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鄉的年味為話題的寫事作文

來源:才華庫 2.48W

  家鄉的新年有著一股永珍更新的氣味,承載著悠久的中國文化傳統。家鄉味,是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味道,即使吃遍了再多的山珍海味,聞過再多的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這一縷濃濃的家鄉味。

以家鄉的年味為話題的寫事作文

家鄉的年味兒800字作文1

又是一箇中國年,每年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備年貨、貼對聯、吃年夜飯、拜年等,到處都是年味兒。我家也不例外,在過年之前就把年貨備好了,為了圖個吉利,還買了幾條小金魚(因為“魚”與“餘”諧音,魚是年年有餘的象徵)。到了大年三十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貼春聯非常有講究:對聯要從左往右貼,“福”一般倒過來貼,因為這樣象徵著福“到”了。我們分好了工,我和爸爸就開始用糨糊貼了起來,我們忙活了一下午,春聯終於貼完了。當我們走進餐廳的時候,看到一大桌年夜飯就在我們面前,看著這一大桌子的美食,我的口水都流出來了。我們聚在一起,吃起了年夜飯。每碗菜都是熱騰騰的,我的心裡暖洋洋的。在我的眼裡,每碗菜裡都蘊含著濃濃的愛。我們吃得熱火朝天。過年,總不能漏看春節聯歡晚會。吃完年夜飯,我們就守在電視機前,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一個個小品把我們逗人仰馬翻,一個個相聲讓我們聽得有滋有味,增加了不少過年的氣氛。

2016年的最後幾秒鐘,我們一齊歡呼了起來,“五、四、三、二、一!!!”無數的禮花騰空而起,又帶著滿身的光焰灑向大地,把大地輝映得光彩奪目。人們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縱情的歡呼、歌唱。變幻無窮的焰火映照著人們興奮的笑臉。地上,是焰火的光彩,天上,是光彩的焰火。紅的,似節日的燈籠;黃的,像成熟的稻穀;綠的,如茂盛的大樹。瑰麗的火花在空中飛舞,把平日閃閃發光的星星羞得不敢露面,就連街上的路燈這時也沒了用場。各色禮花在空中競相開放,構成一幅花團錦簇的圖畫:綠花一層層,紅花一重重,就像蘋果園裡慶大豐收;一群白色的火花,好似銀河墜人間。一幅幅,一幕幕,繁花繽紛,絢麗奪目,好不壯觀!大年七年級那天,我一大早就起來了,這時候餃子已經弄好了,我一看到這是我最喜歡的餃子,就趕忙坐到了餐桌上。當我吃完第一個餃子的時候,我就深情地說:“啊,我又長大了一歲!”不一會兒餃子就被我吃完了,我給長輩磕完頭之後,我們全家就一起去給親朋好友拜年。我們走遍了大街小巷,見到每個人我們都熱情地說“新年好”!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裡,有誰比孩子更幸福呢?因為孩子們可以獲得壓歲錢,用來買心愛的東西。大人們也可以把過去一年的辛勞忘掉,好好的放鬆一下。

春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為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充滿了濃濃的年味兒。

家鄉的年味650字作文2

“5,4,3,2,1!過年啦!”全家人齊聲歡呼,窗外的禮花和鞭炮齊刷刷地響了起來,更增添了許多熱鬧的氣氛。第一次在北方過年,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更有著大大的好奇:北方是怎樣過年的呢?

“奕雯,快來,過來磕頭!”我正想著,哥哥就用清亮的嗓音叫我過去。“哥哥,為什麼要磕頭?給誰磕頭?磕幾個?”我邊走邊問。“奕雯小同學,又開始變成‘十萬個為什麼’了?”哥哥一邊說著一邊哈哈大笑。“磕頭呀,是北方過年的一大習俗。每逢過年,我們同姓氏的小一輩要給祖先磕頭,還要給老輩磕頭,感謝他們給予了我們生命。而磕幾個則是最重要、最講究的。一般在祭奠祖先時,我們要磕三個頭;在給老輩磕頭時,每人只需磕一個。”“噢,”我像明白了什麼大道理似的,用力點了點頭,“原來是這樣啊!”

