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心理作文錦集7篇

來源:才華庫 1.02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心理作文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心理作文錦集7篇

心理作文 篇1

據說當你真的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最大的感受就是覺得自己配不上對方,而我對他的感覺就是這樣。

有人覺得只有記得兩個人之間所有的紀念日才能算得上是真的喜歡,但其實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比如我就是一個健忘的人。我也許不記得我們相識那一天,也許不記得我們牽手那一天,也許我也不記得我們徹夜長談那一晚,也許不記得我們依偎在一起享受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那一晚。但我此時此刻仍然清晰地記得你唱怪胎時的惆悵,唱為你寫詩時的深情,還有你打籃球時的帥氣的轉身,我仍然清晰地記得我們相處時的每一個瞬間,你看著我臉紅的模樣,你第一次陪我吃飯時的小心翼翼,你鼓起勇氣說出那句——我可以牽你的手麼時的害羞,還有你牽起我時顫抖的手不經意間的透露出你的緊張,還有你牽著我的手漫步在校園時的那抑制不住的高興。

這所有的一切我都能感受得到,只不過我不是一個善於表達自己情緒的人,所以當我靠在你的肩膀上聽見你急劇的心跳聲,我也只是暗暗地開心了下。(沒有想到--沒有在你面前表現出我有多麼開心,竟然讓你誤以為我對你沒有什麼強烈的感覺,關於這一點我很遺憾,原諒我就是這樣沒心沒肺啦。)

我們的開始由我提出,沒想到吧,因為我的性格是根本不可能這麼做的。我不知道我為什麼選擇與你開始,也許是被你的歌聲吸引,也許是被你的笑容吸引,也許是被你的自信吸引,也許是被你的運籌帷幄的感覺給吸引,也許是被你的為人處世所吸引……我們的結束也由我提出,沒想到吧,因為我既然已經被你吸引住了,我又怎麼會做如此決定。

我甚至不知道我為什麼與你結束,也許是覺得你沒有在乎我、關心我,也許是覺得你太優秀--而我沒法跟上你的步伐,也許是因為覺得我們在愛情方面都太過白痴而不適合在一起……我不夠自信,會時常懷疑你喜歡的的到底是不是我,也會懷疑自己到底是否喜歡你,因為我沒有喜歡過一個人,不知道那會是什麼感覺(其實我對你的感覺好像也沒有很特別,只是你說過的話,我會一字不落的記下。但是確實也沒有到達那種很掛念的地步,所以我以為那就代表其實我沒有那麼喜歡你)原諒我那麼衝動就選擇了開始,也原諒我那麼敏感就選擇了結束。

我覺得最大的收穫就是教會了我自信和信任,但是卻留下了很多遺憾。歌聲動聽的你竟然沒有為我唱過一首歌,籃球技藝高超的你卻也沒有為我打過一場球,繪畫不錯的你也沒有為我畫過一幅肖像畫,學習吉他的你卻也沒有為我彈奏過一曲——難道我沒有要求過你這樣做,你就真的不會對我多花點心思。(你平時是忙,我也沒有什麼要求,不過每天一個電話至少該有吧,可是你說你以為我想要更多的個人空間,所以才會只在想我的時候打給我,我表示無語,想你陪在我身邊的時候你也不在。)

我時常幻想如果當初我們沒有分開,我們現在也應該會是幸福的一對。其實我們在一起總共時間還不到一個星期,但是卻如此讓我難以忘懷。剛剛結束那會,我每天做事都沒有什麼勁,室友開玩笑說如果你挽留我一定會答應,當時我嘴上雖然說著不可能,但其實我心裡其實還是抱有蠻大希望的呢。不過,你沒有任何表示,而我也不是鄭薇,沒法做一個敢愛敢恨的人,勇敢的對你說讓我們重新開始吧。

心理作文 篇2

前幾天,突然接到生物競賽的通知,讓我始料不及,雖然報了名,可我正全力以赴準備期會考試,把生物競賽的事忘得一乾二淨。

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向大會議室奔去,走到外面時,我聽到不是寂靜無聲,而是熱鬧非凡。坐進去,眼前的景象令我驚呆了,考場裡的學生四處竄走,各排討論的熱火朝天,沒有半點考試的樣子。這不是生物競賽嗎?怎麼就成了人人叫賣的菜市場,不得不使人倒吸一口涼氣。

