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受也是一種給予日記

來源:才華庫 1.41W

高爾基的母親說,“給,永遠比拿要愉快。”但我卻想說,要學會‘給’,但也比忘了要接受‘拿’。

承受也是一種給予日記

今早下著大雨的時候,一位媽媽頂著狂風邁進校園,撐著把傘,手中抓著一把深色的傘,狂風吹亂了她的髮梢、大雨潑溼了她的臉和衣服。一進來,她立即馬不停蹄地走向孩子所在教室。又是一位愛子心切的家長呀。

結果,過了一小會兒,她慢慢地走向校門,步伐不再輕快,仔細一看,那把深色的.傘依舊留在她的手中,似乎從未有別人碰過。從那落寞的神情,大概可以猜測到,是她的孩子拒絕了她的傘吧。這種情景也不是第一次見,鄉村裡的孩子無拘無束,在下大雨的時候,都可以在露天裡踢球踢得超級盡興,所以有些孩子他們對於傘的依賴心理不是很強,更何況孩子們有一個很奇怪的心理,那就是不能和別人不一樣,不然就難為情。所以當別的孩子的家長沒有送傘來,而自己的爸媽送傘了,他們就會覺得很不自在,就會立即有拒絕家長好意的心理傾向。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無論是父母還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其他,凡是對自己好的人,都不應該辜負。說什麼回報父母、說什麼報答他人,如果不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那其他的還有什麼意義?而為他們著想,其中一點就是要了解他們的心情和想法。就如這位媽媽送傘,她抱著的是一顆愛子的聖潔之心,孩子即使不需要傘,但如果接下了,媽媽的好意便會得到迴應,那就是對媽媽的最好的回報。

說什麼子欲養而親不待,都是扯淡。誰說能使家人開心的只有‘給’呢?殊不知你接受了他們的‘給’,就是對他們最好的給予。打個比方,有些家庭總想著給家裡的老人買最貴的衣服、用最好的保養品,但是卻拒絕臨行前老人家辛苦準備很久的家鄉特產或其他乾貨。這讓老人的心裡怎麼開懷?所以說,不能忘了給予,但更要機智地學會接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