磕完了頭,已是一點多,大家都有點困了。在放完了除夕夜的鞭炮後,都回家美滋滋的睡上了一覺。

“呼——”我伸了個懶腰,一看鐘,才7點,再睡會吧!我又準備繼續呼呼大睡。奶奶看看我,笑著說:“奕雯,別睡了,你看,大家都到齊了——”奶奶指了指門口。哇,這陣勢可真大,我們五大家子都到齊了,一共有21人之多。我利索地穿好了衣服,跳下床和親戚們熱情地擁抱。大年七年級,真熱鬧!“奕雯,快,你看奶奶在做花饃呢!”大姑說。“花饃?”這次,我憋住了一連串的問題,好奇地過去看奶奶做花饃。呀,原來是個大饅頭!這個大饅頭和盤子一般大小。奶奶在饅頭頂上用面捏了一隻美麗的花鳳凰,那鳳凰高貴優雅,栩栩如生,欲展翅高飛,彷彿在祝福我們。奶奶真不愧是做花饃的高手。奶奶告訴我,花饃是用來祭奠祖先的,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做一個大大的花饃。

你看,我家鄉的年味是不是很重呢?磕頭,祭祀,做花饃……樣樣都無比新鮮。這次過年,可滿足了我這個“好奇寶寶”了。

家鄉的年味作文3

每憶起那座小村莊,總會聞到絲絲縷縷的家鄉味,從我的記憶深處傳來。

家鄉味是秋日清晨盪漾在空氣中的桂花香。爺爺家院子的一角有一株銀桂靜悄悄地生長。一早,一股濃烈的桂花香幽幽地,不知不覺地,從門縫裡擠出來,從未掩好的窗戶裡鑽進屋裡,似乎無孔不入。桂花香很素雅,並不膩人,只會讓你一夜好覺後倍感神清氣爽,還夾雜著一點點早晨的溼潤空氣,毫無遮攔地直直地鑽進你的鼻孔。這香味時常會使你忍不住順著香味去尋它的出處,好讓你盡情地享受一番。

這香味,是約莫在清晨可以聞到的,那是它最香的時候。也許還在夢中朦朧著,只聽見姑父的雨鞋“啪嗒啪嗒”踩在水泥地上,準備去剪枝。我便時常忍不住下了床,拾起一枝被剪下的,插在花瓶裡供養起來。這花香沒有城市裡的有時香的沖鼻,花朵也沒有城裡的迫不及待地想從綠葉中凸顯,它們只是隱在葉子中,星星點點的,不顯山不露水的,只由你順著味道探尋。

家鄉味是豬圈草棚裡臭烘烘的,陰冷的味道。這味道雖不好聞,但時常伴隨著我愉快的童年回憶。草棚裡幾頭小豬擠在一起取暖,那臭烘烘的味道大概是源於牆角那堆黑漆漆的東西吧。偶爾會有幾隻睡過了的雞從草棚裡不緊不慢地踱著步過來。有一次,姐姐帶我到後院摘了白菜,一起餵豬。不好聞的味道始終瀰漫著,可樂趣卻絲毫未減。白菜一扔進豬圈,幾隻窩在牆角的小豬慢悠悠,搖搖晃晃地走進,只聽得一聲聲嚼白菜的脆響,歡樂極了。

家鄉味是大鐵鍋裡炒出的飯菜的香味。黃昏時分,池塘邊、小山坡上,家家戶戶的煙囪裡都冒出來白煙,有時候會有些發灰,如同水墨在洗淨的天空上勾勒出淡淡的線條。一走進廚房,大鍋裡翻炒著菜,香味總會讓我肚子咕咕直叫。五顏六色的食材在鍋裡跳躍著,彷彿是害怕自己被燙到而跳著腳。鍋裡還冒著點點火星,如同夜空中的火焰般璀璨發光。廚房裡當然還會有嗆人的濃煙味。姑姑總是端著板凳,坐在灶臺後,一面添著柴火,一面與我們聊天。香味與煙味混雜在一起,讓我一邊流著淚一邊仔細嗅著各種菜的香,既滿足卻又難以忍受。可每當菜端上桌,一股溫暖的香味撲鼻而來,只讓人心生對家的眷念。

