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年味作文(精選15篇)

來源:才華庫 2.5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年味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的年味作文(精選15篇)

家鄉的年味作文1

盼望著,盼望著,新年的腳步臨近了,到處飄散著濃濃的年味,家家戶戶都掛紅燈籠,貼福字,辦年貨,包餃子,放煙花……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喜慶福字紅豔豔

新年的早晨,外面的世界到處都充滿了喜慶的紅色,路燈上、樹枝上掛著一串串火紅的燈籠,家家戶戶的大門上都貼上了喜慶的“福”字,站在陽臺上向外望去,一大片紅豔豔的“福”字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耀眼,看到這幅場景,心情再差的人也會投入到節日的歡樂氣氛中來。

美味水餃香味飄

我家的年夜飯,水餃是不可或缺的。爸爸和好了面,切好了餡,我在旁邊打下手。“先把麵皮攤平,在中間放上一點肉餡兒,接著粘上一點麵粉,然後把皮捏住,再在兩邊這樣折一下……”爸爸邊說邊包,不一會兒,一隻美麗小巧的餃子就包好了,我也早已迫不及待,學著爸爸的樣子開始包了起來。一個個玲瓏剔透的水餃就誕生了,隨著下鍋開煮,那濃濃的香味不斷向遠方飄去……

煙花絢爛照四方

煙花,新年裡孩子們的最愛,我纏著爸爸一起放煙花。爸爸拿著一根火柴,“糖糖,你去點菸花,正好給你壯壯膽子。”膽小的我只好小心翼翼的接過火柴,又慢吞吞地挪到煙花跟前,瞄準引線迅速將其點燃,然後猛地跳到一邊,只聽見一陣噼裡啪啦的聲音直衝我們的耳膜,我和我的小夥伴們望著那飛快爬升的煙花開始激動地跳啊,笑啊。煙花在空中像花朵一樣綻放開來,射出紅的光,粉的光,紫的光,綠的光,黃的光……這些細小的光芒,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美麗圖案,又眨眼間落了下來,好似令人震撼的流星雨,即壯觀又美麗。煙花放完了,接下來是“金花開”等小光花,我們人手一根小光花,當它們一根又一根被點燃後,絢爛多彩的光花把整個院子映照得滿堂生輝……

鐺,鐺,鐺……聽,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啊!家鄉的年味是團聚的、是溫馨的、是幸福的、是快樂的!我愛家鄉,更愛家鄉的年味!

家鄉的年味作文2

不久前,外婆寄來一箱茶葉,我獨自坐在房間,一邊看著老舊的日記本,一邊品茶。雖然上面是些稚嫩的字跡,卻令我浮想聯翩,思緒飄出很遠……

我的家鄉在河南信陽,而我卻身在平陽,每當我看到茶葉,腦海中就會浮現許多美好的回憶。

“滴滴答……答滴滴……”牧童的鄉間小曲,每天都嘹亮地響著,草坪上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田野裡,辛勤的農民伯伯,弓著腰,賣力地幹活。樹上的蟬,每天歡快地叫著“知了,知了……”

午後,經常會下雷陣雨。太陽被烏雲掩住,牧童的小曲停了,蟬也不叫了。雲霧瀰漫,雨珠織成一張大紗網,如煙如霧籠罩著一切。歡快的燕子飛來飛去,穿梭於雨中,想用尾巴剪斷雨簾。那雨打在樹葉上,“嘩嘩譁——”像琴師撥弄琴絃,“沙沙沙——”又像蠶寶寶在悄悄吞食桑葉……

我坐在屋簷下,看著雨珠緩緩落下,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那苦澀又甘甜的茶分子漸漸在我的舌尖上幻化成一個個跳動的音符。我真想化作一顆雨珠,去滋潤家鄉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茶樹。

