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的《童年》讀後感作文

來源:才華庫 2.24W

  導語: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下面是yjbys作文網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作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高爾基的《童年》讀後感作文

童年讀後感_第1篇:

這本書,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想了許多許多。高爾基那悲慘、令人憐憫的故事,頓時把我吸引住了。故事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故事主要寫了高爾基童年時的痛苦生活,在這樣一個瀰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裡,幼小的“我”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醜惡,小小的心靈因受到許多打擊而深深震動。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和支援了“我”……從而展示了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汙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令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醜惡,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和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這時,我的鼻子不禁一酸,為高爾基悲慘的童年生活而傷痛。我依然含著淚水,終於把這個催人下淚的故事看完了……

想著想著,我們現在的社會中,不還是有貧富之分、不平等的看待嗎?當我們走在街上,隨處可見一些衣衫襤褸的乞丐,楚楚可憐的小孩子和孤苦無依的老人。這見證了現時社會官員的無能、貪汙成矩的不良風氣。試問社會怎能會有進步呢?怎能會繁榮昌盛呢?怎能會邁向新的旅程呢?從那個時候起,我心裡就暗暗萌生了一個念頭:長大以後,要當一個萬人景仰的大英雄,把千千萬萬個像乞丐那樣可憐、無家可歸的窮人從惡霸的威脅和利用下,一個個地拯救出來……慢慢地,慢慢地,這顆種子不知何時從我心裡緩緩地萌發了,而且那樣的堅固、結實……

這時,我的腦子裡也隨著產生了一個新奇的想法:如果我是一個市長,那該多好啊!要是真的能實現理想,我必定救人們於水深火熱之中!

能把幻想變成現實,那一定是很美好的.我期望自己忽然長大成人,當上了江門市市長,我要儘自己最大的能力,領導各階層人民,把江門市建設成為第一的城市。要江門市捨棄以前的舊面目,不再希望有高爾基那童年般的生活。當我一上任,會執行任務:第一: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抓好社會治安guǎnlǐ。因為只有這樣做,社會才會進步,才不再有“貪汙”的現象,人們才不再過上被壓迫的生活。第二:抓好教育事業。要多設一些專門學校,讓失學兒童讀上書,使學生能茁壯地成長成為國之棟樑。這樣不但可以減少無依的兒童,還可以為國家培育人才。其次,還要多設兒童場所,發展兒童的智力,鍛鍊兒童的身體,做到勞逸結合。第三:設老人福利院。無論是孤寡老人,還是退休職工、幹部,都可以搬進去休養,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並且特意派出專門人員為老人服務。這樣便能夠減少孤苦無依的老人。待到所有設施都實行後,我相信乞丐必定由多變少,由少變無,那時侯的江門市一定更好、更美、更繁榮。

雖然這只是一個孩子的願望,但我相信憑著自己的努力,這個理想一定會實現的。為了能早日實現這個理想,我要認真刻苦地學習,汲取廣博的知識,如同即將衝鋒的戰士,做好了出發前的準備!

童年讀後感_第2篇:

國中時代曾讀過一些文學名著,其中有一篇就是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高爾基出生在俄國尼日尼·諾夫戈羅德一個木工家庭,早年喪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歲走向社會,飽嘗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據他童年的生活而寫成的,可以說是自傳體小說,正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狀。

小說中的主人公同樣是三歲喪父,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瀕臨破產。而兩個舅舅也是同樣的粗暴、自私的市儈,甚至他們的兒女也沿襲著這樣的風氣。阿廖沙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虐待:外祖父經常痛打外祖母及孩此文來源於文祕資源網們,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了一場。在這樣的環境下阿廖沙幼小的心靈能不覺得恐慌和不安嗎?!所以這本書都會令我們每一個人感到不快和壓抑,這也是必然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惻隱之心。

處在這樣醜陋的社會,我們不得不擔心阿廖沙的心靈會不會也被玷汙?但幸好這世界也不完全是醜陋不堪的一面,身邊還會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們給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並相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是屬於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蜜送到了阿廖沙的心窩中去了。作品中外祖母是最慈藹、最有人性的形象,她總是用她的溫存給予阿廖沙此文來源於文祕資源網的種此文來源於文祕資源網,種此文來源於文祕資源網發芽了,長成了參天大樹,有了羽翼的保護,阿廖沙的世界就不會再任憑風吹雨打了。祖母撫慰了他心靈上的創傷,而真正教他做一個正直的人的是老長工格里戈裡。當然那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小茨岡”也同樣教會了阿廖沙如何面對生活的艱難,但他卻被兩個舅舅給害死了,然而我覺得與其說是被他們害死的,還不如說是被這個黑暗的社會所吞噬的。高爾基正是以他無產階級作家特有的感情和嫻熟的藝術技巧,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成功地再現了阿廖沙作為一代新人從覺醒到成長的艱難歷程。

