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工作隊員駐村日記(通用9篇)

來源:才華庫 2.71W

一天即將完結,一定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日記吧。快來參考日記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扶貧工作隊員駐村日記(通用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扶貧工作隊員駐村日記(通用9篇)

扶貧工作隊員駐村日記 篇1

我尊敬的人是葉老師。她是我三年級時的語文老師。說起葉老師我就會想起一件事情。那是我在三年級的一天所發生的事情。

那天放學的時候,天空突然下起了雨來。而且這雨立刻變成傾盆大雨。同學們一個一個被自己的父母同回了家。然而我卻不見爸爸,也不見媽媽送傘來同我回家。我非常傷心,心想一定是他們沒有空來給我送傘。怎麼辦?天在漸漸變黑,即將變晚。我越想越傷心,越想越害怕。於是,我哭了起來。不知道什麼時候,葉老師站在我的身邊,親切地問我:“姚嘉莉,你為什麼哭?”我抹著淚水說:“爸爸媽媽沒有來接我回家。”葉老師知道了,馬上脫下自己身上穿的雨衣給我穿上,叫我跟她走出教室,又抱我坐到自行車的後座上面。然後,她騎上車送我回家。一會兒工夫,我就看見葉老師的衣服全都溼透了。我真想把身上的雨衣脫下來給葉老師穿上,但是我沒有這麼做,因為我知道葉老師的心意。葉老師一路冒著大雨把我送回了家。來到我家,葉老師連家門都沒有進,就馬上反身走了。這時,我站在門口,望著老師遠去的身影,眼睛變得模糊起來。

第二天,我來到學校,發現葉老師感冒了。我馬上跑上去問:“葉老師,你怎麼了,是不是感冒了?”葉老師淡淡地說:“沒事,只是昨天淋雨有一些難受。你放心吧!”可我心裡還是不放心,又問:“那你有沒有去醫院請醫生看過,有沒有去藥店買些藥來吃呢?”葉老師說:

“小感冒,不用請醫生看,我已經買了些藥來吃了。”我馬上說:“不讓醫生看怎麼行呢?你看你的鼻子都擦紅了。”“好了,好了,我知道了,你還是抓緊去學習吧!只要你身體好,學習努力,我就高興!”我動情地說:“知道了,我立刻回去讀書。”

你們說我能不敬佩葉老師嗎?她不顧淋雨,也要把我送回家。

扶貧工作隊員駐村日記 篇2

今天是田壩鄉聯合村正式選舉村幹部的日子。白天,村民們忙著在田間抓春耕生產,我們為方便群眾投票,設立了6個投票站,決定在早晨村民還沒有出工前每兩人一組帶著票箱進入投票點組織村民投票。經過投票、計票。最後,王廷天當選為村委會主任,王廷德當選為村委會副主任。當選後,他們表示,將帶領全村人早日脫貧致富,尤其是把建檔立卡的115戶貧困戶345人的生活擺在首位,為他們謀產業、做規劃,制定到戶到人的脫貧幫扶計劃。

市、縣安監局對駐村扶貧工作高度重視,選派3名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幹部長期駐守聯合村開展調查摸底工作,要求駐村工作隊員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出精準扶貧的計劃以及時間表和路線圖,建立工作臺賬,“按圖施工”,逐月銷賬,讓各項脫貧措施順利推進,落到實處。

通過前段時間的走訪,我們獲悉聯合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產業結構比較單一,後續發展缺乏支撐等因素,嚴重製約著聯合村脫貧致富的步伐。經研究分析,市、縣安監局駐村幫扶工作隊決定把促進產業發展擺上議事日程,作為當前的工作重點。工作隊與鄉、村工作人員實地踏勘,計劃在村委會公路以下幾個組試種佛手瓜,截止目前,已落實土地面積102畝,正在同江城一家公司聯絡,由他們提供樹苖和技術人員,在6月上旬發動群眾開挖坑基種埴。產品由公司統一按保護價回收。

扶貧工作隊員駐村日記 篇3

今天一早,我驅車來到我局扶貧村石牛鄉高梘村。高梘村位於石牛鄉九峰山下,是個偏避落後的窮山村,佔地面積2。75平方公里。該村分12個村民小組,共220戶人家;耕地面積370畝,林木3700畝。高梘村基礎設施落後,至今尚有4個村民小組未通公路 。

