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魯迅國中作文

來源:才華庫 1.23W

魯迅,這個一聽就另人生畏的名字。首先就是他的文章,小編收集了永遠的魯迅作文,歡迎閱讀。
 

永遠的魯迅國中作文

第一篇:永遠的魯迅

走近名人,領略他們的風流倜儻;走近名人,鑑賞他們的名事名物;走進名人,收穫他們的滄桑經歷。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信仰。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是人發對他的禮讚。

他——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魯迅,當我走近魯迅,我被他的冷嘲熱諷所吸引,被他的凜然正義所折服,“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沒錯!魯迅寫的文章是刺向封建罪惡的利劍,直刺要害;是開啟人們思想解放的鑰匙,衝出牢籠;是照亮黑暗社會的光芒,光明普照。

“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執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野草,以及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他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他所熱愛的事業,就像那殷勤的蜜蜂,盡心盡力。魯迅也有自已的希望,那就是漸已甦醒的人民;“希望本是無所畏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走進名人,可獲一點啟示;走進名人,可獲一點哲思;走進名人,可獲一點智慧。

第二篇:永遠的魯迅

魯迅,這個一聽就另人生畏的名字。首先就是他的文章,有人認為太生硬,難以理解。其次是他與世格格不入的態度。甚至有人編了一句順口溜: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以表示對這個怪人的憎恨。

我卻不這麼認為。

我喜歡魯迅的原因大抵有這麼幾個。

首先,我對他煉字的功底佩服的五體投地,例如他在《阿Q正傳》中說道:……阿Q便飄回土穀祠了……

句子中的“飄”字我認為用的相當好,既說明了動作也寫出了狀態。使人感到簡潔明瞭,又帶者一些幽默色彩。

其次,那就是他的針對性了。與其說是針對性不如說是愛國性。他的文字就像匕首,像投槍………深深地穿透敵人的心臟。這句評論他的話說的一點不假,這位愛國人士對國家的赤誠在文章中溢於言表,就連現在的我們也很難做到,雖然現在是太平盛世。

最後是他對世事的洞察力以及對生活的哲理性。“當你沉默時,你感到很充實。你將開口,同時又感到空虛”“真的猛士,敢於直視淋漓的鮮血,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這些都是他經典的語言,由小見大,由表及裡,由區域性到整體,你不得不佩服這是哲學家的哲學。同時也伴隨著許多的共鳴。

魯迅,永遠的豐碑;魯迅,文化史上的奇葩。

讓我們靜靜地為這位文化巨人,同時又是愛國主義者的他默哀吧!

第三篇:永遠的魯迅

今天上午,我們的語文老師跟我們分享了魯迅先生在生死線上還拼搏不休的資料還有巴金先生寫的紀念魯迅的文章。

魯迅先生臨死前說:“忘記我。”這聲音在巴金先生耳邊迴盪,我們怎麼會忘記你呢?我們最最敬仰的魯迅先生!我們的民族英雄!你為我們的民族付出了那麼多!是您給了我們青少年及時的安慰,您為人民做了那麼多,但是您有操心過自己嗎?

您曾說:“我好像一頭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血。”你的行動證明了您這句話不是信口開河,而是一句時時刻刻警示著自己,更是警示著人民的話!你平時對人民付出的心血,使我們永遠難以忘懷!您用自己的善良拯救了千千萬萬的人,並且讓我們人民有了自知之明,開始改進。

在僅僅幾十年的時間裡,我們中華民族就從一個黑暗的社會進步到了世界強國之一!這裡面的功勞是少不了您的!您走了,但您的精神永遠與我們在一起,一直鼓舞著我們。

當這一位民族英雄的靈柩抬進殯儀館時,多少人民隨之失聲痛哭!失去了你這樣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教育家,我們的心情是多麼的悲痛!

魯迅先生的心臟已經停止了,他的身體已經永遠的躺在萬國殯儀館裡了,但是他還沒有死,因為魯迅先生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第四篇:永遠的魯迅

讀完《藤野先生》,我彷彿看到魯迅先生深夜裡不知疲倦地以一針見血的文字抨擊著當時社會的黑暗,而在他書桌對面,牆上照片中的藤野先生似乎也在默默地支援著他。

時光倒回一個世紀,成績優異的魯迅赴日留學,在仙台學醫有幸遇到說話聲調抑揚頓挫,有些不修邊幅但治學嚴謹,對魯迅不倦教誨的老師——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對魯迅的關心令他十分感動,兩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但是日本學生對他的嘲諷,對中國的輕視,以及當時中國自身落後混亂的局面深深刺痛了他作為一名有識之土,炎黃子孫的心。他深刻地認識到學醫雖然可以解除國人身體的病痛,卻無法改變民眾愚腐落後的精神狀態。對於當時國民的狀態,魯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認定必須對國民的思想意識方面對症下藥。儘管藤野先生十分不捨,對於魯迅不能將新的醫學學術帶回中國感到遺憾。但魯迅還是毅然棄醫從文,選擇以筆作為自己救國救民的戰鬥武器。於是,魯迅懷著滿腔熱血開始了他的救國救民的征程:一篇又一篇諷刺、抨擊黑暗社會的小說、雜文、隨筆。評論接踵而來,犀利的文字如金戈鐵馬浩浩蕩蕩從他的心中、筆中湧出,欲喚醒東方沉睡的雄獅。

他的一句“我以我血薦軒轅”,憂國憂民之心溢於言表;他以“竊火者”自喻,致力於中外文化交流,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先鋒;他“自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千千萬萬的民眾熱愛他。那些匕首、投槍般的雜文令國民黨政要又恨又怕。魯迅還為青年作家的成長付出大量的心血。1936年魯迅支世,數以萬計的群眾爭相奔赴殯儀館瞻仰他的遺容,為他哀悼。如今,七十多年過去了,魯迅仍然被世人敬仰,熱愛,而他留給人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魯迅全集》還為一代又一代人誦讀。

還記得藏克家的那首懷念魯迅的詩《有的人》:“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是啊,魯迅先生為祖國為人民心甘情願地奉獻,他的拳拳愛國心,他那冷峭而深重的文字,都如同他在人們心中的形象,高大而不朽。永遠的魯迅,人們心中的魯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