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家鄉的春節作文1100字4篇

來源:才華庫 1.06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春節作文1100字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家鄉的春節作文1100字4篇

家鄉的春節作文1100字 篇1

今年春節,我有幸回到了相別8年的家鄉──湖北,與爺爺奶奶一起度過了盼望已久的新年,這一次的團聚我似乎更瞭解了家鄉的民風民俗,同時也有所感悟。

首先介紹一下年俗吧!湖北的一年中一共分為三節,以過年最為隆重,從臘月初八起,一直準備到年三十,除了穿的戴的以外,以吃的東西為最多,如晒“凍米兒”。燙豆糕兒、打“糯米粑”等等,豐富極了!特以凍米、豆糕、糯米粑最好吃。準備過年食物,女性負主要責任,男的以清理債務為重點。應收的馬不停蹄地催,待付的款也要在年三十前付清,彼此收財納福,過一個快樂新年。可貧窮人家是:“三十的躲貓兒,七年級的大擺手”。意思是:過年怕債主逼債,到處躲藏,到正月七年級就好了,因為從三十夜到元宵節。債主決不能向債務人討錢,可以放心大膽了。年夜飯這個名詞,在湖北稱“年飯”或“團年飯”,時間多在正午或天亮前,那一天說的話要吉祥如意,為了防止兒童口不擇言,特在廳堂上張貼“不禁童言”或“百無禁忌”的紅紙條兒。飯畢,長輩發紅包、晚輩收壓歲錢,晚間禁例大開,閤家同樂。燈火齊明,通宵達旦、謂之守歲;東方未白,大放鞭炮。出天方,開大門,迎接大年七年級。

看到了湖北的年俗,我不禁想起了今年的春節,家裡來了許多親戚,在團圓飯時,大家都忙於敬酒,說些祝賀的話語,坐在旁邊的我,總覺得很不自在,吃過年夜飯,他們都忙於應付著發來的手機簡訊,直到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大家又坐在沙發上享受著晚會的節目,時不時鼓鼓掌,笑一笑,看完後時間不早所以就上床睡覺了,想到這裡,我頭腦裡突然冒出一個從來沒思考過的問題:除夕夜我們能做的最溫暖的事情是什麼?是啊,傳統的年俗的確非常吸引我們,但是現在看來又保留了多少呢?一切的快樂彷彿都被現代高科技取代了。吃頓團圓飯,發發紅包,看晚會,每年春節都是同樣的程式,每次我都等著盼著新年的到來,但是等它過去了,卻又覺得平淡無奇,沒有多少值得回味。雖然這也很溫馨,但我總覺得少了些更樸實的東西。

春節的基本意義,就是,在一年中只有這個時段很多人才有機會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團聚,所以我希望春節能夠在中國逐漸變化的情況下,保持原有樸實,美好,溫暖的樣子。

元旦快要到了,我收到老師的通知:讓我主持節目,我聽了,高興極了!回到家,我和爸爸媽媽說了後,他們非常支援我,而且媽媽還幫我把聯歡會主持詞抄寫了下來,我真是感激不盡!啊!偉大的母愛!等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元旦節!

今天,是元旦。下午,同學們都早早得來到了學校。一進教室,就可以看到我們一起過元旦四個大字坐落在黑板的正中央。教室裡的桌子擺成了u字形,桌子上放滿了好吃的好喝的,使我們的教室更加有節日氣氛了。

xx年元旦迎新年演講稿又逢一年元旦節,新的一年在人們的期待中悄悄開始了。元旦節對我們來說也已經是一個古老的話題了,那麼,元旦節到底是從何而來?它又象徵著一種什麼意義,我們一起來看看。

放假的第一天,我就隨著爸爸媽媽去了人人樂購物中心,商場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裡就開展了各種活動。在到人人樂購物中心路上,我看見街上的人可真多,人們肩膀靠著肩膀腳跟腳尖,人山人海,幾乎到處都是人。

今天我們班和四班一起舉行了元旦迎新活動。這次和去年一樣,小勇哥也交給我一個劇本讓我去安排人員,我去年的小品被評為最佳節目,所以今年我還要再接再厲。這次我拿到的劇本是《西遊笑傳》,我組織了人員,經過調整後,我們開始排練。

家鄉的春節作文1100字 篇2

春節是漢民族最隆重的節日,它既是一種習俗,也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傳統。它具有獨特的風格和色彩。

春節來臨之際,人們便忙碌起來,開始準備過節的東西:什麼雞鴨魚肉,糖瓜梨栆,菸酒鞭炮等等,有時接連趕上幾個年集,還買不齊過年的東西。每到年關,集市上便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那種場面,那種氣勢,平常時節是沒有的。

我們這裡一般從臘月二十三便開始過年了,這一天傳說是灶王爺的生日,家家都要買糖祭奠灶王爺,讓他上天在玉帝面前多多美言,求得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到了臘月二十四,家家還需把家裡家外大掃除一遍,據說這樣能掃除一年的晦氣,求得個永珍更新。小孩子們只顧玩耍、放爆竹。