我把車停在村支書王鵬展家旁,一下車,王書記和村裡李主任就迎了過來,“趙書記,又有幾天沒看到你了”王書記寒暄道。我說今天就不到你書記家坐了,待會就去走訪幾戶村民。我們首先來到村民羅湘鳳家,這是一棟兩層樓的磚瓦房,庭院打掃的乾乾淨淨,屋外還放了兩個垃圾收集桶。一進門,羅老正在練習書法,見我們到來,他馬上放下筆,熱情招呼我們坐。羅老今年69歲了,看上去精神矍鑠,身體硬朗。他5個子女都已成家立業在外地工作,平時他就和老伴在家,羅老愛好書法和根雕,家裡擺了許多他親手製作的根雕作品,有造型各異的動物,還有雕有十二生肖的柺杖,每個作品都富有想象力,雕刻的惟妙惟肖。我不禁由衷讚歎羅老的藝術創造力。羅老說自己做這些既是一種愛好,也能打發閒餘時間,還能豐富精神生活。在與羅老的閒談中,他高興地說:自從年初你們扶貧工作隊駐村以來,村裡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你們幫助新建的村衛生室,方便了我們村民看病,以前得個小感冒都要跑20多裡去縣城醫院,現在在家門口就可以看病了;村裡原來的老村部年久失修,廢棄多年,以前村裡開會都是“打游擊,沒有固定的地方,現在可好了,新的村部辦公樓馬上就要竣工了;流經我們村裡那段河巷子淤塞很嚴重,遇到下大雨就淹沒兩岸的農作物。村裡以前多次開會想疏通河道,但由於資金問題遲遲沒有行動。你們得知這一情況後,通過實地察看,多方爭取資金,現在河道清淤、整修工作正在緊張進行。當問及羅老的生活情況時,羅老坦言:自己家只有8分水田、6分旱土、1畝多楠竹,地裡的收入每年2000多元,由於子女都還孝順,逢年過節都要給些錢,加上政府每年還發放一點補貼,日子過得雖不富裕,但也還安逸。羅老最後還希望我們扶貧工作隊幫村裡引進專案,帶動村民早日脫貧致富。

從羅老家出來,我又走了王金山等幾戶人家,我仔細瞭解他們家的生產生活情況,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呼聲,並把他們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都記了下來。返回途中,我陷入了沉思:高梘村基礎條件差,人均耕地少,沒有特色經濟作物,也沒有工礦企業。年輕人大都在外地打工以維持生計,要儘快讓村裡脫貧致富,除了改善基礎設施,還要有好的致富專案,同時要用先進的思想武裝村民頭腦。農民其實很善良、淳樸,也容易滿足,只要你真心實意為他們做事,他們會記得你的。

扶貧工作隊員駐村日記 篇4

今天是個好日子,天氣晴好、春光融融。

一大早,我叫醒與我一同派駐的.市委政策研究室的李思維和臨滄財校的張元翠,一起搞我們村的大掃除。正當我們3人幹得起勁的時候,只聽有人喊“大石四在嗎?”我抬頭一看,一位40多歲的中年婦女在問我。我回答說:“大嫂,你有什麼事嗎?石副主任到外面辦事去了。”大嫂告訴我,她要找石興良副主任拿她家的戶口冊和身份證到信用社辦事,我立刻和石副主任聯絡,併到辦公室取出戶口冊和身份證交給她。花了整整2小時我們才打掃完畢。此時,一輛白色越野三菱車駛入村部的院場,他們是玉臨高速公路專案部的,來村裡找陶先明支書協商專案部選址相關事宜。我一邊招呼他們,一邊向陶支書報告了此事。過了一會,陶支書便及時趕來與他們協商。

14時許,幾輛越野車駛入我們駐村的衛平村忙東易地扶貧搬遷點。這時,陶支書、李思維和我已早早等候在事先準備好的展板前。區委副書記龔文軍招呼考察團成員圍攏到展板前,聽取了邦東鄉主要領導介紹專案點的規劃設計方案、易地搬遷工作推進情況和專案點建成將達到的效果,參觀結束後我們隨同車隊返回村委會。15時30分,龔副書記在衛平村脫貧攻堅大會戰辦公室召開了臨翔區脫貧攻堅推進工作現場考察團會議。

