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作文合集

來源:才華庫 8.35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主動作文合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主動作文合集

主動作文 篇1

世上沒有先知,只有對局勢做出準確估算並懂得如何把握機會的人。很多時候,如果我們不主動去嘗試和探索,機會就不會出現在我們面前。

世界紛繁複雜,總有為我們所未知的領域和未曾瞭解的事物,要想發現,則需行動。人類歷史中有著大量優秀傑出的人物,有些甚至被人們尊為“聖人”。他們所掌握的知識是常人無法比擬的,他們往往能對很多事物的發展作出精確的估算或給出正確的答案。他們的非凡能力是如何得來的呢?其實也就是主動地學習和積累而已。孔夫子是我們公認的“聖人”,他是一位大學問家,也是我國第一位職業教育家。他成長的條件,遠沒有我們現在這般優越,至少,他不能像我們一樣,有機會坐在教室裡,等著老師來給我們傳授知識。他必須自己去尋找老師,小心而恭謹地向他們請教。孔子請教過的老師很多,“三人行,必有我師”足以佐證。其中有名有姓的大致有四個:老聃、郯子、萇弘、師襄,孔子曾向他們問禮,問政,學樂,學琴,以孔子的學問博大精深,以至於後來辦學,他一個人就能開“禮、樂、御、射、書、數”共六門課程。所以說,沒有主動的學習和積累,只有被動的灌輸和接受,就造就不了“天才”,更成就不了“聖人”。

有些人習慣於放縱自己的惰性,消極懈怠,迴避複雜麻煩的事物,將自己置於被動的態勢;有些人則勤勉進取,滿懷熱忱,敢於行動,接受挑戰。相比之下,後者往往更具有向前發展的優勢,因為主動者比被動者擁有更多的機會和更廣闊的空間。要想獲得更多的優勢,還得主動出擊,永遠保持對一切未知領域的熱情和興趣,不管它們對我們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一個沉痛的教訓,抑或根本與我們毫無關聯。這樣,你的人生才會更加多彩和充實。

一個人的成長曆程也就是一個對世界的瞭解逐漸豐富的過程,“成人”不僅僅指生理上的發育成熟,更是指知識與思想的完善。我們很多人存在的問題是不是缺少學習,而是缺少主動的學習。知識是老師“給”的,而不是自己去“拿”的,這樣得來的知識往往不被珍視,不易貯藏,因而也就不夠牢靠和長久。這就是為什麼“記憶”常常敗給“遺忘”的真正原因。

爭取主動,把握主動,你的人生之路定會豁然開朗,柳暗花明。

主動作文 篇2

“不只是我主動,你在課堂上也要主動。”這是我的班主任今天對我說的一句話,我並不很想接受。

不過,我在課堂上確實不是很主動,連被動都沒有過,其實我認為,既然大家舉手了的,來回答問題,多我這一個又怎麼樣?只要我自己清楚明白就好了,但是如果有比同學,甚至老師更加完美的答案,我或許會為那些愛學習的同學所講。我都沒有好的話,那就由班主任你來說了。

我十分討厭舉手,會受到同學譏笑的感覺。於是我下定決心,沒有到萬不得以的時刻,我就當一個實實在在的收音機。

不過,機會總會自己飛出來。依稀記得在五年級,已經臨近期末,班主任不知道從哪裡找出上屆的卷子。他從基礎題開始說起,閱讀的文章裡面有一道題,問中心思想,他深情的讀了好幾遍,大家互相議論,不知道該怎麼說才好,我做過這篇文章,自然而然比他們清楚得多,我沒有違揹我的諾言,裝作不知道,等待同學們的回答。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儘管有無數的同學舉手,但是都沒有答到點子上,班主任也準備公佈答案了,我決定站出來,但是不能答完整,總要給老師留個下臺的空間。為此,我只回答到了一點,那就是“熱愛書籍。”班主任才繼續說下去。

我所扮演的角色就是—“關鍵先生”。

主動作文 篇3

主動無處不在,只要我們主動一些,往往會出現新的局面。雄鷹只有主動搏擊藍天,才知道天空遼闊;小溪只有主動奔入江海,才知道海洋的廣闊。要想實現更高遠的目標,需要主動。主動即成功。

