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家鄉的橋作文11篇

來源:才華庫 2.82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愛家鄉的橋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愛家鄉的橋作文11篇

我愛家鄉的橋作文1

橋,像雨後天上的虹,是岸與岸連線的一條虹。家鄉有這麼一座橋――清河橋,它是水上的虹。

從家鄉通往城裡的路上,有條河,在新中國建立前,橋上有座木頭做的橋,新中國建立後,1970年時,這座橋才建成,清河橋建成大約40年了。

橋長約50米,寬20米,橫跨在清河之上。橋共有一個大拱,約35米,拱肩上各有兩個小拱,與趙州橋有幾分相似,既節省了石料,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橋的欄杆上多雕刻獅子、虎等獸類,其中以獅子居多,雖不像盧溝橋的獅子形態之千變萬化,但也有其特點。獅子的個數兩邊對稱,互相呼應的獅子是相同的形態,這樣,橋上就有8對形態不一的獅子了。橋身呈灰色,還保留著水泥的顏色,橋上的欄杆是暗粉色的,與清清的河水,藍藍的天空,兩岸翠綠的草叢交相輝映,呈現出一幅完美的圖畫。

家鄉地處南方溼潤地區,離海不算很遠,受夏季風的影響,降水極多尤其在7。8月份,颱風盛行,引發的水災更是不計其數,因而,清河橋也時常發大水,幾次都把兩岸的河堤沖毀,而清河橋卻極少出事,依然穩穩的架在清河之上,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是橋本身的特點。橋的結構為拱上加拱式,發大水時,水有一部分從大拱流過,還有一部份從兩個小拱流過,這樣,減輕了對橋身的衝擊,橋自然安然無恙。

清河橋,家鄉的翅膀,一座年輕的橋,一座漂亮的橋,願你帶著家鄉的人民,飛向世界!

我愛家鄉的橋作文2

將來,就是走到天涯海角,就是滿頭白髮,我也不會忘記我的家鄉——杭州。尤其是母親河上那一座座形態各異,千姿百態的橋。我們的母親河海河,就像一條銀色的項鍊,掛在祖國母親的脖子上。一座座新建的橋樑更像是一座座雕塑鑲嵌在海河上。漫步三岔河口,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金剛橋。這是一座雙層大橋,上面行駛機動車,下面是人行道。橋的兩面是石制的圍欄。從遠處看,金剛橋的形狀是一個大弧形,就像一道彩虹從天而降,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彩虹橋”。往下游走是獅子林橋。這座橋每個橋墩兩面各有一個神態可愛的小獅子雕塑。總共999個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銅獅子。有的小獅子依偎在母親旁邊說悄悄話;有的小獅子在玩皮球;有的大獅子在給小獅子撓癢癢;還有的小獅子歪著頭,好像在欣賞美麗的天空------古文化街旁邊的金湯橋就更有意思了!這裡原來是解放天津時解放軍會師的地方。兩邊的引橋是玻璃砌的,陽光反射過來就像藍寶石一樣。橋的兩邊還有噴泉,伴隨著美妙的音樂,噴出的水珠還有不同的顏色,美麗極了!橋下有船通過的時候,整座橋還可以旋轉90度,以便讓船通過。這可是中國唯一一座可以旋轉的橋呀!再往下游走,還有歐洲風格的北安橋,橋上那一座座歐洲風格的雕塑,矗立在橋身上,很有異國情調。在它的旁邊還有一座新建的,展開雙翼,像蝴蝶飛舞一般漂亮的大沽橋------美麗的海河上有許多漂亮的橋,裝飾著我們美麗的天津,見證了家鄉的變化。漫步海河,我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美麗的新天津。

我愛家鄉的橋作文3

從書本上,我領略過許多橋,如古老的趙州橋,雄偉的立交橋,獅子最多的盧溝橋。可我最熟悉的還是家鄉南豐的盱江索橋

盱江河上,有一座鋼纜、鋼架和木板等材料構築起的索橋,索橋兩頭橫拉著兩根粗壯的鋼索,鋼索下每隔幾米又豎拉著一根根小鋼索,遠遠望去像一把懸著的豎琴。這橋全長310米,寬6米,它如一條長龍一樣臥在盱江河上,這橋造型十分奇特,中間沒有橋墩。雖然它承受不起大型車輛的重壓,但每天要過橋的人卻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為了保護這座索橋,有關部門在索橋兩頭立下了鐵柱,阻止大型車輛通行,兩個鐵柱就像兩位英勇的戰士,日夜守護著盱江索橋。( )

當你走上引橋,一抬頭就會看到幾個醒目的大字——“盱江索橋”。橋下的河水靜靜地流著,如同一條玻璃帶,緩緩地向前流淌,當夕陽西下時,晚霞灑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猶如閃閃碎金,忽隱忽現。

索橋對岸是南豐的名勝古蹟-——綠樹掩映中的“曾鞏讀書巖”和“七層寶塔”,那橋、那塔、那讀書巖,構成了一副美麗的圖畫。

夏天的夜晚,這兒更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索橋兩岸的居民,都會來索橋上納涼,聊天。

這座橋雖然沒有立交橋哪麼高大雄偉,但它卻心甘情願的默默奉獻,不管我們怎麼踩它、踏它,它都毫無怨言,為大家提供方便。

我愛家鄉的`盱江索橋!

