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作文(通用12篇)

來源:才華庫 2.99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作文(通用12篇)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作文 篇1

他們到底跋涉過了多少旅程,肩上到底揹負了多少使命?

他把鞋子深深地陷入稻田裡,讓清晰的腳印指向遙遠的未來,邁向我們美好的新時代!

自古以來,人民都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潮流,“民以食為天”、“食以稻為天”,因此,最令我敬佩的科學家莫過於“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我的腦海裡,袁隆平的形象總是定格為一位身穿白色襯衫,站在一望無際的稻田裡辛苦勞作的老者。常年的躬身在田間地頭,他面板黝黑,與其說是一位科學家,倒不如說他更像是一個普通農民。

“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這是兩個多麼巨集大的設想,雜交水稻大面積畝產900公斤又是個什麼樣的概念?這是世界上迄今尚無人登臨的一個高峰,也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帶領著中國專家迎戰世界糧食問題的一個新跨越。袁隆平曾直言,這條道路雖然是艱難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苦就苦一點,出了產量更高的新品種,全中國、全世界人民都能解決溫飽問題,他心裡高興,吃點苦沒關係。

袁隆平在講話時會有中英交雜的習慣,就像是吃多了雜交水稻,講中文後會自動翻譯,人們稱這是“袁氏幽默”,他還會講俄語,愛好體育,愛好音樂,考過空軍,像這樣一個多才多藝的“寶藏男孩”怎能不讓人敬佩!

陽光熾熱,土地溫暖。90歲高齡的袁隆平依舊在埋頭苦幹,他希望自己再奮鬥十年,讓全世界一半的稻田種上我們的雜交水稻。

這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科學家身上所具備的品質,許許多多的科學家一生致力於科學研究,或許他們沒有千億的身家,卻甘願把技術無償的貢獻給全人類,造福全人類。他們夜以繼日的工作,誰有功夫閒看雲隱;他們精確地估量著生命的意義,誰有私心去計較生命的長短;他們在模糊的泥土上撿拾細小的沙粒,是這些美妙的晶瑩綻放開來,給了我們方向,使得世界更精彩。

我每天都在幻想自己何時才能發芽,茁壯成長,成為綠蔭,去感恩那些為我們無言付出的科學家。因為,我堅信自己可以不斷地向未來邁進,致敬新的時代!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作文 篇2

2021年5月22日1:07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了,是的這位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的偉大科學家永遠的離開我們了,今天就讓我來說說袁隆平爺爺生前的事情吧。

說起袁隆平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他是赫赫有名的'雜交水稻之父',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作為中國最著名的農民,作為農民兄弟眼中的“米菩薩”,作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唯一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可為大公之位,可他卻謙虛的說道:“人民科學家我談不上,我只能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如果要說是什麼家,我覺得農學家最合適”!

他希望“禾下乘涼夢”夢想成真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稻穗比掃帚還長,稻穀像花生米一樣大,然後他和他的助手們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

愛提問,好自由的城市學生自立農家耕農業,5月10日在隴南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袁隆平爺爺說:“我覺得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的種子,身體,健康,精神,感情都需要健康,種子健康了我們每個人的事業才能根深葉茂、枝粗果碩,因此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不僅要知識多,而且要人品好,不僅要出科技成果,而且要體現科學精神和科學道德,只有這樣才配當一個科研工作者,也才能當好一個科研工作者。”

1943年袁隆平轉學到博學中學期間吃的是雜糧飯,點的是桐油燈,一兩個星期才打一次“牙祭”,但學習還是很有規律的,每天早上6:00起,養成了他乾淨利落遵守時間的作風。

1947年湖北省舉行遊泳比賽,袁隆平爺爺因為個頭小沒被選上,他很不服氣,就跟上了別人的自行車進了賽場,體育老師發現後勉強讓他上去,沒想到竟獲得了漢口賽區男子100米和400米第1名,其它人都落選了。還有很多很多他堅持不懈,努力向上的事蹟,百折不撓,勇於博擊的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

袁隆平爺爺我們會永遠記著你,記著您的豐功偉績,記著您對祖國的貢獻,向您學習為祖國做貢獻。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作文 篇3

狂風呼嘯,雨點稀稀疏疏的滴落在地上,如同為大地鋪上了一層銀色的地毯。為湛藍的天際織了一張灰色的大網。遮天蔽日的烏雲遮住了光彩奪目的太陽,灰暗的天際,無邊的烏雲,空曠的大地,一切都灰灰的,暗暗的,靜靜的!