找了個僻靜的位置,坐下來認真答題。和往常一樣大體看一遍然後動筆,這一看,讓我驚呆了,怎麼都是上學期學的知識,經過三四個月我記得的也不多,再加上又沒複習,我可怎麼辦呀?只好硬著頭皮寫下去,手掌心開始冒汗,一道道題目橫在我面前,過也過不去,一遍下來,我已把簡單一點的題目做完,卻發現幾乎有半面的卷子都沒做,一看時間已過半。拿筆的手上的汗出的太多了,我費勁腦子怎麼也想不出來。此時的考場仍舊鬧哄哄的,我無力地癱在桌子上,打算放棄,就這樣交上去。

忽然,一個不好的念頭從我腦海閃過,我立刻打了個激靈,迴轉過來後,立刻責罵自己:“你怎麼能有這樣的想法,你是一個品質良好的人,怎麼能抄呢?”這是我的思想分裂成兩種,白小人說:“堅決不可以抄,注水了的成績害己害師,要誠信考試,誠信乃做人之本。”黑小人說:“沒關係,反正現在這麼鬧,沒人知道你作弊,你看他們不都問別人嗎?”聽到自己內心的兩種聲音,我不知如何抉擇,腦海裡忽然浮現萬老師鼓勵的笑容,同學們信任的目光,我下定決心,自己做,我繼續拿起生物試題,認真分析,仔細解答,差不多人都走完時,我才交卷,不經意間看到剛才坐在我身旁那位同學和她剛交上去的試卷,我臉上一陣紅一陣百,趕忙愧疚的低下頭,幸好剛才我沒有作弊,否則我都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那位同學了。試卷發下來了,成績並不太好,但那是我真實的成績,沒有虛假。

這次的經歷讓我受益匪淺,我戰勝了做不心理,相信這種不好的想法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在以後的大考小考中,我會做出最真實的答卷。誠信做人之本,務實成才之基。

心理作文 篇3

在我們六年級裡,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缺少了。

今天我們就有一節心理健康課。課題的題目是“和爸爸媽媽做朋友”。一看到這個題目我就想:“怎麼能跟爸爸媽媽做朋友呢?爸爸是工作太忙。媽媽呢,每次還沒跟他說幾句話就因為種種矛盾就吵了起來,怎麼可能成為朋友呢!”我們在課上還進行了選擇,其中有一條是這樣問的:心裡如果有祕密,最想跟誰說。裡面有好幾個,有老師,家長,好朋友等等!我們大部分同學都選擇了好朋友。為什麼有了事情不跟最親的父母去說呢?這就不難發現有些家長根本就不理解我們,我們如果給他們說了,他們又不跟我們的觀念一樣。同學們都這麼認為只要父母能理解我們就是最好的了。

比方說我的媽媽,我在吃飯的時候給她說我們學校發生的事情,她不是不說話就說行了行了,煩不煩趕緊吃飯吧!可來到學校我們就可以給好朋友們開開心心的聊!不是說家長不愛我們,只是在理解我們那就更好了。這節心理健康課可講出了我們的心裡話,真好!

心理作文 篇4

最近幾天我總是無精打采的,因為鋼琴要考級了,也許考級過的同學們知道,考級不是很容易的,只有對鋼琴有感情的同學們才能彈好,考級分三個等級,最低的是通過,通過就是你乾巴巴的坐在琴凳上一字不漏的彈出來就行了,中級的是良好,良好就是你彈的按譜子的要求彈的像一會兒輕,一會兒重,最高階是優秀,優秀就是你彈的一會兒輕,一會兒重,而且身體也很投入,就是優秀了,你可想知道,考級的曲子很難,何況我考三級,還想的優秀,怎麼辦呢!我彈的四首曲子都很難,第一首是法國鋼琴家寫的《練習曲》,第二首是《步列舞曲》,我們琴行考級的同學沒有一個彈這個曲子,因為我的劉老師說這首曲子苯人彈不好,但是我咬咬牙,堅持要彈這首,劉老師答應了,我現在也覺得很簡單,這首應該能讓考級老師滿意吧!

下面一首是著名作曲家貝多芬的《F大調小奏鳴曲第二樂章》,這個曲子可是有一定的難度,還要翻頁呢!不過,我早就會背了,這首也能過關,最難的就是下面一首,這是前蘇聯的肖斯塔科維奇寫的,劉老師還特地說肖斯塔科維奇寫的曲子都很好聽,我就彈了一首這個,可是現在好難啊!因為曲子裡面都是跳音,我的手指總是跳不準,跳到別的鍵上,這真是讓我很苦惱,不過,最近我有時聽聽音樂,跳跳舞蹈,寫寫作業,就麼沒有那麼苦惱了,我希望考級的那天快快過去,讓我過一個踏踏實實的暑假吧!

