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作文4篇

來源:才華庫 9.68K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故宮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故宮的作文4篇

故宮的作文 篇1

自央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意外走紅網路後,不少年輕人開始對文物修復心馳神往,並且作出了這樣的選擇,對於傳統文化不受重視,崇洋的態度普遍存在的今天,這個現象無疑是令人歡喜的。畢竟,“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而面對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亦要去繼承與弘揚。

作為梅派的傳承人物,梅葆玖,八十多歲的高齡依舊登臺演出且扮相不倒,身段不倒。面對傳承梅派,傳承京劇的巨大的艱難的任務,他積極開辦梅派藝術班,多次組織大規模的名家京劇會演,繼承中創新,將京劇與現代科技相結合,與時尚元素相結合,傳承了京劇文化,正是由於梅葆玖對京劇的創新與發展,才使京劇跟上了時代的步伐,使我們享受到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因此,優秀傳統文化需要繼承與發展。

另一方面,百年老店取洋名的事情又帶給我們思考。“天津狗不理”將自己的百年老店的英文名字從漢語拼音的“gobuli”改為“gobelieve”,譯為“去誠信的地方”。“狗不理”的洋名經公佈就引起了社會上的爭議。有人認為很有創意,有利於提高其知名度,使之融入全球化,也有人認為此舉喪失了“狗不理”原本的文化含義,是對傳統文化的不自信,是“崇洋”的心理在作崇。對此,我認為老字號是寶貴的文化遺產,起洋名要體現文化特色,這樣的行為是對傳統文化的不重視。長此以往,老店也會失去原有的歷史特色。

然而,我們又不得不思考,現階段出現的扎堆去故宮修文物甚至去故宮掃地的現象到底是一種熱愛傳統文化想繼承傳統的行為,還是一種跟風從眾的心理。若是人們真的認識到了傳統文物之美,想要去學習傳承,那自然是好的;但如果只是隨大流,一時興起,那毫無意義。

因此,在面對這個現象的時候,我們要喜,因為有更多的人認識到了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並且想為之作貢獻,但另一方面,我們要理性看待,不能只是三分鐘熱度。

《詩經》有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但願大家能夠保持住這份對傳統文化的熱情,將其發揚光大。

故宮的作文 篇2

今天下午,輔導員姐姐帶領我們參觀了世界歷史建築學的奇蹟——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明清兩朝的皇宮。位於北京城的中心。清、明朝時稱紫禁城,1925年始稱故宮。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是全世界規模最大、儲存最完好的古時候皇宮建築群,也是中國古時候建築最高水平的傑作。

故宮的正門是午門。午門從正面看有三個門洞,可是走進去轉過頭再看,卻成了五個門洞,這就叫做”明三暗五“。進了午門,就看見五座潔白無瑕的橋,叫金水橋。它們象徵五德,是仁、義、禮、智、信,意思是皇帝集齊所有的好的品質為一身的意思。中間的橋最寬,是專門給皇帝用的。

再向前走,只見前邊全都是既華麗、又高大、還古樸典雅的大宮殿。使人覺得自己好像走進了神話故事中一般。然而此時,那一個個擺放在宮殿旁的大水缸引起了我的主意,它是幹什麼用的,為什麼下面還有火爐,是煮湯的嘛?後來聽導遊講解才知道,原來當初的故宮全是木質結構,皇帝怕著火,才放了這些水缸,至於下面的那些火爐,則是在冬天水結冰時,用來化凍的。之後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富麗堂皇的太和門。以前我從電視劇看到皇帝上早朝的地方是太和殿,因此被誤導了,經過導遊的.講解我才知道,原來皇帝上早朝的地方是我面前這高大的太和門。

在故宮裡,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太和門後邊的”三大殿“了——太和殿、中和殿還有保和殿。它們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臺基上。第一座太和殿是整個故宮中最華麗的建築,人們稱它為”金鑾殿“,這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28米高,63米長,35米寬。前有造型優美的仙鶴、玄龜、爐鼎,後面是精雕細刻的圍屏,它們將整個大殿裝飾得金壁輝煌,既莊嚴又典雅。

過了一道紅牆,就進入了生活區。這裡有皇帝住的華麗的乾清宮、皇后住的秀麗的坤寧宮。故宮的最後邊是御花園。裡面有挺拔的松樹、常青的柏樹和巨大的榕樹。在御花園裡還有一座山,它的名字叫堆秀山,是用米湯、雞蛋清把石頭粘在一起堆成的,聽起來容易垮,其實十分堅固。

