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爺爺的作文5篇

來源:才華庫 1.14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袁隆平爺爺的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袁隆平爺爺的作文5篇

袁隆平爺爺的作文1

禾下乘涼夢,一生永為“稻粱謀”。袁老,您一路走好。《題記》

狂風呼嘯,雨點稀稀疏疏的滴落在地上,如同為大地鋪上了一層銀色的地毯。為湛藍的天際織了一張灰色的大網。遮天蔽日的烏雲遮住了光彩奪目的太陽,灰暗的天際,無邊的烏雲,空曠的大地,一切都灰灰的,暗暗的,靜靜的!

20xx年5月22日13時07分,袁隆平爺爺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一切看上去那麼遙遠,卻又那麼近,一代偉人就這麼與世長辭了。

16時許,靈車駛出醫院,路邊聚集了聞訊而前來送行的市民,司機停車鳴笛,人們把鮮花捧在胸前,悲哀的神情溢於言表,悲慟高呼:“袁爺爺,一路走好!”

袁爺爺病重時,仍念念不忘他的稻子長得好不好,稻子,他心心念念畢生追求的夢,一個只為讓所有人遠離飢餓的夢。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為了讓中國人都能吃飽一頓飯,袁爺爺奉獻出了自己的一生。他的一生是輝煌的,是可敬的,是樸實無華的。

袁爺爺的一生與雜交水稻從未分離,那粒粒飽滿,金黃金黃的稻穗彷彿是他的孩子。一輩子為了他們任勞任怨,卻無怨無悔,因為他們是讓世界吃飽飯的功臣,平凡的瑰寶。袁隆平爺爺曾說過,科學探索無止境,在這條漫長而又艱辛的路上,他一直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夢想尚未實現,不會停歇的老人卻先走了。袁爺爺,夢想尚未實現,您怎能以這樣的方式先行一步呢?袁爺爺,您常說自己有著七十多歲的年齡,五十多歲的身體,三十多歲的心態,更有二十多歲的肌肉彈性。這麼樂觀的您,怎能不辭而別?

邁入耄耋之年,本應“頤養天年”的年齡,您卻一直奮鬥在科研第一線,可是您似乎感到力不從心了,因而每年都給自己定下目標,時間雖緊,但歲月無情人有情。您的雄心壯志就是老驥伏櫪得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您犧牲了自己,滿足了世界,任歲月變遷,任世事無常,天上的星星中始終有您,歷史的長河中,您的身影不會消失。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現在我是多麼不相信這句話,多麼希望您與與世長辭的訊息是個謠言。如風般來的快,去的也快,晶瑩的淚花從眼角滑落,眼中又重現出袁老您熟悉的身影,袁老,一路走好!

袁隆平爺爺的作文2

袁老千古,國士無雙。

您曾說,“我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您傾其自己的一生,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鞠躬盡瘁,把畢生心血都奉獻給了土地。終於,您讓人們告別了飢餓,讓餓莩遍野成為了永久的歷史,可您的青春,您的風華正茂,您的一切,卻被無情地吞噬。但您的所有:一切能帶走的和帶不走的,都已經留在了我們的身旁,我們的心裡。

我好像與您見過一面,或在課本上,或在飯桌上,或在人間,就在我們身邊。現在唯一能對您做的就是懷念,就是翻開課本,看著課本中,稻田裡您樸實的笑容。在每一粒米飯上,好似都綻放著您的光輝,它們第一次讓我覺得,是那麼的香甜,那麼可口。您解決的是人類的根,為的是貧苦之人,心懷百姓。每一片土地上似乎都撒有您的汗水,任意一碗飯中都有您的笑臉,到處都是您培育出的糧食。

一個超人走了,他戴著草帽,彎著腰。“我是九零後,我要繼續幹到百零後。”一位戴著草帽的農民,一生屹立在稻田中,那是您:您笑著,笑得那麼樸實,純真;你是個農民,誰也不能不承認;但您更是個科學家,這更是事實;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勳章”的獲得者!您是不畏一切,改變人類的英雄!您的身影會一直屹立在這田地中,任意一片田地中;您的年齡會一直定格在“九零後”,任何時候……