雨停了,晶瑩的露珠,滾動在葉面上,滴進泥土裡。我隨著哥哥姐姐們一起去山上採茶,因為剛下過雨,每一棵茶樹都青得逼你的眼。

我仔細尋找著一片片嫩綠芽尖,它們就像一位位害羞的小姑娘,躲在綠葉裡不出來,我們採呀採,忙得不可開交。

太陽把最後一絲餘暉給了大地,我們滿載而歸,大家都咧著嘴開心地笑著……

過了許久,我才想起我不在信陽,思緒拉回,我慢慢合上書,閉上眼睛,仔細回味著。不一會兒,我便睡著了,在夢裡,我又與美麗的信陽相見,又品嚐到了家鄉童年的味道……

家鄉的年味作文3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我的老家在陝西。陝西人如今扔把春節叫做“過年”,並流傳下來一個關於過年的傳說——在遠古時,有一種叫“年”的野獸每當寒冬將去新春將來的夜晚,便出來食人,使人們不得安寧。人們在與年的搏鬥中,發現這種凶殘的野獸最怕火光和響聲,於是人們想了個辦法:一旦年出現時,便燃起大火投入竹節。年一見熊熊的大火,聽見叭叭炸響的爆竹,就逃得無影無蹤。後來便逐漸形成了過年團聚、守歲、掛紅燈、貼對聯、放爆竹的風俗習慣。

年味最濃的就是放鞭炮了。新年的鐘聲一響,整個夜晚都成了煙花爆竹的世界。大家說,過年不放鞭炮,等於沒有過年。我跟表哥堂哥一有空就放鞭炮——當然,我是經常有空的。我們白天放很粗的“大炮”,像劃火柴一樣的擦炮,摔在地上就爆炸的摔炮,還有點著像火箭一樣飛上天空的沖天炮;晚上,我們就放煙花,放禮花彈。“滿天星”、“沖天炮”……各個村莊的上空到處是五顏六色的煙花,耳朵裡傳來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渲染著新年的氛圍。

——這就是老家的年味兒!

一輛輛摩托車、小汽車載著歸家的人們,還有那大包小包的年貨,也載著人們的期盼回家了!通向細長隧道的巷道,一對對春聯喜氣十足,趣味橫生,一個個“福”字剛勁有力,金光燦燦,一輛輛車上走出了滿面春風的兒女;一扇扇門前站著神采奕奕的父母。樓滿了,一間間屋裡飄出歡聲笑語;路窄了,佔道的是絲絲縷縷扯不斷的親情。

——這就是老家的年味兒!

年味最濃是子夜。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歡聚一堂,各種小菜擺滿飯桌,,一家人開懷暢飲,共敘親情,說著吉祥祝福的話語,有說有笑,其樂融融。既有了口福,填飽了肚子,還溫暖了心坎。

——這就是老家的年味兒!

心思湧動,歡歌飛揚,這就是老家的年味兒!

家鄉的年味作文4

“一年將近夜,萬里未歸人”,那飄越萬里的年味,讓我對家鄉的懷念越來越濃。

家鄉是湖岸與青山間夾雜著的一條“帶狀”的村莊。沿著山蜿蜒不絕,年味也呈一條絲帶系在山腰上,穿過房前屋後的田地,經過“咿呀咿呀”作響的搖椅邊。細密的陽光將潺潺湖水染得碧綠,水下水草搖曳,好似水底森林一樣寂靜神祕。在冬天早晨醒來時,昨夜的雪已經化得差不多了,但你會驚奇的發現,田地裡散落著一叢叢的亮白,水龍頭上,結著一串串滑溜溜的冰掛,晶瑩剔透。沿著村莊漫步,在石橋的盡頭,竹林不但沒有被寒冷凍的失色,反而使它的墨綠變得有了一絲鋼鐵的冷酷。遠山邊一個個山包在雲的包裹下像縮小版的富士山。湖岸邊的蘆草上,頂著冰花,向一棟棟洋樓欠身行禮。青山綠水,都打扮成了老舍筆下可愛的模樣,昂著頭迎接新年。