袁隆平爺爺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一切看上去那麼遙遠,卻又那麼近,一代偉人就這麼與世長辭了。

16時許,靈車駛出醫院,路邊聚集了聞訊而前來送行的市民,司機停車鳴笛,人們把鮮花捧在胸前,悲哀的神情溢於言表,悲慟高呼:“袁爺爺,一路走好!”

袁爺爺病重時,仍念念不忘他的稻子長得好不好,稻子,他心心念念畢生追求的夢,一個只為讓所有人遠離飢餓的夢。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為了讓中國人都能吃飽一頓飯,袁爺爺奉獻出了自己的一生。他的一生是輝煌的,是可敬的,是樸實無華的。

袁爺爺的一生與雜交水稻從未分離,那粒粒飽滿,金黃金黃的稻穗彷彿是他的孩子。一輩子為了他們任勞任怨,卻無怨無悔,因為他們是讓世界吃飽飯的功臣,平凡的瑰寶。袁隆平爺爺曾說過,科學探索無止境,在這條漫長而又艱辛的路上,他一直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夢想尚未實現,不會停歇的老人卻先走了。袁爺爺,夢想尚未實現,您怎能以這樣的方式先行一步呢?袁爺爺,您常說自己有著七十多歲的年齡,五十多歲的身體,三十多歲的心態,更有二十多歲的肌肉彈性。這麼樂觀的您,怎能不辭而別?

邁入耄耋之年,本應“頤養天年”的年齡,您卻一直奮鬥在科研第一線,可是您似乎感到力不從心了,因而每年都給自己定下目標,時間雖緊,但歲月無情人有情。您的雄心壯志就是老驥伏櫪得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您犧牲了自己,滿足了世界,任歲月變遷,任世事無常,天上的星星中始終有您,歷史的長河中,您的身影不會消失。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現在我是多麼不相信這句話,多麼希望您與與世長辭的。訊息是個謠言。如風般來的快,去的也快,晶瑩的淚花從眼角滑落,眼中又重現出袁老您熟悉的身影,袁老,一路走好!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作文 篇4

我有許許多多敬佩的人,可我最敬佩的人還是“袁爺爺”。袁隆平爺爺曾多次公開表示“我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他做到了。

一九六零年,罕見的天災,帶來了嚴重的糧食饑荒,袁隆平爺爺看到不知有多少人餓死在路邊。

上世紀七十年代,袁隆平爺爺成功研製出第一代可大規模推廣的雜交水稻,產量比普通水稻增產幾百斤。讓幾百萬人遠離了飢餓。

袁隆平爺爺一生鑽研水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多天都泡在田中,他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一雜交水稻覆蓋全球,讓世人遠離飢餓。“禾下乘涼夢”是超級雜交稻,長得比高梁還高,種子有掃帚那麼長,穀粒有花生米那樣大,他和同事,助手們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涼。

袁爺爺一生甘做一粒種子,熱愛祖國,一心為民,造福人類的崇高品質,徝得我們學習。如今,他已經遠離了人世,但他的精神與世長存。我做為一名學生,首要任務是好好學習,長大後要為袁隆平爺爺未完成的兩個夢想做出貢獻。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作文 篇5

中國,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的古老國度,在如何的歲月裡,有許多的愛國英雄,他們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去愛國、去貢獻。

在今年的暑假,我看了一本書《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的舉動令我十分感動。我從書中看到了袁隆平爺爺從小時候就立志要成為一個農業科學家,他就從那時起為夢想而努力。在袁隆平小時候,中國還在戰鬥,他親眼看見了百姓飢寒交迫的情景。到了他學有所成之時他便每日的堅持研究,耕耘水稻的試驗。有一次,他種植水稻的實驗室發生了地震,明明他可以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去避險,但是他還是堅持在自己的實驗基地進行實驗。他便在簡陋的茅草屋簷居住,每日過著艱苦的生活,但他還是沒有放棄。於是他便每日精心的做著雜交水稻的實驗,終於在他日以繼日的艱苦奮鬥下把雜交水稻的實驗完美完成。