也許是因為您太偉大了吧,我們竟然會忘了您也會生老病死。從此以後的課本上,也許就會有袁老您的生卒年月了。但一成不變的是,您那精神永遠被我們銘記,我們知道,不管什麼時候都可以看到您,開著您的小小車穿梭在田間,管他一百年還是兩百年,您都會帶著您的小貓守著您的田。

可能是天堂鬧了饑荒需要您的幫助吧!袁老,若來世還生在中國,我們定讓您在田間乘涼,讓您看看這十四億中國人吃好,吃飽。

我曾經不明白,為什麼那些為了人民幸福生活奉獻了一生的人去世,會有那麼多人明明與他沒有接觸卻會為他掉眼淚,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明白……淚水落在面前的筆記本上,浸透了紙頁,模糊不清的視線,看著紙上緩緩暈開的墨痕,竟覺得這好似盛開的水稻……值得我驕傲的是:我與您這位偉大的英雄,在同一個人間共同度過了十二年,和這顆天空中的星一同度過的這十二年,無疑是我人生中最值得驕傲的十二年。

有個老人在禾下乘涼,麥子豐收了,成片成片,金黃金黃,老人淺笑著,盪漾著笑容,睡著了……

袁隆平爺爺的作文3

所有最普通的中國人,都知道袁隆平。袁隆平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而在許多人的心裡,他更是一種精神的化身。在共和國的脊樑人物中,袁隆平是極具標誌性的存在,是中國數十億人深情愛戴的“國民英雄”。袁隆平的去世,是中國和世界科學界的巨大損失,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損失。

1966年,袁隆平發表了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開了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他日夜操勞在雜交水稻科學研究一線,只為14億中國人有飯吃。在普通中國人的認識中,“袁隆平”三個字是一個充滿意義和情感的象徵,象徵著一個國家的人民從飢餓走向溫飽,從貧窮走向富強,從趕上時代走向引領時代。從“兩彈一星”“超級雜交水稻”,到今天“天問一號”跨越行星際,共和國的科學家們向真理之路不斷探尋,靠著自力更生、頑強執著和大膽設想、認真求證,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果。

“與大地貼得更近,看天空才會更遠。”這是袁隆平的話。袁老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的一生都在追夢,在大地上追夢。袁老讓我們深切感受到,科研工作不只是仰望星空般高深莫測,還有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於人類福祉的使命追求。雜交稻研究是具有開創性的,是對真理的渴望和嚮往,是對中國人民的負責。袁老用雙腳丈量寫在大地上的真理,他的“實驗室”就是國民經濟主戰場,他的科研目標很純粹,就是解決吃飯問題。

袁老是共和國最不平凡的農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個曾經歷過舊中國貧窮落後年代的人,內心烈的願望是用自己的科研,播下改變中國的種子。這位老人也是最偉大的農民,他留給青年人的話是:你們是新時代中國青年,我相信你們必定會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實踐、厚積薄發並將不會辜負時代的擔當。他躬身力行,在農田裡做實驗,90歲高齡的時候還在堅持做科研,實現“高產更高產”。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是他心頭的重中之重,他要解決的不只是當代人的吃飯問題,他想永遠解決中國人的飯碗問題。

今天的中國,一項項代表著人類科技前沿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關注的目光。我們深知,沒有科技自立自強,在國際競爭中腰桿子就不硬,正如“兩彈一星”“雜交水稻”讓中國人民的腰桿子挺起來。今天一位科學巨擘走了,但他的精神還在,還在深深濡染著每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我們必將其代代傳承。

袁隆平爺爺的作文4

五月下旬,我們從千里之外的湖南長沙,知道了袁隆平爺爺已離我們而去。授予共和國勳章的畫面還恍如昨日,袁爺爺蹲在稻田的身影還在腦海中,這彷彿在昭示著:袁爺爺他,從未遠離。

小時候的袁爺爺是幸運的,他有一個溫婉賢良的教師母親,得以媽媽的教導,他小時候就對這厚重的黃土地報著神聖的敬意;但袁爺爺也是不幸的,他生活在黑暗的年代,在抗日戰火紛飛中,一家人東奔西走,就像風中的浮萍,讀書都換了好幾所學校。