高爾基在作品的開頭就寫到:“有時連我自己也難於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因為在那‘一家此文來源於文祕資源網蠢貨’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黑暗的另一面,還有一種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那隱隱發光。只要還對光明充滿希望,那麼這一點點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無限大,直至灑到每一處陰暗的角落。我想這大概就是高爾基想要表達的另一個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題--批判俄國幾世紀以來形成的小市民習氣,痛斥小市民的卑鄙靈魂。讓這種卑鄙靈魂消失,正是無產階級努力的方向,直至今天還在繼續……

而我所要說就是不要對任何不堪的現實失去信心,總會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絕望,但你想想,黑暗過去,黎明的曙光總會到來。只要你仍能保持不滅的信心,做一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人,那麼你的光明定會到來。

童年讀後感_第3篇:

童年像一杯純潔無暇的白開水,我們向裡面加入何種原料,它都會小心的收藏,永遠地刻在我們腦海之中,讓我們捨不得,更不忍心去觸痛那些美好的回憶……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暑期的一個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著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小說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著家業的逐漸衰落,他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幼小的阿廖沙曾被他用樹枝抽得失去知覺。他還暗地裡放高利貸,甚至慫恿幫工去偷東西。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整日為爭奪家產爭吵鬥毆。在這樣一個瀰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裡,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醜惡。舅舅們為爭奪家產而爭吵鬥毆的情景使小阿廖沙飽受驚嚇。這一幕真實反映了俄國下層人民沉重的生活狀況,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殘暴。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裡,也有溫暖與光明。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過的另外一種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著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對阿廖沙的影響,正像高爾基後來寫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汙濁的環境中仍保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幸福的童年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童年》以小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的生活經歷為線索,刻畫了一群性格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這裡有嚴厲而暴躁的外公,有慈祥的外婆,有愛喝酒鬧事的舅舅,有漂亮而憂鬱的媽媽,還有會跳舞的“小茨岡”:有抬起長腿踢媽媽的繼父,有稱為“奶奶”的綠老太婆,有孤僻而執著於化學實驗的房客“好事兒”,有自殺的小偷彼得伯伯,還有一群玩草鞋大戰,去冰天雪地的小島上偷木板過活的善良小流浪漢……

而小阿廖沙正是以一顆脆弱而敏感的童心生活在這群人中,體驗著人生的酸甜苦辣。愛豐富了他,使他充滿了堅強的力量去應對困苦的生活;苦難讓他明白,俄羅斯人大多像小孩子似的,喜歡拿憂傷來逗樂,玩弄,不為做不幸的人而羞愧……正是從這個足跡裡,走出來了一個文學巨人,世界因他而增輝。《童年》,也為我們認真瞭解一個偉大民族打開了一扇小小窗戶。

想想我們的童年真是和阿廖沙的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有老師辛勤的培育;有父母的疼愛;有爺爺奶奶的呵護。但擁有著這些的我們似乎並不知足,有些人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他們眼裡,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這些人是多麼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應該不再浪費;應該學會珍惜。

讀完這本書後,我不僅從中讀到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獲得珍貴的精神食糧,而且還學習了作著刻畫人物性格的匠心獨運和簡練的敘事風格。高爾基的生平使我明白:其實人生只有三天,那便是昨天、今天、明天,讓我們將曾經擁有的不要忘記;已經得到的更加珍惜;屬於自己的不要放棄;已經失去的留作回憶。高爾基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鎮靜地去面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我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心靈如雨後的晴空,清新,明淨,一片蔚藍。

童年讀後感_第4篇:

童年是人生中一顆閃耀的的流星。雖然美麗,但卻易逝;雖然華麗,但卻短暫。也許在度過童年時,你不會太在意。但當你永別童年時,卻一定會哭泣。也許你的童年並不快樂,反倒積蓄了不少仇恨和怨氣。那麼,請你去品讀一下高爾基的悲苦童年。

高爾基的乳名為阿廖沙。他的父親彼什科夫,老實、本分;卻不幸早逝,小小的阿廖沙從此便隨母親一同住進了外祖父家。但是隨著外祖父事業的衰敗,他漸漸變得殘暴,變得小氣吝嗇。狠心剝削下人、經常毒打家人……於是,不滿十歲的阿廖沙過早的體會了世間悲苦。

偉大的人物大都經歷風雨才會成功。阿廖沙悲苦的童年讓我感慨萬分。他小小年紀,幫別人打零工,甚至還上街討飯。可同樣是四肢健全、有頭有腦的人,為什麼阿廖沙可以養活自己,而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一些失業青年卻只能寄生在父母的身上呢?

身在福中不知福,阿廖沙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捱打、受欺辱。但他依舊堅強的站起來了。為什麼這些青年卻永遠不想爬起來呢?

時代,正在不斷地進步著;科技,正在不斷地發展著;條件,正在不斷地優越著……但是,人們的思想卻在不斷地退步著,意志卻在不斷地衰敗著,精神卻在不斷地懦弱著。

小小的一陣風吹過,便折斷了人們的肉體;輕輕地一陣雨飄過,便模糊了人們的視線。那設想,如果風是龍捲風,雨是暴風雨,又有多少人能在困難中依舊堅持,依舊堅定呢?

風雨過後,彩虹才會笑的傾城;熬過嚴冬,才能感到春風徐徐。請在挫折面前堅強,請在困難面前挺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