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童年》讀後感(通用7篇)

來源:才華庫 3.29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童年》讀後感(通用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童年》讀後感(通用7篇)

讀《童年》讀後感1

在陽光的照耀下,我讀完了這本厚厚的《童年》,心裡突然有一種莫名的慚愧與懊悔,想到自己與高爾基生活得巨大懸殊。

四歲喪父,跟隨慈祥的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家中。在這裡,他認識了許多東西,也看清了許多東西,他看清了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粗野的兩位舅舅;樸實的朋友“小茨岡”;吝嗇、小氣、貪婪、專橫、殘暴的外祖父;每一天都生活在殘忍、愚昧、親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和爭吵,從善良與邪—惡之間,阿廖沙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與他相比起來,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幸福的;沒有痛苦與鬥爭,一直無憂無慮地生活著。就從這一點上看來我們就與阿廖沙已經有了天壤之別,我們擁有了許多,但是我們還是不知足,只想奢求人世間更好,更多想要的東西。

是啊,我們經常對父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只用顧著讓父母為自己遮風擋雨,從不用自己獨自在“人間”闖蕩。現在,我們應該悔過曾經的奢望,應該不再浪費任何東西,學會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便足夠了。

從現在考試,我們要自立起來,遇到困難時別隻想著這樣退縮,逃避或走捷徑,應該對自己有信心,人生中總有事或有人會令你痛苦甚至絕望,但我們應該要像一下作者是怎麼樣堅持的。

這樣,你就可以再痛苦中尋找快樂,在絕望中尋找希望。是的,黑暗過去,黎明的曙光總會到來,只要你仍然保持對任何事物都有不滅的信心,懂得珍惜擁有的一切,那麼你的光明一定會到來,因為你懂得珍惜。

讀《童年》讀後感2

苦難就像一杯熱咖啡;你快樂了,這杯咖啡就格外香甜;你膽怯了這杯咖啡就格外苦澀。阿列克謝早年喪父,隨母親到外祖母和外祖父家。在外祖父家,他、母親、外祖母,常常遭受外祖父的毒打,他每天都過著非人的生活,時刻受著。黑惡勢力的摧殘,家庭環境的黑暗時刻困擾著。但他依然堅強地活下來了。無可厚非,作者在展示和批判落後、野蠻、腐敗的醜惡現實,但也讓我清楚地看到主人翁阿列克謝的頑強和樂觀精神,並展示出自己頑強的生命力。讓我們對人生有了更深的體會和認識。從外祖母身上看到最光輝的人性: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確,生活總是向我們襲來更多的苦難與困惑,但我們不應該做的是逃避、膽怯,而是應該迸發出自己內心一種堅強的信念和樂觀的態度,《童年》中有這樣一句:“無疑,從這層土壤裡仍然長出鮮明、健康、富有創造性的東西,生長出善良富有人生的善良,這些東西喚起我們對光明的人性的生活必然甦醒這一不可摧毀的希望。”作者以犀利的文筆,更加激起我們心中無比希望,給予我們人生更多的啟迪。苦難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的態度。魯迅,為喚醒人們快死去的靈魂,不甘屈服用自己手中的筆作刀槍與舊社會作鬥爭;杜甫,因為厭惡當時腐敗的政策和封建制度,辭官歸家,用犀利的詩篇抨擊當時社會。

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但它們卻明明白白向我們闡述了一個莫大深刻的哲理:不要因為一時的苦難而悲傷,我們應該在苦難中成長,在困難面前鼓起勇氣,經受考驗。讓樂觀主義精神不斷地洋溢在我們心中。我們有幸來到這個世界,穿梭在人生的驛站。苦難、挫折難免會困擾著我們,當困難,挫折到來時,我們不應該垂頭喪氣,我們不應該怨天尤人,面對痛苦,挫折,關鍵的不是天神,而是你自己……

記得亞米契斯在《愛的教育》中說過:“要堅強、勇敢,不要讓絕望和庸俗的憂慮壓倒你,要保證偉大的靈魂在經受苦難時的豁達與平靜。”的確,當我們在被困苦所纏繞的時候,不要讓心中燃燒的一團頑強的烈火熄滅,應該燃燒,燃燒,再燃燒,照亮這一片苦痛的黑暗。苦難成就了人,人造就輝煌人生,樂觀直面困難,讓挫折為之動容。勇敢追求,成就人生!

讀《童年》讀後感3

童年是一條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閃亮的橋,童年是一個美麗的世界。童年是多麼美好,但是前蘇聯著名文學家高樂基的童年卻是非常的悲慘。

這本書主要講了阿遼沙。彼什科夫在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在那裡,到處都是爭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時時刻刻地關注著他,阿遼沙十一歲那年,母親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產,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我今年也是十一歲了,當年的高樂基已經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想想自己無論做什麼事,還要父母給我幫忙,就說一次做奧數題吧,讀了一遍以後,覺得這道題很難,根本不經過自己動腦子試一試,就要爸爸來教我,其實這道題很簡單,還沒等到爸爸來教,我已經做出來了。記得還有那次夏令營吧,在綠色學校裡,教官要求我們自己洗衣服,洗衣服說說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先要擦肥皂,然後這邊搓搓,那邊搓搓,再…,洗到再來,衣服還是不成樣子,髒的地方還是髒,所以爸爸批評我依賴性太重,缺乏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這本書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懷寬闊,她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阿遼沙孤獨的心,外祖母對阿遼沙的愛,給予了阿遼沙堅強不屈的性格,讓阿遼沙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界裡誰都能關心別人,、幫助別人,那還會出現爭吵、打架之類的事件?這又讓我想到了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將心比心》,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讀了《童年》這本書以後,不僅讓我珍惜這美好的童年,還讓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和做事。