快要考級的同學們,我祝你們個個都拿優秀哦!

心理作文 篇5

據瞭解,忽視兒童心理健康是當前家長普遍存在的一個誤區。他們錯誤的以為,國小生不懂事就不會有心理問題,事實上心理疾病近年來有明顯低齡化的趨向。根據資料顯示,我國有20%的兒童有抑鬱症狀,其中4%的兒童被診斷為臨床重症抑鬱。重症抑鬱最大的潛在危險是自殺行為,這便是現在青少年自殺事件不斷髮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這些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這些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影響,嚴重的會使這些學生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

剖析當今國小生生活的社會現狀,就不難發現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國小生會產生心理問題。他們大都是獨身子女,父母的溺愛,加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過分寵愛,使他們養成了嬌生慣養、自私任性的性格,且依賴思想特別嚴重。同時他們又正處在身心發育時期,對任何新事物感到新奇,電視遊戲的驚險刺激,他們都想去嘗試模仿,但他們又缺乏理性的判斷能力,腦海裡還沒有形成正確的表象,只是隨著自己的意願行事,遇到順心的事就開懷大笑、遭受一丁點的挫折就萎靡不振,甚至還與家長鬧矛盾。而家長在此時若缺乏正確的引導,缺乏與孩子的溝通、交流,那他們在心理上往往容易產生盲目的自滿、自卑、厭煩等反常現象;在行為舉止上出現暴躁、偏激、易怒等情緒的變化;在知識學習上往往出現時好時壞的現象;與同學的交往上也存在著難以相處的局面。其實,學生碰到問題而產生的憂愁苦悶,都是心理問題的表現。因此,我們作為基層的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有責任、有義務做好正確的引導工作,增強他們心理健康的意識,促使他們正確對待自我、學習與生活,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更好地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快樂成長。針對這些現狀下面我談幾點我粗淺的看法:

 一、給學生一個自信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心靈的交會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鬥志。青春期的教育本是心靈對心靈的啟迪、精神對精神的感化。而愛是開啟孩子心靈之門的鑰匙,愛又是相互的,老師只有愛學生,才能得到學生的尊敬和愛戴。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豐富多采的精神食糧,愛需要溝通,老師的讚美和鼓勵則是溝通的橋樑。給予學生肯定和賞識,不僅讓學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而且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融洽的師生關係可以使學生感到老師可親、可信、可傾訴。這樣學生就會樂於接近你,向你敞開心靈的大門,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當老師微笑地走上講臺,用明亮有力的眼神注視著每一個學生,學生就會覺得老師在注視著我,老師重視我,尤其是一些學困生,老師更應讓他們感覺自己並沒有被冷落,從而挖掘學生的心理潛力,使他們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因而給膽怯的學生一個鼓勵的目光;一個自信的微笑;一個“你能行”的暗示,讓他們戰勝自卑的心理,與同學們平等相處,以競爭、樂觀的精神面貌共同參與學習。

 二、自我教育時常抓

開學一星期後,我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班級的學習氣氛,實行“這星期我當家”的制度。每週一個值日班長,讓每一個同學都嘗試“當官”的榮耀和責任,值日班長採用輪流或競爭上崗的形式。首先,有競爭者自我介紹,接下來就怎樣管理班級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給大家呈現,一週後班會課上利用五分鐘時間給大家做一個總結,再由同學表揚其優點,指出其不足,勉勵其他學生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再接再厲,更加出色。一月後評比一個最佳班長,且可以再延續當一週的班長,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都爭先當上值日班長為快。同樣,學習委員等其它職務(包括組長)也是如此。我還大膽放手,主題班會也由小組承辦,課餘時間與他們確定好主題,把握尺度,內容、形式都由他們自己定,他們主持。同樣每月評出一個最佳小組,並給予適當的小獎勵。這樣學生在具體的工作中真正體會到了工作的辛苦,同時也讓學生增強自我管理的能力,增添班級的青春活力。除此之外,利用晨會課的時間開展讀書樂活動,充分拓寬學生的知識空間,還培養了學生積極大膽、善於表達的綜合能力。為了獲得更廣博的知識,我們積極主辦心理健康手抄報、心理健康黑板報等,逐步培養了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行動自律的習慣。讓學生自己來想,做自主思考的主人;讓學生自己來學,做自主探索的主人;讓學生自己來做,做實踐的主人;讓學生自己來管,做管理的主人;讓學生自己來創,做創造的主人。