短短的一天,緊張而忙碌,各級領導的關心鼓勵使我們駐村隊員倍感溫馨,工作的有序推進增進了我們與群眾的感情,增強了我們參與脫貧攻堅的使命感。我想,這次派駐到這裡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除了要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還要珍惜自我鍛鍊磨礪的機會,更真實地感受農村、瞭解農業、理解農民。

扶貧工作隊員駐村日記 篇5

今天下午,電話聯絡馬吉米村馬吉米小組建檔立卡貧困戶鄧付早,打算再次去他家走訪。因他有事,只好傍晚去。晚飯後,我和隊友蘇煜、呂繼踏著暮色,走過半個多小時的水泥臺階山路來到鄧付早家。

鄧付早一家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鄧付早愛人端來幾根黃瓜招待我們,大兒子李學普忙著泡茶,被我止住。我對他說,吃黃瓜就行啦。

坐在鄧付早家客廳簡陋的沙發上,我們拉起家常。

“10多年前,爸爸在興建的電站工地打工,因房屋垮塌,肋骨被砸斷。此後,爸爸一直在家養病,家中裡裡外外全靠媽媽一個人撐著。爸爸現在都不能幹重活,只能背三四十斤重的東西。這些年,辛苦媽媽啦!”健談的李學普邊介紹邊削黃瓜。坐在對面沙發上的恰付前用生硬的漢話說:“沒事!沒事!這麼多年都熬過來了,兩個兒子已長大成人。”燈光下,恰付前飽經風霜的臉上寫滿樂觀。她告訴我們,現在最讓她焦慮的是,小兒子李學鄧已經22歲了,除了偶爾上山採藥,大部分時間閒在家裡,物件也沒談著。

“你那麼一個帥氣聰明的小夥子,還愁找不到女朋友?不過,男人再帥,沒本事也沒人喜歡。要趕緊想辦法掙錢。”我接過話茬對李學鄧說。

李學普今年26歲,5年前曾到怒江州府六庫打工,現在主要從事屠宰。他告訴我們,運氣好的時候,一個月可以上山多買到幾頭豬,屠宰後到馬吉鄉集鎮上賣。由於無法稱秤,與村民交易時全憑經驗估算。有時估算多了,自己就虧本。我們建議他多養豬,他說,家裡耕地少,每年收入包穀500多斤。加之住在山上不通公路,養豬不太可行;養雞,他和父親共同養雞12只,前段時間雞瘟死了4只;擴大草果種植面積,他家只有1畝多地適合種植草果……去年,李學普種植了300來株重樓、養了兩窩蜂。他覺得,種重樓是目前他們家增收的好途徑。李學鄧則自有他的想法,他想養竹鼠。

不覺中,已近10點。我們起身告辭,鄧付早一家挽留我們在他家留宿。因要趕回駐地有事,我們謝絕了他們一家的好意。恰付前揀了幾根黃瓜裝在塑料袋裡,送給我們。拗不過她的一番情誼,我收下了兩根。

下山路上,我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鄧付早一家究竟發展什麼產業好?如何才能幫助他家如期脫貧?我想,這是我們每一個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和幫扶幹部值得深思的問題。每次走訪貧困群眾,總是感到力不從心!自己究竟能為他們做點什麼?肩上的責任沉甸甸的,卻又無能為力!