過了小年夜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了,新鮮的蔬菜上晨露未乾,如水晶在陽光下折射五彩光芒。田裡的小蘿蔔鮮花般地開放著,輕輕一提就起來了,濺了人一身泥土,剛剛出土的蘿蔔圓圓胖胖,好像一個憨態可掬的嬰兒。用冰水一冼便露出了他白裡透紅吹彈可破的肌膚。籬笆上攀得緊緊的豆角,地窖裡珍藏的紅薯,暗紅中藏不住鵝蛋黃的顏色。早已準備好的春筍,就算洗乾淨了,還有著一股泥土的芳香。如果下一場冷雨還可能幸運地遇到一個避雨的人聊聊天。大人們湊在一起,在發黃的草紙上,一筆一劃地記下一道道菜名,最後趁著夕陽未落山再仔細端詳一下家門口的對聯,看看對聯上的晚霞慢慢暗淡,眼前的世界也被夜色吞了進去。

大年三十那天,在外的孩子們紛紛趕回家,門口停著的私家車像終於回到港灣的帆船。缺月鑲著銀邊,星空璀璨卻也顯得孤獨淒冷,更襯得萬家燈火的溫馨。穿過窗戶,可以聽見談笑聲不絕。年味在家家戶戶的煙囪上久久不肯散去。到了深夜糊的鞭炮聲響起,大人孩子在天台上望對岸,煙花一顆顆的飛上夜空“啪”得炸裂開。碎成星星點點,夜空從未如此絢爛,流光溢彩,以至於缺月也閒的無事便退去了。新的早晨、新的陽光、新的一年大步流星地走來。

都市依舊是處處亮著彩燈,但此時對家鄉的懷念只能在記憶裡的年味中追尋了。

家鄉的年味作文5

一過臘八,家家戶戶都淘糯米,包豆包,做年糕。鄉里人還會殺豬,做豆腐,讓人們聞到了年味兒。

過了小年,人們便爭著購買年貨,一些人會到集市上購買鞭炮煙花,挑選春聯;一些人會到市場上購買一些水果蔬菜,留著過年時招待客人;另一些人會到商店中挑選衣服,送給親朋好友。年味兒愈加濃厚。

春節一大早,人們便起來貼春聯,掛紅燈,孩子們穿著棉大衣在樓下興高采烈地放鞭炮。各大單位的門前掛上了大紅燈籠,有的單位還在樓體邊緣掛上了色彩斑斕的霓虹燈。街道中央隔離帶中四季常青的松樹也被纏繞上五顏六色的小彩燈,遠看像一件色彩繽紛的紗衣。街道兩旁的路燈也被人們用繩子連了起來,上面掛滿了一個個紅燈籠,美麗極了。春節讓人們充分品嚐年味兒。

除夕夜裡,家家戶戶都圍坐在電視機前,收看中央電視臺主辦的春節聯歡晚會。晚會從資料到形式,每年都有很大的變化,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讓全世界的華人華僑盡情享受這頓豐盛的文化大餐。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交通的便利,一些人不再呆在家中過年,而是利用過年這段時間外出旅遊,欣賞祖國的名山大川。一些白領由於工作忙,便會同全家人到飯店吃年夜飯,真是別有一番風趣。年味兒在悄悄變化著。

雖然年味兒在不斷地變化著,但是永不改變的是親情。

家鄉的年味作文6

快過年了,太爺、太祖母一直盼望著我們回老家過年。我打小在那裡度過無數個熱鬧傳統的春節,喜歡一大家子放煙花鞭炮,所以每逢春節都有好幾堆不同種類的炮竹等著我們回家。

今年天格外冷我縮在空調房裡怕出來。一直到大年三十前兩天,才被太爺打來的電話風塵僕僕地催回老家。這兒幾條街的小孩兒全是我兒時的摯友,老老小小都認得。看見我們拉著一車子年貨禮品回來,眼裡都閃著羨慕的光直說太爺、太祖母有福氣。我聽著有些愧疚。

臺太祖母知道我們到了早已召集了全家準備好了春節地各項安排,成堆地炮竹也已堆在了大院子裡。我看到兩位老人臉上紅潤地光。晚上內屋、堂屋裡坐了兩大桌六婆婆仍不停在廚房裡忙著,太爺、太祖母被兒女子孫位坐在中間,不說話也不動筷子只是用目光深情地在每一張宸熟稚嫩地臉上撫摸,傻傻地笑。吃晚飯,放鞭炮了,我怕外面風大,執意要在屋裡看,也只是呆呆地看著,老人眼中有些黯淡。晚上,我們被安排到條件最好地一間房裡,我嘴裡直喊冷。太祖母說:“有熱水袋還冷?”我隨口回了句:“哪有空調暖和?還沒電熱毯。”第二天,吃著太爺買來地全家鄉最好地包子,太爺勉強問:“你們要不明天回家?別凍著了。”說罷,轉身進了裡屋。我地心也被抽了一下。