故宮景美物博,我們短時間沒法一一細賞,只能粗略瀏覽,最後戀戀不捨地從神武門出了故宮。

故宮的作文 篇3

踏入有些腐朽的門檻,從厚重的朱漆大門旁走過,輕輕撫摸著一顆顆銅色的門釘。

無數遊客從我身邊匆匆走過,喧囂而急促。我在茫茫人流中站定,留住故宮城門的一片光景。

歲月沉澱的味道。

夾帶著一絲溫熱的風,木質厚重而有些腐朽的味道在空氣中飄散,有些粉塵的微弱嗆人和銅器的些許腥味兒。

我隨著遊人的腳步,走到大殿太和殿下。抬起頭,久久注視著屋簷下的景色。擁擠的人潮在我身邊洶湧而過,獨留我站定在殿外,默默張望。

無數人的心血成就了故宮。每一片瓦上的刻花、每一條橫樑上的彩繪、每一個扶手上的浮雕......故宮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一個不可多得的珍寶,一個朝代的標誌,是歲月沉澱的產物。

在紅牆黃瓦中,繁密的花紋中,鍍金的龍鳳中,是時間所留下的,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的,文化與藝術。

我從太和殿旁走過,放緩腳步,輕輕走在青石板路上。灰白的石頭表面有些裂痕,石頭間冒出點點綠意。誰知這些不起眼的石頭經歷了多少歲月,有多少足跡落在上面。

故宮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見證著歷史的流轉,歲月的逝去。

我一路向前走去,走過中和殿與保和殿,站在了乾清門前。

我七拐八拐,在乾清宮旁的鳳彩門拐入了一條長長的廊道。硃紅的牆體已有些脫落,露出內部灰白的石壁。

幾百年的時光流逝,帶走的,不僅是建築的破損,還有兩個朝代的昌盛與衰亡。

故宮無聲地記錄著兩個朝代的興衰演變,以一個旁觀者的姿態,注視著來去匆匆的時間和生活在這時間中的人們。

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屹立在那,不動聲色地,目睹了一切。

朝代的昌盛、皇帝的享樂、妃嬪的爭鬥、敵軍的入侵、朝代的沒落、後人的修繕、來往的遊客......

它無法出聲,卻依舊帶著刻入每一處地方的情感。厚重而飽滿。

是歷史的洪流中的無盡悲涼與壯闊,是沉寂百年的威嚴與肅穆。帶著任何人都無法褻瀆的莊嚴。

走在御花園中,在一棵棵古老的樹木旁穿梭,走進欽安殿。天花上的花紋已經蒙上了厚厚的塵,房樑上的朱漆也已剝落,微露木色。

外面的天空一片碧藍,絲絲縷縷的雲在天空中飄蕩。青石板上有幾隻麻雀落腳,接連哼出幾段動聽的曲調。盛夏的樹木鬱鬱蔥蔥,灑下一片陰涼。

陽光照進灰暗的殿中,塗抹在硃紅的木門上,鍍上了一層明媚的生機。

故宮一絲不苟地記錄下逝去的歲月,也隨著絡繹不絕的人們眺望著未來的時光。

它已不再是一件物品,一個建築,而更像是一個生命,帶著穩重與成熟,卻又飽含生機與活力。

故宮,致逝去的歲月,敬,未來的時光。

故宮的作文 篇4

8月2日爸爸和我跟著旅遊團去北京玩。 第一站當然是故宮啦。我們跟著導遊走進了故宮。首先進入午門。在這同學們可能會想到一句話,那就是“拉出午門外斬首。”其實這是個誤會,斬首的地方是在北京的菜市口。午門只是在那裡打死過十幾個官員,後來民間流傳出那句話的。 過了午門參觀的是三大殿中太和殿,他是三大殿中最大的。這裡是皇帝處理公事的地方,也是接受文武百官朝拜的地方,在太和殿的南面是一個廣場,那個廣場大都是用漢白玉鋪的。

但上面沒有一棵樹,聽導遊說是因為古代人信奉五行風水。再往北走,就是三層漢白玉的臺階,上面就是太和殿。由於為了保護文物,裡面不讓進。我擠進人群,把頭探進去,看見中央是皇帝的龍椅;龍椅的前面是4個香爐樣的物件;上面是很多個小格子,裡面畫的都是龍。然後再往北走就要去三大殿的中和殿了。

中和殿和太和殿完全是筆直的,用現代科學也沒有發現多少偏差,那古代的人們是怎樣弄的呢?這個是目前人類的科學所無法解釋的。中和殿裡面同樣也有龍椅,地上也是用玉鋪成的,可以見得皇帝是多麼的奢侈。再北面就是保和殿,它是用來舉辦登基儀式和一些活動的地方。後來我們就沿著故宮的中軸線一直遊覽,去了乾清宮、皇帝的御花園……最後從神武門走出了故宮。

故宮實在是太大了,傳說有9999.5間房,其實有8200多間。我們從南到北走得很累. 但是我們有這樣的古代人民的智慧而自豪!遊玩了故宮,我深刻領悟到了古代太子們為爭奪皇位不惜同胞兄弟勾心鬥角,互相殺戮,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