主動即不斷進取。村上春樹曾說過,我凌晨四點起學習五個小時,晚九點就寢。村上春樹之所以可以得到巨大成功,是因為他足夠主動,主動成就了他。人們常說,“登高”便可以“遠望”,遠望才能開闊視野。在我們日常學習中,主動性越高,視野就愈開闊;視野愈開闊,就愈覺得自己掌握的知識只不過是滄海一粟,於是愈知己之不足,便愈是主動不斷進取。學習愈主動,所達到的知識境界就愈高。

主動即成功。你們可能見到凌晨四點的洛杉磯,但你們見過凌晨四點的練習室嗎?前段時間很火的節目,個人練習生蔡徐坤通過四個月的不斷努力,在別人回宿舍睡覺的時候,他主動提出要在練習室練習。很多時候練到凌晨四五點,乾脆就在練習室睡幾個小時又開始。最後,他以第一名斷層出道。他曾在節目組說過:越主動,越努力,越幸運。他用主動告訴我們:主動即成功。他從單槍匹馬到千軍萬馬,那是主動的成果。

主動即開創新的局面。疫情當下,84歲的鐘南山院士趕赴一線,主動馳援荊楚,為防疫工作嘔心瀝血。今天的中國依然生機勃勃,這些都離不開主動赴一線的逆行者。正是靠這種醫者仁心,這種主動無私,廣大醫護人員在病魔和人民之間壘起“隔壁帶”,築牢“防火牆”撐起“保護傘”。正因為他們主動地承擔責任,使我們中國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無論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都需要主動的意識。知識不會主動到腦袋裡,我們只有通過主動學習,才能在探求知識路上永遠進取。成功不會主動到來,我們只有不斷努力,才能獲得成功。

主動是學海航駛的燈塔,主動是攀登成功頂峰的墊腳石。主動,無時無刻都在指引我們到達更遠的地方。主動即成功。

主動作文 篇4

今天讀到了關於工具書的使用方法,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書中的一句話:工具書並不是你茫然無措的指南,它並不能替代你的思考。

當時看到這句的話,真的很觸動。最近關於閱讀,越來越明白了主動的力量。

就是當你打算閱讀一本書,不管是能給你立杆見影的幫助的工具書,還是其他的書籍,在你準備開始閱讀之前,你是否有想到幾個問題:你為什麼要讀這本書?你覺得這本書能帶給你什麼?

可以說,放在以前,我真的沒有考慮過這些。

如果是課本,反正就是要學,考試要考,老師上課要講,大家都在學,也就不存在為什麼要學,想學的想法了。

而課外書,有的是老師推薦要讀的,有的是同學說有趣要讀的,有的就是消遣去讀的,可是卻從來沒有想過在拿到一本書,翻開它閱讀之前,去想著說自己想從這本書中獲得什麼。

是一個人生故事,是一些道理,還是一些方法?

看完之後,有的是感慨了一會,然後瞭解了一下,之後就不了了之,可能在那麼當下有所觸動,但很快就會忘卻,這也是為什麼即使看過一些書,卻不記得很清楚。

在看過工具書中的這句話時,我才明白,如果你不主動地帶著思考,帶著問題去看書,很多時候就是囫圇吞棗的模式。

應該學著帶著提問去看書,這樣才會有實質性的進步。

主動作文 篇5

休業這天,我回到家,和媽媽正吃著午飯。突然,媽媽問話: 書法什麼時候再練? 我若無其事地回答: 張老師會通知的啊。都放寒假了,還沒通知你們,你應該主動打電話問問張老師。 說著,媽媽拿出手機叫我打。

我很不情願,輕聲嘟噥著: 張老師自己會打過來的,為什麼偏要打電話給張老師呢?等,等,等,就知道坐著等別人,你不可以主動去問問嗎? 媽媽發火了。

我坐著無語

媽媽看透了我的心思,放下手機,語重心長地對我說: 既然你不知道什麼時候練書法,放不下心,打一個電話不就行了嗎?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你說張老師自己會打來的,與其等著電話,不如先 下手為強 。

媽媽的一番話讓我如夢初醒,不就打個電話嘛,為什麼我就不情願呢?這時,耳邊又響起媽媽的話:想到遠山看風景,山不能靠近我們,只有我們向前,等著站著永遠不會實現夢想。只有主動,再主動,才會前進,才能登到峰頂,欣賞這美麗的風景。我聽了,默默地拿起手機,給張老師打了電話。心中頓時一片釋然。

對呀,我們所有人都應該主動積極行動,就像我們上課發言,都要積極向上。你們看哪些強者,他們最大的優點就是沒有對命運聽之任之,而是主動行動,成為命運的駕馭者。讓我們主動向前一步吧!