晚上,我執意要到外面把剩下地幾堆炮竹放完。太爺、太祖母先是一愣,繼而眼裡灑滿亮光,忙乎乎地一一打電話叫了幾家子一起來。煙花在低空中絢爛,鞭炮聲在耳旁畔迴盪,我在院中手舞足蹈,人人臉上洋溢著幸福地味道。太祖母又說:“放炮竹可以驅散晦氣,嚇跑邪鬼。”這話雖是往年太祖母同樣地叮囑,卻寄託了太祖母對子孫後代年年地囑託,並祝福和希望老人仍開心地說著,嘮嘮叨叨。依稀地,一個小女孩兒正摟著老人地脖頸,是兒時地光啊,那老人懷念地舊時光。老人沉醉在那時光裡。忽而,太祖母喃喃道:“前些年我害了大病差點就看不到你們了。”我驚愕在那裡,家鄉里沒有人告訴過我。“人啊!”老人又沉沉哀嘆。我地心像被煙花末燙了一下。

兒時,與太爺、太祖母在炮竹煙花中相守地時光,一生中能有多少啊?我決計要在家鄉多留幾天,好好把握在家鄉地時光,好好欣賞家鄉地炮竹,好好珍惜來自家鄉地愛。

家鄉的年味作文7

屋子上下換上一身紅裝,地板被打掃的一塵不染,火紅色的晚霞在天邊燃燒,向山的那邊湧去,像極了匆匆的旅人急忙趕回家與家人相聚。我看看手錶,一月二十四日除夕。

已經時不時有鞭炮聲了,分不清究竟是哪一家哪一戶,但其中的欣喜是掩蓋不住的,我走回屋幫大伯,點上兩支大紅蠟燭,明黃色的火焰猛地竄了上來,桌上,湯的餘熱還未散去,仍在咕嚕咕嚕冒著熱氣,時不時還冒上來一兩個泡泡,電飯煲裡煲了臘腸,熱氣將米飯的香氣和臘腸的醇香一同帶了出來,煙囪仍時不時噴吐著白煙,廚房裡噼裡啪啦的松枝燃燒的聲音不斷。

狗搖著尾巴,撲騰撲騰地小跑到桌前,眼睛發光地盯著桌上還在冒著熱氣,吐著白氣的菜,它討好地向我走來,嗚嗚地叫著,還擺擺頭,示意讓我給它夾菜嚐嚐,我則忽視它,朝外走去,天已經暗了,隱隱約約能看到幾個星星,爬上房頂,嘣的一聲,絢爛的煙花帶著長長的焰尾,竄向天空,炸裂,迸發出無數的彩色的火光。緊接著隔壁的人又接著放,形成了煙花二重奏,這一瞬間,天空是屬於彩色的。

開啟電視,新聞聯播正在播放,撿一個凳子,挑一雙筷子,拿一個碗,坐在餐桌前,等待大家。等到大家都齊了,便開飯了,熱乎乎的雞湯加上香菇的香氣,都融入到了雞肉裡,湯上浮了一層雞油,讓雞肉變得鮮美還十分的滑嫩。還有一種叫米果的食物,又甜又粘牙,嚼兩下,你的上齒便跟你的下齒連在一起了。狗穿梭在腳下,忙著找骨頭,找到了,便咬得嘎嘣嘎嘣響。

吃完飯,陸陸續續洗完澡,有的人早早上床,有的人則在等待,有的人則在看春晚,這時,是寂靜的,草間的蛐蛐聲也沒了,彷彿都在等待,等待新的一天,新的一年。

臨近零點,我匆匆忙忙幫忙鋪好爆竹,放好煙花,屋裡的蠟燭也快燃完了,大家屏氣凝神,等待,三,二,一,緊接著,爆竹紅色的外皮伴隨噼裡啪啦的聲音和火光在地面上炸開,這一刻,世界是熱鬧的,還是喜慶的。