家鄉味,是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味道,即使吃遍了再多的山珍海味,聞過再多的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這一縷濃濃的家鄉味。

家鄉的年味作文4

家鄉的新年有著一股永珍更新的氣味,承載著悠久的中國文化傳統。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在臨近臘月,故鄉那股濃濃的年味已經隨著冬天那一陣陣凜冽的寒風緩緩向我們飄來。剛進臘月,每村每家每戶都被渲染上了年味,必須在這段時間裡殺豬。這殺豬啊,是把一頭已經挑選好的豬,一個人拽著它的尾巴,兩個人拽著它的耳朵,往一個專制木板一放,一刀結束了它可憐的生命,只聽見一聲撕心裂肺的叫聲,然後再燒一大盆熱水,把這豬往熱水裡一放,再經過去毛等等,一分割也就完工了。

到了臘八那天,家家的家庭主婦天還沒亮就起來,為著早上這一碗碗美味的臘八粥做準備工作了。臘八粥就是用各種米、各種豆、各種乾果熬製而成的,不過多久,一碗美味的臘八粥就出爐了。

在臘月二十三,差不多就是春節的前奏。這天一家人也要一起吃一頓飯,互相說說話,聊聊天,從這以後,全市戒備,大人們開始為辦年貨而操心了,而小孩子們也開始為壓歲錢能收多少而擔心了。在過年前家裡必須要經過一次大掃除,意味著除去這一年中不順心的事,還要把家裡的各種東西給擺出來。

到了除夕夜,家家都得團聚到一起,美滋滋的吃一個團圓飯。桌子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食物,什麼牛肉、土豆、青菜、蘿蔔樣樣都有,平時見到土豆真是直流口水,可這過年期間它卻不怎麼感冒,沒有任食慾,這可能就是大人常說的年飽吧。在團圓飯中最重要的就是魚,它預示著年年有餘。這魚頭一定要對著長者,大人們喝點酒,這小孩子也可以喝喝自己心愛的飲料,大家互相說著祝福的話語,其樂融融,到處都有濃郁的香味,最重要的就是看春晚了。天剛黑,鞭炮聲便響個不停,在除夕夜的十二點左右,家家戶戶都燃放鞭炮,大家都祈禱新的一年自己能紅紅火火。那一夜整城幾乎徹夜未眠,一直響到接近凌晨。

正月七年級也是十分熱鬧。一大早各家各戶都在自己門口貼上嶄新的對聯和一個又大又紅的“福”字,男女老少也把各自過年的新衣服給穿了出來,臨近中午,就要開始拜年了,提上年貨便向目的地走去,這小孩想收壓歲錢必須得磕頭,大人則都笑呵呵的站在一旁看熱鬧。

這正月後面幾天也就是到處拜年、吃飯,你有可能在到處拜年的途中收穫很多見識。

正月十五,到處張燈結綵,玩花燈的隨處可見。在這一天,廣場上真叫人山人海,廣場上人們專門留出一片燃放煙花的地方,只聽一聲巨響,精彩絕倫的煙花表演也拉開帷幕,紅的、黃的、綠的什麼顏色都有,它們在空中翩翩起舞,做著不同的姿勢,彷彿一顆顆璀璨的小太陽在空中熊熊燃燒,分外漂亮。過元宵必須要吃湯圓啊,那甜美的湯圓吃起來十分爽口。

一眨眼,都正月十七了,春節正式結束了。因為學生們在這一天就開學了,大人們也開始正常上班了,雖不捨,可這春節也已離我們漸漸遠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