我愛家鄉的橋作文4

我的老家在江南省泰興市黃橋鎮。那是一個景色優美、歷史悠久的江南小鎮。我很喜歡那裡,江南水鄉有很多的河。我爺爺家後面就有一條直通長江的“古馬河”,沿河架了很多橋,我最愛在爺爺家在後面的那座橋上玩。

這座橋宛如一輪彎月,也像一條美麗的彩虹臥在那裡,供河兩岸兩個村子的人通行。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它只有一點五米寬,兩邊還沒有護欄,走在高高的橋面上,我總有點心驚肉跳。每天,我和小夥伴都會在橋下聚集,玩扔石頭、撈魚的遊戲。

有一天,我一如既往來到橋頭,剛想找幾塊石頭“守株待兔”。一陣“叮鈴鈴”的響聲傳了過來,放眼望去,原來是一個剛放學回家的小孩兒,騎著自行車,哼著小曲兒從橋上騎過,我剛把目光收回,“咚”的一聲,一聲巨響傳來,原來,小孩的自行車突然拐了個彎兒,連人帶車,“撲通”一聲,從橋上掉了下去。

我嚇得大叫起來,揮舞著雙手,大喊:“有人落水了!”

村子裡頓時人聲鼎沸,人們爭先恐後地來到了河邊。面對驚慌失措的小孩,大家一邊跑,一邊脫下衣褲,紛紛跳進了水裡,奮力划向在水中不斷掙扎的小孩,大家齊心協力,終於把小孩子從水裡拉了上來。可是大人們卻一個個都成了落湯雞。我終於鬆了一口氣,總算是有驚無險!

第二天早晨,我從家裡出來,遠遠地望見村裡人正在忙活著什麼,仔細一看,原來他們是在為橋加裝護欄。有的在“哼哧哼哧”抬木頭,有的在釘釘子,有的在釘木樁,還有的在檢查安裝好的護欄是否結實!我激動得熱淚盈眶,通過這次危險,人們趕緊造了護欄,兩個村子裡的人互相幫助,終於造了一條安全的“橋”,兩個村子的人真是心連心啊!

我愛家鄉的橋,更愛家鄉的人!

我愛家鄉的橋作文5

今天,我們作文補習班進行了“換客活動”。你們知道這個“換客活動”是什麼嗎?要是不知道,我來告訴你們吧!這個“換客活動”就是:把你所帶的東西與別人換,然後別人再與另一個人交換,就這樣一直交換下去。

首先,我先介紹我帶來交換的東西:它是一個削筆刀。這個削筆刀可不是普通、大個兒的削筆刀。這個削筆刀小而精緻,表面綠色的,裡面的其中一頭是削筆,另一頭是橡皮擦。再說說,其他人的物品中令我最喜歡的是陳老師的那個儲蓄罐。因為實在太好看了,而且還能把自己的零花錢儲存在這個“小銀行”裡。

換客活動開始了,我心裡太激動了。陳老師問:“你們誰想第一個跟我換?”黃錦泉第一個舉手。陳老師又問:“你想跟我換什麼?”黃錦泉指著一個紅盒子說:“我要這個。”陳老師猶豫了一會兒,最後答應了。

第二個是我,剛開始沒換成功,我有些垂頭喪氣,心裡十分失望,真想放棄這次活動。但我仍然硬著頭皮,繼續與陳老師交換。“耶!”第二次我交換成功了。我用自己所帶來的東西和陳老師換一盒橡皮擦。這盒橡皮擦各種各樣,有青蘋果,有蘑菇,有西瓜……奇怪,我對這盒橡皮擦愈發喜歡,愛不釋手。

換客活動仍在進行……客廳裡喧鬧聲不斷,驚訝聲不斷。

活動結束後,陳老師還讓我們發表“收穫”感言。原來,“換客”竟然如此有趣!我覺得:在這裡,謙讓就會失去機會,只有不斷爭取才能成功。我還懂得了:閒置物品可以再利用,這樣可以節省能源,保護地球。

我非常喜歡這次活動,更喜歡換來的東西。

我愛家鄉的橋作文6

今天,我在街上看見了我的好夥伴夏光輝在溜旱冰,我心裡羨慕的不得了,於是回家要媽媽給我買一雙旱冰鞋。

第二天,媽媽果真給我買了一雙旱冰鞋,於是我迫不及待地穿上它,想不到它很不“聽話”,總是不讓我溜好。在我一氣之下時,突然想到了一個點子,把我的憤怒拋到了九霄雲外,我便堅持不停地練習著。