家鄉的年味作文8

我的家鄉在岳陽,那裡瀕臨洞庭湖。是一片魚米之鄉。更有我家鄉特殊的年味—豐鍋。

豐鍋,顧名思義就是豐收後才能吃的一鍋菜。做法也極其講究,而且是一場盛宴!先是將水和排骨一起煮熟,等到水變得黃澄澄時,將其他“佐料”例如:臘肉,白菜,粉絲,胡蘿蔔等放入鍋中,無需加其他的油鹽,讓它們互相交融直至煮熟後再端上桌,絕對讓人垂涎三尺。

我老家還有個特殊的習慣就是:豐鍋中的臘肉不能小於兩釐米厚!尋常人可吃不慣這豐鍋肉,因為實在是太厚。不過當地人很喜歡這樣吃,我曾問過他們這個問題,他們的回答卻讓人很驚訝:“薄的肉太小了,那哪叫吃肉啊?根本沒有大肉過癮!”

我也這麼覺得:的確,吃小片的肉哪有大塊肉過癮?吃大塊肉才叫吃肉!

還有一種菜在我家鄉也很出名,名字我已經不急得了,但是卻很霸氣:整整一個大碗,只裝一個肘子,大到嚇人。雖然我沒吃過,但看起來好像很好吃。我覺得能吃完的都不是一般的厲害。

家鄉的年味永遠在我的心中佔據別樣的地位,不可或缺,我在哪都能見到家鄉菜,可終究不是家鄉菜:少了一份味道,也少了一份情懷。

或許我們每天都在品嚐家鄉的味道,其實吃上媽媽奶奶親手做的菜就是家鄉菜餚中最美味的'菜餚!

家鄉的年味作文9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臘八節都到了,新年還會遠嗎?

“快點吃完飯好打掃衛生,先把玻璃擦乾淨了,一年到頭不掃屋子,今天可得好好收拾收拾,除除一年的晦氣,”媽媽如是說。但我和姐姐卻慢吞吞地吃著,心想在這冰箱都凍得停工的鬼天氣誰想伸出手來去幹活呀?怎奈母命難違,可巧的是我剛擦完一塊窗戶,另一塊我還沒碰著它呢,它就“啪”地一聲和大地來了個親密接觸,頓時我就被嚇呆了,雖然媽媽笑著跟我說:“‘碎碎’平安了,沒事,你接著擦吧。”可是我還是有點心有餘悸,不過歲歲平安也是吉兆不是?於是我們又在歡聲笑語中忙活了起來。

過個年也不能光幹活是吧,吃貨一枚的我最盼著的就是過年吃炸貨了,想想那黃澄澄的藕盒我就不禁口水都流下來了。“噼裡啪啦”的響聲從鍋裡傳來,於是我趕緊跑到爐子旁,看著藕盒從白色轉為黃色,心中的“小鹿”便開始亂撞了,並且直咽口水,姐姐戲謔地說:“媽媽,快看咱家養了個小饞貓!”“你才是呢!”,我嘟囔著。藕盒一出鍋我就迫不及待地夾起了一個放到嘴中,雖然很燙,可是又酥又脆的藕盒的確是很香呀!我吃完一個還想再來一個,根本停不下來。這時媽媽過來說差不多就得了,就要把藕盒端走。說時遲、那時快,我趕緊追上媽媽把藕盒接過來說我去放,其實我就是想趁機再偷吃幾個!

過年的那些故事還真不是我三言兩語就能說得盡的,可大家都說年味越來越淡了。的確,以前那些只能在過年吃的東西現在都已成了家常便飯,可是我仍然盼著過年,因為一年中只有這短短的幾十天才能讓全家人聚在一起,笑也好,吵也罷,每分每秒都讓人感覺自己是最幸福的,這或許就是新年過年這一傳統節日以及相伴而生的各式各樣的年俗活動卻都在歷經千年歷史、飽經滄桑變換後依舊魅力不減留存至今的原因吧!