到了臘月二十八這一天,家家趕做年菜,那香味都能飄到十里開外。戶戶門口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這天,婦女們還要蒸各式各樣的花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棗花兒,它是上供用的供品,是家家必不可少的。

大年三十這天,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服,小姑娘們更是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個個像是三月裡的桃花,鮮豔無比。男孩子開始放鞭炮,噼噼啪啪的,叫人聽了心裡舒服極了。下午四點多鐘,鞭炮聲就陸續響起來,接連不斷,一直會持續到晚上六、七點鐘。這個下午的晚餐家家戶戶都一樣——餃子,因為它有一個美好的寓意:餃子像元寶,象徵著財運。當夜幕降臨時,全村沸騰了??隨著一聲聲巨響,天空中便綻開了一朵朵五光十色的禮花:有的紅、有的綠、有的紫、有的黃??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看到這,我坐不住了,從家裡拿了一個“百花爭豔”到大街上點燃,隨著引線越燒越短,咚的一聲煙花筒裡躥出一人多高的火星,火星像鍊鋼爐裡飛濺的火花,非常耀眼;又像公園裡美麗的噴泉,十分迷人。到了晚上八點鐘,全家人都聚在電視機前,共看春晚,小品、相聲把我們逗得捧腹大笑,雜技、魔術令我們驚歎不已,流行歌曲、經典戲劇令人蕩氣迴腸??直到抵擋不住瞌睡蟲的攻擊,我才戀戀不捨的上床睡覺了。

大年七年級,天還沒有亮,人們就開始放鞭炮了。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讓人感受到了年味兒的濃厚。起床吃完餃子,就開始給長輩們拜年了,我們先給爺爺奶奶拜年:祝爺爺奶奶新年快樂!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然後,爺爺奶奶就開始給我們發紅包。接下來一整天我就和夥伴們開始瘋玩??上午的餐桌上豐富極了,這是一年裡最豐盛的一頓飯了,我敞開了肚子,美美的飽餐了一頓。

大年八年級,我們全家人又到姥姥家給他們拜年,中午又是一桌豐盛的午餐,我們又拿了不少的紅包,心裡感到特別滿足。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大街上每天都要扭秧歌,秧歌隊員們一身大紅袍或者綠衣服,濃妝豔抹,鑼鼓聲一響,隊員們便排著整齊的隊伍跳起來,他們有的擺動扇子,有的舞弄腰間的紅絲帶,他們都踩著十字步,舞姿優美極了。圍觀的人更是不計其數,把街道圍得水洩不通。豐收後的農民,到了這時心裡都十分暢快,他們在盡情地放鬆自己,唱啊、跳啊、扭啊,唱出了歡歡喜喜的心情、跳出了紅紅火火的日子,扭出了新生活的希望??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快樂、幸福、美好、和諧!我愛過這樣的春節!

教師點評:

本文結構完整,層次清晰。小作者能依照時間順序,把春節里人們的各種活動介紹的豐富多彩,生動有趣。文章重點介紹了大年三十和七年級這兩天里人們的活動,尤其突出三十這一天裡,人們在吃穿玩樂上面的安排。詳略安排得當,重點突出。

語言組織生動,用詞準確。修辭把握的也很好:比喻將禮花描繪的多姿多彩,排比把春晚節目體現的淋漓盡致。

文章內容貼近生活,真實感人,小作者從不同方面寫出了自己的內心感受,發自內心的讚美

了家鄉的春節習俗,讚美了勤勞質樸的家鄉人民,主題明確。

家鄉的春節作文1100字 篇3

說起春節,大家一定知道,過春節可以去好朋友家串門,還可以收到很多很多的紅包!總之,就是快快樂樂的玩幾天。

可是,你知道春節的來歷嗎?不知道?不用著急,讓我慢慢告訴你:傳說,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凶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凶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後來,人們為了驅趕年獸,在年獸來到的那一天,便在門前貼上紅紙,張燈結綵,後來就漸漸地形成了現在的春節!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在過春節時,我們的爸爸媽媽會在門前貼上一對紅色的紙,紅紙上面寫滿了字,那叫什麼呢?那叫春聯!華夏族的首領黃帝,很重視神荼、鬱壘捉鬼的故事,便制定了一個節目的儀式:每當除夕時,各家各戶在自家門口立下兩個桃木神像,在門相上懸掛葦子編的繩索,在內門上畫老虎,以此來鎮邪,求得來年的幸福。這個習俗在漢代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事。漢代以後,門旁的桃木神像逐漸演變、簡化為桃木板,這就是“桃符”。到五代十國時,後蜀皇帝孟昶,在除夕時,叫人在兩塊桃木板上刻了兩句詩:“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曆史上的第一副春聯,也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對聯。由於桃木是紅色的,以後便被用紙寫的字代替,一般對聯都用紅色的紙寫成。由此以後,逐漸演變成今日的形式。

過春節時,大人們會買來很多花生瓜子這類零食招待前來拜訪的好友,並買來火紅的燈籠掛在陽臺上。而我們小孩子就伸手要壓歲錢或者跑到大街上和好朋友手牽手去看花燈。在家鄉的大街上,到處都是花燈:有正在飛騰的龍,有在拜年的小孩!人們也高興極了,喜氣洋洋地觀賞美麗的花燈。大街上,所有的店鋪都掛上了大紅燈籠,所有的人都在互相說著吉利的話:“恭喜發財,萬事如意!”廣場上,父母和他們的孩子在放煙花,各種各樣的煙花映紅了半邊天,有“螢火蟲”“小星星”……小孩子們可高興了,穿著父母為他的.買的新衣服,繞著廣場跑來跑去,卻不知道自己的小臉兒都紅了!