讀《童年》讀後感4

《童年》是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的一本代表作,講述了主人公叫阿廖沙的小男孩從三歲到七歲在外祖父家生活的點點滴滴,高爾基以阿廖沙悲慘的童年揭露了19世紀俄羅斯底層市民生活以及思想的真實:庸俗,自私,無聊,無奈,猜疑和無盡的窮苦,以及這段生活中稀有的親情。

《童年》使我真實瞭解到那個時候俄羅斯中小市民的生活方式及其精神特徵,還有他們的卑鄙靈魂。

小說講了一個三歲喪父的孩子,他由他的母親帶到了他從未去過的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矮小乾瘦,自私殘忍,野蠻粗暴的小染坊主;外祖母是一個活潑開朗,善良慈祥,親切體貼的女人;舅舅雅科夫和米哈伊爾同樣自私自利甚至打死了自己的妻子。外祖父很愛打孩子,有一次他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覺。

而全書的亮點是外祖母,她給予了阿廖沙溫暖和希望,她是他童年時代的精神支柱,她任勞任怨,還十分勇敢,敢在火災時衝進火海抱出一木桶硫酸鹽;即使她在外祖父面前十分軟弱,但在外祖父打阿廖沙時,她卻用盡全力保護他。

比起阿廖沙,我們這些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們是不是該懂事點呢?

讀《童年》讀後感5

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它給我的感觸頗深。

馬克西姆·高爾基出生在一個貧窮的木工家庭中。在殘暴的沙皇統治時期,高爾基吃盡了苦頭:幼年喪父,卻又受盡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圍的人都是那麼的自私,貪婪,充滿了仇恨……

高爾基的童年是那麼的悲慘,和他比起來,我可是幸福多了。

我出生在一個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親人親切無比的疼愛,夥伴們天真無邪的友愛,使歡樂的音符時時灑落在我的身邊。在竹林裡嬉戲,去山上採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聞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這樣無憂無慮開始的。

拎著個大籃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後撿麥子,大籃子卻總是撞到我的腳後跟。兩條小辮兒上下歡快地跳動著,白蝴蝶在身邊快樂地翩翩飛舞。湛藍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微風挑逗著衣襟,籃中的麥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時光也就是在歡欣愉悅的勞動中度過的。

走進了書香四溢的校園,也成了一個莘莘學子。充實的一天就在這琅琅的讀書聲中開始了。老師熱心地傳授我們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結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

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裡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這裡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

讀《童年》讀後感6

看完《童年》是在兩天之內,在兩個喧鬧的上午,我獨自坐在教室裡,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讀一個完全屬於別人的故事,讀童年的讀後感。

讀外國的名著是艱難的,尤其是蘇聯的作品,那一長串的人物姓名常常讓我讀著讀著就不知道主角變成了誰。所幸的是,《童年》不存在太深刻的哲理,使我可以通過字裡行間看清高爾基童年的輪廓。

讀完《童年》,有幾點很深的體會:

一、關於打女人

在高爾基童年的家庭中,幾乎每個男人都會打女人。他父親打,他祖父打,他舅舅打。男人在家庭中處於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只要少不順心,隨時就會掄起拳頭對身邊的女人拳打腳踢。高爾基的外公很瘦小,可是也常常暴打他很高大的外婆。對於虐打,女人是與生俱來的逆來順受。更殘暴的是,高爾基的舅舅將他的舅母毒打至死。

這是一個矇昧的時代,周圍充斥著刺鼻的瘴氣,世界似乎還是一片混沌,人們依然處於野獸的進化階段。這裡缺少文明,缺少平等,暴力與血腥奠定了高爾基童年灰色的基調。

二、關於信仰

中國人與外國人不同的一點是,外國人缺少勇氣時會尋找上帝。他們祈求著上帝的保佑,獲得心靈的告慰。在童年裡,高爾基的外祖母一遇到事情就向上帝禱告,他的祖父也時常與上帝對話,這些情節在《童年》裡屢見不鮮。

有信仰其實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這就如走在一片漆黑的荒地裡,這裡沒有方向、沒有燈光,你不知前方是深淵還是平地,突然出現一絲曙光,將漆黑一點一點的剪破,你不再彷徨,循著光明走去,或者曙光不能幫你到達成功,但至少在黑暗裡給你一絲安寧。

三、關於祖母

高爾基的外祖母算是《童年》的第二主角了。作品中很多篇幅都描寫了外祖母,祖母愛唱歌、講故事。這使我想起了我的奶奶。

童年的時候,我常常偎依著奶奶,聽她說爸爸小時候的故事;猜她給我們出的謎語;唱她給我們聽的歌謠。這些回憶,就如扔在床底下很多年的風箏,漸漸塵封了。奶奶去世很多年了,偶爾她也會進入我的夢中,夢裡的她依舊那麼慈祥,那麼和藹。

讀別人的故事,其實也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讀《童年》讀後感7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他沒有被俄國的黑暗打敗,他勇敢的站了起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的人的醜陋面目。高爾基的童年跟我們現在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

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著。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著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著你品嚐;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這一類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幹嗎呢?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值得他們去做嗎?讓他人“受傷”就那麼開心嗎?那個世界讓人悲傷。

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在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父母了。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珍惜童年的最後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後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