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的愛國人物作文400字

來源:才華庫 2.44W

篇一:

小時候,常聽人提起雷鋒叔叔的英雄事蹟。而自己當時正是剛萌芽的小樹苗,哪裡懂得什麼?長大後,才明白原來我們不僅要學習雷鋒叔叔助人為樂的精神,更要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什麼是美德?這個我不能作答。我只能說它是無形的,需要用心靈去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活雷鋒,或許你就是其中一員。當你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不值一提的好事時,無形中你也成了小雷鋒。

中華五千年曆史淵遠流長,還需要許多像雷鋒叔叔這樣的擁有好品格,好精神的人。相信,我們也會在不久的將來加入其中。美麗的花朵們,祖國的未來需要我們,祖國的美德需要我們傳承!

篇二:

南宋末年,元兵南逼。宋皇從杭州敗移福州。景炎帝二年(即公元一二七七年)的春天文天祥為了抗擊元兵,率師從閩西進軍漳州,所聞福州失守,宋帝敗逃海上,他只好西撤,翻越閩南與閩西交界的阪寮嶺,退到險要的倒嶺趕築營壘,沉著應急。元兵來勢凶猛,緊迫在後,文天祥的兵馬渡過下畲溪的木橋,仰望天空,說了聲“天助我!”立即,風起雲湧,電閃雷鳴,咆哮的山洪把元兵阻隔在崎嶇的對岸。

那拆掉的雖是木橋,卻系交通要道。文天祥考慮到戰後百姓過往的需要,特地為當地留下不少金銀,以備復建之用。當他帶兵馬要經過倒嶺下的.梅子坑村,老百姓聞訊接應,紛紛主動把家裡的門板桌面都搬來鋪架臨時便橋。文天祥萬分感激,當場為此橋取名為“大義橋”,後人也有傳說為“待御橋”。

明朝萬曆十年(即公元一五八二年)間,在大畲溪建起了堅固的石拱橋,並在橋頭建立了壯觀的碑亭,以紀念信國公文天祥舉義駐師。樹立的三塊石碑,均有秀麗的碑文。

傳說後來當地著名的文人林希嚴(林泰)為了悼念“耿光垂北斗”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感慨滿懷地寫了《題國公橋》一詩:

當年丞相過橋東,

戰馬嘯嘯滿路風。

萬古人間留壯烈。

百年溪水泣英雄。

傷心荒澗碑猶在,

放目寒山事已空。

弔古不堪回首望,

冷煙萎草夕陽紅。

這首淒涼,悲壯的詩篇,表達了後人對文天祥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

篇三:

1880年李鴻章為建設北洋水師而蒐集人才,因鄧世昌“熟悉管駕事宜,為水師中不易得之才”而將其調至北洋屬下,先後擔任“飛霆”、“鎮南”蚊炮船管帶。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國定購的“揚威”、“超勇”兩艘巡洋艦完工,丁汝昌水師官兵200餘人赴英國接艦,鄧世昌隨往。1881年11月安然抵達大沽口,這是中國海軍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線,大大增強了中國的國際影響,鄧世昌因駕艦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圖魯”勇名,並被任命為“揚威”艦管帶。

1887年春,鄧世昌率隊赴英國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訂造的“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四艘巡洋艦,是年底回國。歸途中,鄧世昌沿徒安排艦隊操演練習。因接艦有功,升副將,獲加總兵銜,任“致遠”艦管帶。1888年,鄧世昌以總兵記名簡放,並加提督銜。是年10月,北洋海軍正式組建成軍,鄧世昌升至中軍中營副將,1891年,李鴻章檢閱北洋海軍,鄧世昌因訓練有功,獲“葛爾薩巴圖魯”勇名。

1894年9月17日在大東溝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後在日艦圍攻下,“致遠”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船身傾斜。鄧世昌鼓勵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右舷,決意與敵同歸於盡。倭艦官兵見狀大驚失色,集中炮火向“致遠”射擊,不幸一發炮彈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鄧世昌墜落海中後,其隨從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絕,並說:“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所養的愛犬“太陽”亦遊至其旁,口銜其臂以救,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沒于波濤之中,與全艦官兵250餘人一同壯烈殉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