與此同時,家家戶戶都開始包餃子了。先拿出一片餃子皮,往裡面放一點已拌好的餃子陷,再蘸一點水,往旁邊塗一圈,一捏,一個精美的餃子就做好啦!做好一堆餃子後,就把這些餃子倒進煮沸騰的水裡。隨著一聲:“開飯啦!開飯啦!”全家男女老少都聚集到餐桌上,品味著美味的餃子。

說起餃子,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相傳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洋的老百姓飢寒交迫,兩隻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便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人與後人就模仿製作,稱之為“餃耳”或“餃子”,也有一些地方稱“扁食”或“燙麵餃”。以後漸漸形成習俗,逢年過節沒有餃子吃是萬萬不行的。1400多年的歷史讓餃子在老百姓心目中紮下了根。餃子漸漸成為中國飲食的代言詞。

過去,春節只是中國人自己的節日,跟外國根本扯不上什麼關係;可如今,外國人也過上了中國節,可見,這幾十年來,中國在世界的地位是節節高!

哈哈,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怎麼樣,挺好吧?最後在這裡祝賀大家春節愉快!

家鄉的春節作文1100字 篇4

說起春節,大家一定知道,過春節可以去好朋友家串門,還可以收到很多很多的紅包!總之,就是快快樂樂的玩幾天。

可是,你知道春節的來歷嗎?不知道?不用著急,讓我慢慢告訴你:傳說,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凶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凶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後來,人們為了驅趕年獸,在年獸來到的那一天,便在門前貼上紅紙,張燈結綵,後來就漸漸地形成了現在的春節!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在過春節時,我們的爸爸媽媽會在門前貼上一對紅色的紙,紅紙上面寫滿了字,那叫什麼呢?那叫春聯!華夏族的首領黃帝,很重視神荼、鬱壘捉鬼的故事,便制定了一個節目的儀式:每當除夕時,各家各戶在自家門口立下兩個桃木神像,在門相上懸掛葦子編的繩索,在內門上畫老虎,以此來鎮邪,求得來年的幸福。這個習俗在漢代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事。漢代以後,門旁的桃木神像逐漸演變、簡化為桃木板,這就是“桃符”。到五代十國時,後蜀皇帝孟昶,在除夕時,叫人在兩塊桃木板上刻了兩句詩:“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曆史上的第一副春聯,也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對聯。由於桃木是紅色的,以後便被用紙寫的字代替,一般對聯都用紅色的紙寫成。由此以後,逐漸演變成今日的形式。

過春節時,大人們會買來很多花生瓜子這類零食招待前來拜訪的好友,並買來火紅的燈籠掛在陽臺上。而我們小孩子就伸手要壓歲錢或者跑到大街上和好朋友手牽手去看花燈。在家鄉的大街上,到處都是花燈:有正在飛騰的龍,有在拜年的小孩!人們也高興極了,喜氣洋洋地觀賞美麗的花燈。大街上,所有的店鋪都掛上了大紅燈籠,所有的人都在互相說著吉利的話:“恭喜發財,萬事如意!”廣場上,父母和他們的孩子在放煙花,各種各樣的煙花映紅了半邊天,有“螢火蟲”,“小星星”……小孩子們可高興了,穿著父母為他的買的新衣服,繞著廣場跑來跑去,卻不知道自己的小臉兒都紅了!

與此同時,家家戶戶都開始包餃子了。先拿出一片餃子皮,往裡面放一點已拌好的餃子陷,再蘸一點水,往旁邊塗一圈,一捏,一個精美的餃子就做好啦!做好一堆餃子後,就把這些餃子倒進煮沸騰的水裡。隨著一聲:“開飯啦!開飯啦!”全家男女老少都聚集到餐桌上,品味著美味的餃子。

說起餃子,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相傳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洋的老百姓飢寒交迫,兩隻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便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人與後人就模仿製作,稱之為“餃耳”或“餃子”,也有一些地方稱“扁食”或“燙麵餃”。以後漸漸形成習俗,逢年過節沒有餃子吃是萬萬不行的。1400多年的歷史讓餃子在老百姓心目中紮下了根。餃子漸漸成為中國飲食的代言詞。

過去,春節只是中國人自己的節日,跟外國根本扯不上什麼關係;可如今,外國人也過上了中國節,可見,這幾十年來,中國在世界的地位是節節高!哈哈,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怎麼樣,挺好吧?最後在這裡祝賀大家春節愉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