我打算從一個上坡處往下溜,開始,我非常緊張,但是,為了學會溜冰,我也顧不了那麼多了,穿上溜冰鞋就往下溜,想不到剛一穿上溜冰鞋就熱情奔放地跑了起來,“真爽啊!”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但可怕的事情終於發生了,我一下溜到了桔子皮,摔了個四腳朝天。當我在思考其中的原因的時候,想到了爸爸說的一句話,“要把腿撇成八字形”。“八字形?真的管用?”我便試了一下,沒想到還真的管用。正當我得意的時候,突然遇見了一塊大石頭,這一下,真是飛來橫禍,我“躍”了過去,又重重地摔了一跤,當時,我痛得受不了,好半天都沒有動。我慢慢思考著,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事不要拔苗助長,急於求成,要慢慢來。於是我靜心靜氣地練了起來,想不到,沒過多久,就能運用自如了。

我終於學會了溜旱冰,要是我當初沒有明白其中的奧祕,我可能至今還不會呢!我真高興,因為這是我努力的結果。

我愛家鄉的橋作文7

我的家鄉有一座橋,叫徐浜橋。它建於一九九五年,坐落在談橋村章橋組之南,非常牢固,而且壯觀雄偉。

徐浜橋是一座平橋,它壯觀雄偉。橋的兩端有兩個特大的橋墩。橋面非常寬,有四條道,中間兩條是機動車道,兩邊各有一條非機動車道。並用一條紅白相間的水泥築成的護攔隔開,非常醒目美觀。橋的兩邊是堅實的橋攔,橋攔的一面正中寫著:"徐浜橋"三個乳白色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格外醒目。

徐浜橋不但是壯觀雄偉,而且非常牢固。它都是用水泥,鋼筋等建築材料築成的。每天有流不息的車輛,不計其數的人從它身上經過,卻巍然不動,堅不可摧。它經歷了七年之九的日晒雨淋,但是依然保持著那壯觀的氣勢。人們都說拱橋最牢固,但是在我的心中徐浜橋最牢固。因為它凝聚著建築工人的汗水和辛勞,是談橋人民勤勞智慧的象徵。正因為它的牢固,才讓我們走得平平安安,走得放心;正因為牢固,才讓談橋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徐浜橋倒映在清澈見底的呼聲河水中,更加壯觀雄偉。我愛家鄉的徐浜橋!

老師讀後感:這是一篇讚美家鄉美好生活的文章。小作者通過具體描寫徐浜橋的牢固和壯觀雄偉這兩個方面來反映家鄉的發展變化,借讚美橋來抒發熱愛家鄉之情。

我愛家鄉的橋作文8

我的家鄉在諸暨.諸暨是個美麗的城市,一條從南往北的浦陽江把這座城市分成東西兩塊,而這條江上,建了許多各式各樣的橋。

西施故里前的浣紗大橋,是用混凝土製造成的斜拉式大橋,離城市廣場不遠的西施大橋,橋上有紅色拱形的裝飾柱子,形狀像兩座彩虹,祝人們的生活像彩虹一樣繽紛多彩,太平橋,原稱浮橋,欄板全部採用漢白玉,兩頭雕兩隻漢白玉大獅子潔白無暇。祝人民太平、安康;暨陽橋,欄板採用青石板,上有花鳥雕刻,每個欄板上面都有隻可愛的小獅子;諸暨書城旁的浣江橋也叫鋼橋,因為它是用鋼板製成,也叫步行橋,因為汽車不能通過,只能步行,有了浣江橋,夏天的傍晚就人山人海在乘涼呢;還有我家門前的東江大橋,它是城裡最寬的大橋,有80米寬呢,過了這做橋,對面就是新建成的體育公園了。

一、二、三……剛才給你們介紹了六座大橋,但我們諸暨的浦洋江上還有許多其他的橋,比如茅諸埠橋啊,永昌橋啊,我就不一一介紹了。現在橋多得是,可以前我媽媽讀書的時候,橋呀少得可憐。剛才我說太平橋原稱浮橋,是因為以前沒有橋,只能用許多窄窄的小木船在水面上,頭尾接牢,才能到對岸,所以就成了“浮橋”。要想過江,如果沒浮橋,就只能渡船過江了,那時船在江游來游去,擠得要命,有些船都翻了。人們多想要橋啊,哪怕只有一座橋也行啊!