扶貧工作隊員駐村日記 篇6

對於民情走訪,我們中很多人開始都有些不以為然的想法,認為自己不過一普通幹部,無職無權,捐個區區兩三百元,對那些深陷貧困的農家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然而,兩個月來,或是與市縣部門的領導“二對一”幫扶,或是個人走訪,三家村九戶人家進行了走訪。當我走進鄉親們的家門時,內心卻不能不被他們的遭遇、他們的堅韌、他們的善良深深震動。

終於找到三家村外坪子組王福保家時,還是春寒料峭的4月,這個70歲的老漢正在屋下面的田裡掌犁耙。看到有人來,王福保拖著泥腿上了岸。他的老伴佝僂著腰,用手使勁揩揩碗,顫顫巍巍的泡茶端出來。兩層樓的紅磚屋沒有粉刷,屋內地面坑坑窪窪,廳屋的神臺上擺著一張年輕的遺象。那是他們的兒子,2018年患尿毒症去了。兒媳從此再無音沓。兩個孫子,就跟著老人過活,15歲的孫女王倩在寶農學校讀八年級,8歲的孫子王可在神衝完小讀三年級。為了供孫女孫子讀書,給老伴看病,維持一家人生活,老人作了十多畝雙季稻。王福保說:“我們老了,又有病,這倒也沒什麼,人總是要死的;就是兩件事放不下啊,一是欠的帳還沒有還清,二是兩個細伢子造孽啊。好在政府、村上對我們都還關心。你們做好事,我們記住了。”

是的,作為基層幹部,我們的力量微薄。但是,我們都有一顆心,能夠用心去體會,用心去交流,用心去改變。民情走訪和困難幫扶不是一道一筆揮就的輕鬆試題,而是檢驗我們是否和群眾還保持著血肉聯絡的莊嚴問卷。鄉親們最看重的,也就是我們在這張捲紙上傾注了多少真心啊。

扶貧工作隊員駐村日記 篇7

(一)6月14日一大早,我同村副主任開車前往松林村最遠的老爬坑村民小組,對照著建檔立卡貧困戶資訊表,挨家挨戶進行回訪複核。這個村民小組大多數人家座落在一個大坑的周圍,老爬坑這個名字可能就因這個地勢而得名。老爬坑是該村比較貧困的一個村民小組,有貧困戶18戶,多年來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趕街上道要行走十幾公里因年久失修導致坑窪不平的的山路,出行十分艱難。當得知該路今年有望在中央及省市縣的脫貧攻堅大好政策的惠及下得以硬化時,我由衷為該村民組全體村民感到高興,心想,如果該民心工程真的能夠落地,我一定要協助鎮村把該路建好管好,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出行難問題。(駐松林村扶貧工作隊長王巨集)

(二)6月21日,我們再次來到了因病致貧建檔立卡貧困戶陳文學的家中開展建檔立“回頭看”工作。剛進家門,看到他妻子正在餵豬,由於我們是多次來,都成熟人了,他妻子見到我們,就趕快跑過來跟我們熱情的打招呼。我們簡單的問了一下家裡的基本情況,孩子上學的情況等等,發現一切都還算是正常。聊了一會後,我們起身去看了一下單位為他家購買的龍陵黃山羊的養殖情況,兩頭黃山羊有一頭已經產下小崽,長勢喜人,比當地的山羊個頭要大,毛色也亮。今年,他家種植了3畝香料煙比去年多種了1畝,雖然長勢沒有去年好但還算不錯,收入近1萬元,再加上出售仔豬、包穀、黃山羊和陳文學在附近打零工的收入,今年他家人均純屬收入突破2800元是沒問題了。看到他家在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惠及下,小日子一天天好起來,我感到特別欣慰。(駐馬家田村扶貧工作隊員曹詩泉)

(三)駐村四個多月,通過走訪,發現大多農村都有共同特點――居住條件惡劣,家中沒有像樣的電器,而家庭成員上有老下有小,缺乏行之有效的增收途徑和實力,抗風險能力極其脆弱。下一步,要想方設法去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提高村委班子自身素質,增強凝聚力、戰鬥力和號召力,提高為民服務的能力;其次要改善基礎設施,從專案建設上多渠道爭取資金、政策的支援;第三要開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動,為村民創造一個舒適、衛生的居住環境;第四要發動群眾共同努力,利用本地資源優勢,通過規模種植和養殖,使農民群眾早日脫貧致富。農民其實很善良、淳樸,也容易滿足,只要你真心實意幫助他們,他們就會記得你一輩子。(駐土皮太村扶貧工作隊長張國華)

扶貧工作隊員駐村日記 篇8

工作隊一進駐村委會後,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立即組織召集村 兩委 班子成員、尕拉村9個社的社長和進駐該村的扶貧工作隊、駐村聯點幹部、包點幹部,召開了精準扶貧攻堅工作動員大會。