他用自己艱苦奮鬥的努力解決了中國這個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解救了人民,讓人不再擔心捱餓。他說:“我是聰明的農民,我的根永遠在中國。”袁隆平爺爺還有一個夢想就是要讓雜交水稻造福全人類,在其他國家的人們也不再擔心飢餓問題。

雖然袁隆平爺爺不在了,但是他那堅持不懈、勇於吃苦耐勞、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留在人間,永遠留我們的心中,我們會永遠記住他,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作文 篇6

21世紀袁隆平用努力和智慧養活了13億人的性命。

袁隆平,平頭小臉,土裡土氣,而正是這個相貌平平的老人,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驚人的才華,在古老的土地上創造了非凡的奇蹟。

目前我國,有一大半的稻田裡播著他培育的雜交水稻,雜交水稻的出現,大大提升了水稻的生產率,到底是怎樣的力量使一個人的命運緊聯絡?並且積極影響著13億人的命運呢?

袁隆平在田地裡考察時不小心摔了一跤,昏倒在地,於是被送進了醫院,病床上的袁隆平看著廢寢忘食,沒日沒夜工作的醫生們,他說:“你們一定要好好吃飯,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關於雜交水稻不善言辭的袁隆平爺爺有講不完的故事,他告訴我們,他成功的祕訣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

面對未來,袁隆平仍滿懷夢想,發明了超級雜交水稻,真正造福了全人類,袁隆平用科學知識在中國古老的土地上圓了華夏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實現了震驚的神話。

現在我們衣食無憂,我們之所以得到了這樣的生活,都是靠您袁隆平爺爺,我們也捨不得您,雖然您走了,但是您放心吧,以後承擔稻田珍惜糧食,這些就交給我們吧!

我從他身上學到了不計個人得失,迎難而上,不計艱辛,堅持不懈,熱愛科學,獻身科學事業,簡樸。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不浪費糧食,面對任何事情都不畏艱辛,堅持不懈!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作文 篇7

我聽到南日的報道訊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長袁隆平爺爺去世了,是因為多器官功能衰竭,於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我當時聽到訊息後,心都快碎了,因為偉大的袁隆平爺爺就這麼離開人間了。

大概每一箇中國人都看過這個圖片註釋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考大學時,袁隆平一直想要學農,當時父母都不同意,袁隆平說,師範是一件大事,沒有農民,種田就不能生存。這才說服父母,學了四年後,袁隆平就說出來一句話“很多人對學農有想法,可我從來沒有後悔學農。”這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因為我覺得如果沒有農民伯伯種田,我們就活不下去了。

在一些時期,他像小孩一樣胖著出來的'秧,他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終於在1970年11月,在南紅農場一個鐵路涵洞附近的水塘邊,大約兩百平方米的野生稻中,發現了三株稻穗花要異常,袁隆平打算打給三亞,確認這是一株花粉敗育的野生稻,當既把它命為“野敗”1973年,全國水稻科研會上,他正式宣佈,中國探行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袁隆平,他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這是真正的民族脊樑,致敬!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作文 篇8

21世界誰養活中國人是美國經濟學家布朗20世紀90年代提出尖銳命題“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就能養活中國人。”袁隆平用驚人的科學成就響亮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袁隆平1930年出生,男,雜交水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西省德安縣人。

我在歷史書中曾看到有個外國人,好像是美國學者,叫布朗吧!他丟擲“中國的威脅論”撰文說到下世紀30年代,中國人口將達到16億,到時候誰來養活中國,誰來拯救由此引發的全球糧食短缺和動盪危機?這句話深深地激勵了我,他說:“中國完全能解決自己吃飯問題,中國還能幫助世界人民解決吃飯問題。”袁隆平這樣說確實也這樣做了,他一直朝著這個目標前進再前進。

在我們看來,袁隆平的成就是非常驚人的,可又有多少人瞭解這巨大成功背後的辛酸苦辣,又有多少人能夠承受呢?我們不能都成為袁隆平,但他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但他那腳踏實地的精神不正是我們當代青少年所缺失的嗎?他那種淡泊名利的情操不正是我們當代青少年慢慢缺失的嗎?