家鄉的年味作文10

盼望著,盼望著,年的腳步聲近了,學校也開始放假了。今年我們到奶奶家過年的,那裡的年味可濃了,家家戶戶都掛紅燈籠,貼春聯,置辦年貨,買新衣服,買爆竹煙花……,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這年貨是要提前置辦的,在年前十幾天家家戶戶就忙活開了,蒸饅頭、做糕點、做粿、做豆腐……奶奶也忙著為過年做各種準備,爺爺奶奶家的一隻年豬有三百來斤重,爺爺請來師傅幫忙宰殺。

走在街上,到處一片喜慶的景象,行人個個興高采烈,路邊的商店也十分熱鬧,還有人拎著大包小包急匆匆地趕回家過年。

除夕這一天,每家最忙,一大早,各家都在忙著炒菜,因為今天要給祖先燒紙,以表示對他們的懷念。又忙著貼春聯、福字,一般中午前一定要做好的。晚上,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歡聚一堂,吃著各式各樣的美味佳餚,品著美酒,互相干杯,說著吉祥祝福的話語,有說有笑,其樂融融。接著放鞭炮、煙花,夜空在鞭炮與煙花的交織中變成了一個絢爛的大花園,看著這些美麗的煙花,我在院中手舞足蹈,爺爺和奶奶都樂了。到了八點,大家開始看春晚的節目,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嬸嬸還給我和小弟弟準備了紅包,說這是壓歲錢。

啊!家鄉的年味是團聚的、是溫馨的、是幸福的、是快樂的!我愛家鄉,更愛家鄉的年味!春節,在這華夏大地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過年的習俗也流傳已久。不管社會發展得怎樣,那股濃濃的年味始終不變……

家鄉的年味作文11

有人說,年味是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年味是大紅大紅的春聯;還有人說,年味是長輩對晚輩寵愛的壓歲錢……在我看來,年味就是家鄉那傳統喜慶特色的食品——紅團。

大年三十的前幾天,家鄉那濃濃的年味便隨著數九的寒風撲面而來。家家戶戶開始蒸紅團,寓意著新的一年紅紅火火、團團圓圓。這一天,全家人圍在“大笠孤”四周,工序配合默契。有經驗的長輩先用開水將上等的糯米粉和紅色的食用色素混合好反覆揉、和成麵糰,捏成薄餅狀的皮;能幹的主婦把綠豆或糯米做的餡做捏成一個團,輕輕地放在皮內慢慢包好;光溜溜的樣子當然不好看,好奇的小孩子們把紅團放進一個木製的模具裡,用手輕輕地一壓,各式各樣吉祥的圖案就上好了;主婦們趕緊搭手接過,在紅團下面墊上一張剪好的艾葉;上蒸籠、大火蒸這重活得喊男人幫忙。一家人其樂融融,和諧美滿,享受熱鬧的美、新年的味。

紅團的名字不僅吉祥,看相也非常好。蒸熟的紅團上拱下平,呈球狀,紅豔豔、亮閃閃的樣子討人喜歡。上面還有精美的“紋身”,下面墊著深綠的艾葉。過年的供品中,家家必備一盤紅團。遠遠望去如同一朵朵綻開的鮮花,讓人賞心悅目。輕輕一吸,糯米摻和著艾葉的香氣,沁人心脾,令人垂涎三尺。

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地品嚐著。拿起一個紅團,感覺又輕巧又鬆軟。輕輕咬一口,薄薄的皮頓時開了,綠豆的味道立馬撲鼻而來;再咬一口,鬆軟的皮中有點柔韌的感覺。

咬一口紅團,甜的味道、家的味道、年的味道,溢滿舌頭,湧上心間。

家鄉的年味作文1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又是一年春節到,家家戶戶貼春聯,掛紅燈籠,整個村子到處都洋溢著濃濃的過年味道。

