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人生的“第一秩序”

來源:才華庫 2.75W

楊絳(jiàng),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



楊絳人生的“第一秩序”

7月17日是楊絳先生102歲壽辰。她是專家學者,是作家翻譯家,是女兒,是姐妹,是妻子,是母親。她守候著人類最小的社會單元,為人生創造了美麗的“第一秩序”——家。她有一個被時代熟知的稱號“錢鍾書夫人”,她是一個從容優雅的精神貴族,卻有著一個世紀令人感動的平民情懷。

楊絳曾說,我最珍惜和感念的是與家人的親近。

家在楊絳心中是人生的核心。自從嫁給錢鍾書後,楊絳一直不辭辛勞地操持家務。以至於心疼女兒的父親不免心有不平地說:“錢家倒很奢侈,我花這麼多心血培養的女兒就給你們錢家當不要工錢的老媽子!”錢鍾書的嬸嬸誇楊絳:“季康(楊絳本名楊季康)啊,你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入水能遊,出水能跳。’宣哥(錢鍾書)是痴人有痴福。”

生活中笨手笨腳的錢鍾書常常碰到墨水瓶弄翻了汙染了桌布,檯燈、門軸壞了等等瑣事,楊絳一說“不要緊”,問題就解決了。在牛津大學學習時,因錢鍾書不喜歡古文書學加上粗心竟考了不及格,這大概是他一生中在文科領域考的唯一的不及格。楊絳用一隻耳挖子的尖頭,一個一個點著幫助錢鍾書認識英國古人到今天書寫是如何變化的,錢鍾書看清楚了就很容易的過關了。

錢鍾書有今天的著作面世,既是楊絳擔負了大多數家庭瑣事,更直接的還是因楊絳拼命儲存了錢鍾書許多重要手稿。從20世紀40年代在上海孤島時期,楊絳在日軍傳喚她時,拼命地把錢鍾書《談藝錄》手稿藏好。錢鍾書《圍城》創作也正是在楊絳創作的啟發下動的念頭。為此楊絳節衣縮食,辭退保姆,自任“灶下婢”,讓錢鍾書減少教課時間全心創作。

錢鍾書的短篇小說集《人·獸·鬼》能儲存出版是因為“此稿本曾由楊絳女士在兵火倉皇中錄副,分藏兩處”,書出版後錢鍾書用英文寫下了一句耐人尋味的名言:“贈予楊季康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錢鍾書。”對此,楊絳認為:“三者應該是統一的。夫妻該是終身的朋友,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係,即使不是知心朋友,至少也該是能做伴侶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侶。情人而非朋友的關係是不能持久的。夫妻而不夠朋友,只好分手。”錢鍾書先生和女兒錢瑗去世後,楊絳整理出版了卷帙浩繁的錢鍾書英文和中文手稿。特別是錢鍾書英文手稿,還蘊含著錢鍾書先生想寫而未能完成的英文《管錐編》。楊絳寫出了一家人感人至深的散文集《我們仨》,這個書題原來是女兒錢瑗準備寫而未能完成的。楊絳把這個稱之為:我們仨失散了,留下我獨自打掃現場,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如果說專家們總是把人生的主要時間花在專業上,那麼楊絳的專業應該是守望家園的園丁,而且無怨無悔。即便如此,百歲楊絳回憶中有女兒童年因為看著媽媽要批改眾多學生作業而不能陪她玩,含著眼淚掄起小拳頭作勢要砸作業本的情景;有因告訴錢鍾書女兒離世訊息後錢鍾書傷心而難以承受的後悔。楊絳的“家”承載著百年悲歡和深切動人的人生溫情,閃爍著理想的光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