個月把我生下來給了我一個生命讓我在這個世界生活,父母的目標就是我的目標,我要考上大學我不可以讓父母們失望。

我有時也想過放棄,但每當我想起媽媽對我說的那些話讓我又有了前進的動力,如果我放棄了就是把媽媽的夢想打碎,我怎能忍心!我要加油!就算我不是為了自己而讀書我也要為了媽媽而讀書,其實我自己也挺喜歡讀書的只不過有些科目讓我吃不消。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在自己累得時候多想想父母多想想自己的夢想,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難我也要堅持,總有一天我會成功的,父母的希望也會實現。我要努力到能看見彩虹的那一天因為在那一天一切都將會成為美好!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的女兒一直在努力著我要給你們過上幸福的生活。世界也會因自己而精彩,我相信出現彩虹的那天回過頭來想想這些的幸苦都不算什麼,在我努力的過程中一直有我最愛的人陪著我度過,在我失敗的時候有你們的鼓勵讓我堅持不懈。

美好的未來就在前方,彩虹一直在等待著我的到來。

父母的希望作文 篇2

寶寶最愛的是車,一天到晚手裡拿著玩具車,嘴裡唸叨著“奧迪、捷豹”,騎在自己的豬仔車上還得意地叫:“我是寶馬小司機。”我問:“你這個小司機是開自己買的車嗎?”他很乾脆:“不是。我就開。我是寶馬小司機。”完了,敢情他的志向就是當個開寶馬車的司機啊!按說這麼屁大個人,哪裡談得上職業、理想什麼的,可家人還是集體感到一陣恐慌——小祖宗,俺們幾代書香門第,可別被你毀於一旦啊,你喜歡汽車至少也當個汽車設計師嘛,最不濟,賣寶馬車也好吧?他可不管大人的心思,還在兀自神往:“我還喜歡修車、洗車、擦車,還喜歡開的士……”暈倒!

一直自認是個有著現代觀念的媽媽,理智告訴我:做什麼不要緊,只要他一輩子健康快樂就行了。可是一遇到這經典的問題,老土的想法仍然擋不住地浮上來。是的,無論是現代的還是傳統的父母,都會對孩子有著各種各樣的期望,有的期望切實一點:希望他讀書成績好、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娶個好媳婦、當個孝順仔;有的,就像我這樣,也有期望,只是虛一點:平安喜樂。什麼叫平安?什麼叫喜樂?如果他每天開開心心去洗車,心甘情願吃麵包方便麵,他就把這當成喜樂,那恐怕我這當媽的是無論如何也喜樂不起來的吧?

我的父母也是十分開明的現代父母,從沒有逼著我要怎麼樣,但是大學聯考的嚴峻形勢壓頭,也不得不在每次考試不如意的時候對我嚴加批評。到了高中,眼看我偏科越來越嚴重,物理竟然還鬧出不及格來,現在想來,身為高校物理教師的父母實在很沒面子吧?可是除了把我批評一通之外,他們還是默默地接受了現實。高二分科,我說文科,爸爸二話不說就同意了——雖說這時候除了讀文科也沒有別的辦法,可我相信有些想不開的父母真能逼著兒女報理科,再逼著他們苦攻數理化。

及至如願讀了中文系、進入傳媒工作,常拿發表的小文章給爸爸看,他欣慰之下只提了一個小小期望:“什麼時候才能看到你寫的長篇小說呢?”慚愧的是,爸爸早已去世,而寫慣了專欄隨筆的我至今也沒有下決心寫個長篇,不知九泉之下的爸爸是否仍然十分遺憾?

我相信,擁有開明的父母和順其自然的青少年時代,是人一生中的至大幸運,而很多人並沒有這樣的幸運。

有位兒時朋友,便有一個至今說起來都不寒而慄的童年。她母親從小愛音樂,自己小時候窮沒條件學,就把全部夢想寄託在女兒身上。她節衣縮食買了一架二手鋼琴逼著女兒練琴,練得走神彈錯了,尺子啪地打下來,手指頭都被打腫了。不知是女孩天生沒有音樂細胞,還是從小被逼得逆反心大作,她最愛的事是跑跑跳跳、爬樹打架,每天找一幫男孩來幫她,從洗手間窗戶逃出來,瘋玩一天,回家總有一頓好打等著她,她打不怕,第二天照舊。終於有一天,女孩離家出走了,幾天後和一個男生一起被公安人員從外地找回來,他們是因為沒飯吃才向警察求助的。那是20世紀80年代,學校上下都轟動了。女孩差點被她媽打死,她性格火暴,趁媽媽不注意,用刀砍了鋼琴跑到奶奶家去,要不是奶奶拼了老命護著,不知道那個氣瘋了的媽媽會不會真把她殺掉。

父母的希望作文 篇3

暑假期間,西藏中學組織同學們到雲南參觀,大家興奮地拍照留念(左二為作者)。

“藍天麗日,每一片陽光,總是那麼親切,勤勞的人們在這裡生息,千百年來的風霜匯聚,更迷人……”都說藏族同胞能歌善舞,儘管我個人的聲樂天賦似乎有負於這樣的讚許,但從藏族人民主流講,這是一種讚許,也是客觀評價,所以我想用一首歌的歌詞來開始我的故事

作為一名藏族女兒,我一直認為,我們民族不僅能歌善舞,而且是一個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民族。我愛我的民族,也愛我國其他55個民族,一種血肉情意已經深入我的骨髓。