是什麼支撐他一次次失敗又重新站起?是信念、是堅持、是責任感、是使命感,是……就在十幾天前,我國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逝世,但他的精神與我們同在,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袁隆平爺爺,他不分晝夜在田間研究雜交水稻,即使周圍沒有一個人支援他的研究,但他依舊不放棄,不論是嚴寒還是酷暑,總能看見他在田間勞作。終於袁隆平爺爺解決了吃不飽飯的問題,給所有人類帶來了福音,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我們的一日三餐都離不開五穀雜糧,在我們國家常吃的主食就是水稻了,而袁隆平爺爺為了培育出超級雜交水稻,用了40年的時間,經過上萬次的失敗,流了多少辛苦的汗水都沒有放棄,這需要多麼大的毅力呀!我們要有感謝他!

面對未來,袁隆平爺爺仍滿懷希望,旁邊人沒有一個看好他,認為他是瘋了,連新研究的水稻,產量也少得可憐,但他充滿了希望,他希望雜交水稻,由目前佔世界水稻面積10%,提高到20%,實驗不成功,他也不氣餒,堅持實驗雜交水稻實現總增產3000萬噸,真正造福全人類是他幾十年的願望。當我們吃著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就會想起讓人類擺脫飢餓,讓天下人民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他是我們國家的英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袁隆平用科學知識在古老的土地上,用他一生圓了華夏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實現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神話,我由衷地敬佩他。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作文 篇9

當你吃著香噴噴的白米飯時,你也許會想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著。”的作者李紳,而我會想到偉大的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他憑一己之力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我由衷的敬佩他。

他利用僅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從1976年至1999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多畝,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相當於每年解決3500萬人的吃飯問題。隆平爺爺,他有兩個夢,一個是他自己在禾下乘涼夢,夢想實驗田裡的超級雜交水稻長得像高粱那麼高,稻穗有掃把那麼長,穀粒有花生米那麼大,他在禾下悠閒地乘涼,另一個則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的夢。

袁隆平爺爺是一位只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堅持不懈、吃苦耐勞、奮鬥終生的人,以前的水稻生產量很低,所以有不少人要吃紅薯、野菜等。1960年的一天中午,袁爺爺走出校門,他遠遠的看到馬路邊圍了一群人,走近一看,路邊橫著兩具骨瘦如柴的屍體,圍觀的人們都默默無聲,臉上堆滿了憂傷,袁爺爺也非常難過。可大部分人還是吃不飽,甚至有的還被活活餓死。從此以後,袁爺爺帶著學生一起攻克難關,在袁隆平爺爺的不斷努力下,終於研製出了雜交水稻。解決了全世界許多國家的糧食問題,成為了雜交水稻之父。

這些光亮成績的背後,離不開袁隆平爺爺的努力。“搞研究的人就不要怕失敗,怕失敗的人就不要搞研究”。他一直秉持著自己的理念,“絕不以犧牲產量為代價來換取優質”。一路走來,畝產700kg、900kg、1000kg……我國超級雜交水稻不斷取得了飛越性突破——正是田間那日漸佝僂瘦小的身影近六十載風雨無阻對夢想的追求、超越!許多人說中國的糧食夠多了、夠吃了,可他始終想:“世界這麼大,幾十億人要吃飯,糧食安全不可掉以輕心”。本該頤養天年的鮐背之年,袁隆平卻依然堅持奮鬥在科研第一線,不忘初心,讓所有人遠離飢餓!正是袁隆平爺爺那不畏艱險的精神,使我們如今都能吃飽飯。

我要好好學習,以袁隆平爺爺為榜樣,將來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作文 篇10

“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標。”聞一多先生言行一致,既是優秀學者、詩人,也是傑出的革命家……這就是臧克家口中的聞一多。現在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們的視野也逐步擴大了,所以我們接觸的知識也越來越多……

越來越多的人,映入我們的眼簾,在我們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你的心中也就會有自己最尊敬的人,這些人可能是偉人、專家、學者……他們可能為祖國做出過巨大貢獻。

有一個人,我很佩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就是我們的袁隆平爺爺,他“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被西方成為“東風魔稻”……

袁隆平爺爺所研究出的雜交水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我認為我們應該向袁隆平爺爺那樣,善於動腦,勤于思考。

袁隆平爺爺從剛開始做研究時,天天頂著烈日,在田地間來回研究……

他不向困難低頭,淡漠別人的嘲諷,一心至力於科學研究……

雜交水稻的研製成功,是袁隆平爺爺智慧和汗水的結晶,他那吃苦耐勞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他的人格,讓我敬佩!

