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作文3篇

來源:才華庫 1.1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故鄉作文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故鄉作文3篇

故鄉作文 篇1

暑假來臨,我決定離開這繁華的都市,去農村體驗一下生活。剛來到鄉下,起初我並不適應這裡的環境,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動物排洩物的惡臭味,跟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我想象中的農村,是被森林環繞,空氣中瀰漫著大自然的氣息,遠處的森林裡時不時會傳出一陣陣鳥兒們歡快的歌唱聲,到了傍晚,每家每戶炊煙縷縷,偶爾還伴著一兩聲的犬吠,……

我心想:“雖然我無法改變環境來適應自己,但我可以改變自己來適應這裡的環境。”不出幾天,我已完全適應了農村的生活。雖然沒有空調,但我可以跑到山上享受大自然帶給我的涼風;雖然沒有都市的美食,但是在野外烤個玉米或者地瓜也十分難得的美味;雖然沒有都市裡的礦泉水,但是小溪裡的水也很分外甘甜。

下雨了,六月的天就像娃娃的臉——說變就變。

雨忽大忽小,村中的街道上早已空無一人,只聽到雨滴打落在房簷上的聲音與遠處鳥兒們偶爾傳來的一聲聲啼叫,形成了完美的齊奏。遠處的大山被一層如輕紗般的薄霧籠罩著,時隱時現,給人帶來一種神祕感。

不一會兒,雨停了。我決定到山中走一走。山間的小路上,耳畔再次響起鳥兒們動聽的歌聲,空氣中瀰漫著雨水沖刷後泥土的芳香,讓人有一種“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感覺。也不知走了多久,我突然發現,許多因為缺水而死掉的小草,在經歷過這場及時雨後,竟然奇蹟般地復活了——誰能想象這場雨竟然有如此神奇,使得大地“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好鳥相鳴,嚶嚶成韻,泉水激石,泠泠作響。”持續向前走,我在一條小河邊停住了腳步,面前是潺潺流水,耳畔是泠泠水響,彷彿人間夢境一般。

到了夜晚,燈火通明,每家每戶都吃著佳餚,喝著美酒,時不時還會傳出幾聲划拳的'吆喝聲。等到夜深人靜時,忙碌一天的人們也早已進入了甜甜的夢鄉。村中伸手不見五指,草叢中偶爾會傳出一兩聲蟈蟈的鳴叫……

清晨的村莊格外神祕,一醒來,就會發現層層薄霧籠罩著整個村莊,與遠處的大山構成一副及其美麗的風景畫。突然間,我發現了故鄉的美。

走遍天下尋找美,卻覺——故鄉的美最美。

故鄉作文 篇2

我們的故鄉蘇州,可謂是人才濟濟,有白居易、范仲淹、范成大……但我今天要介紹的是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文學家葉聖陶。

葉聖陶的一生充滿曲折,他出生於1894年,那時是一個戰亂的年代。小時候家裡不富裕,有時一天只能吃上兩頓飯。他從小就有遠大的理想,一定要讓家裡富裕起來,一定要給社會做出奉獻,不能枉活一世。1914年,他還被排擠出學校,失了業。他那時悲憤交加,他把筆當成武器,化悲憤為力量,全心全意投入文言文小說的創作中來。他為自己打抱不平。當時,中華民國才剛剛建立,社會雜亂,社會的不公平激發了葉聖陶的鬥志。他奮力寫作,一天16個小時寫作,他的作品在當時很受歡迎,被登在《禮拜六》等報紙上發表。他的作品大多反映了社會的不公平和人們的痛苦生活的悲慘命運。1923年,他進入商務印書館,又開始了他的工作。,同時他依然繼續寫作,發表了長篇小說《煥之》,短篇小說《火災》、《隔膜》。

葉聖陶受到五四運動的影響,他的一生都投入了推廣文學運動。他和茅盾等當代著名作家一起創立了“文學研究會”,他的作品由小說轉到了童話,諷刺了腐敗政府,鞭打了反動腐敗勢力,歌頌了革命力量。

時光如梭,1960年葉聖陶成為全國第一屆政協常務委員。1962年,他還加入了中國民主促進會,為我國的文學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葉聖陶病逝於1988年2月,享年94歲。葉聖陶這位文學巨匠的一生為文學奉獻,他作風嚴謹認真、一絲不苟。他給我們留下了千萬字的作品。我為自己的家鄉有這樣的名人而感到驕傲。

故鄉作文 篇3

是誰在高峰,舞動著那條蜿蜒的緞帶?

是誰在潑墨,染翠了那起伏的山裝?

又是誰家的炊煙,在透明的空氣中沁染?

那一縷縷菜香,連著的又是誰家的廚房?

白牆青瓦,朱門曉窗。

晾衣服的年輕女子,可是誰家娶的新娘?

斜陽西墜,月浮山崗。

聽,竹林深處,是誰在弄笛?