早在過年的前夕,家家戶戶就開始忙碌起來了。大掃除,辦年貨,買新衣……忙得不亦樂乎。爺爺奶奶也沒閒著,早早就做好了豆腐,蒸好了米糕,炸好了丸子。

大年三十傍晚時分,我們一家人要出門去祠堂祭拜祖先,聽爺爺說這是我們家鄉百年不變的習俗。我提著紅燈籠走在最前面,爸爸拎著裝滿鞭炮和蠟燭的大竹籃跟在我後面,爺爺用扁擔挑著奶奶準備好的雞、肉、饅頭等祭拜品走在最後頭。一路上鞭炮“噼裡啪啦”,煙花“砰砰”做響,此起彼伏,好不熱鬧。進了祠堂,裡面好多人,但是大家都非常有秩序,一家接著一家,靜靜地排成長長的隊伍。過了一會,終於輪到我們家了,爺爺把挑來的祭拜品小心翼翼地端出來,輕輕地擺上那張古老的四方桌。緊接著,取出十個青花瓷小酒杯,擺放成整齊的一排。又拿出一壺黃酒,往杯子裡倒酒。這倒酒可是有講究的,一共要分三次,每次只倒上一點,等第三次小酒杯也就滿了。緊接著爸爸又從竹籃裡拿出香和蠟燭,小心翼翼地點好,又小心翼翼地插上燭臺,然後雙手併攏,跪拜祖先。這時,爺爺拿起第一隻小酒杯,把裡面的酒灑在地上,表示已敬天地,祈求著來年糧食豐收,生活幸福。最後,等爸爸放完鞭炮和煙花,這祭拜才算真正完成。

晚上,大家圍坐在大圓桌旁一起吃年夜飯,“團團圓圓”、“金玉滿堂”、“年年有餘”………每道菜都色香味俱全,都是家鄉獨特的味道。一家人有說有笑,對新年的到來滿懷期待。

春節,是久違的家鄉年味;家鄉的年味,是家人的溫暖,是最幸福的味道。

家鄉的年味作文13

我的家鄉是一個小農村,那裡過年非常熱鬧。過年前,大家都在自己的房門前貼上對聯,還掛上紅彤彤的燈籠;過年時,大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到處都會有人放鞭炮。這濃濃的年味總是讓我難以忘懷。

除夕,我們全家在一起吃年夜飯,飯桌上有各種各樣好吃的菜,熱乎乎的湯,香香的肉丸,好吃的土豆泥長輩們樂呵呵地給小孩夾菜,倒湯,還會發壓歲錢,祝福小孩新年學習進步,快樂成長;小孩們呢,也笑嘻嘻地跟長輩乾杯,敬酒,祝福長輩身體健康。那一天,整個屋子都熱騰騰,喜氣洋洋的,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好溫馨啊!吃完年夜飯,那就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時候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可以和我的小夥伴們一起去放鞭炮啦!那可是我迫不及待地著拿著各種焰火炮竹到屋子外面空地去放,“嗶哩嘩啦”幾支小焰火聚在一起挺壯觀。突然間遇到大人們放的大焰火,我們又會躲回屋子裡看“隆隆隆隆”“噼裡啪啪”,焰火像花朵一樣綻放開來,五顏六色,絢麗奪目。這時,家家戶戶會不約而同地走出家門,互相拜年,大聲說著“新年好”“身體健康”,好熱鬧!

新年到了,媽媽告訴我人們放鞭炮是為了趕走傳說中的年獸,還有一種說法是趕走舊年的壞運氣。我問:“地上的鞭炮為什麼不掃掉呢?”媽媽笑著回答:“因為人們這些碎屑代表著紅紅的好運氣。”果然,第二天我早晨起來一看,各家的院子門口都是紅紅的一片,遠

遠看去,紅撲撲一片,像紅地毯一樣。

我喜歡家鄉的年味,因為在家鄉過年特別有味道!