他那吃苦耐勞,永不言敗,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袁隆平,他好像一顆明星。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我要學習,併發揚他們的品質。

我心中的明星是他——袁隆平爺爺!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作文 篇11

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這是美國經濟學家布朗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尖銳命題。“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就能養活人。”袁隆平用驚人科學成就響亮地回答了這人問題。

袁隆平平頭小臉,土裡土氣。而正是這個其貌不揚老頭,以自己不懈努力驚人才華,在古老土地上創造了非凡奇蹟—目前在我國,有一半稻田裡播種著他培育雜交水稻,每年收穫稻穀60%,源自他培育雜交水稻種子。是怎樣力量使一個人命運緊緊聯絡並且積極影響著13億人命運呢?又是怎樣力量促使他執著於雜交水稻研究而最終走向成功呢?

超級雜交水稻,不善言辭袁隆平有著講不完故事。當別人問他成功祕決時,他似“知識+汗水+靈感+機遇”作了精闢回答。

面對未來,袁隆平仍滿懷夢想,他希望雜交水稻由目前佔世界水稻面積10%提高到20%,實現總增產3000萬噸,真正造福全人類。袁隆平用科學知識在古老土地上,圓了華夏民族幾千年夢想,實現了一個震驚世界神話。

我由衷地敬佩他——一個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袁隆平。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作文 篇12

當金戈鐵馬喊殺聲漸漸遠去,誰,會為人們所崇拜?在曾經一次媒體調查中,有舞臺上明星,有英勇烈士,還有偉大領袖,直到這份名單最後,袁隆平教授名字才擠入我眼簾,這唯一入選科學家默默守望著人們對科學家那份敬重,而到了第二年,這唯一守望者也消失了。

數年前一個夏天,在湖南安江一塊農田裡,一位農民模樣人,頭頂烈日,腳踩爛泥,低著頭,彎著腰,正在尋尋覓覓。他,就是袁隆平。在那時,他是安江農校一位教師,正在尋找雄性不育株水稻,以便進行水稻雜交試驗。在次年六月份,他帶領助手新婚不久妻子,先後共檢查了1.4萬餘株稻穗,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植株,之後耗時六年進行試驗。經歷了一次次失敗,一次次挫折,袁隆平並不氣餒,繼續堅持著。經過不懈努力,終於於一九七三年培育出了雜交水稻。

雜交水稻成功培育,全中國,甚至全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每年增產稻穀可以多養活幾千萬人口。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斯瓦米納森博士高度評價說“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成就不僅是中國驕傲,也是世界驕傲,他成就給人們帶來了福音。”

面對世人高度評價各項殊榮,袁隆平教授沒有居功自傲,繼續默默地探索著奉獻著,只為讓更多人不再忍受飢餓。功夫不負有心人,袁隆平教授又研製出一項重大發明——海水稻,然而,在中國並沒有很多人注意到這項成就,是因為在同一時期,某某明星公佈戀情,導致網路癱瘓。看到這件事,我不禁萬分感嘆,想起一句話將軍冢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這句話,不正是當下社會寫照嗎?

為了心中那崇高理想,袁隆平教授鍥而不捨,廢寢忘食,兢兢業業,為全人類帶來了巨大利益,卻鮮有人知,而某個明星家常小事,卻引起了網路轟動。這是一種多麼不正常現象啊!誠然明星優異外表風度知名度會深深吸引青少年目光,追星行為也無可厚非,然而,又有多少人在追星中迷失了自我?

周國平說過,有著純正追求青春歲月才是最美好。在這最美好時光中,我們崇拜物件不應該是聚光燈下那些所謂“星”,而是那些能夠激勵我們,充實自我,真正為社會做出奉獻人。讓我們,將目光轉向像袁隆平教授一樣無私奉獻“星”,讓我們星光同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