這樣,諸暨最早的橋產生了——太平橋,然後,前前後後又造了許多橋。

隨著科技的發展,咱們諸暨的橋又多起來。橋,你不僅讓我們兩岸的人民能夠相互交流,也讓全世界的人民成了好朋友,更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我愛家鄉的橋作文9

我的家鄉在八都,那裡風景優美,四周群山環繞。曾經有人讚美家鄉那青翠的山,有人讚美家鄉那清澈的河……可我卻要讚美家鄉的橋,讚美它那無私奉獻、堅強不屈的精神。

家鄉的橋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青年橋。橋聳立在河的兩岸,它雖沒有龍泉大橋那樣雄偉壯麗,但它卻挑起了和龍泉大橋一樣重的擔子。青年橋的建造利用了趙州橋的方法,它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大橋洞,這種設計即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衝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衝倒,又節省了石料。橋面兩側有石欄,石欄旁邊有一盞盞整齊的路燈,它們就像一個個威武的戰士在站崗,晚上是它橋帶來了光明,使人們安全通行。橋的兩側是人行道,橋中間車輛像流水一般川流不息地來來往往,是橋用它自己的身軀來讓我們通行。橋給人們帶來了方便。每天都有一群天真可愛的小朋友從橋上經過,原來住在河對岸的同學都要繞遠路來上學,自從有了著座橋同學們再也不用爸爸媽媽接送都能從橋上揹著書包蹦蹦跳跳來上學。夏天的晚上熱得讓人熱得滿頭大汗,大家都坐在橋上乘涼,調皮的小孩躺在媽媽的懷裡抬著頭數星星。可是那些載著重物的汽車把橋壓的一溝一溝的,可橋從來不叫一聲痛,也不向人們提起自己的豐功偉績,而只是默默地站在自己的崗位上奉獻自己。

啊!我愛家鄉的橋,愛你的無私奉獻,愛你的堅強不屈,在我的眼裡你比誰都堅強,比誰都無私!

我愛家鄉的橋作文10

我的家鄉在甬江口上,是一座江南名城,秀麗的風光和誘人的小吃引來了遊客,但我最引以自豪的還是那五花八門各具特色的橋。

橋,他反映了我們寧波魚米鄉的特點,為美麗的甬城增添姿色。橋的樣子有很多:有拱的、有平的、有石頭做的……真是星羅棋佈,數不勝數。當人們漫步在月湖湖畔時,十幾步就能看到一座橋。當我去三江口時,就能see靈橋、琴橋、江廈橋等等。你說我們寧波的橋多不多?

靈橋要算這裡最有名氣了。它很橫跨在三江上,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大橋洞,下面可以通過十幾噸的大船,它的造型與它的鄰居“琴橋”差不多。靈橋 “爺爺”的身上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車子和人們經過。靈橋一共經過3次“體檢”但現在還是挺立在江上,任老天爺風吹雨打,也不退縮。靈橋四周的景色也很美。人們站在靈橋上,向下遠望,東望江水滔滔,西眺虎丘擁翠,兩岸的高樓大廈臨水而立,看著這副迷人的景色,會使你留連忘返。

隨著時代的發展,寧波在前進。現在,各種各樣的水泥橋和立交橋代替了古老的石頭橋。我們寧波正在建造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它規模巨集大,雄偉壯觀。等到20xx建成通車後,我請你們到這裡來參觀。

我愛美麗的家鄉,我更愛那家鄉五花八門的橋

我愛家鄉的橋作文11

自打我有記憶以來,家鄉的那座橋就已經佇立在那裡。它像一位世紀老人,見證著家鄉的變遷與繁榮,用它那躬著的脊背迎送著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默默注視著每天發生在他身上那些或喜或悲的故事

“駱駝橋”縱橫在329國道的中心線上,是南北交通的樞紐。每天不知有多少車輛從它身上輾過,它總是任勞任怨,從不叫苦連天。兩旁的綠化帶像一群訓練有素的士兵整齊地站列在它身旁,保護著它的健康。到了夜裡就更加漂亮了。耀眼的燈光把它照得通體發亮,路燈和車燈交織成一張流光溢彩的鐳射網一起奔向遠方。

說起這座橋的名字,好像還有個有意思的小故事呢。據坊間傳聞,100多年前,當時鄉親們為了交通便利,就在這裡修了一座橋,當它快要開通的時候,才想到還沒取名兒。於是大家紛紛獻名,一時之間倒是眾說紛紜,沒有了主意。這時剛好來了個商人,手裡牽著一匹滿載貨物的駱駝,慢吞吞地走過了這座新橋。突然有人大聲提議:“既然大家都沒好的主意,現在駱駝第一個過橋,就按上天的意思,不如就叫”駱駝橋“吧。大家交頭接耳地討論了一番,覺得這名兒也不錯,就一致通過了。從此,駱駝橋成了家鄉的一個重要標誌。

我愛家鄉的橋,它不但美,而且它永遠在那裡,不會使我迷失而找不到回家的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