三、多方結合的心理滲透

在教學中,教師充分運用心理輔導的原則,在各科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儘可能多的尊重每個學生,千方百計維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關注學生的情緒,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運用積極的評價方法,讓學生儘量體驗成功的快樂。

學校各科的教學應當以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為依據,結合自身教育、教學的內容、要求等特點,建立相應的心理素質教育培養目標,使各科教學過程和學校心理教育相互滲透、相互促進,並通過促使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來真正提高各科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充分挖掘學校各科教學中蘊含的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思品》課,只要時時刻刻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講解,如“遵紀守法”、“學會守信”等內容和學生的思想品德有機結合起來。我想只要老師處處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讚美和賞識,我們的學生個個都是可造之才。

 四、辦好家長學校

由於國小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他們的不良行為經常會反反覆覆出現。因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不僅要靠學校老師的主觀努力,更要靠家長和社會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援,幾方面結合對學生進行多方位的教育,通過分析、比較哪種是對的`、哪種是錯的,進而辨真偽、明方向。

五、融入大自然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幫助學生克服心理困擾,發展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徑。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創設讓學生情感產生共鳴的情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培養和發展良好的心理品質。由於外界因素的干擾,加上家庭成員的影響,個別學生顯得過於嬌嫩、自私,甚至冷漠。因而僅靠學校的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應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這個大舞臺。精心組織有趣的課外活動,在實踐中來驗證、體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調適學生身心健康的藝術、文化、體育、智力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加強同學的友誼,鍛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進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培養,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每年清明節“祭掃烈士墓”,讓學生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時時緬懷他們,更加勤奮學習,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同時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題材的影片、錄影,引導他們觀察、思考影片中主人公的言行,寫好觀後影評,教育學生學習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質,從小樹立崇高的理想,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且學校每年都開展“體育節”、“科技節”,鍛鍊學生的身體素質,挖掘學生的聰明才智,在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

國小是一個人心理形成的朦朧階段,國小教育在重視文化素質教育的同時必須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我們以賞識教育為理念,讓學生信心飛揚。如果每個教師把“開心教學,愉快學習”的賞識教育理念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從給學生一句溫暖的問候、一張甜甜的笑臉、一個信任的眼神、一次熱情的鼓勵開始,認真地傾聽學生的心聲,平等地尊重學生的感受,悉心關愛、真心賞識每一個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形成寬鬆、和諧的環境氛圍,讓學生產生在校學習的幸福感、認同感。

總之,現代教育迫切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多瞭解一點兒童心理健康的知識,善於捕捉教育的契機,講究教育的藝術,通過多渠道、多方位把學生引向正確的健康發展的軌道。它不僅能使我們的工作開展得得心應手,而且還能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做出有益的貢獻。但願我們的老師人人都能成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保健醫生”。我們應該本著“學習著,快樂著”的理念,從關注學生的心靈入手,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讓學生在快樂學習的同時,促進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心理作文 篇6

一次,我真的哭了

聽媽媽說我從小就不喜歡哭,即使小時候學走路時,摔得很痛也總是爬起來繼續走。長大以後我更不喜歡哭了,我認為哭是弱者的表現,是一種無能的宣洩,再重的傷害,再深的感動我也會把淚水藏在心裡。

然而,那一次我卻無法控制自己,真的哭了。

我有一位勤勞,善良,能幹的媽媽。媽媽一生辛勤勞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任勞任怨,彷彿從不知什麼叫疲倦。爸爸是國小老師,家中裡裡外外的活全落在媽媽一個人身上。但我從未聽媽媽說過一聲累,叫過一聲苦。媽媽心地善良,從不傷害別人,對自己的子女更是疼愛有加。在我們的心目中,媽媽是世界上就偉大最可信賴的人。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我上六年級的那一年,媽媽生病住進了醫院。聽到這個訊息後,我請了幾天假回來照顧媽媽。在醫院的幾天裡,我每天都問媽媽:"媽媽,好點了嗎 "媽媽每一次都會吃力的點點頭,發出低弱的聲音:"好點了。"可是,媽媽吃力的聲音,蒼白的臉色分明告訴了我:媽媽的病一直沒有好轉,媽媽一天比一天難受。