家鄉的年味作文14

千盼萬盼,終於盼到了過新年。前幾天,我是不眠不休的寫作業,現在終於可以稍作休息,停下來享受一下猴年的新年。

此時此刻的我,深深的被過年的氣氛包圍著。

除夕夜那晚,我跟隨者爸爸媽媽來到了奶奶家。一進門,我就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味兒。哥哥、姐姐、小姑媽他們都在餐桌上聊天,侃侃而談。晚上,一家人圍坐在大圓桌前開開心心的吃著團圓飯。

享受完年夜大餐,大家聊了一會兒天。聊著聊著,新年聯歡晚會就開始了,它給我們帶來了一頓美豔的視覺“團圓飯”。晚會上有絢爛的燈光,動聽的歌聲,優美的舞蹈,幽默的小品一盤盤精彩的“菜”讓我們回味無窮。

單看著新年聯歡晚會,我覺得還是有些無聊了,我就找出了一副撲克牌邊打牌邊看新年聯歡晚會。我們陪著奶奶玩了一會兒接猴,奶奶也玩的很開心。

到了深夜,哥哥就陪著我們去放煙花了。我們先放了一個蛋卷是的煙花。它的煙花非常得矮,但是給人一種很溫馨的感覺。接著,我們點了一個荷花型的,那個煙花點燃之後,就一下子嗖的轉了起來,噴出了粉色的火焰,那個樣子,真的像是荷花展開一樣啊!這個煙花卻是名副其實啊。接著,我們又放了一個奇幻旅程,那個煙花可漂亮了,有紅的,黃的,紫的,各色各樣,五光十色,絢爛繽紛。最後,我們放了一個手持式的煙花,那個上說是有60 發,我就一個一個的數。哥哥說這個煙花是他們小時候最喜歡的煙花,一個煙花可以放好長時間呢。第一個煙花,我數到了53 個,但是姐姐只數到了47 個,誒,怎麼回事呢?可能我們數錯了吧!

就在這個時候,十二點的鐘聲也敲響。周圍的鞭炮聲也隨之響起,噼裡啪啦的,一個個大的煙花也在空中匯聚出了漂亮的舞蹈,恭賀猴年的到了。這個除夕夜還真是年味十足。

相信我在狗年裡,我會更加努力,我一定會有更大的進步,會有更大的收穫。

家鄉的年味作文15

又是一年一度的春節,紹興是歷史古城,處處洋溢著節日氣氛,當然還有許多老傳統老習俗。趁著這個春節,我就帶大家去好好體驗一下紹興年味吧。

一跨入農曆十二月,人們就忙著準備過年,幾乎家家戶戶的陽臺上都晒著魚乾、醬鴨、香腸、棕子……好不熱鬧。濃濃的香味開始在小城飄散,讓所有的人可以嘗一嘗各種年味。

大街上開始掛滿了紅燈籠,每家每戶的門上都貼起倒置“福”字,意為“福到”。門上還貼著紅紅的對聯。 除夕前一兩天,大人們都忙成一團,買雞呀,買魚呀,買鴨呀……家家戶戶還必須大掃除一次,把屋和被都清洗乾淨, 在外工作的遊子在春節前也都陸續趕回家鄉和家人一起過年,到處瀰漫著濃濃的年味。

除夕夜家家熱熱鬧鬧.主戶們準備著一年中最豐富,最有意義的團圓飯.煮好飯後,大大小小必須”祭祖宗”,然後用焚香禱祝.最後,長幼依序跪拜,這充分能體現出家鄉人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

春節最開心的要算小朋友,因為除夕全家聚餐時,可以從長輩那兒拿到壓歲錢,一般壓歲錢會裝在大紅包中,除夕那天要放在枕頭下過一晚。除了壓歲錢,還有最開心的就是放鞭炮了。但是今年紹興倡導文明過年,禁止在二環內燃放煙花爆竹,為讓紹興的天更藍,空氣更新鮮,我們積極響應號召,通過發簡訊、打電話的形勢,互相拜年,送上祝福,看春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內容。

羊年第一天,陽光明媚,我們一家人去香爐峰燒香許願,以求羊年一家人順順利利。

八年級開始是走親戚,首先要根據物件說不同的祝福語。對老人要說“身體健康”,“壽比南山”;對叔叔阿姨說“工作順利”,對小朋友說“新年進步”。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紅包給小朋友,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帶給他們。

華夏大地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過年的習俗也流傳已久。但是不管社會發展得怎樣,那股濃濃的年味始終不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