主動作文 篇6

作文批改,一直是中學語文教師感到棘手的事。葉聖陶先生曾對每學期的七、八篇作文這樣評價過:“就學生作文能力訓練來說,實在太少了;就教師批改作文來說實在太重了”。 《語文課程標準》中也強調學生要“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並“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這都是強調學生作文要讓學生自己動手改,所以我們新課標下的作文批改,應該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新一輪課程改革給學生的定位是十分明確的,作為語文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的基本特徵表現在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等方面。因此,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和語文教師,就應該把作文批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長時間的自己批改作文和互相批改作文的實踐活動,去真正達到培養修改作文能力的目的,培養真正受益的作文能力。

十分糟糕的是,雖然新一輪課改對學生主體有明確的要求,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和語文教師對作文批改的主動權應還給學生從道理上也已明明白白,但是至今作文批改大多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依然是學生寫作文,教師改作文。有的語文教師甚至以為讓學生的作文“滿篇見紅”,改得越多,批得越多,就是“精批細改”。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就能得到教育行政管理者的認可或贊同,表明自己的工作態度認真,我們的語文教師也就心安理得了。

這種傳統的批改模式,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是反饋太慢。當學生把自己精心構思、認真書寫的文章交給老師,他們多麼急切地想知道老師的評價,特別是帶有鼓勵性的肯定評價,但教師精批細改作文最少一至兩星期。隨著時間的流逝,學生的期待感日益減弱,最終消失。二是不能激趣。教師的批改,是單方的傳遞資訊,難以促動批與改的互動。當學生見到分數高些,就重新燃起了興趣的火花,再去看老師的批語及老師圈點批註之處;見分數低的,則將作文往書包裡一塞,自己不看,更怕別人看見。作文評講課上,被表揚的盎然,而大多數人會漠不關心,寫作水平差的,心中惴惴不安,生怕老師將自己的作文當作反面典型並當眾宣讀。這種傳統的精批細改的作文批改形式,只強調教師的詳批詳改,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完全放在被動的位置上,是與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精神相悖的。

應當特別指出的是,把作文批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絕不是主張讓學生自由放任隨心所欲地批改,也絕不是否定語文教師在作文批改方面的主導作用,而是依靠教師有計劃的通過訓練來培養。

主動作文 篇7

去年,我們告別了老房子,住進了新房子。剛搬過來,一切都還很陌生。有一天下樓,正好與鄰居碰了面,鄰居面無表情地與我擦身而過。“主動打個招呼吧!”想到這裡,我毫不猶豫地跟上去,笑眯眯地問了聲“阿姨好!”鄰居愣了一下,也連忙笑臉相迎,應了句:“你好啊,小姑娘!”

接下來的幾天裡,小區內四處響起我開心的問候聲,鄰居們熱情的回答,交流越來越多了,笑聲越來越響了。到了現在,大家互相笑著問候,有事幫幫忙,沒事串串門,慢慢地成了一種習慣。

實現中國夢,從主動團結鄰里做起!

主動作文 篇8

人既是主體,又是客體,具有主客兩重性。在實踐活動中他是主體,在現實存在中他又是客體,人的價值是作為價值客體的人對作為價值主體的人或社會的價值。人的價值可以從人類整體社會考察,也可以從人類個體考察。人的價值可區分為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人的價值最高目標是人的更多方面的發展,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新的教育理念體現的是以人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習的主動權應掌握在學生的手中。我用新的教育理念來規範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逐步交給了學生,頓時領悟到了在新教改中,漢語拼音教學充滿了樂趣。老師不再是課堂的主人一味地教,學生生硬地學。如今學生“翻身農奴把歌唱”,一躍成為課堂的小主人,有了主動權的孩子們不僅沒有失去學習的興趣,反而有了更強的求知慾和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主人公精神。

上學期,在教漢語拼音字母的字形時,以往都是教師根據掛圖教大家順口溜,現在結合人的主動性特點,我把這個權利交給了學生。如教聲母:“S”時,書上的表形圖是一棵絲瓜藤,我啟發學生:“S還象什麼?你能自己編個順口溜嗎?”學生紛紛開動腦筋:半個8字SSS,一根麻花SSS,一條小蛇SSS,一根麻繩SSS......學生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我又把他們的“作品”一一寫在黑板上,讓其“小作者”帶領全班同學朗讀,孩子們的興趣空前高漲,求知的要求也愈發強烈,甚至有孩子主動與別人合作,共同觀察思考,以期得到與眾不同的答案。

又如,在教聲母“L”時,我更是放手讓孩子們畫出自己心目中“L”的樣子,並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孩子們有的畫一支鉛筆,有的畫一根手指,有的畫一棵竹子,有的畫一根吸管......我把孩子們色彩繽紛的作品一一貼在教室的四壁,大家激動得互相欣賞著,討論著.....

