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的四年級日記

來源:才華庫 5.45K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也叫端陽節、重午節。下面我們來看看關於端午節的四年級日記,歡迎閱讀借鑑。

關於端午節的四年級日記

【篇一: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也叫端陽節、重午節。這個節日主要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學者聞一多還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是賽龍舟和吃粽子。相傳賽龍舟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中,是讓魚蝦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遺體。端午節的來歷我不是特別清楚。端午節的歡樂之時,人們也要把房子打掃乾淨,還要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滋生。

端午又稱為重五的原因是端午的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比如人們用五種顏色的線系在兒童的脖頸,稱為長命縷。各家還要插“五端”,南方還要吃五黃。

希望端午節能夠流傳下去,到永遠。

【篇二:端午節】

在家鄉,人們通常把端午節稱為“五月節”。每到端午節那天,家鄉最熱鬧的就是北大橋了,從端午節頭一天晚上開始到端午節當天晚上十點多都是人。端午節那天,我們大家都會早早的起床,接著就去北大橋玩,從早上三點多出門到下午五點多才回家。

端午節,給我的印象除了吃就是玩。吃粽子是一定的,端午節那幾天,在大街上都是推著車買粽子的。插艾草,老人們都會去採或者是買一把艾草,用艾草穿上葫蘆掛在門上,至於為什麼,我也不知道。吃雞蛋,也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一項。我們這兒看不到賽龍舟的,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端午節,我最喜歡買五彩繩系在手脖上,好幾個月都不會拿下來。

不同地方端午節的習俗也就不一樣。端午節是一個神聖的節日,也是一個偉大的節日。所有地方的端午節的目的都是為了紀念屈原。

每年最期待的節日除了春節就是端午節了。我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篇三:端午節】

我今天非常高興,你知道麼?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據說是為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大家就將粽子投下去餵魚。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聽爸爸說,我們這裡的習俗是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草和菖蒲劍。我還和爸爸一起在門口掛了艾草和菖蒲劍,聽說是驅邪的。

奶奶要做粽子了,我連忙跑去觀看。奶奶做的是蜜棗棕,她先準備好箬葉,接著再將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裡,再在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後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紮上線就可以了。將裹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煮,我就開始耐心等待了。

粽子煮好了。我接過粽子就是一口,啊!又甜又軟,真好吃!我吃了好幾個,肚子都快撐破了!

【篇四: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早上,媽媽買來了粽子,我和哥哥一起吃粽子。

我看見粽子的外形好像一個金字塔,外皮包裹著綠色的竹葉,上面還纏繞著白線。裡面的餡兒各種各樣,有糯米的、豆沙的、和鹹肉的等等。

我們邊吃粽子,哥哥邊給我講了粽子的來歷。他說:“屈原這位愛國志士當年蒙屈含冤,抱著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百姓為了不讓龍和魚蝦傷害他的屍體,所以用竹葉將糯米捲起來扔進江裡。後來慢慢的就形成了包粽子和賽龍船的.習俗。

我想,怪不得毛澤東主席用一首詩高度的讚揚了屈原。我記得那首詩是這樣寫的“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衝向萬里濤。”

今天,這個端午節我覺得過的很有意義。

【篇五:端午節】

我國傳統節日比較多,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其中端午節我最喜歡。

端午節的一大特點就是吃粽子。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吃粽子,有的自己包,有的上街買。我非常喜歡吃粽子。我還聽過一個關於粽子來歷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屈原,他在戰場上戰死了。人們為了紀念他,做了一個透明棺材,放進了水池裡。為了給屈原敬一些貢品,就將用糯米做的糖棒一一扔進水池裡。過了幾天,人們才發現水池裡有魚,那些糖棒都被魚吃掉了。人們很生氣。這時,有一個人叫道:“大傢伙們,魚最怕菱角,可以用乾淨的草葉去包糯米糖棒,做成菱角形的!”以後,人們將包好的糖棒扔進水池,魚看到糯米糖棒以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所以人們將糯米糖棒叫成“粽子”。

煮熟的粽子又香又好吃。有綠豆味的,有蜜棗味的,有香腸味的等等,我們家通常包的就是這三種。這三種我都喜歡吃。

粽子和端午節是親密朋友。因為我喜歡吃粽子,所以我也喜歡端午節。

【篇六:端午節】

今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媽媽問我:“泓傑,你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我還真沒在意,隨口說了一大串:“勞動節、兒童節……”我拍了拍腦袋:“噢,想起來了,端午節。”媽媽說:“端午節要吃粽子的。”媽媽很快買回來粽子。

我看見粽子呈三角形的,裡面有糯米,還有紅紅的大棗。一聞就會讓人垂涎三尺。媽媽說:“想吃嗎?”我抓起一個就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

“叮鈴鈴!”門鈴響了,會是誰呢?我拿起對講電話,一聽竟然是我弟弟。他叫我下去教他玩活力板。

我下樓一看,他是真的一點兒也不會。我就讓他自己練習,他有了基本功後我開始教他了。我教得很仔細,他也學的很認真。我們正教學投入的時候,媽媽說學作文時間到了,我們也就戀戀不捨的離開了操場。

今天我這個端午節過得很充實!

【篇七:快樂的端午節】

今天五月初五,過端午節了。

為了紀念屈原,我們放了三天假,我們這裡有包粽子、插艾草、系五絲線(長命縷)等風俗習慣。

我聽外婆說,“端午”又叫“端五”,早在兩千多年前,五月初五,屈原抱著大石頭跳進了滾滾的汨羅江中。為了避免魚蝦損害他的屍體,人們包粽子投進江裡,餵飽魚蝦。當地的百姓也划船四處打撈屈原的屍體,演變到現在也就有了吃粽子、划龍舟的習俗了。

我們利津每逢端午,小孩子的手腕和腳裸處都繫上五彩繩(長命縷)。據說,只有這樣才能夠將孩子拴住。有人說這是迷信,我看這是寄託父母對子女深愛的一種習俗,每個父母都在祈求自己的孩子能夠長命百歲,健健康康。它代表的是一種美好的意願!

我喜歡端午節!

【篇八:端午節的粽子】

端午節的那天,大家都吃粽子,賽龍舟,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兩千多年以前,有個叫屈原的人,因為不想看著自己的國家滅亡,就抱著石頭跳江自殺了。人們就划著船往江裡扔粽子,是不想讓魚蝦吃了屈原的屍體。後來人們就將吃粽子延續的今天,以此來表達後人對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志士的懷念。

我喜歡端午節吃粽子。它的形狀好好像三角形,外面包著竹葉,裡面有糯米,但僅有糯米那就沒有什麼味道,所以裡面放上了大紅棗,吃起來黏而不膩,又香又甜,非常爽口好吃!

端午節這天,我不光吃的粽子,還吃了肯德基、雞腿……

端午節,我過得很開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