時間是最稀缺和寶貴的資源,36歲的我已經深刻地意識到了這一點,我短短的人生經歷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經歷,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我青少年時期的故事。

我是一個地道的拉薩姑娘,在我小的時候,拉薩的漢族同志特別少,我身邊的大人們都把人群作這樣的劃分:他是國家幹部,他是居民。民族幹部子女和漢族同志接觸得多,會講漢語,居民們都不會。我們家裡只有父親是國家幹部,我們又住在居民區,所以只有爸爸會講漢語,我上國小的時候一點兒漢語都不懂。那時我和弟弟以為“新娘子”是一句罵人話,吵架的時候會經常對罵“新娘子、新娘子”。

有意思的是,儘管我和母親都不懂漢語,但我上國小時,我母親堅持要我到漢族班去讀書,她覺得學習漢語非常重要,學習漢語會有更好的前途。現在想來,我母親作為一個普通的藏族婦女還是很有遠見的。然而可想而知,我的國小一二年級過得是多麼艱難

小時候的我非常靦腆且固執,雖聽不懂漢語,但不哭也不問,大家給我起了個外號叫“泥菩薩”。我們班上有個和我一般大的漢族女同學,我很喜歡她,每次她跟我說話我都特別高興,我也能感覺得到她也非常願意和我在一起。儘管倆人語言不通,但下課時我們總會湊在一起玩。她有時看著我,會邊說著什麼邊指指我的衣服,又指指她的衣裳。我不知道她在說什麼,當時我的理解是她在和我比誰的衣服漂亮。我那時有一件父親從內地給我買回來的.花上衣,我覺得特別美,為了跟那個女同學比漂亮,我一直穿著那件上衣,每次母親要給我換下來洗的時候,我都又哭又鬧。遺憾的是,還沒等我學會漢語,那位女同學就和她的父母調回老家了。又過了若干年,我才明白,那個女孩當時是在和我比誰的衣服乾淨而不是漂亮,可當時的我一點都沒明白,想想很是慚愧。

父母的希望作文 篇4

孩子從一出生就是帶著父母的希望誕生的,父母給孩子設定了很多規劃,很多自己沒有完成的夢想也需要孩子去實現。孩子要學習這個,孩子要學習那個。父母決定要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才,並且要求自己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一代有一代的夢,一代有一代的理想。現在的孩子們則成了一臺考試機、一臺成人夢的影印機、一張鋼琴凳、一雙紅舞鞋、一隻小青蛙、一支油畫筆,反正想讓孩子是什麼,孩子就得變成什麼。惟獨不是父母自己。

現在的家長過去是由父母帶大的,現在的孩子則是在幼兒園和學校里長大,孩子過早掛上月票或騎上山地車,奔波在城區街道上,從一個封閉的圈子再鑽入另一個集中的圈子,繁重的功課就像狼在追羊,不僅使他們沒有玩的時間,也減少了與成年人交往的機會。而傳媒、電視給孩子的資訊,明星對他們的影響,卻遠遠超過父母。孩子基本上與父母的工作和生活隔離了,爹媽在幹什麼他們並不清楚,也不瞭解父母的甘苦。只是出於好奇,父母才偶爾帶他們參觀一下自己的工作場所,只是出於禮節,才去見見祖父母。正是周邊環境的封閉,造就了“大公主”和“小皇帝”的習氣。

當年父輩們80%都是自己去上學,現在只有7%的孩子是自己去上學。為了讓孩子能遂父母的願,家長對孩子是百依百順,為子女付出多少血本都在所不惜。家庭在消費和支出的意向上,為孩子的開銷或孩子的選擇意向竟佔家庭比重的22%~40%。父母們由於“出了血”,一不如意就衝孩子大吼大叫:競爭,競爭,否則掃馬路去!孩子們則根本不當回事,心裡在嘀咕:你也沒混出息。兩代人的衝突,好像他們面對的不是同一個時空,也不是同一個社會。與上代人相比,今天的孩子簡直太不幸了,孩子從小就進入一個太緊張的時代。大人們只是想著孩子國小要擇校,中學要重點,大學要名牌,一路殺過去,出國、留學、找個好工作。可人們似乎忘了,他們還是孩子,他們要玩,要歡樂,還要聽故事。

在一項對上海學生的調查中顯示,大多數中國小生的學習時間過長,平均作業量超過國家規定的一倍以上。一般國小生除了上6節課之外,還要完成教師、家長佈置的作業,加上參加學校夜託班、提高班、家教輔導班等,共計454小時,人均每天學習時間總計為1054小時,大大超出國家教育部提出的國小生每天學習時間6小時的規定。

家長不管自己是什麼職業,大多希望自己的子女多讀點兒書。學生家長的普遍心態是:與其讓孩子閒著做其他事,不如讓他們多做功課……孩子做其他事,家長不放心,只有做作業,家長才放心。

際關係的淡漠、環境汙染,使我們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劣,孩子們在享受父輩們幼時從未享受過的豐富的物質及精神產品的同時,也正在承受著父輩們想象不到的精神壓力。

他們從踏入國小校門的第一天起,就已站在了人生競爭的起跑線上。而學校、家長傳統而片面的教育觀念,以分數高低論英雄、以升學率高低論優劣的不適當教育觀念,嚴重妨礙了教育者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關注。這種過分關注智育和分數,實際上是剝奪了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機會,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不正常的生長環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