袁爺爺是新中國第一批農學專業的大學生。畢業後的他,將其一生都奉獻給了稻田。我們難以想象、更難以感受袁爺爺在奮進的過程中遇到多少挫折,遇到多少詆譭。但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都嚇不倒他,更難不住他。

還記得1968年的時候,袁爺爺開始做雜交水稻實驗。他滿懷希望地將700多株幼苗播種,看著他們一天天長大,這個過程漫長且枯燥,然而袁爺爺每天都興致勃勃。但是總有人居心叵測。5月19日清晨,當袁爺爺來到自己的試驗田時,發現昨天還好好的試驗田,一夜之間變得一片狼藉,秧苗被一掃而光,只剩下深深淺淺的腳印,袁爺爺呆住了,眼裡的淚水似乎要奪眶而出,他想要怒吼卻始終說不出什麼。他踉踉蹌蹌的邁入試驗田,盼望著還有幸存的秧苗,終於,幾天之後,袁爺爺在一灘汙泥中發現了五株半埋著的試驗秧苗,他小心翼翼的捧回家中視若珍寶、悉心照料,才得以繼續他的試驗。

面對如此艱難的困境,是什麼讓他沒有放棄呢?我想除了讓中國人吃飽飯的夢想,還有頑強的意志與驚人的毅力

蒼天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努力,袁爺爺終於等來了發現野生雄性不育株的訊息。

聽到訊息時的袁爺爺,如同在酷暑難耐之際,迎面吹來了一股清涼的風。後來他給這三株野生雄性不育株取名為“野敗”。它們帶給袁爺爺無比幸福的感覺,這種幸福感一直追隨了他的後半生。

上帝給的並不多,只給了袁爺爺三株“野敗”,然而,他抓住了,他成功了……

袁爺爺的故事太多太多,直到今年,他仍穿行在稻田裡,不斷探索雜交水稻的未來。他的初心與赤誠,化作春霖甘露,滋潤了一年又一年的稻花。七十歲、八十歲、九十歲,禾下乘涼的夢越來越近,雜交水稻發展前路似乎盡是坦途。然而袁爺爺卻悄然地走了。

他來的時候餓殍遍野,走的時候稻米滿倉。

若是某個午後風吹稻浪,我想那應是他的靈魂在迴響,在我們的課本中,在人們飯桌上,在全世界人們的心中!

袁隆平爺爺的作文5

袁隆平,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人。大學學農的袁隆平因親身經歷上世紀六十年代大饑荒,讓他不滿足於在農業學校當了一名教師,於是轉向研究雜交水稻。半個多世紀以來,袁隆平將“禾下乘涼、覆蓋全球”的個人夢想與“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幾十年來他披星戴月,寒來暑往,為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產量增收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榮膺“國家科學技術獎”、“共和國勳章”、“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等多項國家頂尖榮譽。

按理說,袁隆平專注水稻研究已幾十年,早已功成名就,榮譽無數,完全可以光榮退休,安享餘年,享受天倫之樂。然而,他不但沒有這樣做,反而為自己的人生設定一個又一個更高的目標。這讓我又想起20xx年,當時已近七十歲的袁隆平在迴應有關他落選中科院院士話題時曾說過一句話:“我沒當上院士,還是說明我水平不夠,所以我今後還要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但是有一點,我努力並不是為了當院士,當時我的態度是如此,現在依然如此。”

這些年來,袁隆平不僅是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選擇堅守在農業科研一線,每天戴著一頂草帽,卷著兩隻褲腿,在烈日下、在稻田裡不分日夜地忙碌著,繼續為實現“禾下乘涼、覆蓋全球”的夢想不懈奮鬥、辛勤耕耘。這些年來袁隆平以解決世界的糧食問題為己任,在不斷追求的路上,服務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可以說,袁隆平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僅向世人詮釋了一個農民科學家對糧食問題的理解,而且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實踐,讓我們懂得人生的意義就在不斷的追求。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在這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裡,每個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燦爛的星河也確實令人嚮往,但若不腳踏實地,鍥而不捨,怎麼能到達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處呢?年輕的朋友們,讓我們以袁隆平院士為榜樣,始終堅守“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精神,並融於崗位、融於日常,以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的敬業精神、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擔當,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業追夢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