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酒歲月心情日記

來源:才華庫 2.05W

小街不長,街東頭有家釀酒廠,小街空氣裡終年飄逸著酒香……我家距酒廠一箭之地,每每開了窗櫺,便聞到隨風飄逸的醇香。

打酒歲月心情日記

那時,我正讀中學,我家離城裡有十多裡地,授課老師中有幾位好喝酒的,為圖個方便,時常在星期六下午喊住我,遞給我一隻塑料壺,讓我回家順便替他們打酒,星期一上課帶到學校。這酒,散裝的,碎米、稗子、山芋片釀的,老師打的酒多半是稗子酒,6角錢一斤,隔不多久便要打上一壺。

我家時常一如打酒的小站,親戚六眷的提來大桶小壺,噼哩叭啦擺滿了堂屋,屋子裡瀰漫著醇香,我家二姨夫好酒,母親常常將我家的酒票給他,二姨夫排了一天的隊也不覺累,兩隻塑料壺灌得滿滿10多斤酒,臉上笑開了花。打到了酒,晚上在我家吃飯,幾盅下肚,酡紅著臉,極興奮地招呼我們兄妹三個人:“來、來,講個打仗的故事給你們,抗美援朝的,搶佔203高地……”這故事,我們聽得耳朵起繭了,不想聽,可二姨夫每每喝了酒,就講這故事炫耀,小伢們不聽也不行。

打酒的“熱潮”在過年,臘月裡,酒廠門前唱大戲似的,人頭攢動,打到酒的,彷彿中了狀元似的樂顛顛地提著壺,沒打到酒的,拼命地朝人堆裡擠,將壺舉過頭頂。酒,彷彿飢餓時的糧食,不喝就要餓肚子,彷彿又是過年時的鞭炮、寺院拜佛香爐前的香火,沒有便少卻了味道與神韻。

高中畢業,我下鄉了。每次回家,乘輪船走出碼頭,臨近小街時,遠遠地便有一縷縷地酒香飄過來,嗅著這酒香,腳踏著酒廠晒在街面上釀過酒的稻殼,回家的感覺濃厚而親切。我每次回家也不空手,小桶大壺好幾個肩揹著,都是村子裡鄉親們讓帶打酒的。村子儘管很窮,但逢上紅白喜事,酒是不可或缺的.,那山芋片釀的散裝酒,雖然廉價,卻在旺盛地延續著“無酒不成席”的古訓。

斗轉星移,市場這隻無形的手,在歲月嬗變間,將散裝酒蛻變成風起雲湧的瓶裝酒。酒海泛舟,適者生存,小街酒廠漸漸地成了小城人的一段喝酒的記憶,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純正與醇香的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