我想,每一個孩子在他們自己的課堂上,自由地揮灑著每個人的才華,這些簡單的字母,將會永遠深刻在他們美好的童年記憶中......

主動作文 篇9

如果主動的門一側是漆黑的夜晚,那麼語言的鑰匙便引領你走向繁星滿天的一面,如果主動的門一側是深邃的大海,那麼語言的鑰匙便引領你走向鳥語花香的一面,如果主動的門的一側是寬敞的禮堂,那麼語言的鑰匙將引領你走向成功的一面,所以只要我們主動,並勤奮,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取得成功的。

主動並勤奮學習是挖掘人潛能的動力,主動並不是所謂的向前,而是指在人生的道路上學會積極向上,使自己處於有利地位,是自己的潛能激發潛能,走向成功。當愛迪生離開關心他的母親,到各地工作時,因為他的主動離開不斷勤奮學習,才會激發他的潛能,發明出電燈。當比爾蓋茨離開他的故鄉去其他地方建立公司,是因為他是主動離開並不斷勤奮學習,才會激發他的潛能建立一番美好事業。當魯迅離開日本學習的機會,回到中國學習做事,因為他的主動離開,並不斷勤奮學習會激發他的潛能,使我們看到希望。所以說,主動的學習,在學習中勤奮努力。努力就可以讓我們激發潛能,在成功的路上打好一個好的基礎。

主動並勤奮學習能讓我們到達成功的彼岸。一步一個腳印,即使成功,不向我們走來,我們也要主動向他走去。就這樣,我們才會看成功的光芒在眼前照耀。還記得那位偉人的主席嗎?不正是因為他的主動,並不斷勤奮的學習,才會有今天新中國的成立嗎?還記得那位偉人的農業家袁隆平嗎?不就是因為他的主動並不斷勤奮的學習。才會有今天雜交水稻的問世嗎?還記得那位偉大的政治家嗎?不正是因為他主動,並不斷勤奮的學習,才會近幾十年改革開放的成效嗎?所以說主動是誰都可以做的,是誰都可以實現的,主動並不斷勤奮的學習我們完全可以一步一個腳印做到位了,走向成功的彼岸,擁有輝煌的明天,就讓我們一起主動變勤奮的學習吧。

主動並勤奮的學習需要我們有堅定不移的信念,每一個人都可以去主動的勤奮的去努力學習,但總有一部分人卻駐足原地停滯不前,這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堅持到最後,如果沒有李時珍主動的去跋山涉水,遍嘗百草,哪裡會有藥學鉅著《本草綱目》的問世?如果沒有司馬遷主動去搜集史料,整理文獻,哪裡會有史學鉅著《史記》的流傳,如果沒有孫臏主動去搜集整理,筆耕不輟,哪裡會有軍事鉅著《孫子兵法》的出現,如果沒有霍金主動的去搜集作品,反覆整理,哪裡會有文學鉅著《時間簡史》的傳播,如果沒有貝多芬主動去反覆練習,多加修改,哪就會有音樂鉅著《命運交響曲》的流傳,所以這些鉅著的問世與流傳,靠的是堅定不疑的信念,更多的是他們主動並不斷勤奮所帶來的成效。

從這我們知道:主動學習的昨天叫立足,主動學習的今天叫進取,主動學習的明天叫成功,讓我們的人生充滿陽光,充滿成功的喜悅吧!

主動作文 篇10

在生活中,我們主動的去參與,會有新的發現和收穫。

疫情過後我的生活慢慢回到常態,但在一切照舊的情況下,又似乎多點什麼。

這邊尚未開學,我也就只能繼續上著網課,但因為小區檢修,沒有供電,我不得不去老爸的廠子上課。廠子在山裡,空氣清新微分吹拂,待在舒造環境得我覺得身心愉悅,時間還早,我決定牽著狗到山裡轉轉。