我的心納悶了:如今醫學技術那麼高明,有什麼病治不了的。爸爸一直沒有告訴我們媽媽的病情,我何不去問問醫生。到了醫生那裡,他問過我是病者的什麼人,然後說:"你爸爸不告訴你是不想讓你傷心,我告訴你是想讓你有個心理準備,你媽媽得了的是晚期癌症……"我如同晴天霹靂,再也聽不下去了。撕心裂肺的喊起來:"不可能的,這是不可能的。"

接下來眼前一片模糊,我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從醫生辦公室出來的。但我記得我作了很大的努力,才把奪眶的淚水收回眼裡。我不能讓媽媽看見我哭,更不能讓媽媽知道她的病情,不然她會拒絕治療的。我努力裝出沒事的樣子回來照顧媽媽。

住了好多天院,媽媽看到病情沒有好轉,就吵著要回家。我們拗不過她,只好依了她,把她接回了家。因為面臨畢業考試,媽媽幾次勸我回校,說老呆在家裡會影響學習,家裡還有哥哥,姐姐照顧,叫我放心回校。我真不想在這個時候離開媽媽,後來在一家人的勸說下第二天我才決定回校。

第二天早上,當我拿起行裝要出門時,媽媽拖著極度虛弱的身體走到我身邊說::"孩子,這100塊錢你拿去學校用吧。"

我愣住了,嗚咽著說:"媽,你身體不好,就留著自己用吧。"

"傻孩子,媽在家裡用不著,你拿去學校用吧,好好唸書,媽以後還等著你養呢。"

頓時,我什麼話也說不出,只是極力的控制自己,我不能在媽媽面前哭,媽媽想讓我放心,我也要讓媽媽放心。

走出家門,我再也控制不了自己,淚水像缺了堤的壩一樣湧出來,我孩子般的哇哇大哭起來,把內心所有的悲傷,痛苦都哭了出來。我的心碎了,我無法想象沒有媽媽的日子,將會怎麼樣,如果能換回母親的生命,我將不惜任何代價。

從來不相信眼淚的我,那一次真的哭了,哭得好傷心,哭得好委屈。

心理作文 篇7

當一些老師在講臺上“趾高氣揚”地“您必須給我做完這個……”“今天必須做完那個……”“今晚檢查,一定要背過……”,……當我每聽到這些命令時,心裡總是咯噔一下,心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憑什麼讓我必須今天做完這麼多?老師你自己為什麼不做?你讓我做我偏不做。”這種思想時時浮在腦海裡,一天、兩天、三天……到後來一見到老師眼就想斜視,一見到他就心裡不痛快。隨著時間的增長,我的學業,終於沒有學好。而那位老師仍然每天都在釋出“命令”,仍然掙著他的工資,我終於被氣死了。

這位同學的思想叫做“逆反心理”,“逆反”就是說觀點一定要和別人不一樣,一定要與你的意思相反,而不管誰的觀點正確。“我對,當然神采奕奕,得意洋洋,你對,我也要從牆縫裡找個理,和你辨辨,就是和你過不去,把你氣死我最高興”。好、好、好,真勇敢,把老師氣死了,同學們可能就都考上大學了。三天氣死一個老師,五天換個新老師,那我們的學業就……

15-22週歲的高中生已經長大成人,思維方式日漸成熟,自然不會束縛在傳統的觀念中,總想有些創新,這是好的,這也是發展各種能力所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不過如果把這種思想變為和同學、和老師、和家長對立的思想,那也是特別見效的,不過結果是:不團結和學業無成。

如何利用我們日漸成熟的思維能力呢?我們應該把自己要思考的物件正反兩方面都想一想,我問幾個“為什麼”“行不行”“好不好”。你是否同意別人的建議、你是否服從或部分服從別人的“命令”,這要看別人的建議和“命令”中,有多少對自己和大家有利的成份,有多少負面影響。聰明的人總是能找到自己學習和事業成功的好方法,那麼此時別人的建議和“命令”就會成為你前進的動力。他們知道,不分清紅皁白的“逆反心理”只會葬送自己的能力和前途,而老師、天氣、不平的事天天不斷,這些只能作為我們生活中,苦、辣、酸、甜的調味品。

你說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