看,悠揚的清韻,醉了月亮——

端杯把盞,我也一頭醉在了故鄉。

——題記

汽車顛簸,搖散了我一腔的思鄉情結。

站在珠江源頭的拖長江畔——盤江鎮,抬首東望,那直指蒼穹,牽雲掛霧的文筆峰下,坐落的就是我的家鄉。我的家鄉無高樓大廈,也無閃爍霓虹,雖在煤都,住在煤山之上,但因海拔過高,煤層太深,所以與煤情深緣淺,鞭長莫及。但我的家鄉卻依靠勤勞質樸的山民,描繪著一天更比一天美麗的畫卷;依靠肥沃的土地盛產出絕對綠色的瓜瓜果果,青白小菜等農副產品,去豐富著城市人的餐桌;依靠那鬱鬱蔥蔥、連綿起伏的森林,滋養著珍稀的飛禽走獸和名貴的野菌山珍;依靠那青山、綠水、碧草、紅葉、黃花,置換出富含花香果香,還夾雜著清新泥土味兒的氧氣,隨風遠航,去替換大氣層中周遭的空氣——

自從在外讀書開始,我就很少在家常駐,一年中偶爾回家探望父母,也因這樣那樣的客觀原因,又急匆匆告別親人,踏上征途。每一次離開時,我都有這樣的感覺,故鄉就是那時鐘,我就是那棵離開零點的指標,無異於彈指間又一次與零點告別。這次,我準備在家鄉小住,一是父母已到耋耄之年,加上老父親身體有恙,心想,多點時間陪陪他們,或許會能彌補一些我對他們的虧欠和愧疚,二是隨著記憶的更迭,家鄉的變化,長時間離開後,家鄉在我的心中已逐漸模糊,希望能重新拾回記憶,完整一下家鄉在心中的印象。

汽車,在九曲十八拐的鄉村公路上喘著粗氣往上攀爬,雖輪子外就是萬丈深淵,我捏一手心的漢乘車而上,但我還是覺得萬分的高興與感激,因為這要是在十年前,乘車回家本就只是一個夢想,還得靠腳步一步一步的丈量,環保歸環保,卻苦了我日夜思念的故鄉。假設我此時正立於那文筆峰頂,俯瞰著這一頭連著小鎮,一頭延伸到村裡的公路,在青山與綠樹中隱隱浮浮,那該是何等的蜿蜒、飄逸與壯觀?肯定是一條迎風招展的緞帶。

這次乘車,車子沒有直接開到村裡,我下車後還需走一段山路。此時,太陽已來到了西山之巔,斜斜的照射讓林間小道如同散落著一地的金子,清新的空氣盪滌著我的心脾,走在回家的路上,總感覺神清氣爽,精神百倍。倦鳥在山澗中鳴廻,似在呼朋引伴——該回家歇息去了。也如同勞作了一天的鄉民,掮著犁牽了牛,走在阡陌之上,還與在田地裡幹活的鄰里招呼一樣。我突然感覺,這萬事萬物是多麼的和諧,並且意旨和目的都一樣:太陽回家,小鳥回家,農人回家,我也在回家。家,是一個多麼令人神往的歸所;家,是一個多麼溫婉的地方。它可以盪滌殆盡所有的身心疲憊。

遠遠的,我聽到了雞鳴犬吠;遠遠的,我看到了綠樹在村邊環繞;遠遠的,我看到了亮麗的青瓦白牆,翹角飛簷;遠遠的,我還看到了裊裊炊煙,在房舍與葉隙中間如同水裡倒進墨汁一樣沁染。近了,真的近了,有三五人在村口閒談,近來才知道,是叔伯嬸孃,他們都已白髮蒼蒼,但卻精神矍鑠。一問才知道,是在談論電信部門在我的家鄉建了一個訊號接收臺。越小橋,穿竹林,嘿,那明眸皓齒,擁有窈窕身段,在涼衣架上收衣服的年輕女子,我怎麼從沒見過?可是誰家娶的新娘?

縷縷菜香,在透明的空氣中飄散——飄散,不時地挑逗著我的嗅覺,這分明是家鄉折耳根炒火腿的味道,直令我垂涎欲滴,我不自覺地做著吞嚥的動作。來到門首,電視機裡演唱的正是《快樂老家》,那條我家已經餵養了十餘年的大黃狗,一下子“滾”到了我的腳旁,搖頭擺尾,淋漓盡致地做歡迎與熱情的動作。此時母親也正在炒菜,見到我歸來,喜上眉梢,又加了幾個我喜歡吃的菜,端上桌來。父親不飲酒,平常在電話中也要求我別喝,但他今天一反常態,微笑著拿出一瓶酒來,說:“你們少喝點,在外面別喝。”我嘴裡說著不喝不喝,侄兒卻衝我拌了一個難以琢磨的鬼臉,意思是:酒鬼一個還故意做作。我也就半推半就,開啟來,給哥哥也滿上。正吃著,堂哥他們聽說我回來了,來串門。於是又添了餐具,端杯把盞,邊吃邊聊家事國事,農忙農閒。

不覺中時間已晚,送別堂哥他們出門,見月亮款款地在東面的山頭上照,抖落一地的白光,如霧如霜。遠遠近近的村落裡,透出星星點點的燈光,如同撒落的棋子,點綴在這崇山峻嶺當中。一陣山風吹來,松濤陣陣,不絕於耳。聽,這麼晚了,是誰還在弄笛?悠揚婉轉的笛韻,拌和著似有似無、如夢如幻的夜鳥鳴叫,從樹葉、山谷中輾轉傳來,亦然如同夢囈一般,更增添了我的睡意和醉意。關門,洗漱,上床,平素愛失眠的我,今夜卻沉沉地醉在了故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