走著就到了一個水庫,狗子興奮得要往裡蹦。我一下認不出來是以前那個水庫。以前每次來,都是許多人帶著狗一起來,有來野餐的,還有跑來游泳的。那時候,沙石都浮在水面上,岸邊層層疊疊堆積著斑駁的垃圾,被壓得非常緊實,已經成為河岸的一部分。現在,不知道是看水庫的人費心費力的清理了,還是疫情期給了它自我淨化的時間。現在的水庫是深藍的,不再是以前被泥沙染得渾黃的水,岸邊的垃圾消失了,空氣中的菸草味和碳火味也消失了,一幅青山綠水呈在面前,以前沒好好欣賞這個水庫的我一邊感慨原來這個水庫這麼漂亮

我拽著狗繩繼續往樹林走,林子深處。眼前的樹幹卻有被吊床勒的痕跡,有被寵物抓咬出的痕跡。地上還有被壓結實的袋子,一些樹下有黑色的碳塊,那是燒烤留下來的殘渣;有被丟的菸頭,有被扯下的樹枝。林子並不漂亮。

樹林一直是安靜無聲的,身在樹林的我卻無法平靜。

原來大自然的創傷一直都在,只是不在表面。大自然往往讓人身心愉悅,但我們未必是讓大自然身心愉悅的。大自然和人本是互相依的。但現在身心疲憊的人會去大自然放鬆,對大自然來講,就是奔勞的開始。人類似乎確實把大自然當成了放鬆心情的工具,在超負荷的使用下,它早已不堪重負。

直到這一刻,我才發現以前熟悉的水庫暗藏著多少損傷。確實人們在各種的宣傳保護環境,也有在盡心盡力的做,但是大自然還是千瘡百孔的,其實雖然很多人都知道保護環境,但確實很難有人去更改以前的習慣,去看那背後的損傷,去看人類超額索取的後果。有一小部分人在保護,更多的在原來的損傷上再添幾刀。大自然的損傷,沒主動去看,就發現不了,被深埋著。

希望有更多主動參與生活的人,能夠看到這大自然的千瘡百孔,成為呵護大自然的一份子。

主動作文 篇11

在人生路途中,人要選擇的東西多不甚數,而面對著這些選擇,我們有時會猶豫不定。也許,選擇之後,前途一片光明,從此平步青雲;也許,前方一片黑暗,充滿未知,從此陷入迷茫;也許,前途一片荒蕪,困難重重,人生將在困難中度過。當面臨主動與被動時,我們也許會迷茫。

也許多數人會選擇主動,一切事情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主宰著一切,一切都隨心所欲,這樣才能體會人生的快感。並且有了主動,我們將不再依賴他人,在選擇其他時,我們將會領先別人一步,然而,現實卻是讓人無可奈何,心中所想,卻不一定能隨心所欲的做,當面臨人被動時,人們總會有一絲的不自然,沒了自己操控,一切的事情能達到目的嗎?

一個奇特的課堂出現了,同桌兩人中的一個拿著兩個餅,自己吃一個,另一個餵給他人吃,這是一種被動的吃法。自從通曉人事後,我們都是自己吃,但是隨著課堂的進行所有的人都有了不好意思,快樂等表情面對這種被動的吃飯,有人欣然接受,但是也有人猶豫不決,這也是後一種選擇,是一種主動與被動的選擇!

在以後的道路面對主動與被動,我們要權衡利弊,如此在以後的道路上才會走的更遠。

主動作文 篇12

人生需要自己去開拓,路是人走出來的。這一些都源於我們主動創造,也取自於我們靜靜等待。主動之後需要等待,人就是這樣。

(一) 始終主動

沒有主動,哪來的機會?

沒有主動,哪來的成功?

人就衝著這個主動可以有許多作為。最簡單的就是某個公司的小職員某次向老闆提出一個新的企劃案,被採納後,公司效益一下子提高了,這下那小職員不就有所“成就”了嗎?機會是人主動創造得來的,人不主動一點老是希望別人怎樣怎樣的,那成功與收穫不都落入別人口袋了嗎?

主動為自己創造機會等於成功的一半。

主動為成功創造機會等於等待的開始。

(二) 適時等待

總聽人說“等待是一種幸福”、“等待是世間最美好的事”。可你有想過,在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的情況下,你等待什麼?奇蹟嗎?就像任何事情都有前因後果一樣,等待源於最初的主動。小職員提出企劃案後,老闆就立刻接受了嗎?不可能。小職員在等待,等待老闆的答覆,這個等待也許很短,這個等待也許很漫長……任何成功都需要等待,等待是一種力量,它促使成功的發芽。

等待是主動之後的果實,很豐滿。

等待是成功之前的考驗,很辛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