會議深入傳達學習了中央和省委關於深入開展精準扶貧攻堅的檔案精神和省委、州委關於選派 第一書記 和扶貧(駐村)工作隊的有關通知精神;鄉黨委政府提出了工作要求、紀律要求和組織要求,向工作隊介紹了尕拉村的村情、貧困狀況及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通過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努力,尕拉村村民種植的土豆銷售到了玉樹市區。圖為種植戶為買家裝卸土豆

會上,鄉幹部、村社幹部及駐村工作隊成員就如何實現脫貧致富、如何在精準上下功夫、如何在治本上下功夫,實施什麼專案、推出什麼措施、採取什麼辦法可以脫貧等多方面問題進行了探討交流。

動員會全面激發了鄉鎮、村社幹部和駐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和實幹勁頭,均表示將在省州委和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紮實工作,積極作為,為尕拉村脫貧致富奔小康貢獻自己的力量。

扶貧工作隊員駐村日記 篇9

9月12日,中秋節,在遂溪的幾個駐村幹部相約晚上到縣城聚一聚。雖然同在一個縣,但大家分散在不同的鎮區,平時難得相聚在一起,有這麼個活動自然很高興。我所負責幫扶的草潭鎮東港村離縣城有70公里,下午3點多,我便出發往縣城趕。當到達離縣城還有16公里的嶺北鎮時,手機響了,一開始還以為是先到達縣城的駐村幹部的“催命”電話,看號碼後方得知是村裡養豬場一名飼養員的來電。電話裡頭傳來急促的聲音:“喻科,不好了,有一頭豬病了,麻煩你快過來看看。”簡單幾句詢問後,我立即開車沿線折返。

回豬場時已經是晚上6點多,村幹部和飼養員都在。大家一起反覆檢查。接著,我們在豬場開了個短會,把這批豬出欄前的注意事項梳理了一遍,重申了豬場的各項制度,要求相關人員打醒精神,嚴控各種疾病發生,讓這批生豬健康順利出欄,切實保障農民利益,實現農民增收。

回到宿舍,天色已暗下許久,身心俱疲的我爬到電腦前,悄悄地將自己的QQ簽名更新為“豬快樂,我快樂”。

這是深圳駐村扶貧幹部喻強一篇普通的日記。

主持修建水塔、修鄉道,來回奔波為農村貧困國小聘請支教老師、贈送電腦,還主動聯絡外地客商,幫助當地農民高價賣出番薯、火龍果等作物……雖然遠離城市的繁華於喧鬧,深入到條件艱苦的農村基層,但他無怨無悔,他常對身邊人說,只要當地百姓生活改善了,對他們工作滿意了,在這裡再辛苦都是值得的。他的“豬快樂、我快樂”的口頭禪一直在深圳駐遂溪的扶貧幹部中廣為流傳。

5月,38歲的喻強從深圳來到東港村掛職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在異地他鄉的偏遠農村,一呆就是1年多。在這段時間裡,東港村發生了可喜變化:通過建立農戶北運蔬菜基地、建設養豬場等24項措施,這個北部灣畔鄉村的174戶貧困家庭實現100%脫貧。

在扶貧活動中,喻強堅持寫“扶貧日記”,將自己在幫扶工作的過程、效果和感受一一記錄下來。通過他的日記,我們認識到到這個曾經整體較為貧困的鄉村。

深圳扶貧單位因地制宜,籌建良種豬生產基地,為群眾提供優質番薯、辣椒種苗,贈送化肥、農藥,捐獻電腦、桌椅、書包、文具,修繕學校窗戶設施等,興建水塔解決1000多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在貧困村莊發生可喜變化的過程中,喻強的身影緊緊相隨,他是見證者更是親歷者。

經歷了一年多的基層扶貧工作,喻強對扶貧工作也有了自己思考和認識,他說,身在基層不是受苦受累而是增長見識和實現價值,扶貧不是走走形式,做做面子工程,而是應投入責任和全部的感情,用心感受扶貧工作和鄉村生活的喜怒哀樂。

熱門標籤